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73) 东进彭阳 • 跨过第一道长城

刘卫

<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11月3日(第39天)<br>自驾路线:小岔沟—彭阳—乔家渠—三岔<br>行车里程:约130公里(局部来回)<br></h5> ————————<div><br></div><div> 离开小岔沟后,一路向东,前往毛泽东的下一个宿营地——长城塬上的乔家渠。有高速公路和国道两选。走高速公路60余公里,走国道不足50公里,行车时间基本相同,一小时多。</div><div> 均途经彭阳城。</div><div><br></div><h1> <b>彭阳城•遭遇敌机轰炸</b></h1> 1935年10月8日,陕甘支队(中央红军主力)翻越六盘山后,分两路沿茹河向东,途经古城镇温沟村一带。在这里,痛歼马鸿宾部2个营。由于敌人逃得太快,只俘虏了80余人,缴获80余支“九响毛瑟”之类的老枪及一批物资。红军对那些破枪看不上眼,全部砸烂,防止被敌散兵或土匪捡去。 大部队继续前行,陆续到达白杨城一带集结。 白杨城,就是今天的彭阳县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初,在此设兵部直辖的折冲都尉府,约有800官兵驻扎(长官为正五品下)。五代时被吐蕃占领。北宋设彭阳县,“彭阳”之名始载于史;后置彭阳城,依山川而建城墙。又历金、元、明、清,隶属多变。民国时,叫白杨城,属固原县。1983年10月,从固原县析分重设彭阳县。截至2020年11月,全县常住人口16万。 <h5>▲ 今日彭阳县城(1983年设县)</h5> 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白杨城时,城内有四五十户人家,还有几家店铺。城门、城墙和护城壕仍在,城墙下遍布窑洞,大部分已被废弃。 时值中午,红军正在休息做饭,突然敌机来袭,投弹轰炸。红军迅速疏散隐蔽在破窑和壕沟里,毛泽东就近避入城墙下的一孔荒废的窑洞。敌机往来投下二三十颗炸弹,有十余名红军战士伤亡。邓发(笔名杨定华)在《从甘肃到陕西》一文中写道:“倘若北洋城(即白杨城)没有许多破窑作临时隐蔽部的话,恐死伤之数尚不止此。这些抱着北上抗日志愿而经过万里长征之战士,在此牺牲,殊为可惜。” <h5>▲ 旧照:彭阳 / 城墙窑洞遗址</h5> 今彭阳县城仍保存着大段古城墙。其中,山城部分保存完好,雄姿犹在;川城(地面部分)仅留一段,从县第一中学逶迤至栖凤街旁。 我们去看了,从川城走到山城。但找来找去,问了很多人,没有找到毛泽东躲避敌机的窑洞。也许早就不在了。 <h5>▲ 彭阳古城墙(山城段)</h5> <h5>▲ 彭阳古城墙(川城段)。在颓塌处看到一孔窑洞,基本堵塞,只留一小口。</h5> <h5>▲ 彭阳城址文物保护碑</h5>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还有两件事与彭阳有关:<br>  一是1937年2月下旬,为解救危殆中的西路军,中央军委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的援西军(辖第4、第28、第31和第32军)。进抵固原等地区后,得知西路军已全军覆没。3月9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援西军现停止于白杨城(即彭阳城)、青石嘴之间待命”,下一步“全力用政治方法解决”。8月,援西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br>  二是1949年7月底,解放军第19兵团第64军直插彭阳境内,击溃马鸿逵部第11军,打响了解放宁夏第一仗。战斗中有364名解放军指战员牺牲。<br><div><br></div><h1> <b>乔家渠•毛泽东住进地坑院</b></h1> 敌机在白杨城轰炸完后,地面之敌又尾随跟来。红军志在走不在战,午饭也不吃了,边打边撤,分两路绕道进山。 毛泽东随右路第1纵队行军,走过秦长城遗址,当晚9时来到距县城约17公里的乔家渠一带宿营。毛泽东住在乔生魁家(百度导航标注为“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这是个地坑院落,隐蔽性极好。 院子很大。就个体来说,比我们以前看过的河南陕州地坑院大很多,但不像陕州那么集中连片。入口处是长长的甬道,拱形的大门上方有毛泽东诗词手迹:“不到长城非好汉”。 <h5>▲ 乔家地坑院头道门</h5> <h5>▲ 乔家地坑院二道门</h5> <h5>▲ 从二道门看毛主席旧居</h5> 据乔家后人回忆,当晚他家女眷为毛主席烙了燕麦饼子。饭后,主席在一块长案板上点了两根蜡烛,摊开地图办公,后来就在这块案板上睡了一夜。<div>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像广泛张贴。乔生魁的妻子每次看到主席像,就会想起在她家住过的那位红军首长,也同家人谈及过。陈昌奉重走长征路时,证实了这位老人的猜测。据介绍,毛泽东睡过的那块案板,已作为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div> <h5>▲ 乔家地坑院俯瞰(局部)</h5> 乔家渠是毛泽东途经宁夏的四个宿营地之一,也是最后一个。此后,他再也没有来过宁夏。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他应宁夏同志之请,挥毫写下了草书《清平乐•六盘山》。<div><br></div><h1> <b>长城塬•战国秦长城遗址</b></h1> 战国秦长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至乔家渠之间。就在道路两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仍然属于六盘山麓,在百度地图上标注为“长城岭”。<div>  因为到乔家渠后还要掉头,所以这段路我们来回走了两次。</div>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第一道古长城,一般认为,它为毛泽东写出“不到长城非好汉”提供了直接的素材。 <h5>▲ 俯瞰长城塬(局部)</h5> <h5>▲ 战国秦长城遗址,中央红军长征中跨过的第一道古长城。</h5> 彭阳境内的秦长城,总长62公里,修筑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距今已有2290多年。此处遗址,是县境内六大残塬中最大的一个,自西向东随山势蜿蜒约10公里,因建在地势较高的梁塬上,又称“长城塬”。据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就源自这段秦长城,当地至今还延续着冬季送寒衣的习俗。 一路走过,有的墙体比较明显,经历千年风雨,版筑的痕迹依然清晰;有的如土丘,杂草丛生,不见牌子绝不敢相认。<div>  我们多次停车拍照。</div> <h5>▲ 秦长城标志石柱</h5> <h5>▲ 不同地段的秦长城遗址</h5> <h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h5> 中央红军途经秦长城时,前梯队已近傍晚,可看到夕阳西下;后梯队则是晚上了,半夜才到宿营地。大部分人不知道有长城,只觉得岗坡起伏,道路坎坷,十分难行。当天红军走了100多里地,这会儿累极了。 我们穿越长城塬时,已是下午五六点,日渐西垂,光影东移。 <h5>▲ 登上秦长城</h5> <p class="ql-block">  在长城塬上行走,眺望夕照下绵延起伏的山峦,感慨万千。想到了红军,想到了伟人的壮丽词篇,尤其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p> 粗略一算,我们重走长征路,也有二万里了!<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ej8qh4?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2)天高云淡 • 红军越过六盘山</a></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6y53zi?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0)榜罗到通渭 • 毛泽东朗诵长征诗</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48d3a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9)声东击西 • 强渡渭河</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zoah0x?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8)哈达铺 • 长征命运转折点</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wbcolg?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7)岷山脚下 《七律•长征》诞生地</a><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