莫高窟—一个永久的神话

生活向左

<p class="ql-block">坐落于甘肃省敦煌市。</p><p class="ql-block">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p class="ql-block">注意:门票需要提前在莫高窟官网上预订。</p> <p class="ql-block">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鸣沙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p><p class="ql-block">当时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p> <p class="ql-block">整个莫高窟基本都是沿山壁开凿的原始洞窟,唯独在北面有一个九层楼的建筑,显得有些突兀。</p><p class="ql-block">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窟内有一尊弥勒大佛又称“北大像”,建造于武则天登基那年。这尊佛像和普通的弥勒佛造型完全不同,两腿下垂呈倚坐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体形饱满圆润,气度庄重神圣,有一种母仪天下的感觉,完全就是武则天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17号洞窟被称为“藏经洞”,在西夏王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保护文献资料,僧侣们将上万经卷掩藏在此,直到1900年被一个住持在莫高窟的王道士发现。此后英国探险者斯坦因来到莫高窟,巧言令色仅用4锭马蹄银诱骗王道士,就换走了大部分经书,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p><p class="ql-block">很多雕像和壁画流失到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p><p class="ql-block">#说明:因窟内不允许拍照,雕塑及壁画图片均为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到清朝末年20世纪初被发现的时候,已呈现荒芜凄凉的景象,如今我们看到的雕像很多都是清朝和民国时期修复的,但是近代的工艺和古代壁画的风格不同,看起来很牵强附和。</p> <p class="ql-block">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p> <p class="ql-block">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有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石窟的开凿结构大都相同,“前甬道,后洞窟”,在每一个甬道两侧的墙壁上都有供养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钱开凿这个洞窟的人)物</span>绘画。</p><p class="ql-block">洞窟内供奉有佛像,绘制了经变图(佛经文字内容绘制成具体的图画),目的就是供养菩萨为其家族祈福。</p> <p class="ql-block">一座石窟,一个世界;一个洞穴,一段历史;壁画、雕塑、藏经、传说… 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是一支悠远回旋的乐曲,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