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江南

老罗

<p class="ql-block">  我一个人走在苏州的巷弄,听柔软的昆曲和评弹,听时间终也没能改变的那些曲调和心情;一个人在乌镇的老民居里,安静地坐在临水窗下,听外面木船划过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你可知我心中欢喜。</p><p class="ql-block"> ————2016.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事都有机缘。五年后的今天,也是秋天,骤然想起当年一个人独自行走在江南的点滴,于是将图片和文字稍作整理,用美篇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兰亭的时光,沈园的悲伤#</p><p class="ql-block"> 世上有一种遗憾,叫做未能在最好的时光遇见。譬如此时的江南,早已过了杏花迷眼柳色含烟的季节,我才踏着蹒跚的脚步而来。</p><p class="ql-block"> 可是遗憾和不圆满,才是人生的真相啊。你想要朝朝暮暮,结果只能无奈地相忘江湖,及至时空永隔——如眼前青石墙上伤心词的主人陆游和唐琬,如手边刚刚读完的这本《艽野尘梦》里陈渠珍和西原:任“湘西王”半生杀伐,终究留不住所爱之人迅忽如流星的生命,多年后写到此处依然痛得无法落笔;而《钗头凤》字字泣血,又能如何。</p><p class="ql-block"> 有的爱情,注定别离。</p><p class="ql-block"> 坐在水边的木亭悠闲地喝茶,四周古朴青幽,古琴声越风渡水而来,音符和光阴里尽是别人的故事。今日的沈园,亭台、流水、翠竹、风荷,各个携美自重又彼此成全,光影交错,游人熙攘,过往犹如一梦。也许梦醒,风还温软,溪山浅淡,光阴漫漫,悲伤的故事从未发生。</p> <p class="ql-block">  兰亭坐落于城外的兰渚山下,相传是越王勾践种兰之处,景致相对沈园更为大气开阔,外有青峰环抱,内有曲流缓坡,可登高吟诗,可临水斗酒,确是文人修禊雅集的好去处。园里书品之多书艺之高实在令人审美疲劳,我却独爱一扇斑驳木门前无名人手书“相喻无言流水今日,不期而至清风故人”。心头涌上喜欢的另一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期而至与期而未至,各有境界,而王氏《兰亭集序》对时光和生死的深思追问,也是古今同心。</p><p class="ql-block"> 据传作为此次禊会最大收获的这一书法真迹,已随唐太宗灵柩葬于昭陵。在我想来,一幅字画,自脱于书家笔下起,便已是独立的个体,是昭于世间或永藏深土,有它自己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苏杭双城记#</p><p class="ql-block"> 到苏州后听到的第一首歌,是滴滴车上许嵩的《断桥残雪》,很清瘦,很江南。</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钟声依旧,只是已不见载满旅愁的夜泊的客船。现在的枫桥是乾隆年间新建,诗人的那一座早已遗落在过往的时光里。好在,还有永恒的诗作传世流转――文字似乎总是比有形实体更有一种抵御岁月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很喜欢拙政园简洁不失朴拙的明代园林气质,除西园外少见繁复雕饰。简约又不粗陋,既是园林风格,也是生活哲学和处世态度,隐约透出一丝禅意。园里亭台轩榭、槐柳荷竹、一山一水一石,相互倚靠,彼此呼应,错落高低,疏密相谐,可见园主心中丘壑。坐在“荷风四面”亭里,果然有荷风阵阵轻袭,四周楼影山色、碧水青竹,让人忘记时光流逝。</p><p class="ql-block"> 留园是缩小版的拙政园。印象最深的是园里各处起名,如“活泼泼地”、“还读我书斋”等,灵动有趣,园子的旧主人一定是个妙人儿。镇园之宝“冠云峰”,其实只是一方瘦长极品太湖石,相传宋徽宗本想运去汴梁,因时势变化最终没能带走。</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是保留了老苏州感觉的一条临水小巷。斑驳白墙灰瓦,褪色雕花木窗,石桥小船,安静人家,透出柔软姑苏往日的气息。河岸垂柳拂水,风过柳叶轻飞。街边一条丁香巷,如戴望舒笔下雨巷一样窄窄长长。那撑着油纸伞在雨中独自行走的忧伤女子,谁曾遇见?</p> <p class="ql-block">  离开苏州的前夜,听了吕成芳老师的一场昆曲堂会。喜欢昆曲,不仅因为它优美婉转的曲调,更在古雅唯美的唱词,只觉听过后耳鬓仿佛都留有余香。“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锦心似月,文字流芳,道不尽世间聚散离合欢喜悲伤。而你我皆是寂寞的伶人,在别人的故事里,说着自己的悲喜。</p> <p class="ql-block"> 抵达杭城,第一时间奔向“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经断桥、白堤、平湖秋月、孤山一路抵达苏堤,湖上微波粼粼,游船点点,白鹭轻飞。虽然盛花期已过,但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景色,还稍可见到。暮色中漫步苏堤,水色氤氲,柳风拂面,天凉好个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早往灵隐寺。千年古刹,古木参天,水流潺潺。越过大雄宝殿上几级台阶,来到偏殿济公殿。相比主殿的肃穆庄严,这里更多了几分人世间的烟火气。殿中两首木刻诗,相传为济公所作——其一:“片帆飞过浙江东,回首青山渺漠中。传与诸山诗酒客,休将有限恨无穷”;其二:“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佛心人心,同为一心。走过修行灵山、世路凡尘,一切的贪与嗔,痴心与怨念,终将归于天高水阔,云淡风轻。</p> <p class="ql-block">#从蠡墅到乌镇#</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味道,一半在园林,另一半则藏在烟雨小镇里。</p><p class="ql-block"> 蠡墅镇是苏州城外一个尚未修复开发的古镇,是范蠡任越国大夫时的居留地。据传范大夫助越王复国后即携美身退,离开此地去往齐国经商,所以即便世居的当地人也不太知道他的名字。如今河两岸的老民居已破败不堪,唯于想象中复原它当年的模样。蠡墅古桥其实是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新桥,静静站在河岸之上,看人来人往,世事变迁。</p> <p class="ql-block">  在乌镇的东栅和西栅各住了一晚,为的是看到古镇黎明和黄昏最原生的样子。清晨5点起身,一个人漫步石板街,看斑驳老房雕花木窗上时间侵蚀的印记,看光线把屋角飞檐的影子拉得老长;夜晚枕水而眠,听虫声水声风声,听鱼儿在河里嬉游扑腾。心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很静,仿佛有来自遥远时间尽头的宁静与清明,让人安然度日,不囿于境,不困于心。</p> <p class="ql-block">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与现实的家相对应的远方的家,一处灵魂的安宁归息之地,它的样子,有时就近乎这座秋色中的江南小镇。当暮色四合,白天的喧嚣落地,细密的竹帘低垂,那柳林深处,石桥的尽头,有一盏昏黄温暖的灯,在等你。</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匆匆的过客,是你漂泊的归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