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虎头要塞遗址</i></b></p><p class="ql-block"> 虎头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北山地中,中俄界江乌苏里西岸,虎头镇北1.2km处,为标高100.7m的独立山丘,其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33°43′,北纬45°57′(虎东山),距乌苏里江0.85km,是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为长期霸占中国,进攻苏联,而秘密修筑的边境军事要塞。该要塞历时六年、耗资数亿资金、征用劳工二万余人,于1939年春修建完工,素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虎头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遗址之一,是侵华日军最后下场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该要塞于1990年列入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遗址被省政府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虎头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构筑虎头要塞工程大、时间长、用人多,他们所用的10多万劳力全是中国人,有的是从关内及东北抓来的劳工,有的是中国军队的被俘官兵。这些人在日军枪刀的威逼下从事着非人的劳动,最后结局极不是被累死、饿死,就是被集体屠杀。要塞施工完工,日军举行庆祝宴会,将俘虏劳工人员数百人集中在猛虎谷的洼地里,用酒肴欺骗劳工说犒劳他们。进行到高潮时,重机枪喷出了火舌,会场顷刻化作血腥的屠场,尸体堆积将洼地填平。而且打毒针、扔江里的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虎头有要塞正面宽12公里,纵深宽30公里,由5个山头阵地组成,各要塞地下交通壕脉曲折数十公里,各阵地可相通。为了将它建成可以独立作战半年而不被攻破的要塞,日军投入了数亿元的资金,整个工程持续了大约6年。隧道里,指挥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室、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电话总机房等应有尽有。在要塞工程外围,筑有野战工事和飞机场,各自形成可以单独进行攻防作战的设施。</p><p class="ql-block"> 1987年虎林县人民政府部分修复了虎东山地下工事,并举办图片、实物展览供游人参观。该要塞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备齐全。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军事设施现存遗址主要有火石山列车炮阵地、40厘米口径火炮阵地和加农炮、榴弹炮、野战炮阵地等,还有作战掩体,以及蜿蜒曲折10余公里沟通各要事工事的交通壕等。地下军事设施保存遗迹有指挥所、发电所、弹药库、粮秣库、燃料库、兵营、将校营、医院、炊事房、浴地、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从地下设施通向地面设有观测哨所、地堡、坚井、反击口、烟囱及通风口,出入通道的要隘处设有陷阱、射击孔。</p><p class="ql-block"> 日本关东军曾吹嘘虎头要塞为当时东亚最大的地下军事设施,不怕任何围困的永久要塞,“东方的马奇诺防线”。1945年8月被原苏联红军攻克。现虎头要塞遗址东侧乌苏里江畔,建有日本全国虎头会捐资与虎林县人民政府合作兴建的公园和纪念碑,以纪念那段痛苦的战争历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苏联红军解放虎头战役</i></b></p><p class="ql-block"> 虎头,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境内建有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在中苏边境一带修筑的军事要塞群中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虎头要塞。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左右,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对虎头日军发起迅猛的炮击,并强渡乌苏里江,历经18天激战,最终解放虎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苏军烈士纪念塔</i></b></p><p class="ql-block"> 虎头战役结束后的1945年10月,由苏联驻军设计和指挥,当地居民出工,建成的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白塔”。碑高9.7米,上窄下宽,银白色的塔尖上缀有镰刀、斧头相辉映的红五星,四周10根水泥柱,铁链环绕为栏,铸铜板上有俄语碑文,大意是:光荣属于苏联斯大林大元帅。纪念远东第一方面军摧毁日寇防区工事,从日本侵略者占领下解放虎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乌苏里江</i></b></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是中国黑龙江支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上游由乌拉河和道比河汇合而成。两河均发源于锡霍特山脉西南坡,东北流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黑龙江汇合。长909公里(565英里),流域面积187000平方公里(72200平方英里)。 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挠力河等。干流有一长段曾引起中苏边界纠纷(1969年),1977年双方制定在中苏国境水域的航行规则。乌苏里江有5个月左右封冻期。乌拉河口以下可通航。</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全长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积几近十九万平方公里,在中国黑龙江省境内6.15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盛产大马哈鱼、甲鱼等。中、下游可通航300一1000吨船舶。</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流域,降水量较高,沿途汇集了大小支流174条,在中国一侧的较大支流有穆棱河、挠力河等,横在其间,其东侧为乌苏里江主流,西侧为抚远水道。</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有东西两源,东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的锡霍特山之西侧,乌拉河长398公里在俄罗斯境内。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两河汇合后,由南向北流经密山、虎林、饶河、抚远等县,至抚远三角洲东北角,从右岸注入黑龙江。</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河道宽度,松阿察河口至饶河为200-500米,饶河至黑龙江口为500-1000米。正常水位平均水深2-5米。多年平均封冻时间为148天,最大冰厚1.15米。下游饶河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32.9亿立方米,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623.5亿立方米。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有穆棱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挠力河。</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整个河道穿行在中国的完达山脉和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之间广阔的纵谷。其上游由乌拉河与道比河汇合而成,在低平的虎林盆地东缘流动,向东北流至伯力一带急转折向西南,注入黑龙江。在松阿察河汇入处以上地势较高,谷底平坦。汇入处以下为宽达300公里的平缓纵谷,地势低洼平缓,地面强烈沼泽化,水流缓慢,许多河段形成曲流或网状水道,形成著名的原始湿地景观。在饶河县境内的属于中游的一段河道,两侧时有低山丘陵逼近河边。</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渔民 江东源出于俄罗斯东部锡霍特山脉西麓,自南向北流动,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东北面,这是该湖的唯一出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中国第292号界碑。</i></b></p> <p class="ql-block"> 玻璃栈道由2.5厘米厚的双层夹胶钢化玻璃与钢铁框架巧妙结合,形成悬空透明的栈道,全长99米,宽0.99米,距离地面0.99米,寓意长长久久。钢化玻璃载重安全系数堪比传统的钢筋混泥土,每平方米承重达1000公斤,为游客观赏风光带来别样体验的同时保障安全。玻璃栈道下的地面以火山、天空和海洋为背景,人工绘制六幅三维立体画。画面灵气、俊美、色彩艳丽、令人眼迷心醉;画感神奇壮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 走上这条上下临空的栈道,抬头远望,是层次分明、色彩清新的园中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俯瞰脚下,画风瞬间换成了天空和海洋,身临其境的感觉及阵阵眩晕的落差感,极其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尽享惊险刺激的快乐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鸡西市虎林市</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乌苏里江第一塔</i></b></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第一塔”坐落在中俄边境乌苏里江群、珍宝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虎头植物园内。该塔高55米,建筑面积740平方米,塔体为钢架混凝土结构,外部为玻璃幕墙半球造型,高空远看宛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乌苏里江畔,散发着夺目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第一塔”作为黑龙江边境的标志性建筑景观,内部资源配置极为丰富,集森林湿地防火、湿地科普教育、湿地监测、旅游观光、文化休闲蜈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游客领略虎林边塞风光的绝美视点和最佳高度。登塔鸟瞰,蜿虹秀丽的乌苏里江恬静流淌、天然的保护区湿地风光瑰丽怡人、近在咫尺的俄罗斯异国情调尽收眼底,处处景色与款款风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鸣着异域、文明与自然的绮丽旋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乌苏里江为界河,河对面是俄罗斯。</i></b></p> <p class="ql-block"> 前往珍宝岛我们行驶在边防巡逻路上……高德导航仪上也不显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i>珍宝岛</i></b>,满语 “古斯库瓦郎” ,意为 “军队营盘” ,是一个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方一侧的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珍宝岛全岛面积0.74平方公里,状如元宝而得名。行政上隶属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珍宝岛乡,位于饶河县城南偏西40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该岛因1969年3月发生中苏边界事件(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i>珍宝岛 </i></b>位于七里沁岛上游,地理坐标 46°29'1.19"N, 133°50'39.03"E,北距饶河镇40公里,乘船约2小时行程,因岛屿形状酷似元宝而得名,南北长2000m,东西宽500m,距西岸200m,东距俄岸300m,面积约0.74k㎡,岛上长年驻有中国官兵,修建有营房,珍宝岛大门,还有珍宝岛历史事件的见证:“英雄树”,是一处名传中外。</p><p class="ql-block"> 苏联称之为达曼斯基岛(остров Даманский)。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中苏界河——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西部中国一侧。全岛面积0.74平方公里,长约1700米,宽约500米。距西岸(中国)150米,距东岸(俄罗斯)300米。</p><p class="ql-block"> 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上,长约2公里,因形似元宝故名为珍宝岛。此岛位于主航道中心左侧,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原是从中国方面伸入乌苏里江的半岛,后来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击,才成为一个小岛。当今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宝岛还与乌苏里江的中国陆地连在一起,恢复原来的半岛面目。在乌苏里江上作业的老一辈中国渔民,称珍宝岛为“翁岛”。</p><p class="ql-block"> 中俄东段边界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由于珍宝岛、黑瞎子岛等岛位于界河之上,俄国、苏联都曾声称拥有珍宝岛等岛主权(中方认为,中俄边境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上,而该岛明显在主航道以南故归属中国)。1929年中东路事件,国民政府强令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事件后苏联将黑瞎子岛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八月风暴行动之后,从1947年开始苏联红军在珍宝岛巡逻。 1964年中苏边境谈判中,苏方准备将珍宝岛归还给中方,但由于中苏关系日趋恶化而谈判中止。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边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乌苏里江上的七里沁岛和珍宝岛,不断发生巡逻队冲突,从对骂到推搡、棍棒武斗等。从1968年开始中方准备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武装行动。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部署3月在珍宝岛进行“珍宝岛反击战”,为在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基调。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和周恩来等会晤。之后局势得到缓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珍宝岛</i></b></p><p class="ql-block"> 1990年,珍宝岛归属问题得以解决,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 2004年,中俄也达成了关于黑瞎子岛的协议。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俄罗斯将把占领的银龙岛的全部、黑瞎子岛的一部分领土,以及额尔古纳河上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归还给中国。2005年4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这个补充协定。而此前一个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的决定。至此,不仅黑瞎子岛的领土争议尘埃落定,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也全部得到了确认。2008年10月,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黑瞎子岛西侧约171平方公里陆地及其所属水域正式划归中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祖国宝岛------珍宝岛</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饶河口岸</i></b></p><p class="ql-block"> 饶河口岸是1989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类口岸,于1993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口岸设计年过货量25万吨,日过客400人,是中俄及欧亚陆海联运的桥梁和联结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饶河口岸</i></b></p><p class="ql-block"> 饶河口岸是1989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类口岸,于1993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口岸设计年过货量25万吨,日过客400人,是中俄及欧亚陆海联运的桥梁和联结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十年来,饶河县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强力推进对俄经贸工作,口岸过货、过客量逐年递增,2003年口岸实现过货33865吨,比上年增长181%;过客26721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实现贸易额56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口岸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口岸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省第四位。饶河县通过十年的工作实践和口岸经济取得的丰硕成果,不容置疑地证明了:饶河县域经济的特色在口岸,优势在口岸,希望在口岸。 </p><p class="ql-block"> 俄比金口岸于2000年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是俄远东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内部设施最好,过货能力最强的现代化口岸。双边开展劳务合作,原材料进口及加工,发展外向型出口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都极具潜力,极具互补性。</p><p class="ql-block"> 中国加入WTO之后,饶河口岸的作用愈加明显,饶河——比金口岸必将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俄贸易重要大通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