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中国的历史故事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文化的窗口,是窥探民族个性的镜子。诵读会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真实的史事,都是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中秋节期间 鄂京冀陕豫赣黑宁八省市16位朗诵艺术家和朗诵爱好者齐聚云中诵读会,2021年9月19日晚,由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主办的著名作家刘爱平作品诵读会圆满成功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8个省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参加本次诵读会的16位朗诵艺术家和朗诵爱好者,</span>他们是:枫之丽人(新疆)、家瑞(北京)韩文琴(北京)杨彬(北京)海荣(北京)小文(江西)红升(北京)金忠波(牡丹江)吕纳新(保定)宏红(西安)淡墨(银川)徐晴(河南)余秀梅(武汉)成江(武汉)天道酬勤乐乐(湖北)张海陵(武汉)。诵读会上分别朗诵了刘爱平的16篇历史文化随笔,分别是《善变的商鞅 》 《李斯还想怎么死》 《吕不韦的角色转换》 《姜太公布局》 《别忘了郭开 》《别选择性失忆 》《陈平玩钱 》 《魏豹乱投机》 《别信说客的嘴》《谗毁与反谗毁》《别为韩信惜 》《萧何号脉》《腐刑司马迁》《武帝纵暴藏奸》《主父偃的悲喜人生》《冤死的酷吏 》。 </p><p class="ql-block">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弗朗西斯·培根有句名言:“</span>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告诉我们多读史书,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中国作协会员、武汉著名作家刘爱平担任杂志社社长和总编辑数十年,出版和发表的文章近千万字。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举行的第一场著名作家原创作品诵读会,诵读刘爱平<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2017年出版发行的历史文化随笔</span>《回望西汉》。通过看史书读史书,让人们了解历史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从中总结出时代前行的规律。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既可以明确自己的志向,又可以了解日月春秋人生百态的无尽知识。著名作家刘爱平说,在回望历史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无穷张力,也让我们的生命,在回望中获取了非常的比较意义和借鉴价值。</p> <p class="ql-block">来自新疆的朗诵爱好者枫之丽人留言说:我很爱读书,我也读过很多很多的书,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其中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的是今晚上《善变的商鞅》这篇文章,读完之后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战国时期的时候,有一个叫商鞅的人要在国内进行变法,可是,变法并不简单,因为有贵族的反对,甚至连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正进行变法。商鞅是一个言而守信,说到做到,执法严明,赏罚分明的人,商鞅通过"南门立柱"取得百姓的信任,之后的变法也顺利进行了。</p><p class="ql-block">通过朗诵经典美文,我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而心无力,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守诚信的人,这样生活才会更美 ,'爱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朋友们,让我们爱上读书,爱上朗诵吧,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钟灵毓秀.</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1《善变的商秧》</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枫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强势政客必须具备三大条件∶有才,专权,善变。商鞅大人恐怕就是这样一个全能选手。</p><p class="ql-block">首先,商大人有才是肯定的。他来到秦国之前,不过是魏国相国公叔痤的一个门客。公叔痤病重,魏惠王榻前问政∶"你的病若有不测,国家怎么办?"公叔痤竟掷地有声地推荐了商鞅∶"虽然年轻,却是奇才。"并嘱咐说,"如大王不用,则杀之,万不可让他走出国界。"魏惠王默然不语,未加理会,以为这是病入膏盲者的一派胡言乱语。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又找来商鞅,有些歉意地对他说∶"刚才大王要我推荐国相,我推荐了你,但大王并无此意。我又劝大王说,如不用,就杀之。我如此而为,是先为国君后为朋友。</p><p class="ql-block">你赶快逃走吧。"商鞅不以为然,淡定一笑,答道∶"大王既然不听您的劝告重用于我,又怎么会听您的劝告诛杀于我呢?"商鞅没有出走国界,一如既往地在魏国游学。</p><p class="ql-block">商鞅的预判十分精准。公叔痤病故不久,线惠王r结四方人才,果然,丝毫没有春顾商模的意思,当然,也有杀掉他的恶念。或许,魏惠王根本就不曾把他这个的当作人才。这令商鞅备感失落。此时,正逢秦王张楞招%他便西行去了秦国。只是,公叔痤一语成谶。几年之后他果然就成了秦国的一大能人,也成了魏国的一大"公害魏惠王也因此为他的愚蠢与短视付出了代价。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至于专权,商鞅自不必多说。史太公就说过,"商君。天资刻薄人也",也就是说,他是个手握重权而又难得宽容人的人。一个叫赵良的同僚曾规劝于他∶"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意思是叫他不可流连权势,贪图秦国的富有,聚积百姓的怨恨。可惜商获专权之心太重,未纳赵良之言,以至于后来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车裂灭族。</p><p class="ql-block">不过,商秧专权上瘾,却把"善变"玩得更为讲究和精影他最终获灭项之灾,到底是祸起"专权",还是祸起"善变"结论也就变得扑朔迷离。</p><p class="ql-block">商软投奔秦国之后,太监景监曾三次将他推荐给秦季公。</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商颗用尧、舜治国之术游说。不料秦孝公事后放话∶"这是个大言欺人的家伙。不能任用。"商驶第二次求见,又用禹、汤、文、武的治国之道劝说。秦拳公仍不以为然,且责备了推荐之人最监。商秧仍不死心,再次求见。这次,他又摇身一变,终于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略征服了秦王,两人畅谈了几天几夜,竞不知疲倦。从此商秧用他的长袖善舞之"变",在秦国立住脚跟,且还渐</p><p class="ql-block">走上权力的巅峰。</p><p class="ql-block">如此,我们不说精彩都难!</p><p class="ql-block">当然,商大人的"善变"之功,还不仅在于此,作为政客;他因时而异,变来变去,如魔方一般,常让人瞠目结舌</p><p class="ql-block">有两个典故知者甚多,不妨重温一遍。</p><p class="ql-block">一是"南门立柱"。秦孝公重用商鞅后不久,新法就准备就绪。公布实施之前,商鞅大人唯恐百姓生疑,便差人在一闹市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声称有将此木移至北门者奖十金。众人将信将疑,不敢动弹。见状,他又加大奖金额度∶移木者赏五十金!于是,终于有胆大的人站了出来,将此木搬到了北门。当然,移木者也当即得到了赏金。</p><p class="ql-block">此事轰动朝野。从表面上看,受益者是获得奖赏的人,其实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商鞅,他借此在向天下人表白;我商鞅就是一个令出必行,决不失言的"守信"君子。如此,他接着颁布新法,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南门立柱"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守信存义的商鞅,而另一个典故,却又让人如鲠在喉。那年,秦孝公派商鞅率部攻打魏国,魏惠王则令公子卯领兵通击。两军对峙,难分高下,于是商鞅差人给公子卯送去信函,大意是说,我商鞅当年在魏国与你公子卯相处融洽,如今却成了敌对双方的将领,真不忍相互攻击。要不我俩相见,当面订立盟约,痛快畅饮几杯,再各自体兵,两国从此相安无事.如此岂不快哉!</p><p class="ql-block">公子卯信以为真,爽快应约。会盟结束,开始饮酒,商鞅却令伏兵出击,将公子卯扣押,井趁魏军军中无冲,且毫无戒备之时,突然发起进攻,将对方打得航自视强大的魏国不得不割地求和,忍辱负重地离开安色,迁国都于大梁。</p><p class="ql-block">两军对垒,你死我活,用"诈术"求胜,并无不要,但商大人是大政客,使出这般阴损甚至是下三烂的手段,就有了自毁形象之嫌。遥想当年,"南门立柱",他是-个守信的君子,也自知守信之重要,而此时此刻,为图-时之快、一时之利,却置"自我历史"而不顾,变成了一个背信弃义的虚伪之人。</p><p class="ql-block">商大人是大改革家,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譬如说他亲手创立的一套新规∶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皆以建功立业为唯一标准;凡是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凡是百姓,多生产粮食和布帛,就可以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天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儿,一并罚做官府的双舞;等等。如今看来,有极端之嫌,而在当时,却创造了古老东方帝国的一个法治神话。但是,大凡改革家都难得有一个普终,即便死时安静,死后也难免遭人诅咒。因此。对于商大人后来的惨死,欢欣鼓舞者有之,鸣宽叫压者也有之。前者大凡是秦国的贵族,因为他的改革,松动、或胁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后者大凡是客观的历史学家,因为他的改革,确立了秦国的强盛,是一统中国的数基之人。</p><p class="ql-block">色,也有人说,商赖之死,其实是处理一次"政治公关危机"的终极手段,因为秦孝公驾胁,秦惠王维位,他要坐稳江山,级必须安技被高大人酸怒了的权赏除层、干是商快必死,不想死也得死。</p><p class="ql-block">可是,专权上瘾的商模不想死,善变的商喉也不想死。当得知有人告发他谋反之后,他一刻也没有停留,就仓名出逃了。逃是没错,对于有才的商大人而音,留得背山在。不怕没柴烧,问题是他不该饥不择食,慌不择铭,党然远到了魏国。</p><p class="ql-block">魏王会保护一个骗过自己的"骗子"吗?当然不会,于是把他完好无损地送回了秦国。无疑,这不是送生,而是送死。果然不久,商大人便被秦惠王五马分尸而亡。</p><p class="ql-block">商大人把"善变"玩得精彩,可惜最终还是死于"善变"。</p><p class="ql-block">如此,我们就有了一份猜想∶假如商大人不把自己从"君子"变成"小人",秦惠王会不会给他保留一具完尸?假如商大人作为一个大政客不使欺诈之术,魏国会不会是保全他性命的最后一根稻草?</p><p class="ql-block">不好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弃信不如守信。守信是"道",变通是"术"失"道"为寡,缺"术"为庸。</p><p class="ql-block">存"道"正"术",合而为一,恐怕才是政客的立足之本,亦是做人的生存之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枫之丽人,笔名枫儿。世纪文化艺术社编委、朗诵艺术团会员,骨干教师,名师。市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学生能力培养讲师。荣获第二届"中华情•水晶心杯"全国名家诗词书画大赛金奖。多篇论文、诗歌发表全国各个平台及纸刊。</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枫儿的朗诵</p> <p class="ql-block">2.《李斯还想怎么死》</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周家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可见,李斯是大学者、大文人。但是,还是这个李斯,借文化上位、做了秦国的宰相之后,竟一连炮制了两起羞辱“文化”的大事件,以致两千多年来,这始终是中国文化史上挥之不去的最惨烈的伤痛之一。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初到秦国时,与众多的外来“游士”一样,充当的不过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角色。他的命运逆袭,得益于一个人和一篇奏议。这个人叫郑国,他是韩国派来为秦国修筑灌溉渠的水利专家。但韩国动机不纯,它不是想用修渠来造福百姓,而是使出的“疲秦计”,以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此事曝光之后,那些因客卿入秦影响了仕途的秦国贵族们,就趁机挑拨秦王:此类外来人口,用心不良,理应赶走。秦王接受了建议,便下令驱逐所有客卿。当然,李斯也在其中。于是,一篇奏议就出现了,它便是李斯著名的《谏逐客书》。文章从大秦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推论了“逐客”之 错误。有理有据,雄辩滔滔,且文采斐然。秦王因此被打动,便改弦易张,留下了这拨客卿。从此,李斯横空出世,进入了秦王法眼,仕途开始一路高走,直至官达廷尉。那时,七国尚未统一,凭李斯的智谋与学识,再假以时日,无疑前途会一片璀璨。问题在于,在此关键时刻,秦国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韩非子。而秦王对韩非子早有所闻,曾惊为奇人,并说过,我如果能得到此人,和他交游,死而无憾。如此,谁都可以想象到,韩非子出使秦国,无疑会获得秦王的青睐。问题还在于,这个韩非子也太不懂官场风情,一到秦国,就锋芒毕露,给秦王公开上书道:现在秦国方圆千里,雄师百万,如果大王听我之言,六国可破天下皆可臣服,否则,我愿砍下我的头颅。不得不说的是,韩非子过于直率,缺失官场圆润。虽有破六国之计,却无保命之策。当然,他肯定也没有想到,秦国会是他的葬身之地,而索取他性命的又会是同门师弟。李斯在秦国已深耕多年,又得秦王垂爱于先,一旦 妒火中烧,恐慌灼心,必定会重拳出击,踏碎一切拦道 的“路障”。他向秦王“进言”道:韩非子乃韩国亲族,大王要攻打韩国,他岂有赞成之理?韩国人爱韩国,韩国人不爱秦国,这乃人之常情。秦王生性多疑,受了如此蛊惑,深以为然,就决定让他归国作罢。问题是,李斯的终极目的是要“彻底干净”地铲除后患,哪能让韩非子一走了之?于是又继续鼓噪:放走韩非子,他定会为韩国去谋划,如此,必对秦王一统天下制造麻烦。因此,还不如杀。秦王想想,又深以为然,就让李斯去处置。李斯 骗得圣旨,欣喜万分,便颠颠儿地给韩非子送去毒药,逼他自尽了。一代大思想家、大学者,就这样在李斯的阴损中毙命。这是李斯对不起“文化”的第一桩事。第二桩事是秦王兼并六国之后,便向大臣们讨教治国之道,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信以为真,进言实行分封天下制。秦始皇说要言开六路,言者无罪,但秦始皇食了言,说不怒还是怒了。皇帝一怒,天崩地裂。此时的李斯,已官至丞相,就领旨审理此案。“案犯”淳于越也是大文人,且与李斯素有不和。无疑,这又是一个排除异己的最佳机会,他李斯岂有不去拼命效忠、奋勇剿杀之理?李斯杀了淳于越,大概还觉得不够畅快淋漓,又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于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文化浩劫开始了,并由此引爆了次年的“坑儒”事件:四百六十多名书生被活活坑埋。毒死韩非子,又“焚书坑儒”,虽是秦始皇的命令,但李斯“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在这两桩羞辱“人才”和“文化”的事件中,起到了关键的“发酵”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周家瑞 航天科工二院老年大学,朗诵班学员。第四届朗诵之王大赛获得最具潜质奖。朗诵联盟会员。华语作家网艺术中心,朗诵团签约朗诵家。用声音表达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3.《吕不韦的角色转换 》</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韩文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商鞅变法之后,商人的地位日趋式微,即使家财万 </p><p class="ql-block">贯,也难得被人仰视。阳翟大商人吕不韦咽不下这口恶气, </p><p class="ql-block">决心秀一把“肌肉”,让世人领教一番商贾的力量和智慧。 </p><p class="ql-block">于是,经过多年的打拼之后,他就做了秦国的相国,还“兼任”秦王赢政的“仲父”。有史学家总喜欢纠缠一个问题: </p><p class="ql-block">吕不韦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是与不是未必重要,重要的 </p><p class="ql-block">应该是,吕不韦如何完成了这一堪称有史以来最为经典的角色转换。 </p><p class="ql-block">其实说白了就是,吕布韦只不过把自己惯用的经 </p><p class="ql-block">商之术,进行了有效的嫁接与移植。换而言之,就是一环套一环的巧妙的推销与经营,让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投资,最终也使自己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政坛巅峰。 </p><p class="ql-block">“囤积居奇”,这是他为角色转换打响了“第一枪”。 </p><p class="ql-block">其实,此招并不是他首创,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他的目标不是大富,而是要当政治基发户。当然,他择“奇人”一如他择“奇货”一样,看得精准时机也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又是一般纯粹的商人不可相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韩文琴 华语作家网艺术中心朗诵团签约朗诵家。曾参加2019《中国梦.燕山情》全国朗诵大会比赛并获铜奖。溪雅苑冰雅诗社社长。愿用声音传递真情,传播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4《姜太公布局》</p><p class="ql-block">朗诵者:杨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个古老的典故,说的是公元前的事情。它流传了几千年,家喻户晓,其意无非是指“心甘情愿上当的</p><p class="ql-block">人”。不过,典故的完整版又未必妇孺皆知,因此,重温一次恐怕也不是一件多余的事。</p><p class="ql-block">姜太公何人?百家师祖、齐国国父。姜太公是其俗称,名曰姜子牙,又叫吕尚或者吕望。祖先曾助大禹治水有功,做过四岳之官,但到了姜子牙这一代,已经是家道中落。因此,他的前半辈子是在漂泊流浪、困顿艰难中度过,做过屠夫,售过面点,总之,皆为引车卖浆者之流。不过,前半辈子虚度了,还有后半辈子,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他依然豪情满怀,蔑视天命,笑看夕阳,从不怀疑自己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那年,听说周文王圣明,求贤若渴,他便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安家落户。从此,年复一年垂钓于渭水之上,日复一日等候贤主驾临。</p><p class="ql-block">终有一天,周文王外出狩猎,先求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乃是成就霸王之业之辅臣。"周文王大喜,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了姜太公。两人相谈甚欢。至此,姜太公钓鱼不成,却钓到了周文王。从此被文王尊为太师,专权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p><p class="ql-block">不过,姜太公恃才不是徒有其名,周文王求贤,也非竹篮打水。此后,太公厚积薄发,运筹帷幄,辅佐周朝两代君王,杀了纣王,灭了殷商王朝。自然,他也因此获得了周武王的封赏,做了齐国的君主。</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也不算是姜太公钓鱼的完整版,还有很多细节被淹没在结果里。如果将它们一一展开,我们才能一睹姜太公钓鱼的真正风采。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有滋有味:用两个字说事,则更接近实质,那就是“布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杨彬,华语作家网艺术中心签约朗诵家。顺义区老干部局朗诵艺术团成员。热爱朗诵,多次在市区级朗诵大赛上获奖。用心传递真情,用声音打动世界。</p> <p class="ql-block">5《别忘了郭开》</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张海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书对郭开着墨甚少,少的只能从某事或某人的记录里才能看到只言片语。但是,别忘了郭开!不提此公,还真难撤清赵国末年的恩怨情仇。</p><p class="ql-block">赵国立国两百年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混世活宝,赵王迁是也。郭开当推手,两者激情碰撞,赵国覆灭在劫难逃。</p><p class="ql-block">郭开能让一个国家灰飞烟灭,那么,此人到底有什么能耐?其实,他玩的不过是一些阴损之招,阴损到了极致,他就成了王朝里的独舞者。官场强大,却只是他一人的舞台,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如风如雨,穿透自如是也。君王他可以摆布,众臣更是他手中的一块馅饼,他要贬谁,谁就会远离朝廷;他要谁死,谁就会落下项上人头。</p><p class="ql-block">都说郭开心眼上辣,胆大妄为,其实,人有如此德行、如此神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凡都是后来锤炼而成。也就是说,郭开先生不容易,他先后侍奉过两代赵王,且都是宠臣,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他敢在君王的睡榻之旁高声怒吼,可以想象到,他也曾饱尝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难。譬如说,他从没有像同朝为官的廉颇、李牧在战场上流过血,也没有像蔺相如、武灵王在幕府里谋过国,可他并不比他们轻松自在,他得每时每刻琢磨君王的心思,忧赵王而忧乐赵王而乐,不能有丝毫差池。赵王皱下眉头,他得要明白是脚疼还是头热;赵王张张嘴,他又得明白是要吃干饭还要喝冷茶。如此这般,看似鸡毛蒜皮之类,却是走进君王心坎的一条通道,且风险重重,一不小心,则非死即伤,前功尽弃。如此,我们能说这比战场厮杀轻松几许?博得君王欢喜之后,还得见机而行,为自己飞黄腾达设下一个个“局”。悼襄王喜好女色,他就不遗余力地从民间搜罗美女,一个一个地投怀送抱。设想一下,他郭开也是男人,如此折腾不但累,还得禁欲,他容易么?据说赵王迁,就是由他郭开搜罗,悼襄王与一民间美女倒腾出的一枚烂果。如此,他的“不容易”终于还是为他日后再次受宠开辟了一条通道。至此,我们还能说郭开容易吗?还能不记住郭开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浪漫港湾,原名张海荣,平谷区作家协会会员,平谷区夏各庄镇新闻记者,桃李文化传媒常驻作者,华语作家网艺术中心朗诵团签约朗诵家。爱好广泛,喜欢写作、朗诵。用一个个精灵的字符书写人生,用声音抒发内心的情感,用爱去领略诗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6、《别选择性失忆》(节选)</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诵读:晓 闻</p><p class="ql-block"> 对于爱和恨的取向,我们一向泾渭分明。爱就爱它个天荒地老,恨就恨它个永世不得翻身。恐怕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定势后,很多变异了的历史和扭曲了的人物就再也难得匡正与修复。如此,我们也就自觉或不自觉欠下了很多古人的一笔情债。</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是暴君。这是一种主流的认知定势。这可能没错,但我们要是严肃地剖析和追问历史,就又发现秦始皇多少有些憋屈。他第一次整合了中国、统一了度量衡及货币,这些旷世之功,我们姑且不论,就说几件“染暴”之事,那也未必就是他一个人的罪错。先说“焚书坑儒”。下圣旨的是他嬴政,可怂恿的却是李斯。李斯是大文化人,仅凭一纸《谏逐客书》,便坐上了丞相宝座,这就证明他嬴政还是倚重文人的。问题是文人李斯缺德,自己借“文化”捞到了大位,却又害怕有人借他的成功经验鹊占鸠巢,拿走了已属于他东西。如此,才酿成了一场文化灾难。遗憾的是,两千多年了,他嬴政一直承受着罪魁祸首的骂名。再说修筑长城。白骨堆积,天怒民怨是真。“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通过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传唱了两千多年,其实也是控诉了他嬴政两千多年,可是不修长城能挡得住外敌的铁蹄入侵吗?不修长城能够为后人留下一种民族的骄傲吗?遥想那年月,他嬴政的强征暴敛客观上确实罪莫大焉,但他主观之意愿未必就罪不可恕或罪当必诛!</p><p class="ql-block"> 项羽有威武之尊,却难得有仁义之德。纵观他的一生,他充当的不过是一台杀人机器。他杀了多少不该杀的人,可能是无法统计出的一个数字。咸阳城本是刘邦攻克后拱手让给他项羽的。刘邦没有好名声,可刘邦却没有动那里的一草一木。他项羽在咸阳城如此“威风”一番后,大概觉得还不过瘾,竟又令人火烧阿房宫。大火连绵三月,不但宫廷化为乌有,那些当年没有被秦始皇“焚书”焚掉的各类经典书目也从此灰飞烟灭!当年秦始皇一心想赶尽杀绝楚王后人,没有做到,不料死后不久,项羽帮他做到了!如果秦始皇地下有知,是不是该呼一声项羽伟哉!</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如此项羽,竟被后人当做英雄传颂了两千多年,而嬴政却被后人当做暴君也唾骂了两千多年!</p><p class="ql-block"> 世上难得有绝对公正,但一定有一把基本的价值衡量标尺。如果我们出现选择性记忆,这把标尺就会迷失。因为选择性记忆会让崇拜乱象化,而选择性失忆,则会让污损极端化。</p><p class="ql-block"> 一个血性的民族,一定是崇尚英雄的民族,但当崇尚中出现了乱象,那就会集体失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晓闻(刘小文),热爱生活,兴趣广泛,酷爱朗诵,曾任江西省九江市语言艺术协会副主席。曾入选央视《绽放夕阳》全国朗诵艺术决赛;参加央视《绽放夕阳》栏目“2019迎新春特别节目”和地方大型综艺晚会演出。现任华语作家网艺术中心朗诵团、东风心曲朗诵艺术团及传媒签约朗诵家。愿用声音诠释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7.《陈平“玩”钱》</p><p class="ql-block">朗诵:东方红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平是个大玩家,他玩的是人生。其手法却一如赌徒,豪赌,有多少赌注必定倾囊而出,要么瞬间大富,要么一夜赤贫,总之,彻底而干净,不留太多后路。更有趣的是,他豪赌人生,却又总与金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譬如说娶老婆。因从小家境贫寒,加之年轻时好逸恶劳,他的卧榻,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火坑”,谁敢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呢?面对如此窘况,他却十分淡定,不但不着急,倒四处扬言:娶个穷人当老婆就是一辈子的羞耻。直到他遇见了一个五嫁五死男人的女人后,才动了要娶她回家当老婆的心思,都说这女人克夫,他不在乎,为什么?因为这女人娘家家底殷</p><p class="ql-block">实,虽缺乏权势,却有钱有地有房产。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娶了这个女人之后,手中可供消费的资财日益宽裕,交际越来越广,朋友越来越多,这为他日后投靠魏王咎当了太仆、又为他再投项羽门下做了都尉夯实了基础。至于说不久后,他又弃楚投汉更是把金钱和人生融一体,玩得风生水起。汉营智者云集,诸如张良、那生陆贾之类,但他们又无一不对他的玩法惊艳和叹服。当然,这都因为他用大手笔,玩出了大成果。陈平初入汉营,刘邦就没吝啬,封了都尉一职不说,还让他做了参乘,也就是说,他可以与汉王同乘一辆车驾出行。于是,众将领咆哮开了:他陈平不过是楚军的一个逃兵,如此待遇了得?和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把兄弟周勃、樊哙等人就告了“御”状。罪名很多,诸如私通兄嫂、好生变节、反复无常,等等,总之他陈平是一个有道德瑕疵的小人。当然,说得最有根有据的,是他大肆搜刮将士钱财贪污腐败之过。</p><p class="ql-block">刘邦闻过,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便找来陈平问话。关于索贿之事,陈平并不藏着掖着,且是回答得振振有词:“项羽任人唯亲,我才来投奔汉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下级钱</p><p class="ql-block">财,便无做事之费用。大王若是不信,我愿将钱财归还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此番辩解近乎疯人疯语,但陈平的直率与坦荡却让刘邦感动。于是又是道歉又是封赏金银,当然也少不了再次提拔,做了护军中尉!此职何威?用如今的话说就是军队监察部部长。这一宝座,地位了得!周勃、樊哙再牛,也只得噤声,不然,他陈平随便找顶”帽子”,就会把人折腾个半死。一个索贿贪腐之人,摇身一变,却成了</p><p class="ql-block">一个督察全军将领的高官,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讽刺,但刘邦是认真的。</p><p class="ql-block">刘邦认真了,谁还敢说这是一个笑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洪升(东方红升)</p><p class="ql-block">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北京渔阳风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p><p class="ql-block">2015年北京歌手大赛金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获北京“读书引导人”称号、2018年北京“阅读导师”</p><p class="ql-block">2018年全国阅读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8. 《 魏豹乱投机》(片段节选)</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 金忠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楚汉相争的人物画廊中,魏豹大人是不应该被人遗忘的。这倒不是说他有什么翻云覆雨的本领,但他人生之剧的悲情谢幕却别有一番趣味。有人说这是性格缺陷使然,反复无常才让他不得善终。其实,那是政治投机,投机的结局,可能就是两手空空。 </p><p class="ql-block">魏豹是魏国王族后裔,秦王嬴政灭了六国后,魏豹就被贬为庶民。陈胜起义之后,倾覆之国又纷纷借尸还魂。于是,魏豹的机会也来了。其实,命运之神最先眷顾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兄长魏咎。可惜的是,魏咎无能,王位尚未坐热,秦将章邯杀将过来,他便自焚身亡。魏国再次崩溃后,魏豹便投奔楚怀王而去了。投奔楚怀王,就是投奔项羽。因为楚怀王不过是项羽扶植起来的一个傀儡而已。人到了绝境,找什么样的靠山是很重要的,那时的楚国如日中天,天下宗主非他莫属。果然,楚怀王一拍胸脯,就给他几千精兵。魏豹只用了短短数月,就收复了大片河山。因此,楚怀王和项羽就封他做了西魏王。尽管国土面积紧缩了不少,但国再小也是国,王再小也是王。怎么说他此时已与汉王刘邦平起平坐了。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魏豹大人的第一次政治投机,毫无疑问是有战略眼光的,那时项羽的集团公司红火得很,买了他的股票,自然是只赚不亏的。 </p><p class="ql-block">问题在于,汉王刘邦野心太大,人在蜀中,心怀中原,趁项羽不备,突然回师,灭了章邯,平定了三秦。魏豹见刘邦的大军势如破竹,市场行情看涨,他来不及与诸“董事”商量,就把整个国家作为股份投进了刘氏集团。为了表示忠诚,又趁项羽伐齐之时,率部随刘邦攻下了楚国国都彭城。此时的魏大人很有几分洋洋得意,以为投机成功捡到了一个天大的便宜,殊不知,刘邦在彭城尚未站稳脚跟,项羽如天兵一般突然袭来,汉军不但落荒而逃,刘邦也险些丢了性命。此刻的魏大人后悔不迭,又开始打起退市的主意。于是又背叛了新的主子,直至后来,被刘邦的手下杀死。</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政治投机,是很多政客的一种嗜好。但它亦如投机股市,属高风险行业,或功利太重,或目光短浅,或疑心多变,皆为大忌。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金忠波,牡丹江阅读会主席,原曲艺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推广普通话测试员,硕士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9.《别信说客的嘴》(节选)</p><p class="ql-block">诵读:吕纳新(抚琴听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乱世多说客。</p><p class="ql-block">何谓说客,就是摇唇鼓舌之徒。别小看了这拨人,虽然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却有气吞山河的野心,于是乎,纵横沙场的武将们往往会成为他们征服的对象。征服了将军,也就可以借将军之力实现他们的野心。如何征服?自然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这是他们的绝招孤招,也是他们行走天下唯一的本钱。</p><p class="ql-block">蒯通是韩信帐下说客。</p><p class="ql-block">此公何以傍上了韩信?当然是他先看准韩信为旷世奇方,再又用“欲擒故纵”的伎俩将其“俘虏”。如果形象一点说,就是常以半醉半醒之态,不期而遇地出现在韩信左右,又常以疯人疯语之状,不时骚扰韩信心智,最终让韩信在昏昏然中将其收为门客。其实,蒯通这套佯装出的阴阳不定、仙风道骨的把戏,又是说客们通用的招数,点不新鲜,如果定性,就是一种另类的自我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抚琴听雨,实名吕纳新,河北省安国市(祁州)人,基础教育工作者。****会员,保定市音协声乐专业委员会理事,“祁风雅韵”微信公众平台创办人,文学诵读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10.《谗毁与反谗毁》(节选)</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宏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愈说过一句话,“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意思是说,事情做好了,则诽谤由此而生,德性崇高了,则毁誉由此而来。我们又常说:高处不胜寒,其实,这就是同一个道理。因而“ 谗毁”之术虽遭千夫所指,但“谗毁”,之人仍然是层出不穷,这说明谗毁于人,虽无道义,但“谗毁之术”却也有摧城毁林的功效,不然,许多人就不会肩担骂名而无悔前行了。</p><p class="ql-block">当然,有谗毁者,就有反谗毁者,两者总是在交替里反复出现,把人倒腾得糊涂,把史也倒腾的繁复。不同的是,前者往往被人斥责为小人,后者却又往往被人褒扬为君子。</p><p class="ql-block">其实,“谗毁者”与“反谗毁者”的较量,并非可以如此简单定性。无论前者还是后者,一般都怀揣着个人目的,阴暗的或者阴险的,否则,这两者就不可能共同拥有一个“谗”字。要说真的有什么差异,那便是“反谗毁者”有时可能比“谗毁者”更具智慧和勇气,因而,一旦“反谗毁”得手,其杀伤力和破坏性将是无比惨烈和残酷。</p><p class="ql-block">西汉有个不得不说的人,此公就是袁盎,他原本只是一个门客,文帝继位时,擢升为中郎,有“无双国士“的雅号。所以,我们不必怀疑他的才干,他一生可谓在沉沉浮浮、大喜大悲中度过,留给后人的说辞颇丰。不过,他也是一个“反谗”高手,他一生中有过两次重要表演,就堪称经典。</p><p class="ql-block">景帝继位后,袁盎的宿敌晁错就得到重用,袁盎是“无双国士”,晁错是绝对“智囊”。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因此,晁错得势,袁盎势必失宠,其主要表象是步步被贬,直至赋闲。即使如此,袁盎也难得淡出对手的记忆。景帝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了“七国之乱”,因袁盎曾任过吴相,接受过吴王的贿络,晁错便借机煽动景帝。袁盎包庇吴王,他说吴王不会反,现在吴王反了,应判袁盎预知反叛之罪’。袁盎得此消息后惊恐万分,但他已消职为民,不可能有机会向景帝当面陈情,就连夜拜见大将军窦婴,请求引见,窦婴与晁错亦是宿敌,便暗中帮忙,使袁盎得以直达天听。生死一线之际,袁盎表现的十分清醒和沉稳,他知道威胁他身家性命的是人而不是事儿。只有通过反谗毁"除了那个人,方可事情平息,自己安稳。于是便对景帝说,“乱不必忧,吴可破”,景帝问有什么良策?袁盎又说,“吴王造反是对朝廷削藩不满,而削藩是晁错之谋,亦是晁错之错。因此,只要斩了晁错,吴楚七国得到安抚,则可以兵不血刃而天下太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宏红 ,本名许世红,70后,祖籍江苏,现居西安。系【中国爱情诗刊】文化形象大使,喜欢诗歌、酷爱朗诵。以声音诠释生活,以诗歌感悟生命!崇尚完美,一个活在童话里的感性女子。《山伯教育》《丝路都市文化汇》等多平台主播。《淮河浪花文苑》秘书长,作品在《大院子女》《百花苑 珺之春》《白鹿原文学》等平台。【中爱公益电台首席在线】主播,【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生活观:尊重灵魂的自由,做最真实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别为韩信怜惜》(节选)</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淡 墨</p><p class="ql-block"> 说中国战争史,不说韩信不行。此公创造了诸多无 人复制的战例,因其是绝版,便让无数英雄豪杰竞相折腰, 也让历代名将自叹弗如。在世俗眼里,刘邦似乎就是一个流氓加无赖的政客,但他称帝之后,在洛阳南宫大设宴席时却说过一番“正经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安百姓,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为当代人杰,得三人我亦得天下。”由此可见,没有战神韩信,哪有煌煌大汉王朝!但韩信死得凄凉,最终以谋反之罪名,被吕后处死在长乐宫中。</p><p class="ql-block"> 一个注定要为历史永远镂刻于上的战神,没有在刀光剑影里倒下,却死在了一个女人的陷阱里,冠以“凄凉”二字,决不失偏颇。问题在于,吕后先斩后奏,她哪来的如此胆量?因此,史学家就做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推论:吕后斩杀韩信,实际上得到了刘邦的默许,因为他功高盖主……</p> <p class="ql-block">12.《萧何号脉》</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徐晴(笛声悠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邦自从坐上汉王王驾,就得了一种病,之后又坐上</p><p class="ql-block">龙榻,病情就愈演愈烈。此病并非罕见,臆想症是也,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猜忌与怀疑。久而久之,它又变成了个黑洞,掉进这黑洞里的人无一不是挫骨扬灰,死于非命</p><p class="ql-block">但是,萧何是个例外。</p><p class="ql-block">此公曾在刘邦的“臆想”里反复出现,也就是说,常在洞”边游走,只是有惊无险,或者惊险过后,又时来运转</p><p class="ql-block">何故?此公熟谙号脉之术,又对刘邦的病情了然于心,于是对症下药,释其所疑,投其所好,头顶就有了一片逢凶化吉的祥云</p><p class="ql-block">那年月,刘邦虽被项羽封了汉王,却被迫去了荒蛮远的蜀中。这让他十分恼火。如此,是要困死他刘邦呀!</p><p class="ql-block">于是,他采用张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突然∥</p><p class="ql-block">汉中、杀章邯,与项羽再次开始逐鹿中原。楚汉相争,实是虎狼之斗,惨烈而残忍。起初那几年,刘邦虽不乏斗志,却难与项羽匹敌,常常是铩羽而归。好在有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征发士卒粮草,才让刘邦一次又一次死而复生。为此,</p><p class="ql-block">刘邦多次派人回汉中慰劳。这本是很荣耀的事情,谁得到谁惊喜,可萧何却是愁眉不展。刘邦多慰劳一次,他的愁绪就加重一分,因为他由此闻出了一丝味道:汉王在前方</p><p class="ql-block">风餐露宿,玩的是身家性命。而他不专注敌情,却总是惦记着后方,这是疑心于他!萧何思而久之,就将众子孙悉数送往前线,任刘邦调用。其实,这就是把子孙作为人质,拱手交给汉王。刘邦果然高兴了,不过,他并没有把他们送往前线,而是安置在身边,保护起来,唯恐出现一点风险。</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刘邦再没有向汉中派出慰劳之使者。这当然也是萧何料定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大汉初立,论功行赏,萧何被封侯。众将领不服,萧何谋不敌张良,勇不敌樊哙,只是在后方种种地又往前方送送粮而已!高祖却说:“诸位不过是一个人追随我,</p><p class="ql-block">而萧何却是全族人追随我,功劳岂能抹杀。”刘邦一锤定音,众臣集体失语。如此,萧何大人与刘邦之间,也就完成了第一次“医患”互动。而互动的结果,当然是萧何大人收获了喜悦。</p><p class="ql-block">陈稀代地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吕后就掌控了朝廷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有人在此时状告韩信与陈稀勾结,欲在后院图谋不轨。吕后听后就动了杀念。但韩信骁勇,不是</p><p class="ql-block">想杀便可以杀的,于是就找来萧何大人商量。为解吕后心头之患,萧何也不含糊,献了一计,并亲赴</p><p class="ql-block">韩府造访,谎称陈稀已灭,高祖归来,请君入朝相贺。萧何是韩信的恩公,自然不会想到这是一个阴谋,立马一同前往。可刚进长乐宫,就被埋伏在此的众武上割下了项上</p><p class="ql-block">杀韩信,若说萧何没有顾虑肯定不对,因为他知道此前韩信己从楚王贬为淮阴侯,软禁于京城,即使有贼心,也未必有做贼的能力,但吕后与刘邦是夫妻,谁敢妄猜皇后所想非皇帝所思呢?倘若揣摩错了,倘若皇帝旧病复发了,该杀的人没有杀,该杀的就是自己了。可惜的是,昨日“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全了他伯乐之誉;今日“萧何登门骗</p><p class="ql-block">韩信”,却毁了他一世清白。不过,萧大人也由此得到了丰厚的补偿:被刘邦拜为相国,并从此享有五百人的卫队,进出尾随,浩浩荡荡。这可是除皇帝老儿以外最高规格的</p><p class="ql-block">礼遇了!如此,萧大人又做了一次不错的买卖:没有让刘邦病情蔓延开去,却又得到了吹糠见米的实惠。也就是说,第二次“医患互动”,萧何大人借韩信的人头,让自己又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p><p class="ql-block">刘邦坐上了龙椅之后,天下并非太平,犯上作乱者层出不穷。为政权计,他不得不以九五之尊,常常御驾亲征。</p><p class="ql-block">而萧何作为刘氏家族的总管,总是镇守后方,扮演看家护院的重要角色。凭他的管理才能,一切应是井然有序。可是,刘邦在前线拼杀,却总惦挂后方,不时传过话来:萧何在忙什么?萧何又在干什么?如此,萧大人又紧张起来:主</p><p class="ql-block">子的臆想症复发了,担心他借机笼络百姓,松动了刘氏根基。于是萧大人不得不再弄出点新“药方”,与刘邦“互动”</p><p class="ql-block">一番。萧何是“号脉”高手,也是“治病”行家。</p> <p class="ql-block">徐晴(网名:笛声悠悠)河南省朗诵协会会员,竹林清韵诗社会员,河南省群星朗诵艺术团指导,河南广播电视台信息广播宋读诗团副秘书长,长风文艺主播,教育社区葫芦丝团团长。金秋之歌朗诵大赛获奖者,夏青杯朗诵大赛开封赛区获奖者,新华小记者郑州组委会语言艺术导师,郑州好之声朗诵大赛评委。多次参加省、市级朗诵会并担任主持,是一个热爱朗诵,视朗诵为生命的公益宣传员。</p> <p class="ql-block">13.腐刑司马迁(节选)</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余秀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历朝历代总免不了要发生一些辱没斯文的事件。到了汉武帝一朝,一直被国人尊奉为雄才大略、威武刚烈的刘彻也干过此类勾当。可能有人要质疑:他“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且麾下文人骚客如云,诸如董仲舒、公孙弘、东方朔、司马相如等等,他怎么也会有如此不良记录?</p><p class="ql-block">不错,刘彻尊重文化不假,但耻辱人才也真,腐刑司马迁就是一例。</p><p class="ql-block">对此,有人又会说,这怪不得武帝,此公犯下的是“诬罔”之罪,若不是皇上怜其才,仰其智,网开一面,他哪能捡回一条性命?其实,这是一叶障目,皇帝拥有生杀予夺之权,如若真是如此,对司马迁放纵一次又何妨呢?即使不能“放生”,那就干脆利落诛杀。可是,放与杀都没有成为刘彻的选项,也不可能成为他的选项。原因很简单:释放,灭不了文人的清高,他咽不下这口恶气;诛杀,有残暴之嫌,他又怕背万世骂名;唯有腐刑,既释放了蛰伏于心的幽怨,还可兼收爱才惜才的美誉,这等沽名钓誉的美事,纵暴藏奸的刘彻岂会放过。只是,刘彻肯定没有想到,他这一次堪称"完美"的表演,却亲手书写了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页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者简介:</p><p class="ql-block">余秀梅 企业退休会计,热爱歌唱及朗诵,愿用自己质朴的声音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p> <p class="ql-block">14、《武帝纵暴藏奸》</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成 江</p><p class="ql-block"> 说到暴君,首暴当为秦始皇。怪不了别人,他确实干了太多只有暴君才干得出来的恶事。譬如焚书坑懦,横征暴敛,酷刑峻法等等。虽然劣迹斑斑,“暴“不可赦,但与一些后来者相比,一顶“首暴”的铁帽与他又未必是恰如其分。就说威武神勇的汉武大帝,较之秦始皇,便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汉武帝不仅耗尽了“文景之治”积累来的财富,还用全国半数百姓的生命为他的壮举尽数埋单,有道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横直都是死何不奋起一搏?重负难忍之下,泱泱之国,一时民变骤起,烽火连天。此时,汉武帝本该反思过往,慰藉众生以安民,可是,遍地的烽火却再次将他身上的野性点燃,而最具残暴意义的则是他给地方官员的一道圣旨:“你扑灭不了当地的民变,我就灭掉你的全家!”结果一县复一县的乡民被整体屠杀。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空气里游荡的都是血服味。他用超越大秦的残暴,终于创造了帝王刀屠百姓的一个“高标”。</p><p class="ql-block">一个帝王,人性泯灭如此,谁还望他对天下百姓心存宽容呢?</p><p class="ql-block">其实“暴”是汉武帝掩饰不住的表象,而“奸”才是他藏而不露的“真性”。有时“奸”与“暴”而言,“奸”更令人恐怖可怕,因为“暴”者可以提防,而“奸”则防不胜防。</p><p class="ql-block">说到“奸”,就会想到“首奸”,想到“首奸”,就必然会想到曹操。曹操诸之奸,奸在“挟天子,令诸侯”,但此公却从不藏着掖着,“奸”就是“奸”,决不像对手刘备那样虚伪,把“奸”藏得严实。曹操确有大奸之态,却无“首奸之实。</p><p class="ql-block">汉武帝一生武威,历史功绩不可抹杀,但对比秦始皇的残暴,他一点儿也不逊色,而对比曹操的大奸,他更是货真价实。</p> <p class="ql-block">15.<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父偃的悲喜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刘爱平</span></p><p class="ql-block">朗诵:天道酬勤乐乐幼师 (已退休),湖北天门人,久居美丽的古城荆州,喜欢朗读和优美的文字。用声音点亮生活,读一阙文字,清新时光,点一盏心灯,把自己照亮。在孤独中沉淀,自成一束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在坚守中让人生出彩,或者让命运逆袭,西汉人主父偃恐怕值得效仿。此公自幼研习纵横之术,可惜学不逢时。那年月,汉武帝主政,十分欣赏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不得不人到晚年,改弦易辙,再攻诸子百家。他的目的明显,无非是想得到统治集团的垂青,博得安身立命的功名。问题是,他志存高远,又兼得几分才情,但终因出身寒门,且性格孤傲不善交际,遍游诸侯国,竟无一人厚待。在食难填饱肠胃、衣难穿出体面时,就向家人朋友借贷,却又无一人出手而援。人混到了这般境地,也该南墙回头,但此公之毅力可谓百折不挠,因为他坚信一个死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西入函谷关,进军京城,冲着皇帝去了。这个倔强的主父偃,先投在卫青门下。卫青何人?汉朝的大将军,卫子夫的弟弟,皇帝刘彻感明:地位显林自不必餐述,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卫青也是下等人出身,因此惺惺相惜之下,他就向汉武帝力荐了主义偃。只是,主父偃口碑不好,皇帝横直不肯召见。此时,主父偃已在京城逗留数月,带来的钱财几近花光,而朝廷的文武百官对他的厌恶与鄙视,还是一如从前。处境越来越尴尬和艰难。于是,他就绝境出击,做最后一搏,直接上书皇帝。出乎意料的是,他竟当天得到了召见,而令他泪奔不止的是刘彻说了一句话:“公等安在?何相见之晚也!”饱尝了人间冷暖之后,主父偃终于用他永不言弃的执着博来了郎中一职。虽然此职只是皇帝的低级近侍,但他还是感受到了从不曾体验过的温暖。最重要的是,他从中悟出了皇帝喜好奏疏,便投其所好,数度上书陈情。果然,岁上四疏,岁升四级,官至中大夫,跻身于“刘氏集团”的管理层。至此,主父偃终于在晚年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不过,他绝不是巧取官阶,浪得虚名,他手握重仗之后,深谋远虑,良招迭出,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譬如说“推恩令”。名曰“推恩”,实则削藩,瓦解了诸侯的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再譬如说“迁徙茂陵”。名曰“怀柔”,实则控制,将土豪列强聚皇陵而居,既繁华了京都,又让他们不再鱼肉平民。诸如此类,大汉朝八十年的痫疾,主父偃一朝尽释。当然,他也由此登上了政治权力的巅峰,成了朝廷上呼风唤雨、也让众臣敬畏折服的人物。此刻的主父偃不再寂寞孤独,他周围迅速地聚集起了“人脉”,吹拍者多,行贿者更多。对此,他走从个推群,照单全收,很快洗从一穷酸官吏,蜕变成了一个暴发的富有权贵。权力改变了他的地位,权力也开始撕裂他的人生。;是就有人规劝他适可而止。他不以为然,振振有词而条:“年,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们不肯收留我,诸侯衣名物弃我,我穷愁潦倒的日子受够了!何况,大丈夫活着不能列五鼎而食,死时受五鼎烹煮又何妨?”所谓“五鼎而食“五鼎而烹”,其实就是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翻版。此时的主父偃,再不是为人进取的榜样,他扮演的角色已是一个贪婪的索取狂。索取权力,也索取钱财。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可惜不择对象地挟私报复,最终还是亲手把自己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燕王刘定国是武帝之兄,主父偃游历燕国时,没少忍受过此人的冷遇。对此,他一直心存死结,欲复仇而后快,可惜没有找到好的时机。此时,有人传来密报,说刘定国挟裙带之气,霸占父妾,抢夺弟妻,在藩国可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主父偃不禁喜出望外,若报当年欺视之恨,这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就向皇帝主动请缨,获权受理此案。之后,有罪实报,无罪编造,最终以假公济私的照损手段,逼得燕王自杀而亡。问题是,人一旦走火入魔,魔性就难得泯灭,间或不发作几次,浑身就如染疾一般难受。齐王刘次景是武帝的远房侄子,主父偃曾想将女儿嫁于他,此人却不知好,断然拒绝。此时的主父偃非彼时主父很,此仇不报也非主“齐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父偃,于是他就上书武帝说:者更多。对此,他走从个推群,照单全收,很快洗从一穷酸官吏,蜕变成了一个暴发的富有权贵。权力改变了他的地位,权力也开始撕裂他的人生。;是就有人规劝他适可而止。他不以为然,振振有词而条:“年,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们不肯收留我,诸侯衣名物弃我,我穷愁潦倒的日子受够了!何况,大丈夫活着不能列五鼎而食,死时受五鼎烹煮又何妨?”所谓“五鼎而食“五鼎而烹”,其实就是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翻版。此时的主父偃,再不是为人进取的榜样,他扮演的角色已是一个贪婪的索取狂。索取权力,也索取钱财。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可惜不择对象地挟私报复,最终还是亲手把自己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燕王刘定国是武帝之兄,主父偃游历燕国时,没少忍受过此人的冷遇。对此,他一直心存死结,欲复仇而后快,可惜没有找到好的时机。此时,有人传来密报,说刘定国挟裙带之气,霸占父妾,抢夺弟妻,在藩国可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主父偃不禁喜出望外,若报当年欺视之恨,这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就向皇帝主动请缨,获权受理此案。之后,有罪实报,无罪编造,最终以假公济私的照损手段,逼得燕王自杀而亡。问题是,人一旦走火入魔,魔性就难得泯灭,间或不发作几次,浑身就如染疾一般难受。齐王刘次景是武帝的远房侄子,主父偃曾想将女儿嫁于他,此人却不知好,断然拒绝。此时的主父偃非彼时主父很,此仇不报也非主“齐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父偃,于是他就上书武帝说:如何遥续刘氏王朝?不杀主父假又何以朋别民天不主义像难来为刘氏满王之死项罪?所以,主父假乡系得系不该杀也得杀,杀是硬道理。主父偃死得凄惶。皇帝下旨之后,满朝同你,除了街和之声,竟没有一人劝阻。生前宾客千计,待灭族而死竟无一人收尸。多亏长者孔车敛棺,不然,则是腐尸扬灰老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主父想平生主攻纵横之术,至于诸子百家,不过兼学而已,所以他难得记住老子的告诫,人生前后撕裂,就不足为惜。可惜的是,他前半生坚韧不拔,奋力奔跑,而后半生锋芒毕露。晚节不保,最终没有成为后学者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16.《冤死的“酷吏”》节选 </p><p class="ql-block">作者:刘爱平</p><p class="ql-block">朗诵: 张海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写《史记·酷吏列传》,列举了十大酷吏,此后两千余年,他们的名字就一直在世俗的谄毁中沉浮飘移。这是逃不脱的劫数,谁叫他们被司马先生一把逮住了呢?问题是,作为政客代名词之一,“酷吏”先河一开,就好比撒开了一张网,无数后来者也被它无情“网”住,或者为官严厉、做派辛辣者,或者手段残暴、行事怪诞者,不管青红皂白,都以“酷吏”以称谓。</p><p class="ql-block">无论哪朝哪代,恨酷吏者多,但是,酷吏还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皇帝喜爱酷吏,因为他可以借他们的霹雳手段,打压政治对手和地方豪强。这于皇帝而言,在政治与治安乱象环生时,其作用不容轻视;二是充当酷吏的人,大凡都怀揣着政治投机的意图,因为替皇帝出头卖命,又能速见成效,往往比一般人擢(zhuo)升得快。对于在官场行走得艰难或者死里求生的人,寻找机会充当酷吏,就成了他们的一种不二选择。因此,皇帝的刚性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