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金色九月,阳光明媚,当悦耳的铃声再次响起,孩子们开启了新的学习旅程,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这次的开学显然与众不同。学校与家庭,应该如何携手配合?作为父母,我们又该怎么办?请抽出一点时间读完这封信,我们在里面一一解答。</p><p class="ql-block"><br></p> 关于“双减”,我们应认清的事实 <p class="ql-block"> 引发全国热议的“双减”,全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见》。相关的信息您或许已听过不少,但作为与学校长期携手共进的一方,您还需要与学校对以下问题形成共识:</p><p class="ql-block">● <b>“双减”把课外培训减了,孩子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吗?教育将变得不公平吗?</b></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双减”的出发点,是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经济、精神的负担。当前在控制的,是不合理的“零食”,但不是一禁了之,最终是要让所有孩子的正餐都吃好、吃饱、吃营养。</p><p class="ql-block"> 具体来说,是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课后活动,从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其中,“双减”意见共30条,有16条都在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同时,现在已有省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而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进一步提速,“择校热”也将逐步降温。</p><p class="ql-block">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五项管理”帮助学校不偏离教育正轨。其实,义务教育就是国家用法律确定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人人有份、一视同仁,它是非选择、非淘汰、非竞争性的,帮助我们回归原本。</p><p class="ql-block">● <b>“双减”政策出台后,转为“地下”继续“攒班”补习,别人“双减”,自己“加码”,就能胜出吗?</b></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双减”承接了于2019年发布的重磅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成为推动教育转型的关键一步,包括它在内的几个深化教育改革文件中,都有提到“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把综合素质放到突出地位,而且要依靠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p><p class="ql-block">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卷就能看出,难题、偏题的比例逐年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占了大头。新中考改革后也呈现这样的趋势,而“双减”政策再次强调了降低考试难度。 换句话说,赛道换了,以往的培训方式逐渐失灵。从根本上说,私下“加码”并不能胜出,反而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背道相驰。</p> 当下,您可以为孩子做什么? <p class="ql-block"> 对于家庭来说,“双减”之后就要回归基本功,真诚地面对学校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作业方面,国家已明文要求学校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但是家长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如通过培养孩子做作业的习惯,勾画文本,在书上做标记;鼓励孩子给自己讲题,清晰地讲出思路来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作业和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会有所调整,回家后的自由时间会增多,取消校外培训则进一步留足空余时间。您需要把时间还给孩子,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的习惯上来。 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会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您可以参考全国优秀班主任沈磊老师为家长们梳理的清单:</p><p class="ql-block">● 学习的习惯</p><p class="ql-block">1.预习</p><p class="ql-block"> 勾画文本,在书上做适当标记——您可以翻看书本、笔记本给孩子反馈。▸ 写下自己的理解和质疑;记录自己的难点(有疑问)所在——您可以询问孩子预习中解决的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p><p class="ql-block">2.复习</p><p class="ql-block"> 把知识分类:已经理解的、能够记住的、可以运用的和存在问难的进行归类——您可以查看孩子笔记中的二次痕迹,让孩子绘制思维导图的知识建构,听听他是否能清晰的讲解出解题思路。 </p><p class="ql-block">3.订正</p><p class="ql-block"> ▸ 及时订正、换笔订正、规范订正——让孩子清晰讲解解题思路;</p><p class="ql-block"> ▸ 分析错因、整理知识考点、错题再做——让孩子寻找同类题、变化题做。</p><p class="ql-block">4.变式</p><p class="ql-block"> 针对理科,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或熟题生考,变换条件考,综合运用——您要鼓励孩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在交流中促进知识的加工。</p><p class="ql-block">5.积累</p><p class="ql-block"> 针对文科,有专门的积累本(素材、词汇、典型),常翻看+勤使用——您可以做孩子的搭档,抽背或创造语境让孩子运用到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阅读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阅读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影响理解能力和表达力,中高考命题趋势是强化阅读要求。您可以进行亲子共读+讨论分析;低年级可以角色扮演;绘制阅读图谱、生成阅读报告。</p><p class="ql-block">● 运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运动产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和学习有关,可以促进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对身心和谐发展有影响。您可以结合学校体育课安排,确保孩子每天运动半小时;在单人运动中关注心率;双人及多人运动重视合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劳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劳动技能与生活能力正相关,劳动品质有利于培养人的价值观、责任感、独立能力。您可以让孩子整理房间(空间秩序感);学会卫生的打扫、工具的使用、器具的维修(手-脑-思维的发展),并及时肯定他的劳动成果(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有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思维与表达,锻炼对事务分析判断的逻辑性、关联度,并学会甄别与选择。您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决策(如购买什么 - 说出理由 - 对比不同类型的产品)发表意见。</p><p class="ql-block">● 兴趣爱好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这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积极健康;扬长补短,建立自信,自我调节;意志力、受挫力、坚持力的养成。您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文体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长期学习,但不强迫或总让孩子在亲友面前表演节目。</p><p class="ql-block"> 在与学校并肩的长路上,还需要您在3个方面有所坚持与努力:</p><p class="ql-block">● 相信教师的专业精神</p><p class="ql-block"> 家校合育的前提是彼此信任,学校 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专业性。</p><p class="ql-block">● 按照老师的要求(特别是家长会上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做,关键在于落实,并且有正向反馈;</p><p class="ql-block">● 熟悉孩子不同阶段的情况,与老师保持适度的个别交流,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 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或学校。</p><p class="ql-block">● 联动老师,参与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p><p class="ql-block"> 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和孩子的特点,建议与本班老师沟通。提前学习、超纲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深度思维,反而造成畏难情绪,与任课老师沟通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学习。</p><p class="ql-block">● 针对孩子的薄弱补足</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认可课后个别辅导的重要性,但不意味着给孩子越加课越有用。哪个学科有问题,哪个章节有问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概念不清还是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建立起来,一定要捋清楚。</p><p class="ql-block"> 与孩子做好每一次的成绩分析,找到得失原因,制定调整策略;针对自己薄弱的内容(学科/章节)做具体的补偿性学习;鼓励孩子找老师过错题,加强一对一指导;用好辅导书、线上资源;私人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p><p class="ql-block">● 坚持底线要求,保护孩子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完成这些有一定难度。但是,大人和小孩,就像相互牵引的星球,作为成年人,我们首先要乘上浪潮改变自己,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国家也正在制定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参与家庭教育,而不是将育人的责任转手给学校、培训机构。 </p> <p class="ql-block"> 当您发现学校的一系列变化时,可以多向老师了解“如何配合”,请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p><p class="ql-block"> 您可以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其他父母如何引导,学习成为一名专业的父母。</p><p class="ql-block"> 您可以参照“优秀家长的十个行动步骤”来改变自己:</p><p class="ql-block">1. 放下以“工具”或“概念”为模板的培养目标;</p><p class="ql-block">2. 放下你追我赶、时不我待的焦虑;</p><p class="ql-block">3. 认真打量自己的孩子,他(她)的优势、敏感点究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 尊重每一个内在可能与外在契机;</p><p class="ql-block">5. 培养自主兴趣阅读的能力和习惯;</p><p class="ql-block">6. 确立自由的边界,给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间;</p><p class="ql-block">7. 帮助孩子把日常生活学习必然发生的场景,当作能力训练和素养积累的切入点;</p><p class="ql-block">8. 帮助孩子超越自我设限与心理难关;</p><p class="ql-block">9. 帮助孩子找到当下的兴趣点,搭建学习挑战的平台;</p><p class="ql-block">10. 相信他(她)的生命自有适应变化、抵抗风浪的内在潜力......</p> 放长目光,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p class="ql-block"> “双减”并非短期措施,本质上是对整个国家战略规划人才需求的呼应之一,“十四五”规划对教育提出了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其中职业教育规划也纳入其中,观念转型、各项配套和政策已经在逐步推进。</p><p class="ql-block"> 在越来越复杂的全球局势中,国运与个体的命运将紧密相连。您会发现,国家正在对各式人才与新兴领域予肯定,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路径选择,不是将所有孩子推上一条窄窄的独木桥,相互仇视、排挤竞争。</p><p class="ql-block">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逼迫每个孩子成为超人,全能型选手从来没有出现在人类史上,爱因斯坦也只会拉小提琴,不会弹钢琴,他是物理学家,不是化学家。</p><p class="ql-block"> 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是希望更多普通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因材施教地帮助他们成为“自己”,既能抓住事业的起点,也能实现个人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复杂、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取决于核心素养。如果我们通过学习,改变了底层思维和大大小小的生活决策,就说明我们培养起了素养。减负只是通往未来和理想的答案的一半,另一半,是核心素养的培育。</p><p class="ql-block"> 为此,所有学校都要发力,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秩序,培育孩子核心素养,引入专业的教育研究和资源,课堂、作业、活动,都将发生变化,不断给孩子们提供不一样的东西,今天一杯牛奶,明天一杯果汁,后天一杯茶……由孩子自己去发现喜欢的、适合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培育孩子核心素养有两方面工作极为重要,既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长期坚持。对于如何实现,我们梳理了一些专家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分析孩子的学习风格</p><p class="ql-block"> 植物自有周期,一旦错失时机就失去了色彩,孩子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主动了解多元智能理论;</p><p class="ql-block"> 观察并分析孩子的风格倾向: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触觉学习、小组学习、独自学习……具体而言,可以观察孩子的“坏习惯”,能发现孩子潜意识里习惯的体验和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 鼓励支持孩子既有风格,并作针对性强化训练。</p><p class="ql-block">● 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p><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后,外力干预少了,真正考验的是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激发后天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引导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奖惩并行,及时表扬、定期反思;</p><p class="ql-block">● 契约精神,约定亲子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怎样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热爱,结合自己的热爱去自我驱动,也是我们这一代父母需要思考的命题。您可以试着:</p><p class="ql-block">● 创设问题,鼓励孩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家里电器坏了,制定旅游攻略等);</p><p class="ql-block">● 家里购买适当学具(含实验器具);</p><p class="ql-block">● 经常向孩子“请教”,与孩子一起讨论题目或分析问题。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孩子的求知欲,改革文件也强调运用知识。与孩子一起讨论、多倾听,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用如评价表、折线图等,记录孩子的积极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在这个过程中,切忌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b></p><p class="ql-block"><b> 孩子的成长,就像植物的成长,植物成长的力量是从“留白”里来,“留白”需要空间和时间。足够的留白,才能抬高他生长的空间,抬高他人生的高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