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记忆中的老装司</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b><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当我开始记事儿的时候,就留了下老装司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装司地处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5号院。进大门口,是一座带水池子的假山。记得小时候,孩子们像猴子一样在假山和水池子之间跳来跳去,大人见到赶紧把孩子们赶跑,怕不安全。假山的背后就是办公楼,办公楼的西侧,是一座三层筒子楼,我们叫它西楼,是司令部的家属楼;办公楼东侧,是一座同样的三层筒子楼,我们叫它东楼,是政治部家属楼。我家住在西楼的一层东面,还住过三层的东面。记得国庆节夜晚,我们可以坐在南屋的床上,看窗外燃放的礼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楼前有一大片空地,一直向南延伸到院墙。空地错落有序地种了很多树,天暖和的时候各种野花野草布满了空地。这里就是我儿时的百草园。我还记得一年夏天,妈妈带着姐姐们和我在“百草园”里采集了许多叫“马齿苋”的野菜,回家煮着吃,清脆鲜润,微微有点酸,真好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西楼的后面,也是一座三层筒子楼,技术部家属宿舍和招待所在这个楼里面。楼的西边是一座由很多平房围成口字形的大院子,这就是幼儿园了。我和姐姐们小时候都在这里上过全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办公楼的北面是大礼堂,礼堂两侧配有会议室。走进大礼堂的前厅,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侧墙上的巨幅油画:硝烟弥漫,火光冲天,金戈铁马在飞驰,我英雄的坦克部队正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通过画面,似乎可以听到履带的碾压声和隆隆的炮火声,真可谓壮怀激烈,气势磅礴。走进礼堂内部,水泥墙面布满无数的凸起,似起伏的山峰层峦叠嶂,后来我知道这是为了音响的需要。多年以后吸音材料的出现,这种墙面也随之消失。礼堂的正面就是经常上演节目和电影的舞台了。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那儿就是给观众带来无限乐趣的视觉中心——文化传播的领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礼堂后面是扎了篱笆的果园。一到夏天,一排排葡萄架上长满了茂密的枝叶和葡萄,一行行的果树也结满了各种果实。淘气的孩子们被果实引诱,免不了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遛进园子里饱食一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果园后面是很大一片菜地,种了各种菜蔬。记得有一次幼儿园放园后姐姐们带我到菜地玩,我见到地上有一个又大又红的辣椒很诱人,捡起后就放到嘴里了,嚼了一下,辣的我赶紧吐了出来,立马遭到姐姐们的嘲笑:“馋鬼,馋鬼,吃了辣椒辣了嘴。” 唉,我小时候也挺没出息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菜地东面是大操场,操场的北面是食堂和澡堂。菜地的北面是领导住宅区和平房住宅区。再北就是大院儿的北墙了。墙外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资料馆,许多电影拷贝就是从北墙的一个小门运进大院里来的。记得当时大礼堂还放了不少老电影。</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今天晚上有电影</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想起来还会哑然失笑: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吃完了晚饭,老师向小朋友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有电影,小朋友们立马欢呼雀跃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大礼堂,在椅子上落座后就等着电影开演了。灯黑了,银幕亮了,银幕上出现了闪闪的八一军徽,喇叭里响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小朋友们高兴地随着乐曲一起唱起来。正片开始后小朋友们才安静下来,然后渐渐闭上了眼睛,然后……灯亮了,喇叭响起了《阿细跳月》的欢送曲,大人们站起纷纷离场,老师们把一个个熟睡的孩子们纷纷叫醒,睡眼惺忪的小朋友们相互拉着手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大礼堂。至于银幕上演了什么故事就不得而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了几天,晚饭后老师又宣布今天晚上有电影,小朋友们又立马欢呼雀跃起来……</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初识雪人</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雪下的很大,皑皑白雪把老装司装点成一片银色世界。我在家里正在看着外面的景色,姐姐们的好友突然跑来告诉我们,办公楼二层的平台上堆了一个大雪人,可好看了。我们急忙跑过去,二楼平台上,确实有一个雪人。只见它圆锥形的身体托着圆圆的脑袋。两个黑煤球是它他的眼睛,圆圆的小雪球是它凸起的鼻子,弯弯的勾痕是它凹陷的嘴。一副笑脸盈盈的喜庆样。天上的雪还纷纷的下着,不一会儿雪人的表面落了一层绒绒的雪霜,显得更加可爱了。这是打字室叔叔们的杰作。我们和叔叔们欢笑在一起,在冰天雪地里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雪人的样子。</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小孩子对钱没有概念</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记得好像是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天周末大人们已经把小朋友们接回各自的家了。我和一个很要好的发小溜达到老装司大门口外的北郊市场公共汽车站,看到一个推车卖冰棍儿的小商贩。当时一根奶油冰棍5分钱,发小手上正好有5分钱钢蹦,就用5分钱买了一根冰棍,我用妈妈给的一角钱也买了一根冰棍,于是商贩当着我们俩的面把发小给他的5分钱找给了我。我们一边吃着冰棍,一边往回走,发小感到不对劲儿,说那5分钱是他的,我想也对,就把5分钢蹦给了他。回家后,妈妈把我责怪了一番,我才醒过闷儿来,就这样我莫明其妙地请了回发小的客。</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体验新生活</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5年9月,我在五路通小学上一年级,成为了一名小学生,接触面也扩大到装司大院周边地区。我的同班同学中有来自广播器材厂的孩子,还有附近临街住户的孩子,心无芥蒂的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除了学习功课外,学校还组织师生春游,去人定湖游泳,到电影院看电影,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使我感到上学真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6年下半年,装司整体从城里搬迁到了西山脚下,告别老装司,开启我人生的“西山”时段。老装司——我童年的家园,自打有记忆时起直到幼儿园、小学一年级这个时间段,它都伴着我成长!萌发了我对人生的初识,我对它的感情深厚、隽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来乍到,对“旧家”的不舍,对“新家”的期待,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小小年纪就有了新的人生体验。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远离城市的喧嚣,堪称世外桃源。于是,邀上小朋友早起爬山锻炼,晚上泳池戏水,课余时间打篮球,捉迷藏,玩攻城,又是另外一番天地。尽管文革给大人的世界带来巨大变化</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white; color:rgb(39, 45, 52);">,</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并未改变。</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好吃的咸鱼干儿</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祖籍在鱼米之乡江苏扬州。当年三姑父丁杰仁在北京二炮工作,每逢探亲回老家再回京时,他总会挑着担子把老家好吃的东西带到我们家。有风鸡、腊肉、咸鱼,还有自己包的糯米粽子。那时没有冰箱,家家户户只能通过传统腌制的办法存储食品,况且在那个物质匮乏需凭本购物的年代,爷爷奶奶和老家其他亲戚们要积攒下这些食材又是多么的不容易!三姑父千里迢迢送来的不仅是美味佳肴,还有饱含其中的浓浓亲情!而作为孩子的我们面对这么多好吃的可没多想,只是像过节一样的高兴。尤其是咸鱼干儿,越嚼越有味儿,越吃越上瘾。大人们生怕孩子们吃多了,将鱼干儿放在碗厨的紧里边。要知道那个年代小孩是没有零食的,自然鱼干儿就不能成为零食,只在吃中午饭的时候随着米饭蒸一小块,这就是全家人这顿饭的浑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正值十年文革的中期,文化被禁锢,国内的外国电影只有前苏联、阿尔巴尼亚和朝鲜的几部影片。记得我看的第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是《海岸风雷》。渔民的儿子赛里木靠打渔为生,每天挣的钱只能勉强糊口。小酒馆里他发着牢骚:“又是咸鱼,真腻味透了!打渔这个行当连根上吊绳儿都买不起。” 演到这儿时,礼堂里传来孩子们的哄笑声。那时的我却纳闷儿了:咸鱼多好吃啊,真想不明白?!电影勾起了我对咸鱼的馋瘾,看完电影回家后我就直奔着碗厨去了,大口朵颐着咸鱼。心想此时此刻谁也别拦着我,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咸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的孩子们生猛海鲜都吃腻了,体会不到儿时的我们对食物的渴望。咸鱼干儿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也许都不足以作为零食,因为还有更好吃的可以选择。另外,现在我明白赛里木为什么不喜欢吃咸鱼——也许他更想吃大米白面,还有萝卜青菜……</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难忘的舞台经历</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先锋小学高年级要排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四场《定计》,我有幸出演指导员少剑波。参加北装年度汇演的坦克六师宣传队就驻在先锋小学,他们比赛的节目就是《智取威虎山》全剧。学校请演杨子荣的叔叔给我们做辅导。经过一番精心排练,终于有模有样地登上了北装大礼堂的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当时台下坐满了院里的大人小孩。台上的我又欣喜又紧张。大幕徐徐拉开,身穿军装的我,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掛两边,精神抖擞地站在舞台中间唱道:“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道具布景门这时应该突然被风吹开,可是管推门的小朋友却开了小差忘记了推门,台下一片骚动。我只好面对紧闭着的门唱:“望飞雪漫天舞,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饰演杨子荣的同学穿着毛皮大衣行着匪礼上场道:“胡彪前来献图”,少剑波愕然“胡彪?”然后恍然道“老杨——”,紧接着应该是台上人都哈哈大笑。而我们三个扮演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后尴尬地哈哈了两声,这场面倒是引起台下观众们开怀大笑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少年后,我陪老妈在公园里遛弯儿谈起这段往事,老妈说当时街坊邻居都夸我,说“你家小子在台上还挺精神”。其实没人在意演出成功与否,倒是这些破绽令我记忆犹新,每每回想起来仍忍俊不禁。</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国福大爷救了我</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春天,我已经是先锋小学六年级学生。王佩兰老师教我们语文同时又任我们的班主任。北装大礼堂南侧的会议室当时正在布置展览,一些叔叔们有的在写字,有的在画画,我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后就到大礼堂的会议室,看他们如何布置展览。当时,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王国福同志的活动,以此为主题王老师交给我布置班级板报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中午放学后,我拿着小人书,找到了负责布展的组长叔叔,想让他帮忙根据小人书上的图给我画一张王国福同志的肖像画,并告诉他这是学校交给我的任务。组长叔叔听说后非常重视,将我的任务交给了他的一个下属,我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位叔叔如何将小人书上王国福同志的线描画绘制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水粉画,吃完中午饭我又来看他画画。到了下午上课时间,我却舍不得离开,不上学那就意味着旷课,我很纠结。最后还是下决心留下,直到画完为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兴高采烈地拿着这幅画回到学校,刚进教室门儿,王老师就怒气冲冲地责问我为什么下午不上课?我赶紧把这幅画拿给老师看,并说明原因,王老师消了气没再责怪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课后,我将这幅画贴在了板报的显要位置,内心暗自庆幸:国福大爷救了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国福大爷救我了吗?没有,其实是王老师的行事方式保护了我的热情。如今王老师早已不在了,而她当年对学生的培养和爱护令我永世难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