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亮老师:【红色家风故事】爷爷的战斗生涯

书画天地李维亮

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 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黄坤明同志在推进家庭家教家 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领导有关批示精神,继承和弘 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根据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安排,省文明办、省委省直工 委、省教育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关 工委决定联合组织开展红色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女儿李欢写了一篇纪念爷爷(我的父亲)的文章《爷爷的战斗生涯》参展。现晒出来,以飨读者。 <div>【红色家风故事】爷爷的战斗生涯<br></div>——河北省地矿局沧州第四水文地质大队 李欢 “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抗美援朝老兵在路旁肃立敬礼、满眼热泪:战友们,你们终于回家了!”随着电视画面上播音员的讲解,我的记忆也被拉回到了小时候,我想起了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的爷爷,想起了他讲给我的那些战地往事,想起了我曾抚摸过的爷爷的那些沉甸甸的军功章。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爷爷的大号叫李福臣,1931年出生,祖籍沧县李天木乡北阁村,已于2009年去世。青少年时期,迫于生计,和家人共计七口,随着当时“闯关东”的澎湃洪流,徒步钻山林、涉河流、挨饥饿、斗野兽、避土匪,一家人跋山涉水、突破重重险阻,最终来到关东大地谋生。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夕,山东、河北等地有近4000万人迁到东北。当时恰逢解放战争初期,十七岁的爷爷于1948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四野),开启了革命生涯。先后参加了1948年的辽沈战役、1949年的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后,参与了宜沙、湘赣战役,逼近长沙,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随后四野军分三路进军华中、华南地区,击败国民党白崇禧部和余汉谋部,最终于1950年5月1日,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一举解放了海南岛。就在这一年,朝鲜战争爆发,中朝边境受到战火威胁,“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爷爷所在大部队接到毛主席的命令,坐火车连夜奔赴东北,直达鸭绿江畔。就这样,爷爷又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小时候我曾好奇的问爷爷,你的嘴角和下巴为什么有那么长的一条疤?爷爷说有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疤是被弹片划到留下的。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在抗美援朝时,爷爷是一名侦察兵,有一次在侦查敌情时,爷爷带领的小队匍匐在敌军前的草丛中,四周都是炮声,爷爷首当其冲,就在他向前冲了不到一米的距离时,一枚炮弹就在不远的前方爆炸了。爷爷说当时耳朵顿时什么也听不到了,双眼发黑,最后抱着必死的决心带领战友冲出重围,才回到了连队,带回了情报,而那一年,爷爷才刚满19岁。 解放东北 解放华中南 抗美援朝 共和国创立者 在部队期间,爷爷学习战斗经验,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还学习了中医理论。朝鲜战争结束后,回国后的爷爷首先响应中央政策号召,到了青海省果洛州委工作,支援边疆。我的奶奶这时也一同跟随爷爷去了青海,我的两位姑姑和大伯就是在青海出生的。我小时候据爷爷给我讲,青海与河北不一样,那里海拔高、空气清新,人们拿晒干的牛粪当柴火做饭,和当地居民一样喝马奶。那一段岁月成为爷爷、奶奶一生难忘的美好记忆。过了几年,中央又有政策,号召干部转业回家乡,爷爷带领一家人回到沧州,被分配到了东光县,我的父亲即在东光出生。由于爷爷懂中医,所以在东光县卫生战线上从事领导工作一直到离休。受爷爷的影响,大伯和老伯伯后来都学了医学,大伯成为沧州市人民医院著名专家、博士生导师;老伯伯也成为老家四邻八村知名的村医。 从小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所以经常被爷爷嘱咐道,做人要堂堂正正、要有骨气;做事要秉持初心、要凭良心;做人做事要即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国家。后来我也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和平年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名“志愿军”。 抚摸着手中一块块漆迹斑驳的纪念章,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幅幅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场面,就在战场上,有一名年青的战士,正匍匐在滚滚硝烟之中…<br> 2021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