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季,如何预防

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p> <p class="ql-block">症状</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由于口腔内发生溃疡会疼痛,患儿会拒绝进食,流口水,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1)密切接触传播</p><p class="ql-block"> 与感染者亲密接触,例如亲吻、拥抱或共用杯子或餐具;直接接触感染者皮疹的水疱液;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和表面(例如门把手、玩具、床上用品、衣物等),然后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p><p class="ql-block">2)呼吸道飞沫传播</p><p class="ql-block"> 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喷出的呼吸道飞沫落到另一个人的眼、口、鼻,或间接用手擦到他/她的眼、口、鼻,从而导致另一个人被感染。</p><p class="ql-block">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导致感染。手足口病患者通常在生病的第1周传染性最强。但在症状消失后,感染者仍可能会持续排出病毒数天或数周,这意味着即使症状消失后仍然可以感染他人。</p> <p class="ql-block">预防</p><p class="ql-block">1)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p><p class="ql-block">2)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做好有效的手卫生(七步洗手法)。</p><p class="ql-block">3)清洁和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包括玩具和门把手等进行清洁和消毒。</p><p class="ql-block">4)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以减少患病的可能。</p><p class="ql-block">5)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避免接触手足口病的患者。</p><p class="ql-block">6)打喷嚏和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如果没有纸巾,可以暂时用手肘、衣袖遮住口鼻,之后及时更换受污染的衣服。</p><p class="ql-block">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可能使用多种方式(比如充分打开窗户、使用空气净化器、打开排风扇等)帮助更快地清除家中的病毒颗粒。</p><p class="ql-block">8) 每天早晚要检查孩子的手、足和口腔有没有异常(出现疹子或疱疹),一旦发现,无论有无发烧症状,都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