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正在忙着从一堆堆厚厚的书册中找着我的作品,并把每册里刊登我的文章复印出来,几十册的书堆中找出我的拙作复印,确实是一件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在刚复印出几篇的时候,手机微信里收到信息的响声,刺激了我耳朵听觉神经,于是打开看了一下,原来是咱们的《江之韵》执行主编,也是《霸王山》诗社执行编辑的张文老师发来的,邀约我第二天上午前发一篇诗评文章给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接近晚上八点,这么匆忙?尽管我还在热火朝天地复印着我的作品,准备申请加入省作协会员。但是我还是答应了她,因为写诗评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很刺激感官的事,有点叫我兴奋。能让我感兴趣的东西,我都想写它。虽然我写过一些有感而发的短评文章,但是我还没怎么写过诗评,由此也想尝试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恩师路地,是一位诗人,也是《满族文学》原主编,三十年前师从于他,从他那里学会了写诗。他赠送我的一册诗集《淡淡的紫雾》,一看这书名就充满了诗意。“淡淡的紫雾”其实就是诗册里的一首诗名,以这首诗作为书名,确实有吸引眼球的地方,是高明的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淡淡的紫雾</p><p class="ql-block">(序诗)</p><p class="ql-block">淡淡的紫雾</p><p class="ql-block">似远似近</p><p class="ql-block">似动似静</p><p class="ql-block">似有似无</p><p class="ql-block">淡淡的</p><p class="ql-block">淡淡的</p><p class="ql-block">不驱于</p><p class="ql-block">浓色</p><p class="ql-block">重音</p><p class="ql-block">强光</p><p class="ql-block">不争起居</p><p class="ql-block">不争位置</p><p class="ql-block">自安于</p><p class="ql-block">大地的一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潆的</p><p class="ql-block">蒙潆的</p><p class="ql-block">不属白</p><p class="ql-block">不属蓝</p><p class="ql-block">不是草芥</p><p class="ql-block">也不是珍珠</p><p class="ql-block">而是一袭素绢</p><p class="ql-block">供人拭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淡淡的</p><p class="ql-block">紫雾</p><p class="ql-block">不时地</p><p class="ql-block">罩着山</p><p class="ql-block">绕着河</p><p class="ql-block">缠着路</p><p class="ql-block">柳老了</p><p class="ql-block">花谢人睡了</p><p class="ql-block">它仍在彼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淡淡的</p><p class="ql-block">紫雾</p><p class="ql-block">眼常见真形</p><p class="ql-block">目常观实物</p><p class="ql-block">反觉不突出</p><p class="ql-block">透过它啊</p><p class="ql-block">却增了能见度</p><p class="ql-block">更添一层</p><p class="ql-block">薄薄的美</p><p class="ql-block">轻轻的模糊</p><p class="ql-block">溶入如画江山的</p><p class="ql-block">彩色光谱</p><p class="ql-block"> 1985.12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诗本身而言,《淡淡的紫雾》它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展示,虽看似简单的阐述,却有着丰富的内含。当然,这首诗是比较好理解的,不需要我去作更多的剖析。这首诗多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文字美,更多是一种形象美,让读者眼前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从“能见度”展开了联想,透过雾层,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觉?“雾”就是“雾”,他为什么加上“色彩”,说成“紫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诗人就敏锐地发现空气里出现了问题,或许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是雾霾,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只是诗人对生活的观察比较细致,从而发现了“雾”的变化,这也许就是“雾”到“霾”一种比例成分的加重。在现在的角度看问题,从诗中能体会到,“雾霾”天气从那时开始在东北的重工业区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人就像画家一样,对生活观察非常细致到位,只不过是,一个以优美的文字展示给大家,一个以色彩的画面展示出来。但是,起到的效果有异曲同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给社会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使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更加多样性。同时,工业污染也给人们生存的空气造成了污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一个英国的画家,在他画日出的作品中,把天空画成了淡紫色。一开始,人们以为他把色彩画错了,经过观察验证后,才发现这位画家很客观地画出来的,这不仅体现了画家观察的细致和色彩运用的准确,由此也让人们发现天空变化的原因,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由此,也提醒了政府去积极地管控,让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在三十年后给我带来了反省,原来“诗”有这么多的发现,这种发现是“诗”外的重生,是与诗本身无关的,它却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预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是回到诗的本身来说吧!写诗,虽然需要灵感,让诗更有灵性的存在,但是写诗更需要激情,激情的喷发,会让诗更有节奏感和火山般的冲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缺乏激情的诗人,或许不是一个好诗人,或许写不出激愤人心的诗篇。那些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诗人,总是有着满满的正能量,把自己的热情化作一团火焰,去温暖别人的心,去燃烧这个世界,让“光明”冲淡“黑暗”,让人们少一些孤独寂寞,多一些快乐开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世界本就是阳光灿烂,干嘛让她布满乌云?诗的生命力就是诗人的命门,诗人的命根子就是让他的诗像喷泉一样充满活力,像花儿一样盛开不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忙得很晚,凌晨一点才睡觉。早上起来,或觉“身负重任”,为了兑现我的承诺,于是稍稍理了一下头绪,随着思想的野马,一挥而就,写出了一篇或许不是诗评的诗评。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读者的喜欢,才是作者最大的满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潘世远,笔名八百山人,汉族,1968年7月,大专学历,籍贯南京。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扬州分会主席,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华夏精短小说会员、签约作家,中国乡村认证作家,也是一位热爱家乡的民间艺人和网络作家。不仅从事民间绘画,而且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大家的尊重和推崇。有小说、散文和诗歌等作品发表于杂志、报刊,有《情女》《隐忍》等多部长篇小说发表在起点、纵横等知名中文网站,出版长篇小说《放风筝的女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