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于几年前新增一个栏目——“和大人一起读”,有不少人会产生困惑:</p><p class="ql-block">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要“和大人一起读”?</p><p class="ql-block">“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如何“一起读”?</p><p class="ql-block">……</p>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br>(一)“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br>整册教材,有8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其中的文章,儿歌童谣类四篇:《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故事童话类四篇:《小白兔和小灰兔》《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二)“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br>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目,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br>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增进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方法<br>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四)“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br>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br>……<br>因而,“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方法,是阅读兴趣……是大人和孩子结伴走向阅读世界的总和,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径。 二、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br>一个家庭,若有固定的朗读时间,大人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语言就会丰富着孩子们的语言体验和精神世界。孩子用耳朵获取这种文学的诗性的语言越多,想象力和理解力就会越丰富,创造力也就会越强。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言:语言的贫瘠意味着表达的贫瘠,由此带来的就是创造力的衰退。<br>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也是有效衔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以听读故事为主,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汉字,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熟悉的故事变成了文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刺激,实现了口头故事与书面文字的对接。 三、怎样开展“和大人一起读”<br>“和大人一起读”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div>具体操作中有几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br>(一)在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br>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室适用,家里适用,甚至外出旅行时也适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只要大人用心,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做。<br>本教材中的八篇”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朗读方式,可以有所不同。<br>第一篇《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故事,利于孩子迁移朗读。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学过拼音,所以,请孩子倾听、跟读等,也可以用分角色朗读、演一演等形式读。<br></div> <p class="ql-block">第二篇《剪窗花》,也是一首儿歌,节奏感非常强,学习中要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此时,孩子们刚学了声母和单韵母,若出现音节由声母或单韵母构成的汉字,可鼓励孩子自己拼一拼,读一读,也可一起拍手读、加上动作读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第三篇《小鸟念书》开始,孩子已经学完了所有的拼音,已能自主拼读。可鼓励孩子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有困难的地方,再给予帮助。也可以父母,同学比一比,读一读。读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只要是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愿意参与阅读的,都是值得赞赏的。</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主阅读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阅读,这是大人的职责所在。</p><p class="ql-block">大人为孩子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大人的声音,自由自在地进入文字描述的世界里,感受文字带来的美好。等孩子渐渐学会认字之后,就能慢慢学着自己阅读。一开始,他们或许只会跟读几个他们所熟悉的字,慢慢地,识字量越来越大后,他们就能自己独立阅读了。</p> <p class="ql-block">(二)在对话中──引导孩子进入想象世界</p><p class="ql-block">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在文字的牵引下,很容易进入语言描绘的世界里。而初学阅读的孩子,尚未找到路径,需要大人的引导。大人在和孩子一起读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引导他们进入文字的魔力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 基于语言形式的对话</p><p class="ql-block">如《谁会飞》,就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多层次的对话。第一层次,文本对答。教师读问句,孩子读答句。孩子接答时,脑海里自然会有鸟飞、马跑、鱼游的画面。第二层次,想象对答。教师问“谁会爬?”孩子会答“虫会爬。”“虫儿怎样爬?”此问题一出,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徐徐打开了,虫儿在小脑海里以各种样态爬动起来:“扭扭身子爬呀爬”“一拱一拱往前爬”“弓着身子慢慢爬”等等,于是鲜活的话语,源源不断地从孩子口中“淌”出来。对本栏目中的童谣、儿歌,都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只要按着节奏,基于语言形式,和孩子展开对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他们带入想象的世界。</p> 2. 基于语言内容的对话<br>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如《猴子捞月亮》,捞月亮的过程,就非常富有画面感。教师和孩子一起读完一遍以后,可以重读这个重点段落,并和孩子展开对话,帮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话可以围绕“猴子们是怎么捞月亮的”这个主问题展开,重点帮助孩子厘清人物的出场顺序──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借助“倒挂”“拉住”两个不断反复的词语,帮助孩子形成“猴绳”在不断延长的画面。 <p class="ql-block">(三)在演练中──体验用身体阅读的快乐</p><p class="ql-block">阅读不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能够调动全身器官参与的智力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常常伴随着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所以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是在用身体阅读。他们的阅读,不是理性的、逻辑的,而是感性的、活泼的。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这种阅读特性,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参与阅读,并用身体来表达他们对阅读的理解、感受。</p><p class="ql-block">1. 做一做</p><p class="ql-block">学习儿歌《谁会飞》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做小动物的动作:鸟儿扇翅飞翔去又回,马儿奔跑仰天叫,鱼儿摆尾摇头水中游。</p><p class="ql-block">2. 唱一唱</p><p class="ql-block">对《谁会飞》《拔萝卜》等儿童歌曲,读一读,唱一唱,更显趣味。</p><p class="ql-block">3. 仿一仿</p><p class="ql-block">《小鸟念书》一文中,有汉语谐音带来的妙趣。“风老师”念“稀稀沙沙”,“鸟学生”念“叽叽喳喳”,在模仿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汉语谐音的趣味。</p><p class="ql-block">4. 演一演</p><p class="ql-block">学习《拔萝卜》,就可以让孩子们演一演。教材中呈现的是不完整的文本,文本故事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接着往下写了。但插图把故事续编了下去:小猫来帮忙,还是拔不动:小老鼠来了,还是拔不动……“后来怎么样了?”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接着把故事编下去,演出来。</p> <p class="ql-block">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随懂得阅读的大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用身体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一起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去发现。</p> <p class="ql-block">四、结语</p><p class="ql-block">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孩子由原初的完全不会,到慢慢参与阅读,直至最后完全自主阅读,这个“一起读”的过程,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历时不等,有的孩子很快可以实现自主阅读,有的孩子却要经历更长的时间。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大人始终和孩子在一起阅读,孩子对图书、对语言、对文字产生亲密感,那是迟早的事。这,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写道:</p><p class="ql-block">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p><p class="ql-block">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p><p class="ql-block">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我们牵起孩子的手,做那个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