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汉东流韵》第49期目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谢礼平(散文)</b></p><p class="ql-block">我的知青岁月(连载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邱兴贵(散文)</b></p><p class="ql-block">朱沱民中197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蔡东(诗歌5首)</b></p><p class="ql-block">1、爱</p><p class="ql-block">2、与你分手</p><p class="ql-block">3、是否爱</p><p class="ql-block">4、思念</p><p class="ql-block">5、昨夜的温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李德佑(朱沱掌故)</b></p><p class="ql-block">朱沱武杰罗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徐江洪(诗歌)</b></p><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 中秋感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罗敦才(记叙散文)</b></p><p class="ql-block">权威资料与公安执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罗安会(散文)</b></p><p class="ql-block">文学路上的追梦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八、赖维辉(游记散文二篇)</b></p><p class="ql-block">一、大理印象</p><p class="ql-block">二、小院子与蝴蝶泉</p><p class="ql-block"><b>附:整理原朱沱初中已故教师:邱伯蒼,吴贵克,张寿康等三人的优美诗歌四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九、徐先遠(散文)</b></p><p class="ql-block">纪念德惠祖入川二百九十七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翟林玉(诗歌)</b></p><p class="ql-block">赞朱沱港桥园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一、苏祖凡(散文诗)</b></p><p class="ql-block">中秋月随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二、华伟(诗歌二首)</b></p><p class="ql-block">1、菜农</p><p class="ql-block">2、认识这个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三、罗安南(诗歌)</b></p><p class="ql-block">秋之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四、赖维书(散文随笔)</b></p><p class="ql-block">中秋节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1.9.15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谢礼平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知青岁月(连载之二)</b></p><p class="ql-block">文/谢礼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农业学大寨,参加大队基建队改田改土 </b></p><p class="ql-block"><b>(1)学抡甩二锤的趣事 </b></p><p class="ql-block">我们大队的改田改土之地,是在飞龙三队的牛天塘。靠牛天塘边上有一座小山,按大队的规划,就是把山尖削平去填牛天塘这个夹沟地带。春天三月,山青水秀,一眼望去到处都好美。我和我们小院的王六爷的小儿子黄角(大名王贞友),冯幺爷的女儿冯家平,还有生产队同小组的王七哥(贞富),王二哥,王三哥(贞灰)都分在一起,做着打炮眼,埋炸药,开山放炮的工作。开始我不会打甩二锤,只能掌钢钎或跟挑土石方的搬石块。我见家平和黄角二锤甩得真好,特别是家平只比我大一点点的女孩儿,一看就像个女能人。我想我应该学得会吧!于是请教家平和黄角,他们也很耐心的教我。不到半天我基本学会了抡甩二锤,只是动作慢点。一天下来,手上打满了血泡,手臂都抬不起了。第二天手上缠着手绢儿,大家都不要我再抡二锤。我着急的说:“我不坚持就学不会了!”几个大哥都说:“礼平你还真吃得了苦!”我终于坚持了下来,并且和家平姐一样,把二锤抡甩得很好。后来发生了一件趣事,现在回想起来都好好笑。有一天我在抡二锤,王三哥在掌钢钎。因天气暖和,我又在用力抡甩二锤,所以脸就红彤彤的。王三哥看见了就开我玩笑:“礼平姐姐,你就像生蛋鸡婆一样!”那个年代的我比较保守,就觉得这话侮辱了我。气得一二锤就跟王三哥甩去,他头一偏打在肩上,但他脚一没站稳,就顺着斜坡滚下山去。王二哥急得大叫:“你要打死他吗?”我也在气头上就说:“打死了我抵他命!”大伙儿赶忙追下山去,把王三哥连扶带抬的弄回山上。看见他浑身好多处都被石头挂出血了,肩上一块青紫。我心里感到歉意(王三哥在工分问题上,一直都很帮我),就对他说:“三哥对不起!你去医院看看,治疗费我给你出。以后你不许和我乱来玩笑。”三哥说:“没事,我回家搽搽药酒就是了。以后不得开你玩笑了!”为这事我还被冯队长吵了“你这丫头性子咋这么烈哟?要改哈!”真是不打不相识,我和三哥还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不在计划指标内生的儿子,还是我托人给他上的户口,这是后话。 </p><p class="ql-block"><b>(2 )到朱沱挑炸药之见闻 </b></p><p class="ql-block">随着工程进度,炮眼打好后,在大队的安排下,到朱沱挑炸药。接受安排后,飞龙三队女知青喻绍碧邀约我,晚上住她家,因为早起出门她一人有点怕!我想和她关系好的女知青有好几个,为啥只邀约了我?我虽然有些懵懂,但晚上还是如约去了绍碧姐家。俩个小女生在一起,还是有很多知青的话题摆龙门阵。绍碧姐家里没有时钟,估计都快午夜时分,忽然有很大的敲门声!我问绍碧姐:“是谁?”她吱吱唔唔地说:“可能是…杨三?”并说:“你去…开门?往回我不敢开门!”看来绍碧姐经常受到骚扰,她还没好跟知青们讲!我麻着胆子去开门,绍碧姐很快点亮了煤油灯。门一打开我故意问:“哪个在敲门?”还好杨三没有直接往里冲!“嘿…嘿啷个是你呢?”那晚有月光杨三看清是我问,我笑着说:“许你半夜来骚扰绍碧姐,就不许我来陪陪她?”他说:“啷个是骚扰哟?我想明早走得早,问她要不要约起一路?”我又笑着说:“杨三哥就不了,有我陪绍碧姐就够了,以后你最好不要再在晚上来骚扰她!虽然大家都是知青,但你这种关照的幌子,在这个时间有点…不妥哈!”杨三有点恼羞成怒说:“耶!你硬是像大家说滴那样,嘴巴有点狡呢?不怕老子找人收拾你?”我哈哈大笑说:“不怕!如果我尊重你,不喊你家公就是舅爷!你不会忍心喊人收拾我的!何况我们都想从农村出去,大队我告诉翟书记、公社我告诉周希元书记,这可能会对你影响不好!大家都是知青,我不会这样做的!杨三哥就算你喜欢绍碧姐,但还是要注意方法,她不喜欢你还是算了吧!”杨三虽然很不高兴,但还是像打奄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慢慢走回,坝子另一边他的家中。我赶紧关门走到床边,发现全程一直没说话的绍碧姐还在瑟瑟发抖!我赶忙抱着她说:“不怕了!以后他不会再找你的麻烦的。”绍碧姐用还在打颤嗓音说:“礼…礼平不怕他报复你…你吗?”我笑着说:“不怕!他不仅不会报复我,以后也不会再骚扰你了!”绍碧姐兴奋的说:“真的呀?谢谢你礼平!”其实我到绍碧姐家,是做足功课的,知道她遇到了麻烦,能帮到她也不枉绍碧姐求我一场!对杨三的为人我也有所打听,他虽然莽莽撞撞、大大咧咧,但重情义、知好歹!他不会跟翟书记惹祸(据说他给翟书记有过约定),更怕周书记招工时不放他走!打蛇打七寸看来我还是押对宝了。后来有一次赶场碰到杨三,他大笑着跟我说:“你还真是有文化,跟我打的哑迷好多人都没搞懂!还是杨六猜到了,可能你是杨家的后人!所以你说我不忍心报复你。好了以后你就喊我杨三哥,我不报复你也没人敢欺负你。”还真应了“不打不相识”的老话了!从此他没再骚扰绍碧姐,还跟住他隔壁的本队女知青,方桂英好上了。回城后有一天下午,有学生到办公室叫我:“谢老师你有知青朋友找你。”我走到操场坝门口,看见找我的人居然是杨三哥。他说走到江津就来看看我,顺便咨询孩子读书的事。晚上我们愉快的小酒聚餐,畅谈知青时的趣事。没想这次居然是最后一次见到杨三哥,回去不久就传来他去世的消息。我还伤感了一场,人生无常要珍惜!这是后话。 </p><p class="ql-block">我和绍碧姐一夜好眠!鸡叫赶快起床,煮了稀饭、烙了麦粑吃。匆匆忙忙赶到朱沱场上,走拢时排队的人不多,我们很快装好炸药往回挑。听家平姐说:“靠我们转龙近的朱沱公社,有知青说喜欢飞龙三队的喻绍碧。搞不好路上会有麻烦!”一路通畅我暗暗高兴,没事就是万幸。谁知走到尖山子,我们累了就在公路边,幺了一会儿摊儿。我们去得早往回的一路上,只碰到去得晚的基建队其他队员。休息好后我们继续赶路,我挑起炸药先走,绍碧姐断后。我走上小路了,听到绍碧姐的喊叫声:“你们要干啥?”我知道有事儿了,赶紧放下箩筐倒回去,看倒有四个男生,一个在放风、一个在拽绍碧姐的胳膊、一个取下扁担、一个把箩筐往公路边的土里丢。我生气地大吼一声:“放开她!你们是朱沱公社的知青吧!”有人回我话:“是知青咋了?你惹得起吗?我们大哥喜欢喻绍碧姐儿,你走不关你的事!”另有一个知青笑着说:“这个妹儿可能也是知青,还有点乖呢,就是有点霸道!”拽着绍碧姐那位说:“她应该是飞龙二队,那个谢啥平的知青了,她有点厉害!”真是绝了,我下乡还一年左右,居然还名声在外了。我忙笑着说:“既然我们大家都认识了,一家子不说两家话。我们都是知青,假如有农民欺负我们,你们都应该会帮忙哟,为啥还要欺负我们女知青呢?”拽着绍碧姐那位,赶忙放开她说:“没有欺负,是想喊她去我们里耍哈儿。”我继续笑着说:“这就是哥儿几个不对了哈!喜欢是这种请法吗?何况我们在挑炸药,如果丢了炸药,别人拿去干了坏事,你们谁负得起这个责?作为知青我才好言告诉大家,邀请绍碧姐请另找机会,还得绍碧姐愿意。作为知青朋友,可以到飞龙大队来耍,但我们必须互相尊重。如果你们要耍横…(我看倒公路上来了十几个,基建队挑炸药的男人们)!我们基建队的男人们,打趴你们都干得起!”喜欢绍碧姐那位估计是头儿,他也看见了一群挑着炸药的汉子们,连忙说道:“谢…平说得有理!我们回去了,以后去飞龙找你们耍!”但我相信,他们不会再敢打扰绍碧姐了。还好没出大事儿,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赶紧跟着男队员们,把炸药挑回大队,圆满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挑战性别缺陷学点炮 </b></p><p class="ql-block">在得到大队领导的批准后,经过培训,参加了我人生史上最危险的工作……挑战性别缺陷学点炮!经过认真的考察认证,我们点炮后的撤退路线,最近最安全的是沿山坡往下,躲进一个大岩洞。因为平地上很远都没有躲避点和人户。我和家平姐是参加点炮工作里仅有的两个女生,互相鼓励并强调注意安全!点炮时发生的事至今都记忆犹新,心有余悸。记得点炮那天早上,我们早早来到了牛天塘。和大伙儿一起,做好了安全排查工作后。随着哨子声响,我们进到预先安排好的点炮位置。虽然紧张,但我还是冷静的剥开引线切口,点燃引线,迅速撤退,第一个率先跑进岩洞。大家陆陆续续躲进了岩洞。咦!怎么没见家平姐呢?我吓得不得了!大叫着:“家平姐快回来,时间快到了!”有几个大哥也迅速跑去把她拽了回来,他们刚进到岩洞,炮声就炸响了!我还说不出话,家平姐还在解释她点不燃引线。原来她紧张忘了剥开引线切口了。我哭着骂她:“你傻得命都差点没有了!”知道我是关心她,还笑着抱着我说:“我命大,这不没事了吗?不哭了!”有年纪大的农民说:“第一次放炮吉兆不好,还有很多黑烟圈,以后真的会出人命的!”还真是缺牙巴咬虱子…咬准了。后来牛天塘基建队确实炸死了一个罗姓男青年。 </p><p class="ql-block">我和大队其他知青开始没啥往来。熟悉后,除了大家知青相互来往,在基建队大家也开开玩笑。有时还逞能和男知青对抬条石,不注意扭伤了腰也不知,为身体健康留下了隐患!</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 谢礼平,原江津下乡到朱沱转龙公社飞龙二队女知青。后在重庆江津实验中学先后任教初、高中数学,中学高级教师。于2009年退休,现住渝九龙坡区杨家坪。 </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4日于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邱兴贵初中照片(后排左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朱沱民中1972</b></p><p class="ql-block">文/邱兴贵</p><p class="ql-block">童年时期从我家前方的小土堆上向西望去,就可以看到二郎山上叫做“洋房子”的建筑,在长辈的闲谈里得知这是大地主樊向模的庄园,仅此而已。1972年9月进入朱沱民中读书,走进已经是残垣断壁庄园后才知道这里的许多情况,才知道“洋房子”之所以叫洋房子”,其一是高达宽敞的房屋为白色墙面,耸立的碉楼和高大葱茏的香樟林是明显的特征,相较于当时朱沱街上低矮小青瓦房屋,鹤立鸡群一样地挺立,确实洋盘,叫做”洋房子”名符其实。其二是功能结构完整布局讲究的庄园,雕梁画栋,楼台亭阁,树木葱茏,风水俱佳,雄踞在二郎山上,俯瞰汉东古镇,看长江在脚下奔流,望远山风云翻卷,有含远山吞长江的气势。</p><p class="ql-block">把地主庄园用于办学是解放后的普遍现象,二郎山的“洋房子”作为学校其实是利国利民的很好事情,至少“洋房子”就用学校的名义继续洋盘了。奈何文革中“洋房子”是武斗据点,几番折腾后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屋,“洋房子”被糟蹋得徒有其名了。待复课闹革命后只得从新修建双列六间土墙小青瓦教室,这六间连内外石灰粉刷也未做的教室虽然最新却最不洋气,还被朱沱镇上公办初中73级74级的几个班学生占据了,朱沱民中74级2班教室屈就在“洋房子”南侧的一间偏房,这间低矮狭窄的教室就是我们初中的起点,比起南华宫或者初中班来差远了,民中学校嘛就不要想多了。</p><p class="ql-block">民办教育历来的情况就是经费困难,公办初中已经确定在1973年春开学就搬迁到朱沱上坝初中班,那时虽然偌大的学校仅仅是我们两个班级,但是学校上课基本的文体用品无法从公办班那里蹭用了。学校几位老师不等不靠未雨绸缪,勤工俭学自己动手,于是组织我们在秤杆碛上筛石子,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历程。筛石子是重体力活,披星戴月出发,夜幕降临时回归,显然不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而且那个时候大家年纪尚小,特别是对娇小的女同学更是考验。老师们没有怎么动员,大家更是没有怨言,都在积极地做准备。家长和社会对于民中安排我们这群未成年人做重体力活很宽容,这件事情放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时代不同价值观自然不同,正如陈独秀所言“道德可变,真理永恒”。这是1972年初冬,长江水消退,位于朱沱上游的秤杆碛露出了水面,秤杆碛其实是由大小鹅卵石与河沙冲积混合形成的河心小岛,形状似秤杆所以叫做秤杆碛,也可以叫江渚,四川明代状元杨慎“白发渔樵江渚上”指的是白发渔夫樵夫在江渚上见面了,几百年后朱沱民中的稚气未脱学生在秤杆碛上筛石子,远远没有“惯看秋月春风”,倒是在秤杆碛上被萧瑟秋风灌溉了一个星期。</p><p class="ql-block">开工那天清晨,酣睡中被叫醒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匆匆吃过早饭,带上自备的工具(摇筛、掏耙、矿兜、撮箕)和简易野炊用具,相约附近的几个同学帮扶着摸黑走在河边的小路上。晓风残月的夜空下,江面泛起微光,航标灯似乎在眨眼睛,曲窄的河边小路上不时汇入其他同学,待大家跌跌撞撞地走过一段乱石堆到达临时渡口,萧瑟秋风吹,天色蒙蒙亮,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几位老师已经在渡船上等候,相互招呼着同学们很快到齐了,清点人数后开船。船工解缆撑蒿,扳舵划桨,一阵紧张忙碌,渡船抵达秤杆碛水边停靠后借助跳板,大家就踏上了秤杆碛既湿且滑的卵石滩。或许我们这些民中的学生筛石子是勤工俭学的集体行为,镇上同意我们捷足先登,我们这些的民中学生竟然是当年最先登上秤杆碛筛石子的人。</p><p class="ql-block">这时的秤杆碛露出水面的面积和高度都不多,老师带领我们选择好筛石子的位置,分配好地段,各小组规划好各自工作面(又叫易口)的细节,大家就摆开工具干活了。筛石子操作不难,就是很费力气。先要清除工作面上的大鹅卵石,用掏耙和小钢钎向下向前掏挖到一定程度,并且不断地清理大鹅卵石,得到较小鹅卵石与沙的混合物,用掏耙把这些混合物刨到撮箕里,端到摇筛里筛除直径大于2厘米的鹅卵石,摇筛下面就是小鹅卵石与沙了,所谓筛石子指的就是这个过程。使用摇筛太费劲,后来使用梭筛就能用重力自动除掉大部分沙,省力多了,只是1972年我们民中学生筛石子使用的是摇筛,摇筛本身就沉重,加上沙子石子更重,两人合力抬起摇筛还要配合摇动,技术和力气要求都很高,即使是壮劳力也是很吃力的事情,何况我们这些脚杆腰杆手杆瘦弱芊细的同学们。摇筛扯动时动作生硬,洋相百出,筛不了几下就坚持不住了,或换人或者休息。要把摇筛下面这些砂石用水淘去河沙才能得到优质的建筑材料成品,成品是两个规格,直径0.5厘米到2厘米的俗称连曹,交付在秤杆碛上的结算价格是3元每吨,直径小于0.5厘米叫做英封,也叫英子,交付结算价格是10元每吨。</p><p class="ql-block">各小组工作面上,鹅卵石与鹅卵石的碰撞声音,鹅卵石与摇筛的碰撞声,大家的吵闹声混杂在一起,让寂静的秤杆碛有了生气。尽管活路很沉重,但是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很高,仅仅是约半天功夫,各小组的工作面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工作面坑,一大堆大鹅卵石,一堆沙子和小鹅卵石,老师们看见这样的情景,很是欣慰,不断地鼓励大家,要求同学们一定注意安全,悠着点做活路,力所能及决不能勉为其难。随着老师一声招呼,各小组分别开始做午饭。这又是一番炊烟袅袅的新景象,在秤杆碛上塔灶生火做饭,说来很简单,会做其实也简单,不会做或许中午就要挨饿。塔灶的要点是顺风与灶内空间要大,生火要运用好引火柴,柴要架成便于通风,火要空心嘛,煮饭一般是焖锅饭,适量加水,待锅内沸腾后,再把需要加热的菜放在即将被煮熟的饭上面,盖好盖子放在余火上一段时间,喷香有锅巴的焖锅饭就做好了。大家早就饿了,只待饭熟,第一时间连饭带菜盛一大碗,或坐或站地狼吞虎咽吃饭喝汤。也有个别同学实在太累,不待饭熟就倚靠着鹅卵石睡熟了,叫醒吃饭时还要用“黄粱美梦”的成语来作弄一下。也有同学吃饭时端起饭碗到女同学那里或装穷卖弄,或巧言骗取,或悄悄偷吃她们带来的较为好一些的食物。大家肚子里都没有多少粮食和油水,各自带来的饭菜质量数量均很有限,在一起吃饭时的各种“花絮”,大家均不那么在意,同学们把开心和笑声当成免费的午餐了。午饭后,勤快的女同学小心在河水边洗碗,然后挤在一堆休息。男同学们大多不洗碗或者用沙子擦一下,太疲惫了横七竖八地躺在沙堆上休息,下午时间到点了该干活了,也不愿意起来。即使起来干活,也完全没有上午那样生龙活虎模样,手脚无力,腰酸背痛,虽然同学们没有叫苦叫累,实际情况是精疲力尽做不动活路了,几位老师见此情景决定提前收工,让同学们回家好好休息。同学们一阵欢呼,似乎又忘记了疲劳,忙不迭地收拾物品快步走向渡船,待同学们回到家里,思想一放松,极度的疲惫不堪顿时涌上来,如何吃晚饭,怎么洗漱都不那么清楚,就是想睡觉。好在第二天早上,同学们都悉数准时到达渡船位置,无一缺席迟到,一同乘船在秤杆碛上开始了劳作。第二天同学们典型的身体反应时肌肉关节酸痛,虽然很努力,但是劳动成果比第一天明显的少了很多,有经验的同学说的是要在第三天后才可能逐步恢复正常,这是筛石子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过程,什么叫做锻炼,什么叫做不畏劳苦,有了这样的身体酸痛才是初步的体验。时过境迁近半个世纪,回想这段弥足珍贵的历程,顿生快慰。当年大家在勤工俭学的名义下,怎么就这样的奋不顾身?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又是那样的融合呢?除了时代印痕,就是同学们纯真的心灵,再有就是少男妙女的同学们涌动着青春的力量,青春美好,美妙青春,这是例证之一。朱沱民中74级1班班主任陈其明老师后来曾评价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重情重义”,或许这样的素质就是从筛石子的艰苦劳动和交流中逐步养成的。</p><p class="ql-block">一个星期除去下雨天和星期天,老师和同学们都在秤杆碛上同甘共苦地劳动,故事很多而没有事故。同学们仅仅是把筛出来的石子堆在工作面上,交付与结算等事务是老师去完成的。勤工俭学很有成绩,待费用到位后,朱沱民中添置了最贵重的教具脚踏风琴,购置了篮球和排球,筛石子的每位同学好像分得八角钱,每天所得大约一角人民币。</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往事如烟,二郎山“洋房子”早已人非物非,朱沱民中随时光逝去,唯记忆存留。不能忘记我们的恩师陈其明老师、冯忠沦老师、周守华老师、荣安霞老师,不能忘记一起同甘共苦的同学们。把记忆变成文字乃是不忘初心,也是展示同学们在朱沱民中获得的正能量。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朱沱民中1972年的记忆,就是珍藏于同学们内心的一朵绚丽的永不褪色的花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原江津县朱沱镇民中74级2班 重庆市永川区第十二中学退休教师 邱兴贵 </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0日教师节于永川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家蔡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爱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重庆·永川 蔡东)</span></p><p class="ql-block">爱,有首无尾,注定神秘。</p><p class="ql-block">有绝唱的歌儿,剥落圆缺的月儿,那歌词早已填满爱的冲洗。</p><p class="ql-block">月亮瘦了又肥,梦儿圆了又缺。那刻上名字的心帆,早放舟于心海,流浪的爱也溶为与舟同行。有风儿赶来告诉云朵,当潮涨潮落时,可别扭伤那扬帆的神经。</p><p class="ql-block">爱,必然坎坷、曲折,有愁绪飘起,可要耐心的等待那黄金的时刻,别放弃那一串串丰满的葡萄林。且听清亮的笛音,吹甜了微笑,吹美了约会。</p><p class="ql-block">爱,是苦果?是蜜桃?不怕有刺的玫瑰绽放出鲜艳的诱惑?</p><p class="ql-block">我摇着无渡的小舟,驶向无岸的海域,让归期降临于相聚的子夜,看泪花打湿明天的黎明。</p><p class="ql-block">即使那彩蝶儿早已化为梦中的仙子,我也声嘶力竭的穷追,追得相思成豆,追得星月有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与你分手</b></p><p class="ql-block">与你分手,如云朵在天上飘泊,低头看它,似在水上沉浮。</p><p class="ql-block">与你分手,如星光月影在水中闪烁,伸手捞它,被鱼儿穿梭追逐。</p><p class="ql-block">诚然,鸟儿飞了,掠过五彩路,飞过七色河,但不要忧心重重,因离与合掬手可摸,分手时倍感心疼。</p><p class="ql-block">眺远岸如暮,生长相思豆。</p><p class="ql-block">听涛声如鼓,敲小舟摆渡。</p><p class="ql-block">岸与岸缄默,心与心相送,自然情不老树儿就常绿。话虽不甜,可烦恼不多。待来日举杯,愿以此河、此路、此情为酒,为彼此饯行幸福。</p><p class="ql-block">或许,鸟儿失眠了,在离巢的隆冬。</p><p class="ql-block">或许,梦儿成真了,在感情中融合。</p><p class="ql-block">如果此时,心声与意境在分手的长河中默默勾画一幅清香的彩图,那绿叶儿将以另一种姿态在鸟语中吐露真情,你还不知不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是否爱</b></p><p class="ql-block">你说过——爱我。当我刚刚听懂这话时,你却悄然出走。正如那天你悄悄走进我心中的梦。</p><p class="ql-block">我弯下腰捡起你踩碎的离愁,串成项链挂在我的颈脖。</p><p class="ql-block">等你回来时,我颈脖的项链还没生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思 恋</b></p><p class="ql-block">那一段日子早已遥远,一切美梦已朦胧,难见你的笑容,只剩下告别时你珍重的凄苦 潮涨又潮落。</p><p class="ql-block">不知你的青丝还如瀑布?花开草枯,大雁飞过,谁知你在何处?</p><p class="ql-block">你曾说过,没有告别,哪来相逢。可谁曾想过,分别没有尽头,思恋将播下许多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昨夜的温柔</b></p><p class="ql-block">我拾起重重寂寞,那片柳林青青,那条小径弯弯,而你离我远去,情节无法生动,故事无法继续,我沿着你遗落的芳香,寻找昨夜的温柔。</p><p class="ql-block">今夜,月儿朦胧,夜色朦胧,遍地寻找,不见你的笑容。等待了一个雨季,却等到月的清冷,花的孤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蔡东,1948年生,执业中医师。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诗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新诗学会,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永川区作家协会,永川区诗词学会,永川区楹联学会,永川区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2009年公开出版《蔡东诗选》,2014年荣获永川区诗词学会十佳诗人称号,2O18年荣获永川区作家协学成立三十周年:优秀作家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家李德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朱沱武杰罗七</b></p><p class="ql-block">□李德佑</p><p class="ql-block">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中国武术不仅有健身和技击的价值,而且富有浓郁的艺术色彩。表现在运动中攻与防、虚与实、刚与柔、开与合、快与慢、动与静、起与伏等交替变化形成的强烈的动感、均衡的势态、恰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使其百看不厌。就单个动作而言,讲究的是上、中、下三盘错落,高有鹰击长空的气概,低有鱼翔浅底的雅趣,如“大跃步前穿”,忽地凌跃而起,忽地又伏身而下,似长风出谷,若燕子抄水,妙不可言。其套路运动变化,讲究动之如涛、静之如岳、起之如猿、轻之如叶、重之如铁、缓之如鹰、快之如风等充满着矫健、敏捷、洒脱、舒展而遒劲的美,使人的情操在演练中受到陶冶,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能力。</p><p class="ql-block">现在我要讲给大家听的,是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的朱沱罗氏武术。故乡朱沱,位于长江中上游,依山临水,历来地灵人杰,文也罢,武也罢,都不乏杰出之才。</p><p class="ql-block">话说明朝末年,在朱沱深耕子,有座罗家大院,这天黄昏时分,院内忽然传出了婴儿啼哭之声。这是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只听接生婆说:“恭喜恭喜,是个带鸡鸡的胖小子!”罗家盼儿可是盼久了啊,全家上下顿时喜极而泣。第二天,就请来罗家祠堂的族长,为其取名“希樵”。</p><p class="ql-block">罗希樵自幼聪慧,深得父母喜爱。时值清朝初年,恰逢乡里有反清复明思想,相率习武,保家抗满。罗希樵深受影响,便自幼习武。由于他悟性高、能吃苦,练起武来进展非常快,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竟方圆百里之内无敌手,于是名扬四方。</p><p class="ql-block">罗希樵有七个儿子,他一心一意将自己的功夫传给他们。兄弟七人,因为从小就得到父亲的真传,并在父亲的严厉管束之下刻苦训练,所以个个武艺高强,精通技击。其中尤以老幺罗七的拳脚功夫,甚是了得,达到了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把握了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全然到了“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接”、“出神入化”的境界,并注重灵动拨拆,善于借力还力,打斗时使对方无暇可击。因此般般武艺,都在他六个哥哥之上。</p><p class="ql-block">当时朱沱的街头巷尾,关于罗家习武的传闻甚多,不胫而走。比如罗家父子同桌吃饭时,随时会有碗、筷、碟向其中某一位的头部飞来,如果反应稍有迟钝,就会吃尽苦头。若某一位蹲在茅坑上解大便时,或许就有长矛或利剑从背后刺来。无论兄弟七人做什么事,各种意外的偷袭总会时有发生,使之锻炼成为眼明、耳聪、手快之本事。因此,深耕子罗氏武术的盛名传遍巴蜀各地。</p><p class="ql-block">其时,蜀中有一方姓武术能者,系峨眉派继承人,人称方教师,声震巴蜀。他练就一身好气功,已到了刀砍不进,斧劈不伤的境地,两臂两腿均有千斤之力。四川之言武术者,谈及方教师,莫不畏怯三分。罗氏武术的盛名自然也传到了方教师耳里,方教师闻罢,焉有服气之理,于是专程来访,欲降伏罗氏。</p><p class="ql-block">罗希樵为人向来低调,得知此消息后,专门嘱咐七个儿子不要与方教师较量,以免发生意外,惹出麻烦事来。</p><p class="ql-block">方教师来到深耕子罗家大院,罗家也不好将其拒之门外,罗七出于礼貌,便在厅房中奉茶款待。该厅房宽约二丈余,房内一角有一座用黄土筑成的礨子(推谷子的器械),方教师与罗七在厅房中谈论武艺,谈着谈着,方一时兴起,伸脚就将礨子一勾,礨子顿时就飞到了厅房的另一角。他得意地向罗七说:“久闻七老师少年英雄,武艺高强,方某今日特来贵宅领教一番。”这正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说罢便起身弓腿,摆出了首起式。罗七由于年轻好胜,同时也想试一试自己的真本事,此刻竟将父亲的告诫丢到了脑后,毫不犹豫地便与方教师较量起来。方教师拳脚挥动,呼呼有声;罗七轻捷如猿,前纵后跃,敏捷异常。不几回合,方教师窜近罗七身边,抬起千斤之臂,向罗七头上猛力压去,说时迟那时快,罗七向旁一闪,躲过毒手,乘势就弹腿向方教师肘下踢去,方教师被反力弹击,一下就撞在了身后木柱上,声震房顶,瓦片瞬时纷纷落地。罗希樵此时在里屋闻声,以为罗七此命休已,心中狠狠怨道:“不听老子言,吃亏在眼前!”急急赶至厅房,只见遍地碎瓦,可是跌倒在地上的,不是罗七,而是方教师。</p><p class="ql-block">罗希樵慌忙上前去扶,抱歉地说:“方教师,对不起!犬子太不懂事,出手不知轻重,还敬请方教师多多海涵!”方教师毕竟功底深厚,并无大碍,此时他从地上一跃而起,双手一拱,道声“后会有期”,遂蒙羞而去。从此,深耕子罗氏武术的声名更是大振。</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县衙兵勇的一个头目来朱沱办事,随身带着兵勇十余人,在街上耀武扬威,欺压百姓。恰好被罗七撞见,罗七立即行侠仗义,出面斥责,正应了《好汉歌》中那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头目岂是善良之辈,心想要你来管闲事,老子今天要你吃不了兜着走,便指挥众兵勇一起上,围打罗七,没想到反被罗七三拳两脚,打得落花流水,一个个抱头鼠窜而去。罗七也没有想到,该头目却正好是江津县父母官的小舅子,他回去后,就添盐加醋地向县令告了罗七的黑状,说罗七在公众场合阻挠他们执行公事,为此县令也对罗七怀恨在心。</p><p class="ql-block">其时正逢湖南的一位武术高手在江津摆擂,四川各州县均派有精通武术者前往参加打擂,结果都不是擂主对手,纷纷败下阵来。县令为了报复其兵勇在朱沱被罗七打伤之恨,便点名派罗七到江津参加打擂,想要借刀杀人。当罗七奉命前往江津,在县衙参谒县令时,县衙花厅坝内,就有一人跳将出来,挥舞着一把春秋刀,且愈舞愈接近罗七。时当盛暑,罗七摇着一把铁骨纸扇。他明白此人舞刀是冲着自己来的,不禁暗暗好笑,心想这点猫脚功夫也敢来老子面前显摆!那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将春秋刀从罗七的胯下往上一挑,罗七早就看在眼里,轻轻向前一纵,便从那人头上飞过,随手用扇柄对那人头上一击,瞬时鲜血便从那人头顶上不断冒出。罗七说:“你这种暗算人的行为,属于阴招,算不得英雄好汉,现在让你见点红,算是给你一个小小的教训!且看我明天在擂台上如何空手夺刀!”那人此刻也明白自己远不是罗七对手,用手捂着头顶,忍痛狼狈而退。</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湖南擂主手持大刀出台,嚣张地直呼罗七其名,要他快快上台应战。罗七轻轻纵身一跃,便站到了擂台上。双方也不搭话,便你来我往交起战来。一个挥刀紧逼,一个空拳应对。只见罗七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时摆时闪,时腾时跃,丝毫不给对方以任何可钻的空子。擂主虽然凶狠,却怎么也砍不到罗七。待到战了有十来个回合,罗七使了个诱敌之计,故意显露不敌之势,给对方造成了一个认为可乘的机会。果然,擂主见机会难得,猛力挥刀便向罗七的胸前砍来,谁知罗七突然快速地飞起一脚,这一脚,不偏不倚,正踢中擂主持刀手腕,擂主的腕骨顿时被踢断,大刀一下就飞到台下去了。台下观众都没有来得及看清楚罗七这一脚是怎么踢出去的,当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掌声就接连不断地响起来,此起彼伏,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县令眼睁睁看着湖南擂主被罗七打败,对罗七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借刀杀人之计未能得逞,他急忙又生二计,竟然挽留罗七在县衙担任武术教练,表面上看这是在重用他,实际上他盘计的是等待时机成熟时好再实施报复。可是,县令的这点板眼,又怎能瞒得过罗七的眼睛呢?罗七当即婉言谢绝,返回朱沱去了。朱沱的老百姓,竟有上千人自发组织在江边码头上敲锣打鼓地欢迎罗七凯旋。</p><p class="ql-block">罗七江津打擂获胜的消息传出,罗氏武术的名声在江湖上自然更是走红,真可谓享誉四方。朱沱的老百姓都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后来,闻名前来深耕子向罗家拜师学艺的武术爱好者,不计其数。罗家也借此机会发扬光大中国武术,将罗氏武术传承到全国各地去。</p><p class="ql-block">罗氏武术从此代代相传,其各种经历还被说书人编为评书,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罗氏后人也很争气,还研制熬炼出了一种专治跌打损伤的膏药,名罗氏膏药,颇见功效,至今犹然。</p><p class="ql-block">后人有诗赞曰:翻腾跳跃似龙翔,罗氏功夫气宇昂。闪若雷霆惊广域,卧如猛虎镇山冈。</p><p class="ql-block">(说明:此文的撰写以《朱沱镇志》、赖鼎宜先生的《朱沱见闻散记》等相关文稿资料为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德佑,朱沱枝圆湾人,自由撰稿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徐江洪近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水调歌头 中秋感怀</b></p><p class="ql-block">徐江洪/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是秋来到,八月木犀花</p><p class="ql-block">蟾宫清雾,凝似玄兔弄轻纱。</p><p class="ql-block">万水千山共景,海角天涯咫尺,杯酒醉风沙。</p><p class="ql-block">赤子多牵挂,更道漫山茶。</p><p class="ql-block">听山歌,说童话,亦无邪。</p><p class="ql-block">盈盈明月,但见相遇又西斜。</p><p class="ql-block">别道人生苦短,何惧青春寂寞,乡恋横无涯。</p><p class="ql-block">拜月向天去,云水落烟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09.1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敦才近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权威资料与公安执法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罗敦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全集》(以下简称《全集》)。</p><p class="ql-block">在《全集》中,刊登了一起69年前的永川的暴动越狱案例。笔者根据《永川县公安志》资料,回顾《全集》助笔者提高执法水平有关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案例和人犯被惩处情况 </b></p><p class="ql-block">《全集》第543页刊登的永川暴动越狱案例全文:张俊臣、土匪。解放后因抢劫和私藏枪支,经永川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劳改中不服改造,为首与劳改犯喻明远、刘高伦、唐定国、全英贵、匡生惠等6人组织暴动越狱。于1952年农历3月28日、4月10日、4月30日、5月8日先后在孙家滩、兴隆乡街后,窑罐厂等场所开会4次,计划在5月8日由张犯入城借钱,唐犯逃回家筹措路费,并经喻犯提议,到夜晚由张俊臣、刘高伦2犯伪称向劳改队干部孙元庆同志请假,趁孙批请假条之际夺其手枪,再由喻犯抢夺王中队长的枪支,全英贵、匡生惠2犯则监视警卫、哨兵,乘机集体逃跑,至唐犯家中聚齐后,到贵州遵义。案经其他犯人检举,被破获。永川县人民法院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12条的规定判处张俊臣死刑缓期2年执行(同案其他罪犯处刑从略)。(前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1953年第18号)1953年1月,永川县人民法院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12条的规定,报经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复核,以庭刑字第135号判决布告如下:判处喻明远有期徒刑5年;判处刘高伦死刑;唐定国因畏罪自杀,不究;判处全英贵有期徒刑5年;判处匡生惠无期徒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全集》仅供学术研究参考 </b></p><p class="ql-block">69年前永川暴动越狱案件,在认罪科刑的许多方面,已经不符合目前国家政治形势和宽大政策的要求。它只是反映了1956年3月第三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以前在刑事案件的罪名、刑种和量刑幅度方面的一部分历史情况,这是一本历史资料,只能供学术上的研究参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社会效应</b></p><p class="ql-block"><b> (一)押犯罪由的构成说明完成了对历史反革命改造任务 </b></p><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的永川县公安局,根据当时的治安形势,既有看守所,还有劳改队内设机构,都承担了一个收押职责。其押犯罪由的构成说明完成了对历史反革命改造任务。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押犯的特点是反革命犯多,1951年押犯3423名,反革命犯3279名,占96%。70年代后,刑事犯罪逐渐增多,反革命犯逐渐减少,根据《建国后历年拘捕处理在押人犯统计》反映,新时期押犯的情况,不同于50年代,他们具有年纪轻的多,刑事犯多,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多的特点,1979年至1981年,共收押369名,其中刑事犯357名,占97%,年齡在30岁以下的260名,占70.4%,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的352名,占95.4%。1983至1985年,反革命犯9名,占押犯总数的7.8%,已基本上完成了对历史反革命和旧社会渣滓的改造任务。</p><p class="ql-block"><b> (二)案例入编权威资料,展示看守民警风采 </b></p><p class="ql-block">永川案例入编权威资料,展示了建国初永川县看守民警对人犯的严密看管风采。如上所述,《全集》是组织力量,调集和审阅了19200余件刑事案卷,从中选出5000余件案卷。作为暴动越狱这类犯罪案件共24件,原用罪名有“反监暴动”、“聚众越狱”、“反革命组织人犯暴动”、“组织越狱集团企图脱逃”、“拉拢人犯脱逃”等10种。并选出了包括永川在内的4个有代表性的案例。4件暴动越狱案例中,2件成功,1件未行动前被破获,1件案经其他犯人检举被破获。永川是属于最后一种情况。</p><p class="ql-block">笔者在《永川县公安志》中阅读此案所获情况:1951年2月23日,川东公安厅对监所工作发出指示:要求各地提高监所干部和政治和业务水平;严密对人犯的监管;加强对人犯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部署狱侦,掌握狱内情况以,对阴谋组织监所暴动,越狱逃跑和押解途中企图逃跑者坚决处以死刑。据此精神,永川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履职尽责,对人犯严密看管。他们采取各种严密措施,防患于未然,争取把暴狱、逃跑、行凶、自杀以及其他危及监所安全的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和预谋阶段,尽量少发事故,甚至不发事故。看守民警对人犯的改造中不是一味的通过强制和暴力手段使他们“怕”,而是善于使用情感手段来感化他们,适当关心人犯的生活,帮助解决人犯的实际困难,促使其安心改造,增强人犯服刑的自主性、服从性、积极性。在张俊臣等6名在押人员集体预谋暴动越狱脱逃案件中,正是因为民警在日常改造对人犯苏治良等比较关心,苏犯心生不忍,事前报告了民警才始得案件告破。</p><p class="ql-block">正是看守民警经常深入监房,通过正面谈话,侧面了解和细致观察等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人犯的思想动态,取得斗争的主动权。</p><p class="ql-block">类似制止监所在押犯行凶的案例还有:1955年8月17日6时30分,在押劳改犯刘家和,趁永川县公安局劳改股副股长孙元庆同进监所收押新犯之际,用挑水的木扁担猛击孙庆元同志头部,当即将孙打昏在地,意欲将孙元庆同志置于死地,正在继续行凶时,幸被同监犯人肖相尧、易乾超发现,及时冲上前去,将刘犯死死抱住,拖住凶器扁担。刘犯仍不甘心,复将肖、易二犯打伤和咬伤。后经医生检查,孙元庆同志头部因受伤过重,已成终身残疾。报经上级批准,刘犯被处死刑……</p><p class="ql-block">建国35年,永川县公安局看守所虽发生在押犯逃跑XX人,而制止预谋逃跑达39人。</p><p class="ql-block">管教民警多年来坚持找每个在押人犯个别谈话,要求每月达到45人次以上并形成记录的制度,深入了解人犯的思想情况,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1998年12月23日,3号监房万显中、张华东等几名重刑犯预谋在星期六、星期日利用早上倒猪食桶开门之机,打伤(死)值班民警后冲监脱逃。民警兰盛海通过个别找人犯谈话教育获悉这一情况,经请示所领导后得以及时制止,防上了一场脱逃事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1998年10号监房一人犯检举另一人犯在新疆某地杀害我公安民警后潜逃某处,看守所与局刑警队大队聪系后将该犯抓获归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全集》引导笔者提高执法水平</b></p><p class="ql-block"> 《全集》于1994年7月出版发行后,笔者所在单位永川市公安局法制科斥资(价230元,2251页,4560千字)购书,将其作为法律业务资料存阅。</p><p class="ql-block">笔者在履职审阅案卷,经常对照查阅《全集》相关内容,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是怎样根据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适用法律作出解释的。笔者所处的岗位必须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精准审案,这就要求法制民警坚持依法办案,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证据的搜集和确认。为履职审阅案卷,走上规范执法道路,提高公安执法水平。</p><p class="ql-block">具体表现在担任法制科副科长时,承担着对民警法制培训任务,将阅卷发现的问题整理成讲稿授课。笔者本来是想找一些权威人士,为自己答疑解惑,对其讲稿进行评价。将讲稿修改成文《析办理刑事案件的问题及对策》寄送上级公安机关内刊《重庆公安研究》编辑部。此文被刊发,并获重庆市公安局公安调研理论优秀奖。随后,又将审案记录整理成文投稿内部刊物,未曾想到却陆续迎来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2002年11月,《人民公安报》发表了笔者的文章——《规范制作治安案件“查获经过”》。稿件发表以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次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证据参考标准(试行)》中,将“破获案件过程说明或破案报告”列为审查逮捕通用证据参考标准之一,其间包括了笔者文章中的一些观点。笔者深有体会:当时在法制科工作,本局个别办案人员及所在科所队领导不重视查获经过材料的撰写或不写,卷宗被退回。以后有了人民公安报刊登笔者的文章,加上次年高检出台文件,强调必须附查获经过材料作为证据才能批捕,这无疑是给笔者撑起,激励笔者大胆履职……</p><p class="ql-block">笔者从警30年生涯中,前后在法制科工作则达十年之久。法制科虽然不是实战单位,但审查案件的工作却无比重要,如果不严格、仔细把关,就可能发生冤假错案,不仅对嫌疑人造成伤害,而且也会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十年来审阅案件的感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既怕冤枉好人,又怕放纵坏人,但只要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背后有人民坚强的后盾支撑,也就无所畏惧了。</p><p class="ql-block">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法制民警,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p><p class="ql-block">记得上世纪90年代开展“严打”斗争,朱沱派出所查获了一起盗窃案,其中一名家住涨谷公社的盗贼被当场抓获,另一名同伙逃跑。被抓获的这名盗贼王某供述了伙同其弟弟王二及另一名在逃人员一起行窃的犯罪事实,王某妻也证实王二参与了盗窃。对此,派出所民警准备将二兄弟一起报捕。笔者审阅该卷后,认为逃跑的那个嫌犯没有抓获,暂时不能报捕王二,等案件清楚了再抓不迟。当时办案民警还有些不理解,次年该所民警们抓获另一名逃跑的嫌疑人后才从心底里佩服笔者对朱沱社情或风俗的熟悉。原来,王某与王二两家有矛盾,夫妻俩想借此报复王二,幸亏笔者严格审查把关,才避免了这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当然,王某夫妻也因为诬陷受到了应有的处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罗敦才,男,汉族,四川省隆昌县人,1947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退休民警,副处级侦查员。2004年5月加入重庆公安作家协会,2014年4月加入重庆市永川区作家协会。2007年退休以来 ,勤奋笔耕,变成了一行行警坛纪事,从警札记、理论调研等文字散见区级以上内外报、刊、网,计40余万字。先后编著《永川县公安志》、《永川警史与公安调研》、《机构沿革公安风采》、《警事回眸》等书籍13部。手机号和微信号均是:13647617619 电子邮箱:luoduncai@163.com 邮 编:402160 联系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卧龙路188号金盾小区6-5-1号联 系 人:罗敦才 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退休民警 (2021年9月14日3449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家罗安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学路上的追梦人</b></p><p class="ql-block">文/罗安会 </p><p class="ql-block">世界读书日那天,作家舒德骑在重庆图书馆举办的公益活动中,在他《读书圆我作家梦》讲座中讲道: </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梦,尽管稍纵即逝,然它是一个人心底里最隐秘的图腾,是一个人心灵之光最直接的折射,甚而还是一个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和理由。一个人,只要有了追梦的愿望和圆梦的行动,那么他在人生行进的途程中,不管是在泥泞的沼泽里爬行,还是在茫茫的沙漠中跋涉,他生存就有了意义,生活就有了目标。于是,几十年来,怀揣着文学这个梦想,我都在锲而不舍艰难爬行。” </p><p class="ql-block">是的,德骑是一个少见的文学路上执著的追梦和圆梦人——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晚年,他几十年如一日都在追求着的文学梦想,且梦想成真。 </p><p class="ql-block">8月14日,偶翻《人民日报》,看见大地副刊载有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一生甘当“拓荒牛”》的长文,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彩,占据了整个版面。细看作者,竟然是我们重庆作家、我的好友舒德骑所写。 </p><p class="ql-block">真是巧了,前几天刚读完他在《中国人物传记》上发表的《陈独秀的最后岁月》,今天又读到他在大报上的这篇新作——谁料想,今晨他突然敲开我的家门,又送来他刚出版的《岁月不会枯萎》纪实文学集。他在扉页上写到:“送安会先生指正”。我十分高兴,祝贺他又一部新书出版。 </p><p class="ql-block">我认识德骑已有20余年。那时他还是重庆船舶工业648厂的宣传部部长、江津作协主席。当时,时常读到他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他的文章颇有气度,构思巧妙,文笔行云流水,妙笔生花,我成了他的粉丝。 </p><p class="ql-block">而今,我和他在四面山当“候鸟”竟成为邻居。常在一起品茶、散步,吹牛……不时还听他讲述创作的体会、写作的初衷、作品的构思、以及书中描写的人物故事等。 </p><p class="ql-block">德骑是位从小城江津走出来的高产作家。这些年,他先后在《十月》《昆仑》《中国报告文学》《解放军文艺》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200余万字;在人民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等出版了《大国起航》《惊涛拍岸》《鹰击长空》《云岭山中》《苏联飞虎队》《联圣钟云舫》等10余部作品,计300余万字。他早在1984年就加入重庆作家协会,后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特邀作家等。他的作品,获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中国好书榜、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奖、解放军昆仑军事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重大题材扶持奖励、入选小学生语文教材等,是重庆一位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 </p><p class="ql-block">德骑为人低调而稳重,坦诚而耿直,大气而儒雅。我俩在青年时期,同年下乡当知青。他因表现突出,两年后进国防工厂当了工人,后去西藏边防部队当兵,复员不久后走上领导岗位;我呢,命运就不同了。知青时因当兵超龄,成为泡影,在农村一干就是8年。回城后,先在集体企业当工人,后下岗后当了一辈子个体户,最后才有幸与文化结缘。 </p><p class="ql-block"> 德骑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他当过学生,打过零工,当过农民,干过锻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锅炉工;也当过战士、连队文书、生产计划调度员、机电安全员、保卫干事、党委秘书;从事过工会主席、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党委工作部长等多种工作——这丰富的阅历,让他了解了社会,熟悉了农村,熟悉了部队、熟悉了工厂,熟悉了各种各样的工作角色,也了解了社会上三教九流的生存状态,从而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生活积淀,较为深刻的人生体验,这为他写社会题材、农村题材、部队题材,特别是军事和军工题材的作品,有了比较坚实的生活基础——这,是他人生的财富和创作的源泉。 </p><p class="ql-block">山风轻拂,竹枝摇曳。 </p><p class="ql-block">德骑走后,我翻读着他送来的这本新作,书中的序言一下就吸引了我。这篇序言,是他当兵时的老首长、解放军总参原国防动员部部长白自兴将军写的,标题为《一个普通士兵的情怀》。序言对这部作品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其中一段文字对作品做了精炼的概括:“这个经过雪域军旅锤炼的作家,兵味十足坦诚率真。他书中的文字,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人事,既写科技专家又写普通工人,既写部队将军又写普通士兵,既写改革勇士又写普通民众,既涉及国防科技又贯通社会领域,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真情依依,坦诚率真。” </p><p class="ql-block">“在他的笔下,既有边关冷月,更有战友深情;所描写的人物真实可信,既有高尚人的品格,也有普通人的感情。他的作品,讲的都是好故事、真故事,尽管作品中的人和事所处时代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出现的场景不同,但都充满正能量。读他的作品,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既亲切自然又意味深长,他把军旅情、强军梦、强国梦、爱国情,都蕴藏在一个个普通故事、一部部文学作品之中,因而为民众所喜爱、为时代所推崇,受到军工战线、部队官兵的欢迎。” </p><p class="ql-block"> 是的,读德骑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军旅和军工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理解、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他人的关爱之情。掩卷之后,潜移默化地让人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珍爱的情愫,进而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境。 </p><p class="ql-block">窗外竹影摇曳,山风轻拂凉爽。放下德骑的这本新作,我沉思良久,起身推开窗门,举目远眺,峰峦叠翠,天高云远——祝德骑老友像这山中鸟儿,越飞越高,越飞越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2075个)此文8月26日刊于《重庆晚报》副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重庆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江津区作协副主席,永川区作协会员。 原籍:朱沱镇堰塘坎赖家院 </p><p class="ql-block">2021.8.21于重庆江津四面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家赖维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大理之行</b></p><p class="ql-block">文/赖维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大理印象》</b></p><p class="ql-block">我们全家从江北机场乘机先到丽江机场,然后租车去的大理。</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旖旎的湖光山色令人目不暇接。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结果走了三个小时。我们被美丽的远山近湖风光吸引着,只好走走停停,相机手机不停地拍呀照,生怕把沿途所见景色漏掉。初来乍到,让我们傻眼的,当然是一望无涯的洱海,她澄清碧绿,恍如一位隔世独立的宽绰贵妇人,风情万种,令人顿生景仰。洱海是一个高原淡水湖。湖面上点缀着几只小船,湖边几对新人正举行着婚礼,有马有轿有车。洱海的西面是苍山,连绵共有十九峰,有的海拔达到3000多米,山顶秋末还看不到白雪。湛蓝色的天空甚是好看,令人心旷神怡,几朵白云飘逸山顶,千变万化。快到大理主城区下关镇,湖岸临水楼台游人如织,成千海鸥上下翻飞,惹得游人时而拍照,时而驻足观赏。下关镇就在山下湖边,街道较宽,但房屋建筑偏低矮,一楼一底居多。经了解,方知下关有时风大。人们都说大理的风花雪月最有名,而我感受颇深的则是这里的蓝天白云,湛蓝的天空让你生发爱恋,洁白的云朵让你颠倒魂灵!它们一一倒映湖面,何等恢宏壮美!</p><p class="ql-block">我们住进了苍山脚下著名的小院子,环境优美,但住宿价格不菲,只是儿子的哥们早已经给付。晚餐后,儿子的几位哥们便陪同我们去逛大理古镇夜市。</p><p class="ql-block">古镇的夜晚,一轮硕大的金黄月亮挂在古城墙边的树梢上,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古城墙现存300多米,是宋代遗迹,被橙黄的电灯光所装扮,与月色相融一起,令人想起此城昔日的繁华。古镇夜市热闹非常,滿街的人流,拥向店铺。茶行银店,比比皆是,民族风情,浓郁难陈。走在古老的方型青石铺就的街道,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即将消逝的老街而顿生眷恋之情。目睹滿街林立的银铺,我还想起了我的祖父赖仙招,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银匠,一生打了不少银饰以维持生计,我记忆中不仅有银圈耳环,还有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维妙维肖,闻名乡里。可惜这些饰品,在困难年代早已经化作烟云。次日,当我们再次重游古镇时,我还特意去银铺精挑细选了一枚银饰,是为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小院子与蝴蝶泉》</b></p><p class="ql-block">到大理问路小院子,几乎无人不晓。蝴蝶泉,当然早已名闻天下。</p><p class="ql-block">小院子,其实不小。它在苍山半山腰以下,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我们客居中区。中区在“苍山十八溪之首”的清碧溪两侧,风景如画。院内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生态茶园.村民食堂.道禾学校.山海荟图书馆.慢跑道.自行车道等则是另类风景,皆掩映在绿树丛中。道禾学校是一座现代书院,它将人文、艺术等融进自然的耕读村落,让学生回归自然,让教育返朴归真。所谓村民食堂,意在打破邻里之间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去追寻一种友谊和亲情。走进食堂,宽敞的落地窗,木质的桌椅,中西式料理,乡土美味和窗外透进的柔和阳光,让人十分爽快。服务人员彬彬有礼,前来用餐的客人毫无拘谨,互相礼让。</p><p class="ql-block">楼下是山海荟图书馆。馆分两层,藏书近万册。在大理两天,上午我们都要带着未满五岁的孙女赖思睿来此翻阅图书。这里适合儿童的读物特别多,一本有关宇宙起源的少儿普及读本吸引了她。考虑孙女年幼,我特意给她讲了两遍。她认真听,不时发问。什么宇宙大爆炸、星系、光年、恒星,读来让人震惊,让人感慨。原来那仍在不停膨胀着的大宇宙,四十六亿年前竟是一粒小物质爆炸后在一秒钟就形成了一个偌大的星系,而我们所在的银河,就有太阳之类的恒星几千亿颗,而宇宙中的星系,又不计其数。记得毛泽东的诗句“巡天遙看一千河”,这“河”呀,实在是大。由此震惊不免生出慨叹,时空之悠远,人生之短暂,难怪那位雄心勃勃,想一统天下的曹操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咏叹!这次大理之旅,一家人同行,真是难得,何日得重游?!</p><p class="ql-block">蝴蝶泉离大理不远。“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谁都听过会唱。大门口,由大文豪郭沫若题写的“蝴蝶泉”匾额首先映入眼帘。门内路径两旁,是茂密的竹林,大树相嵌其间。那一簇簇不知名的蓝紫色小花美丽极了。再往前行,一棵参天大树挡住去路。树下,几位白族老太婆口中念念有词,用半生不熟的汉语不停地叫喊着“10元穿一次衣裳”,我儿媳及孙女分别都穿上了大小金花服装,儿子在劝说之下也穿上了“五朵金花”中男主角阿鹏的服饰。看机会难得,我也潇洒一把凑个热闹,一家人相视而乐,笑得前仰后俯。</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这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快乐的难忘时刻,“人生难得开怀笑”!我颇有感受。</p><p class="ql-block">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该泉在白族人心中代表着爱情的忠贞不渝,生死相依。传说中美丽的姑娘雯姑与英俊的小伙霞郎在某年的三月三相恋,后遭霸道的俞王垂涎雯姑,几经周折,雯姑和霞郎在众兵追逼之下双双跳进了无底潭。后乡亲们打捞情侣未能,只见潭中飞出一对蝴蝶,从此,千万只蝴蝶翩翩飞来,无底潭因此更名为蝴蝶泉。据说每年的农历四月,有成千上万只蝴蝶飞到这里,白家青年男女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蝴蝶会,“丢个石头试水深”,他(她)以对歌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p><p class="ql-block">蝴蝶泉边游人如织。泉清如翡翠,叶茂若华盖。来自全国各地的慕名者络绎不绝,有的照倒映,有的自拍照,有的集体留影,既为这传说的美丽,又为这泉水的清纯,树影的婆娑……</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影片《五朵金花》的剧情与蝴蝶泉的传说有关,只不过前者是喜剧,后者是悲剧。而此影片中的女主人金花的扮演者杨丽坤,在她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在文革中被人摧残致疯颠。这是现实版中最为悲摧的故事,不能不令人千古为之惋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12.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作者简介] </b>赖维辉:现为 重庆市作协、永川区、江津区 作协会员,出版诗集《追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原朱沱初中三位教师诗词摘选(赖维辉整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咏照片</b></p><p class="ql-block">作者: 邱伯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材只有寸半长,</p><p class="ql-block">为人待客我烧香。</p><p class="ql-block">平生不负燎原志,</p><p class="ql-block">只为人民服务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雨中重阳登山</b></p><p class="ql-block">作者:吳贵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打重阳俏翠峦,</p><p class="ql-block">吾陪老友上仙山。</p><p class="ql-block">秧歌扭摆当年舞,</p><p class="ql-block">未减雄风笑语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君子兰</b></p><p class="ql-block">独赏君子兰,年年两度花。</p><p class="ql-block">窗前添艳丽,勿用美人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满庭芳.91年重阳登黑石</b></p><p class="ql-block">作者:张寿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九重阳,登临黑石,诸老吟兴方浓。我随君步,相与觅芳踪。碧柳潇湘旧事,共驴水,响彻叮咚。奎星聚,群芳竞秀,光艳掠长空。</p><p class="ql-block">匆匆,看世界,风云巨变,磐石从容。有讨清雄文,振聩发聋。长愿义旗高举,又何惧粉蝶狂蜂。真理在,江山似锦,永做不老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家徐先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纪念德惠祖入川二百九十七周年</b></p><p class="ql-block">文/徐先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代序)</b>明末请初,四川历近百年杀伐战乱,兵祸饥荒,人口锐减,全川仅余三四十万人。泸州、荣昌、永川、江津……饿虎成群,串房越屋,食人无数。自顺治起即移民填川。一六九四年(甲戌),康熙下诏(巜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诏令从湖北、湖南、广东大举移民入川。从顺治至乾隆移民持续一百余年。</p><p class="ql-block">移民垦荒,逐渐带来了四川的繁荣。一六七一年,福建商人曾达一带来甘蔗种子,一六八六年,广东、福建带来了玉米种子,一七二九年,傅仕和从江西带来烟草种子种植技术,一七三三年福建移民带来了蕃薯(家乡名之蕃苕、红苕)、土豆……(2013年7月26日巜重庆晨报》)。</p><p class="ql-block">德惠祖系徐氏南州一族的第一代移民,从广东梅州府五华县沾坑村启程,历千难万险,抵达泸县土主场。次子捷明公后迁入朱沱(江津县五都六甲)大坝头。)</p><p class="ql-block">德惠祖,怀族谱,别沾坑,越崇山峻岭,渡万水千滩,辗转万里,入川定居,自1716年(康熙55年)迄今已297周年。启程之时即图强之始,实乃本系后人值得纪念的日子。万里迁徙不忘本,怀揣族谱好寻根,谱牒乃游子的寻根之本也。</p><p class="ql-block">族谱文化乃中华民族之独创,系中华历史之重要分支,如血脉经络,循谱溯源,循谱知微。族系之源流发展,迁徙变化,与中华文明史之进化演变,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如山泉、溪涧、支流,涓涓滴滴,汨汨滔滔汇入浩瀚之江海。正史演绎历史之嬗变,记述帝王将相,豪杰英雄。谱牒寻根探源,列氏族之生息繁衍。其序跋族训、文章辞颂、楹联箴言、日记通讯、凡人小传、诗词歌赋、世情轶事、细枝末节,于细微之处见世相精神,填补了正史之疏漏,还原历史之真实,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往往演绎着许多悲欢离合,挣扎沉浮,图强奋进,失败成功。其中蕴含的仁爱慈孝、公忠勤能之美德情事,使历史有血有肉,鲜活生动。</p><p class="ql-block">盛世修典,盛世续谱。徐氏族谱1933年版于今已逾八十载。族人历经战乱变迁、和平建设、改革开放,其间又经历了许许多多曲折沉浮。族人经受历史之洗礼,坎坷前行,不断生衍,枝繁叶茂。思昔先祖德惠公,曝风雨,冒寒暑,携家人,带族谱,辗转万里,历尽艰难困苦,定居泸县之土主场,方有入川支族之繁衍。清初,蜀中“荒凉凋敝,地旷人稀”,巴蜀境内“民无遗类,地尽抛荒”。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川人口仅98万余人(见重庆湖广会馆“清初人口统计”)。巴蜀之间“哀鸿稍集”,旷野山林,虎豹伤人,难见炊烟,艰苦至极。德惠祖由粤入川辗转数省,备受艰辛,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抵达泸县,迄今已近三百年。徐氏入川支脉,历经战火灾荒,生生不息,图强上进,三百年间,丁口星繁,逾万之众。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族人中受中高等教育者益多,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从农民、工人、技师到专家教授,从五湖四海到世界各地,皆有本系子孙之身影。士农工商,学子军民,成功者甚众。子孙兴旺,不忘其根,事业蒸蒸,不忘其本,续谱修牒,族人之愿也,纪念惠祖,后人之义也。</p><p class="ql-block">续谱修牒,增录后裔,理顺谱系,传于后人,亦即对德惠祖之最好纪念。上世纪二十年代(1925年),念庄(字近之)偕光吉返粤寻根,从上海出发,由海路入粤,海陆转徙,舟车劳顿,历四十余日,寻根祭祖,考证牒谱,又历八年,方成1933版徐氏族谱。为上承下接,探源续谱,奠定基础,功不可没也。</p><p class="ql-block">2003年清明,族人议定,再续前谱。各房之分卷,历时六年,增补数次,先后成印数版。入川六房之总谱,汇集资料,补漏拾遗,历时数载,先后付梓,亦印两版。前后十年,数易其版,方告功成。此乃继惠祖之志,启后人之思也。追忆先贤,反思历史,纪念惠祖,鞭策后人,为国效力,为家谋福,国家昌盛,族人昌荣,族之愿也!</p><p class="ql-block">书此,感慨良多,即兴一曲,为族人之颂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律-族颂</b></p><p class="ql-block">族谱探源华夏创,</p><p class="ql-block">人文演变脉络详。</p><p class="ql-block">伯益佐禹劳功颂,</p><p class="ql-block">若木封徐氏族扬。</p><p class="ql-block">惠祖迢迢迁土主,</p><p class="ql-block">春秋三百子孙蕃。</p><p class="ql-block">江河滚滚丹青赞,</p><p class="ql-block">华夏泱泱懿德彰。</p><p class="ql-block">先逺再拜谨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三年(癸巳)季夏于重庆听涛书屋</p><p class="ql-block">注:伯益,黄帝之九世孙,佐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后封其次子若木于徐(即巜尚书.禹贡》篇之徐州)。徐立国一千六百八十五年,后败于楚,为吴所并。失国后,子孙以国为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重庆市永川区作协会员,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中语研究会专业委员。获重庆中语会教育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获西南四省五方教改学术论文优秀奖,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全国中语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省级及以上发表和获奖论文四十余篇。原籍重庆市永川区朱沱解放路勉耕斋听涛书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翟林玉近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赞朱沱港桥园区</b></p><p class="ql-block">作者:翟林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波浪涌何风流,</p><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织锦绣。</p><p class="ql-block">长江巨虹飞两岸, </p><p class="ql-block">霞光抖开万卷绸。 </p><p class="ql-block">商贸繁华高楼衬, </p><p class="ql-block">工农创新壮志酬。</p><p class="ql-block">石器沿革厚重史, </p><p class="ql-block">港桥日日写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翟林玉:一九六七年就读于朱沱初中。后任朱沱区区长、区委书记、永川市直属机关党工委书记等职。现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苏祖凡与其孙辈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秋月随想 </b></p><p class="ql-block">囗苏祖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夜读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浮想联翩,竟不能寐。唐代大诗人作品时刻不敢考,当是中秋前后,因“明月,”“地上霜”又觉得是晚秋有霜之时。今人,多得享高楼广厦,床前也多不能见“月光”,诗人意境也不复见。然,余总是念念于年轻时被落户乡村,草舍亮瓦下,月光清凉,迷茫孤独,思故乡的哀伤时日。</p><p class="ql-block">喜今日,盛世中华,中秋月光皎洁,满盘银辉,人们尽可畅饮美酒,饼甜心舒,长假团圆,莺歌燕舞,乐天逍遥!</p><p class="ql-block">只轻叹,我辈也知秋,七十余载忽悠悠,来年几何?秦时明月照今人,今时明月照故人!它年之后,明月依旧在,子孙乐悠悠!又感慨,有人总也为“外国的月亮分外圆”忘却了故乡,丢了故土,失了故人! </p><p class="ql-block">今恰逢中秋佳节同庆,欣喜我辈健在,网上邀亲友,举樽共祝贺:明月千秋照,喜欣日日同!――此文同赠故乡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白沙知青,70年下乡在朱沱区转龙公社飞龙六队。后一直在公社兽医站和区兽医站工作至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伟近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华伟诗歌二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菜 农</b></p><p class="ql-block">(致朱沱汉东天河的菜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季节主宰每个收获</p><p class="ql-block">种子的力量遵照祖训</p><p class="ql-block">菜农更加坚强</p><p class="ql-block">蔬菜的清馨</p><p class="ql-block">泥土的宽厚</p><p class="ql-block">肥料的气味</p><p class="ql-block">支撑渴望</p><p class="ql-block">挥动锄头、水桶、筐子、瓢的风彩</p><p class="ql-block">挥不尽</p><p class="ql-block">日出而作</p><p class="ql-block">日落而息</p><p class="ql-block">孤丁病、黑斑病、螨病、虫害侵蚀蔬菜</p><p class="ql-block">却不能侵蚀菜农的灵魂</p><p class="ql-block">蔬菜生长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走进菜农的梦呓</p><p class="ql-block">或长或短的竹竿</p><p class="ql-block">把瓜果蔬菜扶起</p><p class="ql-block">就像菜农扶起的精神</p><p class="ql-block">装饰乡村</p><p class="ql-block">菜农从营养学里走来</p><p class="ql-block">深谙以鲜嫩包围生活</p><p class="ql-block">华丽的广告</p><p class="ql-block">从未包装菜农的质朴</p><p class="ql-block">蔬菜紧贴时代</p><p class="ql-block">营养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认识这个城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开这个城市的一叶窗</p><p class="ql-block">或门</p><p class="ql-block">认识这个城市</p><p class="ql-block">城市在哲学里戴着面具</p><p class="ql-block">掀开面具</p><p class="ql-block">看见无数阴晦的面孔</p><p class="ql-block">想和这个城市握手</p><p class="ql-block">城市的手僵硬无比</p><p class="ql-block">指间雨雪霏霏</p><p class="ql-block">想和这个城市对话</p><p class="ql-block">这个城市的语音还在修改之中</p><p class="ql-block">想认识这个城市</p><p class="ql-block">却被钢筋水泥拒之门外</p><p class="ql-block">不管是你孤独还是城市孤独</p><p class="ql-block">孤独了的城市孤独你</p><p class="ql-block">孤独了的你孤独城市</p><p class="ql-block">认识这个城市</p><p class="ql-block">还得诚拜另一个姊妹城市为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华伟,汉族,朱沱汉东村人,永川区作协会员,业余写作,早些年偶有作品发表,有诗歌小说在国内获过一二等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安南近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秋之思 </b></p><p class="ql-block">作者:罗安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秋天终于来临</p><p class="ql-block">抚平狂野的热浪</p><p class="ql-block">农人们忙碌着翻晒</p><p class="ql-block">一堆堆如山的谷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秋风秋雨</p><p class="ql-block">馈赠大地无边的清凉</p><p class="ql-block">愁闷太久的心啊</p><p class="ql-block">开始奔向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黄的叶片</p><p class="ql-block">遍染座座山岗</p><p class="ql-block">不绝的游人</p><p class="ql-block">浮动节令的时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置身于秋的怀里</p><p class="ql-block">感受她的苍茫</p><p class="ql-block">我惜别夏日的匆匆</p><p class="ql-block">却无法将妳遗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系江津区、永川区作协会员,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赖维书近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秋节的思念(随笔)</b></p><p class="ql-block">⽂/赖维书 </p><p class="ql-block">八月十五,天上那⼀轮明⽉,寄托了多少⼈对中秋节的眷恋。</p><p class="ql-block">很怀念,那种刚从稻田里收获的糯米做成的糍粑,清香,晶亮,能清晰地看到糯米之间的互相粘连。</p><p class="ql-block">很怀念,用糍粑炒的土猪肉,油油的,亮亮的,香得不能再香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很怀念,那薄薄的芝麻饼,一口咬出一个月亮,边吃边看,麻饼在手中渐渐地消失。</p><p class="ql-block">过了很多个中秋,多数是过了就忘了,若要回忆上几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真还记不清楚。唯一能记住的,还是父母健在時的那些中秋节,一种报恩式的怀念,让记忆成就了思念的永恒。</p><p class="ql-block">⼩时候,有⼀次随⺟亲去农村,在外公家过中秋节,过节的情形,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 </p><p class="ql-block">外公家人口多,两个舅舅没有分家,三辈人一共有十多个,住在一个被竹木林环抱的农家小院,小院幽美,只有外公一大家人。人多过节特别热闹,大人们忙内忙外,张罗着节日的菜肴。娃儿们在田间山坡追蝴蝶抓蜻蜓,嬉戏玩耍,画面如一幅美丽的秋色田园。</p><p class="ql-block">只听见母亲的一声呼唤:“娃儿们快回来哦,开始打糍粑了”。于是,大家急忙地跑回外公家,看大人们舂糍粑。</p><p class="ql-block">院垻里铺了一张干净的竹编席,席子上有一个大大的石碓窝,舅舅们光着膀子,拿着舂米棒,等待舂糍粑,并招呼娃儿们隔远点,糍粑粘性大,万一碓窝被糍粑扯翻了,滚过来压倒你们就不好了。</p><p class="ql-block">只见两个舅妈抬着热气腾腾的蒸笼,将刚蒸好的糯米倒在碓窝里,舅舅们“趁热打铁”,挥舞着舂米棒,你一棒我一棒地锤打着糯米,碓窝也有节奏地微微摇晃,糍粑粘住了木棒,粘住了碓窝,舅舅叫舅妈去舀一瓢蒸笼开水来,将木棒打湿一下。舅舅说,木棒上沾点开水,糍粑就不会粘在木棒上,还要省力些。几个来回,糯米就变成了一砣大糍粑。</p><p class="ql-block">糍粑舂好后,舅妈再做成一个个大小不等,倒圆不圆形状的小糍粑,在锅里烙一下,就成了可以上桌的糍粑了。</p><p class="ql-block">清香的糍粑,有丰富的弹性,一按一个窝,松开又不见窝。柔软的糍粑,有极强的粘⼒,双手用劲,扯很长才能把糍粑分开。糍粑入口,嚼起有劲道,沾点芝麻糖,滋润而甜蜜。</p><p class="ql-block">外公的中秋节,菜品很多,最香的要数糍粑炒回锅肉。刚烙好的糍粑,配上二刀坐墎肉,佐上青青的蒜苗,大火炒出的回锅肉,香飘滿屋。白白的糍粑块,肉附在粑上,粑上也粘着肉,咸咸的,油浸晶亮,色泽纯朴,香味浓郁。特别是那肥瘦相间的二刀肉,厚厚的皮,诺诺的皮,肉香粑香蒜苗香三味合一的味道,独具精典,记入心田。</p><p class="ql-block">到了晚上,母亲就将带来的芝麻饼分发给我们,一人一个,说晚上要等到月亮圆了的候才能吃月饼,并给娃儿们讲述月亮上的传说故事,月亮上有个人叫张古佬,他去砍树,由于砍慢了,大树长得快,张古佬就被夹在树丫中,下来不了,等会你们好好看看,是不是张古佬还夹在树丫上。那時哪里还能等到月圆才吃月饼哦,月饼拿到手上,马上就咬成一个月亮,狼呑虎咽地吃进肚子里。等到月圆時,我们早就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亲的中秋节,每年都要做糍粑。⼟缸钵,洗衣棒锤,做出的糍粑也一样的香甜,母亲说,我们吃的是外公家种的糯米,糍粑要好吃一些。⺟亲做的糍粑个头小,不象外公家⼤个⼤个的,⺟亲⼿很巧,做的糍粑特别圆,烙的糍粑恰到好处,有点锅巴的糍粑特别的香,不沾芝麻糖也吃起安逸,顺口。</p><p class="ql-block">岁月不饶人。外公,父母,舅舅们已经远去,昔日的场景变成了记忆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而今,我们的中秋节,就很丰富了,子孙们孝顺,早早地送来了月饼,多种口味,任其享用。超市里,月饼,糍粑,任你选择。节日里,找个农家乐,亲友们聚在一起,边搓麻将边赏月,乐在其中。现在过节不刻意,讲高兴与舒服,讲時尚与创新。</p><p class="ql-block">夜晚,站在都市的高楼阳台上,灯光、星光、月光共同闪烁着夜空,新時代的中秋节,夜晚特别的美丽与璀璨。</p><p class="ql-block">但不知咋的,心里还是盼着八月十五那个最圆的月亮,想仔细看看月亮上的那个张古佬,是不是还挂在树梢上。</p><p class="ql-block">新的中秋节,有团圆,也有思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9.14⽇(文字1508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赖维书,江津区民建会员,江津区永川区作协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