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美篇

泰山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习近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值此一年一度的“烈士节”。在昆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锦溪镇人民政府对吾镇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内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行严肃认真地补充完整。向广大人民展示内容焕然一新的20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这些烈士有的牺牲于抗日战争,有的牺牲于解放战争,有的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陈三才(1902-1940)生于昆山陈墓(锦溪)镇。名定达,号偶卿,电气工程师。早期清华学校毕业,1920年留学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期间曾任留美学生会主席,足球队、网球队队长。1926年,回国后在上海经营美商北极公司,积极投身实业救国,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公益事业,曾担任上海清华同学会会长、联青社社长。抗日战争期间,他出钱又出力,亲赴抗日前线,协助军队构筑工事。因参与行刺汪精卫,后遭人出卖,1940年7月9日,在沪被日伪“76号”特务抓捕,几经严刑拷打,然而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气壮山河。1940年10月2日,于南京雨花台从容就义,年仅39岁。经江苏省民政厅2014年12月8日批准为烈士。2020年9月2日入选全国著名抗日英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金志明(1925-1942)昆山陈墓(锦溪)镇人。1925年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天生资历聪颖,学习刻苦,酷爱阅读进步书刊,1940年就读高中。在中共地下党员帮助下,思想觉悟逐步提高,决心奔赴抗日前线。1941年10月毅然投笔从戎,前往无锡地区参加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任战士,不久随部队北渡长江,转移到江(都)、高(邮)、宝(应)地区经受了艰苦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成为一名战斗骨干,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连政治指导员。1942年冬,率领全连在江都县仙女庙镇与日军作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激战中,不幸被敌炮火击中而壮烈牺牲,终年18 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彭师章(1917-1943)又名彭阿采、彭世璋,1917年生于昆山陈墓(锦溪)虬泽村。3岁随家迁往大市尚明甸村。13岁小学毕业后因父母病故,被迫弃学到青浦当商店学徒,3年后到上海某钱庄当职员。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回家与家人一起苦心经营小本生意。1940年10月,在党的教育帮助下,组建虬泽常备队,任队长,曾以伪淀西乡秘书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坚持党的秘密斗争,参加淞沪五支队四大队,1942年7月,彭师章所在部队被整编为三北游击司令部第三支队,后任连政治指导员。1943年4月,彭师章所在部队在肖山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在率领连队直插敌前沿阵地时,不幸他的腰部被敌机击中两弹,壮烈牺牲,终年26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陈华薰(1923-1945)昆山县陈墓镇(锦溪)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幼年随父母在厦门、香港等地读书。云南楚雄中学毕业即考入昆明中法大学。十八岁投笔从戎,考入中国空军军官学校,被选送到美国深造。194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被分配到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中美混合联队“飞虎队”第三大队第三十二中队第八分队任少尉三级飞行员。先后驻四川新津、梁山等空军基地,投入抗日战争,出征频繁,屡建战功。1945年1月5日,第十四航空队中美混合团第一驱逐大队出击汉口及武昌日军机场,陈华薰驾“飞虎队”主力战机P-40机675号,冒着地面日军猛烈的炮火,低空俯冲往返扫射八次,最后不幸被日军高射炮射中,壮烈殉国,终年23岁。1988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沈家范(1923-1947)1923年生于昆山陈墓(锦溪)镇。13岁至19岁先后在苏州,昆山县城当学徒和店员,备受欺凌,因阅读进步书刊两次被老板辞退,回本镇在阮家浜村小学任教,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经同乡孙琦介绍,1943年元宵告别亲人赴泰兴黄桥镇参加新四军,经受了极其艰苦的反“扫荡”战斗考验,194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进苏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随华东野战军进驻豫皖苏边地区,任72师215团副政治指导员。11月18日,沈家范所在团奉命在河南省鹿邑县秋渠集阻击国民党军时,身先士卒,率部队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激战中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终年24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梅存富(1923-1949)1923年生于江苏省扬中县,贫农出身。后随父流寓昆山陈墓(锦溪)镇。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在老家江苏省扬中县投身革命,参加新四军。于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光荣牺牲,终年27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刘金华(1928-1949)幼名刘扣子。生于1928年,原籍苏北盐城,辗转流寓昆山陈墓(锦溪)镇。1946年5月,在苏北盐城刘家村投身革命,参加新四军老二师。1949年9月,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终年22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王德永(1932-1953)1932年生于吴县香山,贫农出身,后流寓昆山陈墓(锦溪)镇。1945年在锦溪镇某铁店做工人,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工作积极,于1950年起参加陈墓镇工人纠察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1951年4月,王德永毅然参军,后任志愿军68军202师604团2营4连班长,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于1953年光荣牺牲,终年21 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周伯钧(1916-1951)1916年生于昆山陈墓(锦溪)镇,职工出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1951年4月,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202师604团3营战士。于1951年10月18日在朝鲜渔隐山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年36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陈华宇(1924-1953)陈华癸弟,陈三才侄子。昆山陈墓(锦溪) 镇人。早年在苏州上学,后考入天津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北京体育学院(原中央体育学院)任体育教师。……1950年积极响应政府抗美援朝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美军作战,时任连参谋。在朝鲜与敌军作战中奋勇杀敌,1953年不幸壮烈牺牲,英年29岁。遗体就地安葬于朝鲜战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王斌华(1931-1953.3)曾用名王斌根,生于昆山陈墓(锦溪)镇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2岁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后由祖父抚养,7岁读小学,三年后加入共青团,后任团支部书记。1951年4月,祖父母相继病故,在儿子出生才6个月且病重的情况下带头报名参加志愿军,编入工兵第21团6连,作战中英勇顽强,多次冒着被轰炸的危险,完成抢修工事的艰巨任务。1953年3月,在抢修工事时,不幸染上美国侵略者投放的细菌,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终年22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张增寿(1934-1953)昆山县周庄镇西泽巷村人。1953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战士。1953年6月4日,在朝鲜西线猫头山107炮兵阵地战斗中,中美军毒气弹牺牲,终年20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陆文明(1930-1953)1930年2月生于昆山陈墓(锦溪)镇南庄村一个贫农家庭。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母抚养,从小替地主放牛,13岁起替船主做工独立谋生,备尝艰苦。1949年8月参加革命,11月起参加淀西中队,不久参加共青团。1950年4月,任班长,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53年1月,带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志愿军第46军136师407团3营7连,集训期间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写血书表达了誓与美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3月赴朝鲜参战,参加马踏里东山反击战,向敌冲锋时不幸被炮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终年23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朱大官(1929-1953)又名朱汝良,生于昆山周庄镇一个木匠家庭,少年时期读了5年私塾,1943年到吴江县松陵镇一家酱油店当学徒,后回家经营烟纸摊。1951年2月,响应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带头报名参军,编入志愿军第68军202师604团二营六连,后调606团一营担任联络员。6月入朝作战,驻扎于渔隐山地区,一年后患病经手术治疗恢复健康后重返前线作战,1953年6月27日,在中朝两军联合向美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中,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英勇牺牲,遗体安葬于渔隐山地区,终年24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孙奇(1920-1958)昆山陈墓(锦溪)镇人。1939年上海新寰职业学校毕业,入丽华百货公司任职。其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社团组织《益友社》。1940年春,赴苏北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苏中区1师1旅2团5连政治指导员等;华东野战军11纵队31旅组织科长等。1942年曾在一次对日伪军作战中负伤。后调新四军苏中军分区卫生部,特务团。解放战争初期孙奇任85师254团政委。经历了苏中战役、东台防御战、盐城保卫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苏州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福州战役和金门岛战役等大型战役。1952年调第二军医大学任干部部副部长,1955年授中校军衔;1957年6月获国防部颁发的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5月,因旧伤复发、医治无效,于27日在长海医院逝世,享年39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沈刘荣 (1941-1964),1941年1月5日生于陈墓(锦溪)镇。1948年起在南坟堂小学读书。1954年毕业后参加社会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团内担任过小组长,支部委员,支部书记等职。1956年7月任陈墓镇糖果合作商店副经理,1958年7月响应党提出的上山下乡的号召去苏州潭山硫铁矿工作,其间曾担任过民兵生产组长,民兵排长,团支部书记等职,1959年4月任苏州钢铁厂保卫干事。1961年7月31日应征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6397部队),在部队历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4年春节前所在部队至舟山群岛执行战备任务时,2月24日沈刘荣不幸遇难。上海警备区号召全区指战员向沈刘荣同志学习,并追认沈刘荣同志为革命烈士。享年24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