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韵丝绸镇 沙岭晴鸣湾如月 敦煌市,是酒泉市管辖的县级市,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今天大部人去参观位于城东南25公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我们三人之前去过,这次主要想参观敦煌市内的文化,馆藏文物,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一个上午跑了还几个地方。 古丝道上的世界文化名城——敦煌,她深处大漠,太悠久、太神圣、太神秘而又深不可测。悠悠岁月,给敦煌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积蓄,一个无所不包的宝藏。敦煌市博物馆以“华戎交会的都市”为主题的浮雕、介绍敦煌史前文明,敦煌地区早期的居民羌戎、乌孙、月氏族活动的情况以及匈奴在敦煌的活动情况,把我们带入敦煌久远的上古时代,展现敦煌学的艺术魅力。白马塔历史悠悠。敦煌古城现仅存南、北、西三面断续残垣,均辟为农田,地表无遗物可觅。1987年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由日方出资,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而成,敦煌电影城。 今天下午四点我们从酒店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出发,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也是我这几年梦寐以求向往的地方,今天终于来到了!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啊!(2014年时只去了莫高窟,时间紧,没能去上)一进入景区,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沙漠去也去过好多地方,没有这样的,景区门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市区,这景区离我们住的市中心的宾馆还不到五公里。沙漠就在敦煌城里,这真是一个奇观。而且城市里一点沙子没有,奇观啊奇观。 走进景区,一眼就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金黄色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长长的驼队行走在沙漠中,滴答滴答的驼铃声回响在耳边,在斜阳的映衬下景色非常壮观!鸣沙山以纯沙聚起,峰峦叠嶂,气势磅礴,沙线犹如虬龙之脊梁,蜿蜒而卧;沙丘如黄涛翻滚,萦绕洄旋,有棱有角又弯弯相连。一队队的骆驼从身边走过,仿佛行走在古丝绸之路上。驼队走到沙丘顶上,就从另一边往回走了。这时上山的,下山的,形成一个大大的环形,后面还有更多的驼队加入进来,浩浩荡荡,有如千军万马。这是一个很盛大很壮观的场面,估计最多时骆驼的数量可达上千峰。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我们几人边拍边走,一会就来到了月牙泉。沿着泉边慢慢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耳边响起田震的《月牙泉》,伴着悠扬的歌声,便更加放慢了脚步。泉边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我一直都很羡慕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它们总是可以幸运地被呵护,自由地生长。泉和阁之间的沙地上,生长着一棵粗壮高大的旱柳,已经有100多年的树龄了。旱柳是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植物,它像大树的枝条,伸展向四方,它的根茎更加苍劲,造型更加彰显个性,仿佛告诉世人:恶劣的环境能奈我何?我崇拜这样的物种。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 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鸣沙山,月牙泉,沙不涉泉,沙泉共生,相依相偎了千百载的悠悠岁月。鸣沙山的奇妙就在风吹沙舞,沙粒却从不因风而滑落,而是顺着沙丘逆卷而上。月牙泉就躺在绿洲里,日月蒸腾,千年不涸,风沙弥漫,依然鲜活。月牙泉是敦煌一个堪称奇迹的景区。巍巍沙漠环抱一弯如镜的泉水,宛如天上新月落入人间,好不让人生怜! 走进了鸣月阁。阁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但在我看来,它就是月牙泉的陪衬,必须有,但地位次之。我绕到了月牙泉的尽头,这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欣赏整个景区。这时发现鸣月阁背靠着另一座沙山,原来月牙泉和鸣月阁是被周围的沙山环抱。他俩犹如婴儿一般,被抱在父母的怀里。风沙再大也有这两座大山帮他们遮挡,他们犹如安睡的宝宝一样,一脸恬静,没有任何忧愁。真想永远地停在这里,尘世与我何干啊? 我要登上鸣沙山去欣赏月牙泉在鸣月阁的映衬下的全景!鸣沙山上为游客特地提供了三条方便爬山的“硬路”,是用木条做成的,埋在沙土中,远远望去不容易看出来,恰到好处地保护了景致。这三条路还有不同的说法,分别是“日出最佳观赏点”、“日落最佳观赏点”、“滑沙游客入口点”。 我选择了一条可以完整地欣赏到月牙泉环抱着鸣月阁的上山路,也是一条最长最高的路。沙丘又高又陡,我随众人佝偻着身子,依次缓缓地向上攀爬,沙土细腻松软,脚踩上去,沙埋脚面,细沙又随脚蹬向后滑动,攀爬十分困难,让人气喘嘘嘘,不时地要停下歇息。登到顶处,我发现再走下去的话,泉和阁就离我太远了,所以,我便沿着前人留下的脚印,横着在沙山上走,终于找到了我最喜欢的角度,拍下了这张照片。然后就在这个“最佳观赏点”坐了很久,欣赏着风轻轻拂过泉面,那如弯月般的泉水宁静,安详地静卧在群沙环抱中,灯光璀璨,映衬着它美丽的容颜,泉水由倒映着鸣沙山的黄色逐渐变成清澈的蓝色。想起一本书的名字:《静默让我如此美丽》。 你看月牙泉就像沙漠中的一只笑眯眯的眼睛,半圈芦苇是它的眼睫毛,千百年来凝视着天空,孤独的与日月同辉;月牙泉是沙漠中的一颗心脏,千百年来始终顽强的搏动着与沙海抗争,给沙海以生命;月牙泉是沙海中的一滴眼泪,千百年来一直在哭,哭而不干,哭而不死;月牙泉是沙漠中的一种精神,一个民族之魂,千百年来延续着不朽的丝绸之路,寻求着人类的福祉而步履不绝。 下山时,天已经暗了下来,还好不用看路,在沙面上随意的走,跑,颠,摔倒了,找个人扶一把就站起来,上山用40多分钟,下山几分钟就到脚下了。说来也确实不可思议,沙漠是个大漏斗,是存不住水的,再多的水也会滲入地下,但月牙泉却能聚集住雨水,存活下来。鸣沙山滚落下来的流沙年复一年的围攻它,侵蚀它,它却能顽强的与沙共存。这算不算是一个奇迹,一个奥秘呢?从侧面俯瞰月牙泉,就像一条沙海中弯曲挣扎求生的小鱼,张着嘴喘息着,渴望着更多的水源,更多的绿色,更多的生命共同体。 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覆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里程。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 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也使这戈壁绿洲焕发出勃勃生机,让这漫漫黄沙显得更加美丽和辉煌! 西域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往回走,雄伟壮丽的长城、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条苍茫古道至今仍流光溢彩。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西域,我们就此告别了。过了玉门关,在有一百多公里就是嘉峪关,告别了茫茫戈壁的蛮荒之地,进入中原故土。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雄关”。 站在飞扬着漫天沙尘的戈壁嘉峪关上,深深呼吸着弥漫了近二千多年曾经金戈铁马的关隘气息,看着那雄阔的山关,体会丝路交融之地的辉煌篇章,内心顿时澎湃不已,并久久不能平静…… 西域行程已结束,正式踏上了回故乡之路! 欢迎围观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