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在《荀子》的《劝学》和《儒效》两篇中都 有出现。</p><p class="ql-block">作为战国末年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思想偏向于经 验以及人事方面,重视社会秩序的建立,反对天命、鬼神迷信等神 秘主义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然规律,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p><p class="ql-block">《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意谓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可以从量变到质变。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儒效》为《荀子》第八篇,论述儒者的作用。其中说:“故积 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 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认为任何 人只要渴望和不断努力地去积累善,就可以成为理想的圣人。可见, 荀子认为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都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善始 善终,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p><p class="ql-block">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是 荀子对事物发展的真切认识,与老子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士” 样,体现了古代思想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种认识对我们今天的 生活同样具有指导价值,即只要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任何事情都 会有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从量变达成质变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小到 个人的知识积累积、品格修养,还是自己的家庭,事业,大到国家,乃至各种关系,都是同样的道理。 </p><p class="ql-block">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互利共赢是各种关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积土为山,积水为海。”以荀子的先贤智慧为指导,携手 前进、共同发展,一定可以达成“健康青春梦”共同实现 的愿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