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学期,随着教育部相关文件发布,以及“双减”政策,“五项管理”政策的落地实施,我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哪些变化?他们的一天将怎样度过?以下内容,请家长和学生们共同阅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一、“五项管理”之手机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p><p class="ql-block">目的: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要求: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p><p class="ql-block">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p><p class="ql-block">配套措施:</p><p class="ql-block">(1)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p><p class="ql-block">(2)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p><p class="ql-block">(3)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p><p class="ql-block">(4)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二、“五项管理”之睡眠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p><p class="ql-block">目的: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加强睡眠管理,是为了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目标: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p><p class="ql-block">配套措施:</p><p class="ql-block">(1)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p><p class="ql-block">(2)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p><p class="ql-block">(3)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p><p class="ql-block">(4)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p><p class="ql-block">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三、“五项管理”之课外读物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2号)</p><p class="ql-block">目的: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p><p class="ql-block">要求: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进校园课外读物。</p><p class="ql-block">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荐。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p><p class="ql-block">配套措施:</p><p class="ql-block">(1)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p><p class="ql-block">(2)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p><p class="ql-block">(3)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p><p class="ql-block">(4)指导和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家长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避免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p><p class="ql-block">(5)建立阅读激励机制,以适当的形式表彰书香校园和表现突出的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四、“五项管理”之作业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p><p class="ql-block">目的: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p><p class="ql-block">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p><p class="ql-block">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p><p class="ql-block">配套措施:</p><p class="ql-block">(1)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p><p class="ql-block">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p><p class="ql-block">(2)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根据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p><p class="ql-block">(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p><p class="ql-block">(4)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p><p class="ql-block">(5)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引导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p><p class="ql-block">(6)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留作业,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五、“五项管理”之体质健康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p><p class="ql-block">目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要求:</p><p class="ql-block">(1)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p><p class="ql-block">(2)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p><p class="ql-block">配套措施:</p><p class="ql-block">(1)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p><p class="ql-block">(2)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p><p class="ql-block">(3)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p><p class="ql-block">(4)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p><p class="ql-block">(5)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p><p class="ql-block">(6)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做好体质健康监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事关孩子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快提醒更多的朋友知道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