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惠能讲堂谛听六祖真意

青灵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1日,新兴县六祖慈善会组织志愿者前往韶关南华寺参观学习。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南华寺建于公元502年。现占地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即公元502年)印度智药三藏,经“海上丝绸之路”,渡海来到广州的“西来初地”。沿曹溪溯流而上时发现韶关曹溪这片地方神似佛祖创立佛教的“宝林初地”;以其言,韶州牧侯敬中上书奏请梁武帝建寺。寺成,武帝赐额“宝林寺”,智药三藏为首任主持。唐中宗曾改名为“中兴寺”、“法泉寺”,唐玄宗时改名为“建兴寺”,宋太祖赵匡胤名之为“南华禅寺”,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1983年,南华寺被国务院定为最早的一批国家重点寺院之一,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到达南华寺外广场,一座巨大的石雕“静思”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杨式太极拳高级教练张顺利师父首先赞叹:这雕像是真正的松静下来的!他问我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说这塑像是真静下来了,一人说:它肩松下来了,一人说:它很中正,一人说:它腰挺得很直,一人说:,,,师父让我们绕着雕像转了一圈,我们终于明白了师父教太极拳时所说的:身如悬钟了的状态了。孙禄堂大师的一句话:道本自然一气游,松松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这句与六祖惠能大师的: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是不是一样的领悟?———嗯,我需要“静思”!</p> <p class="ql-block">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据载,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p><p class="ql-block">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5年),宝林寺建成。</p><p class="ql-block">隋朝末年,南华寺遭兵火,遂至荒废。</p><p class="ql-block">公元638年,惠能诞生。</p><p class="ql-block">677年至唐凤二年,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得地主陈亚仙施地,宝林寺得以中兴。</p><p class="ql-block">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皇帝诏六祖赴京,六祖谢辞,中宗派人赐物,并将“宝林寺”改名为“中兴寺”。</p><p class="ql-block">公元708年,敕额为“法泉寺”,并重加崇饰。</p><p class="ql-block">公元713年,惠能坐化于新州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后其徒广集六祖语录,撰成《六祖坛经》。</p> <p class="ql-block">惠能大师从五祖处得法证悟,得承衣钵,为避衣钵争端,惠能隐身山林,对佛法禅宗进行了十五年的再彻悟,之后,惠能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以精妙的佛法菩提般若,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折服印宗法师等大德高僧。即是大家所熟知的幡动、风动以至心动的著名典故。公元677年,回到南华寺,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开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不二法门,创立禅宗南宗,完成佛教的中国化。门人法海(韶关人)记录下大师之开示,这就是中国唯一的非佛说,而称为《经》的典籍——《六祖法宝坛经》。“安史之乱”后,南宗升跃为禅宗主流,佛国之“世界一花”。六祖传法弟子四十三人,开创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唐以后,大德高僧尽出惠能门下,使“禅”几乎成为“佛”的代名词。唐宋起,禅宗更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传到欧美、澳洲等地;南华寺于是成为许多世界佛教徒的朝拜中心,故南华禅寺有“祖庭”之称。</p> <p class="ql-block">进入参观南华寺内,共七进,即曹溪门、宝林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p><p class="ql-block">曹溪门是南华寺的山门,始建年代不详,原址在今门之西大樟树下,历代均有重建。它原是砖木结构,文革时期被破坏,1986年重建时按旧门格式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请看门楣上有“曹溪”及“南华禅寺”两木匾额。</p><p class="ql-block">五香亭建于1936年,原为木结构,1963年重修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何谓“五香”呢?五香即佛教中的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和解脱知见香。建五香亭是佛教中“行五香、受五戒”之意。五戒即是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酒腥。此亭建在放生池之上的意思是佛门净地,严禁杀生,放生万物,凡一切来到南华寺中的性命都予以放生。</p><p class="ql-block">曹溪门两侧塑“天龙八部”之第二部神将,俗称哼哈二将,是守护佛法的天神。过五香亭、放生池,即可达宝林门。门上挂的是1938年时国民党主席林森题“宝林道场”匾,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道出了南华寺的历史与地位。</p><p class="ql-block">天王宝殿始建年代不详,历朝都有重建。面宽五间(20.6米),进深18.60米,屋高11.30米,砖木结构,抬式架构,前用四乳龛,后用六乳龛,单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面,垂脊末端各置一狮子。</p><p class="ql-block">现在,宝殿正中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正在迎接我们。</p><p class="ql-block">弥勒,按佛教教义,他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也即是佛祖的接班人,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入涅槃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其地位,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p><p class="ql-block">弥勒的造型为浙江布袋和尚,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布袋和尚临终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使人认定布袋即弥勒。殿两侧是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风”是执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调”为执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雨”为执伞的北方多闻天王,“顺”为执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殿后为执降魔宝杵、镇压邪魔的韦驮菩萨。</p><p class="ql-block">旁边这两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这就是晨钟暮鼓之意。钟楼与鼓楼最早都建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楼高15余米。</p><p class="ql-block">经过“晨钟暮鼓”的钟、鼓楼,进入大雄宝殿,大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举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殿正中供奉三宝佛,佛像庄严、肃穆、宁静、安详,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边阿弥陀佛、右为消灾延寿药师佛。释迦胁侍为81岁迦叶、18岁阿难尊者,是佛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印度禅宗初祖、二祖。禅宗在印度传28代时,传到达摩。达摩经“海上丝绸之路”到广州“西来初地”,继而“一苇渡江”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中国的禅宗祖位,先后为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故迦叶、阿难亦为禅宗的祖师爷。殿四壁上塑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最精妙的是南壁西窗下的济公——知觉罗汉,左看为哭,右窥为笑,中观则啼笑皆非。东壁塑文殊骑狮,象征菩萨“智慧如旋风”,西壁塑普贤骑象,手持莲花、莲花之上有佛经,显示菩萨为佛教理论家。殿后侧为“观音独占鳌头”,观音左右为“龙女”和“善财童子”,观音之上方,塑金身王子相的是观音原身。</p><p class="ql-block">出大雄宝殿,可见一口直径2.09米、高1.7米的“千人锅”,铸于元代;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南华诞等时候,熬粥施舍用的慈善设施,亦是中国最大的“千人锅”。</p><p class="ql-block">向上走,即到了藏经阁。藏经阁为典型明代建筑风格,藏有许多国家一级文物,一般不对游客开放。藏经阁两侧,均植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树。</p><p class="ql-block">再上为灵照塔,原供奉六祖真身。真身升座祖殿后,现供奉毗卢遮那佛。灵照塔是南华寺现存最早、最古、最高的建筑,为楼阁式八角五层砖塔,高三十米。塔初建于唐先天年间,有12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祖殿内安放着惠能、明代憨山、丹田大师真身。真身,亦称“金刚不坏之身”,“肉身菩萨”,得道高僧缸葬三年而“不坏”,即可升座,反复油上福州漆(古代最上等的油漆),披上袈裟,供受瞻仰朝拜。各位游客,参观完祖殿后,后面就是九龙泉,即卓锡泉。</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背后的海岛观音像前,我问:“能看出什么道道吗?”参学参学,就是一边参究一边学习,而不是随大流,心不在焉式到此一游。他们瞪大眼睛,就是看不出门路。我只好对他们说:“其他的寺院,观音菩萨圣像都是女性的,而这里的观音菩萨圣像却是男性的。因为,观音菩萨在印度是以男性出现的,缘于印度种族制度森严,男性居于主导地位,观音菩萨就现男性身去度化,而在中国,母性的慈悲伟大深入人心,观音菩萨就现女性身去度化。其实,观音菩萨是中性身的,如同如来藏一样,所以,能够千处祈求千处应,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南华寺观音像的独特之年,就说明了寺院的古典、经典、典范,这就是六祖开山宝所独一无二的殊胜地方!</p> <p class="ql-block">九龙泉历代有圣旨保护,“永禁樵苏”,故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松,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现生存有树龄五百年以上,高40多米的水松九株。</p><p class="ql-block">这桥叫飞锡桥,此亭叫伏虎亭。伏虎亭始建于元代,相传,寺后林木繁茂,以前有猛虎出没,严重威胁着附近人们的安全。元代有一位住持僧首为众人说法,猛虎听法后,居然驯伏了,因此在这飞锡桥上建了一亭叫伏虎亭。</p><p class="ql-block">卓锡泉,民间又叫九龙泉,水清且冽,甘美可口。据载,当年,六祖惠能住在南华寺时,想洗干净的袈裟,但苦无清泉。他见寺后山林郁茂,瑞气盘旋,于是以锡仗卓地,果然泉水应声而出。这就是“卓锡泉”名的来历。大家看,这壁叫龙成壁,壁面镶九龙石雕,画面中部为六祖卓泉雕像;并嵌有苏东坡《卓锡泉铭》。</p> <p class="ql-block">南华寺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有故事。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有一篇《树神求戒记》,里面记载了这棵老樟树神求戒于虚云老和尚的奇特之事:1942年,老和尚103岁。春期放戒,忽然有一自称姓张,祖籍曲江,年龄三十四岁的僧人来求授比丘戒。问他剃度师和三衣钵具都没有。老和尚感其诚心,赐法名常辱。大戒圆满后,这僧人就消失了,而袈裟戒具却留在了戒堂。在第二年春戒到来时,老和尚梦见这位僧人来索要他去年的戒牒。老和尚问他去哪了,说是哪都没去,和土地住一起。老和尚醒来后知道是老樟树神来求戒了,然后就在山门樟树下土地坛设供一堂,将戒牒烧了给回了常辱菩萨。</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久远,时代的变迁,都是一刹那,一刹那的事。今日见证到这颗古樟的老去。</p> <p class="ql-block">游学,参悟,参观完南华寺后,晚上,我们小组集中学习,分享所见所闻所得所悟,南华寺因六祖惠能大师而成为禅宗祖庭,因虚云老和尚的重建与住持,再度成为岭南乃至中国的禅文化中心,群贤毕集,梵呗咏歌,擂法鼓,布法云,雨法雨,再树正法幢,在那样风雨飘摇的危难时艰,复兴佛教重光六祖禅脉。虚云大师为大家立了榜样。</p><p class="ql-block">今起,新兴县六祖慈善会志愿者传承六祖文化的优良传统美德,协助政府发展社会慈善活动,以人为本,慈善为怀,扶贫济困,救孤助残,赈灾救援,抗击疫情,褒扬正义,助学兴教的宗旨,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