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朱日和罕山

昭日格图

巴音朱日和为蒙古语,是“巴音”与“朱日和”两个词的相连句,巴音指富裕、富饶或多个,朱日和指心脏、核心,罕山指大山,巴音朱日和罕山意为多条山脉的核心岭或核心峰。 巴林左旗巴音朱日和罕山位于乌兰达坝苏木浩尔图嘎查、上井嘎查、新浩特嘎查、浩布高嘎查草牧场相接处,是乌兰达坝苏木所辖的重点林草区和水源地。巴音朱日和罕山巍峨险峻,植被茂密,山脚下花草烂漫,绿茵遍野,是一片宽阔的放牧场;山腰处桦树、棌树、山杨树、五角枫等多种乔木连片成荫,树荫下阔叶菜、尖叶草等多类牧草争艳秀嫩;树林中山鸡、猫头鹰、狍子、兔子、狐狸、梅花鹿等山禽野兽交错往返;山顶处马头峰、马背顶挺拔耸立,以其宽广、敦实、高大而成为方圆十几公里内所有山脉的相连处和最高峰。 <p class="ql-block">沿巴音朱日和罕山主峰东侧查干浑迪下行到平坦地带便为浩尔图加拉嘎(山川),此地是辽代遗址密集区。从目前发现洞窟“契丹大字”和岩壁题记“契丹大小字”的大白其山至玛日图哈达的10余公里区间内,排布着“浩尔图城”“查日苏图城”“新浩特城”等多个辽代城池遗址,在芒图沟和浩布高浑迪又发现了很多辽代贵族墓地。根据1987年出土于巴音朱日和罕山南麓芒图沟的耶律习涅墓志铭记载,巴音朱日和罕山在辽代又称为嘉鹿山。2021年8月8日,在乌兰达坝苏木党委书记金全同志的引领下,巴林左旗委政法委、宣传部、内蒙古大学吴英喆教授团队等多个部门在巴音朱日和罕山顶处发现了疑似辽代皇帝举行柴册礼遗址,从而进一步印证了该地区在辽代具有的崇高地位。由于巴音朱日和罕山区域内现存的辽代遗址较多,巴林左旗已经将该地区列为研究、探索、挖掘契丹文化的重要基地。</p> 在清代巴音朱日和罕山划归阿鲁科尔沁旗所辖,据《阿鲁科尔沁旗志》记载,1949年归属于巴林左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政策的指引下,该地区的祭敖包习俗很快得到了延续和继承,目前于每年农历5月13日,由各嘎查轮流主持祭敖包活动,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小型那达慕。根据当地年迈的老人们讲,从前的祭敖包活动中人们在从东方刚刚升起的阳光照射到罕山顶处的时候,在敖包北面的小水泊中洗漱清洁后,在庄重宏亮的诵经声中以黑白羊、奶食品、美酒等开始祭祀敖包,并由主持人诵读祭祀文。同时在罕山顶敖包旁平地处举办赛马、搏克比赛等活动。活动结束后,人们要品尝心目中罕山神灵恩赐的祭祀品,饮用水泊水,为自身增添精神和营养之粮。目前,山顶处的小水泊虽然已经干涸,但祭祀活动始终没有停止,巴音朱日和罕山仍然是该地区群众祭拜和向往的神圣之所。 位于巴音朱日和罕山1511米最高峰处有一坐长宽均约为5米,高约1.5米的正方形台。方形台坐北朝南,子山午向,由向东南西北四正方延伸的各方均有13坐石堆、共52坐小石堆组成。根据方形台附近发现的器皿、瓷器碎片和石块垒砌工艺特点将此方形台断定为辽代遗址。笔者认为此方形台是辽代皇帝举行柴册礼遗址。主要依据,一是举行柴册礼是辽代皇帝告知天下继皇位的主要宣传方式。此处辽代遗址较多,是辽代人口分布密集区,在罕山顶处生明火,附近的百姓必定会短时间内就会知道发生了大事,执政者很容易达到告知百姓政权更迭的目的。二是蕴含着浓厚的中原文化元素。据相关史料记载,耶律家族在唐朝时就任高官,曾被皇帝赐为国姓,成为李氏家族,是唐代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的一个民族。柴册坛建为方形是根据《周易》天圆地方,大地包容万物的象意而建造。13坐石堆代表唐代皇帝上朝时候金带上的13个环,以示尊贵,象征无尚崇高的帝王权利。三是与《辽史》记载的礼仪十分吻合。《辽史•礼志•吉仪》记载:“柴册仪:择吉日。前期,置柴册殿及坛。坛之制,厚积薪,以木为三级,坛置其上.....”。史料中提到了柴册殿与柴册坛,这就是说举行柴册礼必须具备殿与坛同时在一处的条件。巴音朱日和罕山顶处距方形台东北约500米有至今留存完好的本地人称“庙和敖包”的建筑遗址。笔者认为方形台是柴册坛遗址,“庙和敖包”是柴册殿遗址。 巴音朱日和罕山是浩尔图河的重点发源地之一,是乌尔吉沐沦河的上游源头,这里不仅是林草、树木、草牧场的重点观摩区,更是众多山禽野兽的保护区,因为飘绕着浓厚的辽文化气息,他的明天会更加璀璨夺目和闻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