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缅怀先烈!

田裕民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8日~9月11日)</p> 致敬,雪枫师长! <p class="ql-block">与安徽宿州市泗县毗邻的江苏泗洪半城,位于泗洪县城东南20公里处。南北朝梁天监八年(509年)徐城被淹,只剩下原来城的一半,故而得名为半城。虽然我在泗县工作生活33个年头。那时忙于工作竟未能前往。故退休后专程从上海去泗洪补上这一缺憾。</p><p class="ql-block">“雪峰墓园”位于半城镇西郊,因安葬为国捐驱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一一彭雪枫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1989年11月,彭雪枫师长被中央确认为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他创办的《拂晓报》,《拂晓剧团》和淮北骑兵团是新四军四师的三大宝贝。为此毛主席还亲自为《拂晓报》题了字“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p> <p class="ql-block">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和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他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级将领之一。被毛主席,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11日,河南夏邑县八里庄。这时天色已亮,战斗趋于平静。彭雪枫师长在参谋长张震陪同下(55年授中将)来到边寨墙上,用电话命令骑兵团阻截逃窜之敌。为安全起见,警卫员将他们从边寨墙上拉了下来。站在跪射散兵坑里,只留出半截身子观察情况,指挥战斗。正在这时,远方不知何处突然传来一声冷枪,不偏不倚正中彭雪枫师长的心脏。在他倒下的刹那间,张震连忙将他抱住,只见他脸色苍白,瞳孔放大,虽注射了强心剂,但彭师长的心脏再也没有恢复跳动。时年37岁。</p> <p class="ql-block">彭雪枫师长牺性后,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心,手中的钢笔滑落地上,悲痛地说道;“小小八里庄,竟损失我一员大将”!中央当时秘不发丧。直到1945年1月24日才公布彭雪枫牺牲的消息。据2015年彭雪枫儿子彭小枫上将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父亲牺牲后,中央考虑到当时敌我尖锐的斗争形势,决定暂不公布他牺牲的消息。此举既为了不影响士气,也考虑到当时我还没出生,为了让身怀六甲的母親顺利分娩”。2月2日,上万名群众为彭雪枫师长举行公祭。至今为此,宿州和苏北一带,每个县都建有雪枫公园和雪枫亭。每年清明,前来扫墓的人络绎不绝,向彭雪枫塑像敬献花圈!</p> <p class="ql-block">1945年,当地军民为彭师长建造了雪枫墓等纪念建筑。1946年底,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雪枫墓惨遭“还乡团”破坏。墓地被扒,尸首被抛洒。一位原新四军马夫(哑巴)趁黑夜,将彭师长遗骨收起装入蒲包。交给党组织秘密安放。后(哑巴)被坏人告密,遭敌逮捕,严刑拷打至死也没供出彭师长新安葬地。解放后,告密者和组织破坏彭雪枫墓园者一律被当地政府镇压。</p> <p class="ql-block">1949年l月,淮海战役刚结来,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冒着刺骨寒风专程来到半城凭吊战友。</p><p class="ql-block">当他目睹彭师长墓和烈士陵园惨遭敌人破坏场面无比愤怒,泪流满面。指示,一定要重建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如今重建后的雪枫墓和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塔巍峨高耸供人们瞻仰。</p> <p class="ql-block">彭雪枫师长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以彭雪枫名字命名的“雪枫学校”。</p> <p class="ql-block">张震(1914年10月5日~2015年9月3日)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转为共产党。抗日战争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1946年6月,参加了朝阳集,泗县,两淮,宿北等战役。1947年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崮,胶东等战役。1948年协助粟裕指挥了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8月参加济南战役,歼敌10万人。11月参加指挥淮海战役。1949年3月任三野参谋长(兼华东军区参谋长)。参与指挥渡江,上海战役。攻占南京,杭州并向福建进军。</p> <p class="ql-block">1952年任总参作战部部长。1953年3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4军代军长兼政委。1955年被授于中将军衔。1962年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文革中遭受迫害,下放武钢机械总厂劳动。1970年12月复出,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兼葛洲坝工程指挥部政委。1985年筹建国防大学任校长。1988年9月授于上将军衔。1992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2015年9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p> <p class="ql-block">彭雪枫师长之子彭小枫。1945年2月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政委,上将军衔。</p> 不死的刘老庄连!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正门。</p> <p class="ql-block">雄伟的“砥柱”塑像,向人们展示着当年新四军刘老庄连82位官兵誓与日本侵略者拼死一搏的悲壮场面!</p> <p class="ql-block">刘老庄连前身是江苏丰县地区一支地方武装。1941年编入新四军第3师。该连班排长和战士大多数是抗战爆发后参军的贫苦农民。在连长白思才和连指导员李云鹏率领下,4连经受了刘老庄战斗最严峻的考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17日,侵华日军对我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纠集日伪军1000多人,分11路合围我党政领导机关。4连奉命掩护。18日晨,日伪军对淮阴区刘老庄进行第三次合围,4连凭借村前交通沟组织抗击日伪军进攻。使主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安全转移。但全连却陷入敌人包围之中。虽经多次突围却未能成功。日军对4连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的炮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夷为平地。同时以骑兵大队对4连实施疯狂冲击。4连不顾伤亡严重,仍浴血奋战。连续5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毙伤日伪军170多人。</p><p class="ql-block">全连苦战至黄昏。身负重伤的连长白思才(左臂炸断)和负重伤的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剩余20多名战士,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后冲向敌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八十二烈士墓”并题写了挽联“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p> <p class="ql-block">连长白思才,江西人。16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初期,曾参加过平型关战役。是一位英勇善战,机智沉着的指挥员。</p> <p class="ql-block">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青年学生出生。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优秀政工干部!</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为82烈士题词“英雄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为刘老庄82烈士题词;“八十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经考证,敌人为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82烈士牺牲后当时有姓名的只有17位。2011年3月,淮安市政府启动“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大型活动。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寻找到40多位酷似烈士的珍贵线索。最后确定了9位烈士的姓名。至今还有56位烈士为刘老庄连的无名烈士。</p> <p class="ql-block">驻扎在刘老庄的连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p> <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位指战员全部牺牲在淮阴刘老庄村前的交通断头沟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82烈士牺牲后保留下来的交通断头沟原址。</p> <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后,当地老百姓纷纷从自家拿出棉被,前往阵地收敛烈士遗体。其中有一位战士身负重伤但还活着。他断断续续的向人们讲述悲壮的战斗过程。遗憾的是翌日这位战士还是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人民群众为82烈士修建了一座三丈多高的土墓。1946年重建为砖质结构。同时兴建了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整编六十五师纠集五里庄据点的国民党兵和地主“还乡团”,抓了几百名妇女和老弱群众,强迫她们拆毁烈士祠,推倒了烈士纪念碑,炸毁了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1955年重新修建的刘老庄八十二位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作词作曲《刘老庄连连歌》</p> <p class="ql-block">刘老庄八十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胡炳云(1911年~1996年)四川南充人。1932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年加入共产党。抗战时期,时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团长。19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他的骨灰和82烈士一起安葬在刘老庄烈士陵园里。</p> <p class="ql-block">刘治国烈士(1916年~1942年)湖北省零阳县人。17岁参加红二十五军。1934年入党任排长。曾在红军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任685团一连连长。1939年任苏鲁豫支队一营营长。1941年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参谋长(团长是胡炳云,同时为刘老庄连的团首长)。1942年12月中旬,在淮阴陆家冲与日寇战斗时冲锋在前,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年仅24岁。如今他的墓与胡炳云团长一道安葬在刘老庄82烈士陵园里,与昔日牺牲的战友共同长眠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观后感》</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他们用忠勇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他们用热血唱响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他们用青春铸就了一座永存与世的丰碑!</p><p class="ql-block">他们以血肉之驱构筑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他们以钢铁的意志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樑。他们是不死的刘老庄连82位烈士。他们与大地同在,与日月同辉而永垂不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