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流血也流泪

雷电

<p class="ql-block">关于对越自卫还击战、关于烈士、关于英雄、关于参战军人乃至参战人员!我们这一代人都曾经崇尚过!记得战后退役,一位朋友找到我说:用他的一套时髦迪卡西装与我换一套军装,我倾然答应,他感谢不尽。一身绿军装,当时是最时髦的服装!</p> <p>关于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可谓路人皆知,耳熟能详,但花环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残酷现实,许多人并不知晓。1979年春,对越自卫还击战后,作家李存葆深入云南、广西前线,与参战部队官兵一起生活了近半年,耳闻目睹了参战官兵许多英勇悲壮的动人故事。1982年,在中国作协和总政文化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军事题材座谈会上,李存葆将早已构思好的《高山下的花环》同《十月》编辑部编辑张守仁讲了,得到了张的支持。会议结束后,李存葆在北京找了一处僻静之地火速赶写,用半个多月就完成了全稿。1982年李存葆创作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首发于《十月》第6期。</p> <p>1984年,根据李存葆创作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由谢晋执导拍摄成电影上映,影片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将士,在那场自卫还击战中,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英勇形象,更将战场上军人的心理变化呈现在观众眼前,成为一部以对越自卫还击战为背景,不可多得的优质作品。</p> <p>釆访参战部队期间,李存葆曾在被授予“激战博山建功勋一等功臣连”的第124师370团8连呆了近三个月,由当时连队文书北京籍吴润琪陪同,也是《高山下的花环》里“小北京”的原型。</p> <p>1979年2月 20日14时,370团8连奉命前出攻打高平外围博山。越军在博山组织了猛烈的交叉火力,8连在攻至博山北侧无名高地时,遭到越军博山、无名高地及526高地三面火力夹击,连长文兰新、副连长王炳煌相继牺牲,战斗直至第二天。全连共牺牲9人,负伤23人,减员三分之一,可想战斗之惨烈!</p><p>8连博山战斗牺牲烈士英名</p><p>连长:文兰新、追记一等功</p><p>副连长:王炳煌追记一等功</p><p>班长:欧阳杰初追记一等功</p><p>班长:黄开平追记二等功</p><p>副班长:马隆剑追记二等功</p><p>战士:陈畅宁追记二等功</p><p>战士:王国锋,罗云清,储宏银,分别追记三等功</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8连付连长王炳煌烈士,1979年2月在博山战斗中光荣牺牲。参战前夕,王炳煌留下遗书说如果自已牺牲就用抚恤金偿还欠款。军报记者朱华布在调查烈士事迹时发现后,结合当时干部战士待遇低下的情况写成内参,在军委办公会上由杨勇总长宣读时,身经百战的将军哽咽落泪,促成总政总后电报通知部队,此类欠款“经核实后可由组织统一偿还”,对提高全军官兵待遇起了促进作用。而在博山战斗中牺牲的副连长王炳煌烈士,留遗书用抚恤金偿还欠款情节,也被写进小说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成为梁三喜的重要原型。</span></p> <p>这是王炳煌烈士的遗照,年轻帅气的英姿永远定格在1979年2月21日,牺牲时年仅28岁!</p> <p>王炳煌烈士参军前,父亲在1976年一次触电事故去世,母亲带着他们三兄妹相依为命。后来王炳煌参了军,在部队还当了干部,本指望家庭从此有了希望……</p><p>王炳煌烈士的妹妹王慈姣流着泪向我们介绍说:“哥哥牺牲时她才九岁,老妈妈跟她说,欠别人的钱是要还的,小时候妈妈就常教育我们要诚实诚信,哥哥这件事是对的,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8连连长文兰新烈士,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攻打博山战斗中,连长文兰新带领火力组冲在最前面,迂回前进接近敌人后突然开火,击毙8个敌人,摧毁敌人4个火力点,接着他又击毙两名企图逃跑的敌人。正当他指挥火力组继续前进时,被未摧毁暗堡越军射中数弹,牺牲时年仅27岁。</span></p> <p>文兰新烈士牺牲后,按当地风俗将其弟的长子龙州承继给文兰新(龙州取名源于文兰新安葬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以作纪念之意)。</p> <p>文兰新老父亲患有冠心病,老母亲也患高血压,平时只要一见到熟人就总要打听“你见着我大儿兰新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文兰新父母现住建于八十年代的房子</p> <p>战友--我拿什么来安慰你</p><p> --写在文兰新烈士的墓前</p><p>2017年春节即将来临</p><p>你的战友苏传芳来到了你山东的老家</p><p>在一栋无法遮水避雨的土屋前</p><p>见到了你年迈苍桑的双亲</p><p>你的双亲在这寒冷的冬天</p><p>坐在一个小煤炉前哆嗦取暖</p><p>土墙上挂满了盛装杂物塑料袋</p><p>没有一件能与当今称为家具的物品</p><p>那用木板拼成的铺盖就是你双亲的床</p><p>只有墙上仍在走动的小挂钟</p><p>在三十多年陪伴你的父母</p><p>记录着那漫长的日子</p><p>思念失去你的泪</p><p>面对着这家图四壁的烈士双亲</p><p>战友</p><p>我拿什么来安慰你……</p> <p>欧阳杰初烈士是军部警卫团杨付参谋长的警卫员,下八连锻炼。大战前夕,杨付参谋长专程到8连找到欧阳杰初,想调回他到军部,当着文连长及连部人员的面,杰初婉言地拒绝了首长,他说:“我想参加八连的战斗任务,在战斗中锻炼自己。”</p> <p>欧阳杰初牺牲后,杨参谋长专程到龙州烈士陵园,在欧阳杰初墓前,杨参谋泪流满面,拔出手枪朝天鸣放祭拜。</p> <p>家住在湖南省宁远县欧阳杰初烈士90岁高龄的老母亲,这位伟大而又坚强的母亲在儿子牺牲后又把女儿送到了儿子生前战斗的8连,接过了哥哥的枪。</p> <p>陈畅宁烈士湖南省汝城县人,1979年1月参军,仅一个月后在博山战斗中牺牲,终年20岁,立二等功,追认为中共党员。陈畅宁由于当时家庭困难,甚至没有钱去照张像,我们至今未能找到英雄的一张军装戎身照。陈畅宁牺牲后,英雄的母亲又把女儿陈红香送到英雄8连,接过哥哥的枪。</p> <p>让我们以军人特有的礼节向老妈妈致敬: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们都是你的儿子!你是英雄的妈妈,军功章里同样有你的功劳。</p> <p>这是过继给陈畅宁的儿子,面对前来看望奶奶的伯伯们,他勇敢的站起来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p> <p class="ql-block">这是湖南省桃源县烈士罗云清90高龄的父亲,现在已半身瘫痪,站立起来都十分困难,他妻子和他一样走路都要人搀扶。当我们去看望他们并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沉默不语一脸漠然。而当我们向老人致以军礼时,两位老人坚持挣扎着要站立起来!我们知道,钱对他们已经不再重要了,他们需要的是人心的关爱,需要的是有儿子顶起的家。他们要的不是英雄,而是儿子。</p> <p>这是罗云清烈士90岁高龄的母亲,看到外地的一行陌生人来到家里十分惊喜。多年来很少有外地人到这偏避的山村来,当我们说明身份,告诉老人我们是荣清生前的战友时,老妈妈老泪纵横,那哭声让我们这些曾经的军人也情不自禁流下眼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说英雄流血不流泪,谁知英雄流血也流泪!</p> <p>都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政策再好,标语感动,没有落实,都只是画在墙上的饼!今天尔等老也,有心杀敌也空余一腔热血!</p> <p>沿着云南、广西1300多公里边防线,矗立着20多个烈士陵园。1979年2月,为安葬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烈士,仅位于广西龙州县上龙乡弄平村弄平屯的龙州烈士陵园,就安葬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882名牺牲的烈士。仅园内一面烈士英名墙,就寄托着50军150师448团332位失踪烈士的无限哀思。1979年3月12日,448团在向祖国回撤途中,突遭越军突袭包围,332位失踪烈士遗骨异国他乡!</p> <p class="ql-block">《高山下的花环》通过描写参战部队某部指战员战时及战后生活,塑造了我军一代英雄群体。关于英雄,人们听到的大多是掌声;关于烈士,人们看到的大多是鲜花;却很少看到掌声和鲜花背后都是残酷的生命和鲜血。关于“干部子弟城市兵”的指导员赵蒙生;关于“砍甘蔗为战士们牺牲却没有一个奖章”的排长靳开来!整个自卫还击战中,不论是来自农村的“农村兵”,还是来自城市的“城市兵”,他们都义无反顾,自觉地履行了一个军人应有的职责和义务,投身沙场!即使所谓“私砍甘蔗”也抹杀不了一个英雄的事实!即使所谓“干部子弟”也不乏将门虎子!</p> <p class="ql-block">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重头是高平战役,配合42军从高平西北实施侧翼穿插的41军121师就有“将军与儿子同上战场”的真实故事。2月17日战斗打响后,由于越军察觉其穿插意图,沿路组织兵力控制要点,层层拦阻,加上特工不断游击袭扰,穿插部队常常被截断、打散,部队随身携带的干粮早已断粮,异国他乡缺粮少弹可想而知。釆集甘蔗、香蕉以及炮弹炸死的死猪、死牛等充饥自然不足为奇了。为抢救121师400多名伤员,随师行动的41军毛副军长带着警卫排冒险闯到高平找到吴忠副司令员。吴忠副司令员听汇报后,当即指示42军杨副军长带20辆汽车,把友军125师的给养弹药先让给121师,并急令第38野战医院负责从边境赶到扣屯,用112辆汽车把400多名伤员全部接回祖国。而此时毛副军长的独生儿子361团1连连长毛晓东,正带领全连激战在缺乏后方火力支援,地形不熟,四面受敌,补给中断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长途纵深直插高平。</p> <p>其实真正“吃甘蔗”事件发生在第54军162师“钢刀团”。1979年2月19日,经过两天两夜激战,该团粮食弹药一时难以运到,部队又饥又渴。团政委廖双全看到团指挥所附近有一大片甘蔗地,心想这个东西既可解渴还能管饱,还不存在卫生和安全的问题(当时越军在河道、井口和粮食中投毒十分普遍造成不必要战斗减员)。但因纪律大家谁也不敢吃。廖政委想:这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要活命就得吃饭,不吃饭就打不了仗完不成作战任务,这毕竟是出境作战,部队随时还要投入战斗。还是战斗任务重要,于是带头砍了一根甘蔗并说:“谁怕谁就不吃!上面追查由我负责。”听到政委这么一说,大家一窝蜂地跑到甘蔗地里砍甘蔗吃了起来。战后此事被提到了军党委会研究时,韩怀智军长说:“这种情况,在战时是允许的,不能当成违反纪律来处理。纪律是要服从政治的。”事实各部队当时都仅配三天压缩饼干为食,三天后基本断粮,只得就地釆集甘蔗、香蕉、红薯、野菜等充饥。直到军委了解前线实际,传达邓小平"在注意政策的情况下,着眼就地解决给养,保证部队吃饭"精神。于2月23日才打通后方运输线。战后,完成任务出色的韩怀智军长升任副总参谋长,1988年9月恢复军衔制时被首批授予中将军衔。廖双全后任第54军副政委,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1979年的那场自卫还击战,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稳定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享受着那场战争所留下的红利。要说今天中国实现的经济腾飞,得益于那场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并不为过,因为它是改革开放的奠基石。关于这场有限范围的战争,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它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甚至忽略了正面的积极宣扬。正如慰问信中写道:“这次自卫还击战,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和主权,保护了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保卫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p> <p>2017年春节期间,由370团英雄8连战友发起,慰问全连烈士健在的父母,替烈士战友春节回家看望咱爹咱妈活动。慰问组战友不畏严寒,驱车数千公里,昼夜奔波,终于圆满完成已找到的烈士家属慰问任务。走近烈士亲属,走近烈士父母,去感受为国牺牲的烈士家庭生活,感受父母思儿的伤痛,失去儿子后烈士父母生活艰难。</p><p>善良的人们!</p><p>岁月静好!</p><p>永远不要忘记那些长眠南彊的战友!</p><p>更不要忘记他们健在的爹和妈!</p> <p>今天,烈士纪念日!</p><p>我能否将鲜花献给你那永恒定格在十八岁的绚丽青春</p><p>再为我们留下一张身着绿军装的照片</p><p>给那还来不及深爱的姑娘写封回信</p><p>当然</p><p>信中一定有你还来不及看一眼的军功章!</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遥想当年军号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胆穿插袭高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攻克谅山一马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敢问青山慰忠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我们再次向那一个个不朽的英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致以最崇高的军礼!</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请向烈士致敬留言接力</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雷电工作室13950424809</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