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一代

芦苇飘雪

<p class="ql-block">  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人们对于的精神生活追求就开始浮现。恩格斯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傲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精神领域的追求“。如果人们在物质满足之后,精神追求上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引发思想问题乃至心理问题。当人们物质尚且不能满足的时候,就会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追求,也就很少会产生心理问题。现在的孩子在物质得到足够的满足以后,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患。据不完全统计,社会上大约有96%的人有焦虑的事情,有54%的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大多数人群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中,可以说,成人焦虑,睡眠不佳,或者失眠。孩子焦虑,学业跟不上,人际关系到不好,引发了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患。自残、自杀,一蹶不振者,常有报道。哪一代时代,都没有当下的现代人焦虑。可谓是”焦虑的一代“。当下孩子患有各种心理疾患,已经引起了社会学者、心理工作者、心理医生的广泛关注。预防孩子心理疾患,我想大概有这么几点需要引起我们家长、教育工作者乃至下一步即将为人父母者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一是不懂得延时满足。有的时候,不能一下子、立即满足孩子所提的要求,即使所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要学会拒绝一些,学会延迟一些时间予以满足。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家长,还有一些老人,就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无原则地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所有的要求,让孩子获得满足感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心理上形成一种错误认识,就是提出要求,必须立刻马上得到满足。稍有迟缓,孩子就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大发雷霆,甚至于做出极端的举动。不懂得感恩,是这个时代许多孩子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社会比以往发达,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现在的家长,尤其吃过苦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总感觉不能亏了孩子,其实这样的想法、做法,就是宠坏了孩子。</p><p class="ql-block"> 二是缺少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两个家庭,好几个人,三代人都把爱倾注到一个孩子身上,他们心理上受不了一点挫折,一点委屈。说白了,他们没有学会承受任何的挫折委屈,所有的爱,所有的物质要求,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他们是被爱伤着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着手上怕摔了,是我们当下教育孩子的一个常态。学校的清扫教室卫生、外出春游、秋游、乃至体育课,我们的家长都心疼得要命,总有代劳 的,甚至于恨不得代劳的,这样又怎能培养出时代健儿?我们的国家民族又怎么顺利地走上民族复兴之路?</p><p class="ql-block"> 三是爱得没有距离。过去的孩子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的,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严父慈母也好,严母慈父也罢,一个家里,总有一个孩子怕的人。现在这个社会,都在讲亲子关系、快乐教育,亲子太亲,亲得没了距离,其实就是父子母女之间失去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爱必须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如两个刺猬相处,距离太近,就会扎到彼此,距离太远,又感受不到彼此的爱与温暖。我们中国的家长,在爱的把握上总是失去原则,没有距离。没有距离的爱,有的时候培养的是仇恨。北大学子弑母案、上海机场弑母案,父母对于孩子阶层下滑的焦虑,忽视了孩子全面人格的培养,导致悲剧发生一个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四是要父母培训严重缺乏。现在父母的成长,滞后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许多父母领了结婚证,就似乎有了教育引导孩子的能力。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总有一个上岗证,钳工有钳工证,电工有电工证,唯独做父母没有资格证书。这一点是错误的认识。我们整个社会都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加大对父母培训的力度和深度。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几次家长会,是提高不了父母教育引导孩子能力的,也不足以满足不断成长发育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毕竟,孩子的发育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p><p class="ql-block"> 五是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现在家庭和学校在孩子心理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学校比家庭重视程度要高得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也有一部分老师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有模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问题。孩子有了心理问题,无处倾诉。我想孩子有了思想问题乃至有了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有效疏导,家校合作,把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预防焦虑,培养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社会课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