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歌王”的鸟儿黑胸鸫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属于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它们性格胆怯,善于隐蔽,常常仅闻其声难见其影。多在林下地面落叶层和灌丛间活动,主要以小型昆虫为食,也吃蜗牛、蛞蝓和其它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在森林中的一处枯树桩上,一只雌性黑胸鸫逗留了许久,蹦蹦跳跳地正在寻觅附近的美食,过了好一会儿,又飞来了一只,但这只明显体型更大,毛色也相对艳丽,显然这就是雄性黑胸鸫了。黑胸鸫善于鸣叫,号称“歌王”的鸟儿。</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鸫科、鸫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体长20-30厘米。黑胸鸫属于鸣禽,颈椎15枚。鸣肌发达。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雄鸟除颏尖端有一点白色外,其余整个头、颈和上胸黑色。背、肩、腰,包括两翅和尾等其余上体概为暗石板灰色或黑灰色,腰和尾上覆羽稍淡、呈暗灰色,飞羽和尾羽黑色,羽缘灰色。下胸和两胁橙棕色或棕栗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为鲜橙棕色,腹部中央、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的可达下胸中部。</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雌鸟从头至尾整个上体暗橄榄褐色,头的两侧和耳覆羽灰黄褐色,耳羽具淡色羽轴纹。两翅黑色,羽缘橄榄色,尾同背,为暗橄榄褐色。颏、喉白色,喉具黑褐色条纹,在两侧条纹几乎连成线状。上胸橄榄灰褐色具有由明显的黑色斑点形成的纵纹,下胸、两胁、腋羽和翼下覆羽橙棕色,腹、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幼鸟上体橄榄褐色,头顶和背具淡棕黄色或棕白色羽干纹,两翅暗褐色,翅上覆羽具橙棕色端斑,外翈羽缘亦为橄榄棕褐色。颏、喉黄白色,两侧各具一条暗褐色纵纹,胸、腹鲜橙棕色具黑褐色端斑,尤以上胸较密而显著,腹至尾下覆羽黄白色,腋羽鲜橙棕色。 虹膜褐色,嘴、脚蜡黄色。</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以林下植物茂密有蕨类植物和杜鹃灌丛的常绿阔叶林较常见,有时也进到针叶林。 常见于在海拔1200-1700米丘陵地带、坝区或低山丘地带活动以及多在乔木和灌丛间活动。</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属留鸟,终年留居栖息生境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成小群。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性胆怯,善于隐蔽,常常仅闻其声而难见其影。多在林下地面落叶层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性胆怯,善于隐蔽,常常仅闻其声而难见其影。主要以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蛞蝓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阴暗潮湿的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巢置于林下枝叶茂密的小树或灌木上,距地高1-1.5米,偶尔也在灌丛和草丛掩盖下的地上营巢。筑巢大多精巧,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构成,巢外壁常常有绿色苔藓,巢内层主要由细草茎、泥土、须根等编织和粘合而成。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p> <p class="ql-block">  黑胸鸫,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p> <p class="ql-block">  千年马帮行走的古道山梁,万年地质铸就的举世奇观。铃声渐远,蹄印深深,高黎贡山始终壮美如初,伟岸雄浑。高黎贡山,群鸟荟萃。以生物多样性著称的高黎贡,是万千生灵栖息的家园。这里分布着我国约17%的高等植物、约30%的哺乳动物和35%以上的鸟类,素有“生命避难所”、“世界物种基因库”、“人类的双面书架”等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张文嘉《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云南滇西高黎贡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