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1年秋季开学够忙——教一年级语文,当班主任,兼任年级长。做这个决定,主要是觉得自己近几年学习少了,心态浮躁,是时候沉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儿子上一年级,我把儿子放在我班里,不是不相信同事们,而是觉得能陪着儿子一起成长应该是一件又有风险,但是又有意义的一件事:人们都说,父不教子。这句话有道理,但是我还是想再次挑战一下。</h3><div> 只说说今天成就感爆棚的一件事吧!</div><div> 9月12日是家长和孩子的返校日。当天一切正常:绝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午休,家长和孩子入校后先是给孩子铺床,然后认班级,接着家长领完校服就离校了。家长走后,我与贺静老师开始训练孩子走路、模拟就餐。虽然够闹腾,但是一切正常,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div><div> 9月13日午餐也都正常,午休就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个叫小昊的孩子到寝室后痛哭流涕,不愿意在学校午休。作为一个资深老师,我对这种情况早有心理准备。一些孩子没有做好成为小学生的准备,会有短暂的不适应期。不过,由于是集体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们会很快“既来之则安之”的。所以,面对这个孩子,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帅气,一头自来卷引人注目,不过头发过长,后脑勺下面好像一条“尖尾巴”。我想到了生活中常见到的个别男孩子留有一个长辫子,辫子得留到十几岁方可剪去。这样的孩子在家里都是特别宝贝。这个小昊辫子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在家里应该也是个宝贝疙瘩,受保护过度,导致孩子遇到一个新环境会紧张。我蹲下身子,轻声说:“老师知道你不愿意住校,不愿意离开把爸爸妈妈,但是现在你怎么哭也没用啊!你先睡一会儿,等回去了对爸爸妈妈说说你的想法。其实老师挺同意你在家里休息的!”我使出了第一招:共情。让他知道我不是个不知道他心理的老师,争取初步赢得他的好感。还不错,虽然他还是低声啜泣,但是最终坐在了床铺上。我松了一口气,心里还是很感谢他没有大喊大叫,那样一个寝室几十个孩子都不能休息好了。我要看其它寝室了,摸摸他的头就走了。</div><div> 午休入班,他开始在座位上啜泣。我还是摸摸他的头没有劝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别人的痛苦只能他自己体会,别人的劝说可能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不好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工具。”让时间老人慢慢抚平他的伤心吧!就这样,一个下午,直到放学,他都是这样闷闷不乐,偶尔眼泪流下来。我想,明天会有好转的。</div><div> 夜晚,接到学校董事长的短信:11班的小泽,你班的小昊与小博同学要到6班。后面还注明:家长要求。猛一下,我有点蒙:才和孩子上一天课,哪个地方就让家长不满意了?开学前是董事长安排入我班,还反复安排家长要求。现在要走,还是家长要求。看来确实有些方面让家长不满意了。又一想,也没啥。你咋做,也很难让所有家长满意啊!这样一想,心里释然了,继而高兴,一下子走俩,肯定改作业会轻松有些啊!当即回复:好的。随即联系6班、11班班主任,把事情安排到位。</div><div> 14号上午第一节上课前,我兴冲冲地回办公室。走到电梯口,就看到一个年轻人拉着小昊。他还是咧着喇叭嘴哭着往外走。毕竟教过这个孩子一天,不好回避啊。我走上前,诧异地问这个家长:“不是说去6班吗?怎么了?”家长皱着眉头说:“朱老师,他说还是想上你班。”我不禁哑然失笑了!咋会这样操作?一交流才知道,董事长调到6班的那两个学生是小昊的好朋友,家长为了哄他上学,就让董事长把他最好的伙伴放一个班里。本来想着他会就范,谁知也是不入班。我笑着对小昊说:“好啊,你不愿意走,朱老师很高兴你能留下来。走,我陪你去上课。”说着,我拉起了他的手,以为他会跟我走。可是,他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不走!我蹲下来,摸摸他的脑袋,说:“别哭了。你的做法老师不明白。你到底什么意思?如果你愿意在我班,就走啊!如果不愿意来我班,你愿意去哪班?我就带你去。”他说:“我愿意去你班。”我说那好啊,咱们走吧,快上课了。他说:“我不去。”我崩溃了。你这是在耍我啊!他蹲累了,我也蹲累了。我拉着他一起做到了地板上,接着苦口婆心地劝说。翻来覆去还是那句话:“我想去你班,不愿意去6班,但是我不进班。”但是在翻来覆去中,我听出了他的意思:确实适应力不是很强,我班也有他的一个死党,而且毕竟呆过一天,稍微熟悉一些。而6班呢?虽然也有一个死党,但是他一天也没呆过,更生疏,所以两个死党就算都陪着他去6班,他也不是很乐意。经过这样一番看似无用的交涉,得到了一个结论:这个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不善于和孩子们交流。我不再强迫他入班,而是这样说:你跟着我吧,让爸爸回去工作。你如果愿意到教室就到教室,不愿意到教室就跟着我,我到哪儿你也到哪儿。到我班先试试,真的喜欢了就留下,不喜欢再走也不迟。很好,他松动了,就跟我到了教室。</div><div> 我上课,安排他与死党小博同桌。可是他不愿意,蹲在座位间的走道里哭泣。我也顾不上理他,用上了浑身解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让孩子们去过多地关注他。下课了,有孩子问:“老师,他怎么了?”我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想爸爸妈妈了。”</div><div> 下一节是乒乓课。我说:“你去上课吧。要不然,你的好朋友打乒乓球很棒了,你不会,你咋和人家玩哦!”他说:“我让爸爸教我。”没辙了,我只好说:“好吧,你帮我拿书,做我的小助手吧!”走在路上,我不住地说:“真是感谢你。要不是你,我拿这么多的东西多累啊!”我看看他,面无表情,还是啜泣。</div><div> 上午放学,他站路队终于不哭了,因为爸爸同意他回家,不在学校吃午餐、午休了。</div><div> 下午,爸爸送他来了。他还是不进班。我对他爸爸说,你走吧。估计平时他经常闹,一闹就能满足了愿望。咱们凉凉他。让他知道闹也无济于事。他爸爸转身刚要走,他双脚蹦跳不止。孩子爸爸好像也生气了,指着他说:“走,回去我好好地揍你!”我赶紧劝说:“不能打他。就算回家了也只能说说他,劝劝他,我们得理解他。”我故意说给他听,还是想赢得他的好感:老师不让爸爸打我,还不错!小昊跟着他爸爸走了,我不禁也摇摇头,做思想工作真是挺难的。</div><div> 可是,仅仅过了几分钟,小昊跟着爸爸又来了。原来他爸爸答应他,在学校陪着他,他才勉强同意。可是一转眼,他爸爸走了,他又是双脚乱蹦。好在他没有往外跑。我拉着他,也装作气愤地说:“你别哭了,等晚上你爸爸来接你,我批评他不能骗孩子!”他这才稍稍安定下来。但是这个下午,他还是不进班。有时跟着我,有时跟着贺老师,还是不肯入班听课学习。在办公室里也是不停地啜泣。老师们都笑着说,这个孩子真是难缠啊!</div><div> 今天上午小昊在姥姥和死党小博爸爸的陪同下到了教室,然后姥姥转身就走,小博爸爸安抚他。同样没用。我还是对小昊说:“没关系,你不愿意到教室,就跟着我吧!”学生上体育课了,我和他一块儿扫地,让他一会儿倒垃圾,一会儿擦桌子。干活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哭。</div><div> 今天该我在学校值班,没有陪午餐。午餐过后,去寝室看他,他又是紧皱眉头,捂着肚子。贺老师说,他中午只喝了一碗汤。我问他,为什么不吃饭。他说不舒服。我说:“你不舒服的话,得赶快躺下!”他说:“我就是不在学校睡。”我灵机一动:“你去过医院没?医院里的病人是坐着啊,是站着啊,还是躺着?病人就得休息,否则病会很重的。你身体不舒服,就得躺下休息啊!”他看看我,我对他点点头。他终于慢慢躺下了!我冲他竖了一个大拇指。</div><div> 午休后是贺老师辅导,他站在贺老师身边。辅导后第一节是科学课,我与贺老师都在办公室休息,他又跑到了办公室找我。他还是紧皱眉头,眼泪淌下来。捂着肚子说:“我肚子疼。”我笑着说:“放心,你没事儿,就是饿的。你等一下,我去办公室给你拿饼干吃。”同事们赶紧递过来一块点心,还有一个茶鸡蛋,我找一个纸杯,又给他倒一杯热水。他好像不好意思,说:“我不吃。”我摸摸他的头,说:“去洗洗手,赶紧吃吧!”他这才出去洗手。同事们又笑起来,说真是饿坏了。他回来了,应该是狼吞虎咽,因为我们都没看清他是怎么吃下去的。吃饱喝足了,他自己到班里了。</div><div> 下午放学,该吃晚餐了。他走到我旁边说:“我不想吃饭。”我知道他或许真不是很饿,但是也不能不吃饭啊。就说:“这样,你只管领餐。如果你喜欢吃,你就吃。如果不喜欢吃,我替你吃。也省的我去拿餐了!”他点点头。感谢餐厅做了丰盛的晚餐。粥、小馒头,土豆丝和孜然小酥肉。他接过饭盒,我看出他的眼睛一亮。就笑着问他:“你吃还是我吃?”他笑着说:“我吃。”</div><div> 晚餐后,照例领着孩子们去操场做游戏。我先做。我当老狼,全班同学围着我,我抓住了儿子,大家都笑起来,小昊也笑起来。我趁势说:“小昊当老狼,我们接着玩。”他乐得合不上嘴了。</div><div> 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今晚的家庭作业还是背诵习惯儿歌。孩子们自己准备,我下去检查背诵。小昊突然挤过来,说:“老师,我会背这一首。”我赶紧让他背。果然会背了,赶紧在他的小页子上盖了“已背书”印章,他笑眯眯地走了。</div><div> 夜晚放学,因为我值班,没能送路队,不知道他是什么状态。但是我一点儿也不担心他。放学10分钟后,接到他爸爸的电话:“朱老师,孩子现在很高兴,说明天不哭了。孩子送给你俩我们很放心。谢谢你们!”我也很开心。这一瞬间,成就感爆棚了。</div><div> 用了三天的时间,这个哭着不肯进班的孩子终于愿意入班了。总结几点经验:1、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你愿意进班就进班,不愿意就跟着我。不强逼。2、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跟着我的时候也不批评他,不嫌弃他,而是一起工作(打扫卫生),真心地照顾他(找吃的,倒热水)。3、赢得孩子的好感。劝他爸爸回家不打他。交流的时候注意“共情”,理解他,站在他的一方。他缺少伙伴,我让他当游戏的主角——老狼,让大家熟悉他,帮他交朋友。总之,古人云:以心换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都是有道理的。</div><div> 我班还有好几个坐不住的孩子,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弱,光靠批评指责是不行的,还是得靠表扬、鼓励,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关心、诚心。用我的真心,换得他们的真情!堡垒虽然很多,但我相信,我会一一攻破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