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的红色奇峰群——,克孜利亚胜景,2021-06-26

禾颉

<p class="ql-block">  1999年4月,维吾尔族牧羊人阿布来提在距新疆库车70公里的一条红色大峡谷中发现了一处孤存的石窟。石窟又称千佛洞,因属库车市阿艾乡所辖,故命名为阿艾石窟。当地人给这一带的群山叫“克孜利亚”,维吾尔语意思是“红色的山崖”。</p><p class="ql-block"> 初来新疆的人分不清库车大峡谷、克孜利亚大峡谷、天山神秘大峡谷到底在哪,那我告诉你,这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三个名。我喜欢叫它克孜利亚大峡谷,富有地域特征和景观特色。克孜利亚大峡谷是中国罕见的旱地自然名胜风景区。于2003年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峡谷”。</p> <p class="ql-block">  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中生代的白垩纪,这个时期地壳发生过反复的上升下降剧烈运动。大峡谷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经天山山脉断裂和地壳运动作用,岩层发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在峡谷侧壁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褶曲和断裂线。沉积岩层中的组成物质主要有石英、白云母、黏土岩、砂石等。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和混入杂质的颜色。大峡谷中岩石含有较多的铁矿质,所以颜色为红褐色。</p> <p class="ql-block">  天山南麓群山环抱中的大峡谷,集人间峡谷之妙,兼天山奇景之长,蕴万古之灵气,融神、奇、险、雄、古、幽为一体。大峡谷全长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处自然落差200米以上,谷底最宽53米,最窄处0.4米,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谷侧奇峰嶙峋,争相崛起;峰峦叠嶂,劈地摩天,崖奇石峭,磅礴神奇;神洞秘窟,各蕴其意。谷内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步步有景,举目成趣;泉水叮咚,鸟叫蝉鸣,寒暑不浸,游人称绝。整个峡谷犹如一条尾震天山头,口饮库车河,曲身九十九的巨龙劈山而卧,呼风唤雨,神秘莫测。</p> <p class="ql-block">  大峡谷在217国道——独库公路的路边,处在当今中国九大影视基地之一的克孜利亚胜景中。谷口处的三座山体乃头山、丽人山、佛面山最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无山不成谷,峰奇谷更幽。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大峡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远看如诗如画,状若“布达拉宫”,仙天琼阁;近瞧若人似物,如梦似幻,惟妙惟肖,神韵万端。令人有鬼斧神工,奇景天成之慨叹。特别在夕阳斜射,朝霞映山,极目远眺,色艳红天。大有不是火焰山,胜似火焰山之奇感。</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称奇的是那个始建于盛唐时期,壁画丹青的千佛洞遗址——阿艾石窟,就文字记载和绘画艺术而言,在古西域地区至今已发现的300多座佛教石窟中绝无仅有,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佛教徒,在这峰谷交错的荒境开一方净土,洞窟里的极乐世界是他们一生的藏蓄,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在1300年后的今天谁能释解?或许,千年的等待只为有缘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阿艾石窟的壁画样式、绘画风格、绘画技法等都是来源于敦煌。可以说是敦煌莫高窟盛唐佛教艺术的移植,是敦煌佛教艺术西传的重要实例,也是唐代中原与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密切关系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处精美的飞天浮雕,其制作艺术可与同时代的敦煌石窟壁画相媲美。图片由淑华美女提供</p> <p class="ql-block">  阿艾石窟内壁画。这6张图片收集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的南侧是铜石河,沿铜石河谷分布着阿艾古城、克孜里亚炼铁遗址、康村冶铜遗址、别地力克炼铁遗址、可可沙依炼铁遗址等。铜石河河谷自古以来就是产铁产铜和冶炼比较发达的地区。史籍上记载:“屈茨(龟兹)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之用。”</p> <p class="ql-block">  航拍克孜利亚</p> <p class="ql-block">  克孜利亚也有不同的颜色,光怪陆离、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景观</p> <p class="ql-block">  耐旱的沙漠植物</p> <p class="ql-block">  顽强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困惑不解的神秘大峡谷之所以具有神秘色彩,其主要表现在</p><p class="ql-block"> 一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声与怪气。谷内千佛洞峰体脚下,青龙潭及幽灵谷等谷底一带,在拂晓或晚间,瞬时会从谷底升起一团如烟似雾的白气,沿山体缭绕移动呈之字形蜿蜒腾空;有时突然会从地下冒出一个状如八卦图的雾状阴阳球体,沿崖壁滚动上升,消失在峰体之中。在神犬守谷景点下的半山坡或千佛洞的悬梯及高层台阶上,乃至峡谷内的客栈里,幸而会聆听到谷底处行人般擦擦的脚步声或敲门声,当你定睛细看时,却是声、人皆无。此时此刻,即是饱经风霜的入谷探秘探险者,也会毛骨悚然,惊恐失色。更为甚者,傍晚只身慢步在峭壁摩天,阴森幽暗,阴风惨惨的幽灵谷内,偶尔会听到震撼群山,古怪惊魄的空谷巨响,势如雄狮狂吼、地震山撼,令人大有山崩地裂之恐惧。</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述种种怪声、怪气,其奥妙在于谷内特定地段如两谷相汇处或狭窄幽深的急转弯处的奇特地形,风向风力,谷内外温湿差异及地球磁场作用等因素形成的“狭管效应”与其山体及沙土层共鸣所致。</p><p class="ql-block"> 二是神影奇变使人惊恐。在紧靠峡谷入口处内侧突兀的崖壁上有一黑色“神犬”面谷而卧,故名神犬守谷。一般季节犬呈黑色,每到七八月份会由黑色变成黄褐色,但无论光线如何变化,这只犬的形状却从不改变。奇怪的是,远看是只犬,近看怪石悬壁。同神犬有类似的现象是灵光洞景点。该洞深嵌在卧驼峰旁的山腰间。站在观景台附近定睛仰视,洞内有一身穿银灰色罗裙的“仙女”在挥动双臂翩翩起舞,令人惊奇的是走近山体近3米远再看洞内时,“仙女”的影像不再出现。奇乎怪哉?据分析,“神犬”和“仙女”的成因皆是在峡谷的急转弯处光和影的神秘杰作。</p><p class="ql-block"> 三是神水、神风之谜。盛夏,在谷外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进入谷内特别是一线天、月牙谷、幽灵谷和冷风洞等景区,瞬间遍体生凉,暑汗全消。其因除谷内多泉溪,少光照,峡深谷幽外,还在于谷内有一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上忽下,类似天然空调的神风,万古不歇。风向的瞬时变换与谷的峰回路转,忽宽忽窄及内外温差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每逢枯雨季节,在谷内第一落差的下方,有一神奇的含羞水沿谷底时隐时现。用手在绵沙中轻轻堵拦,溪水则含羞而潜;提脚一踏,水则向后倒流。这一奇观,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先后做过专题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