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参观过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老宅子,经过二郎庙门前,踏上风雨桥,清风街的牌楼突然映在眼前,有点突兀,有点措手不及,清醒过来我已站到了清风街东口。只见两旁对联:清风徐来,犹见商於汉唐柳;秦腔乍起,且醉棠棣宋金人。贾先生的字放在这里,平添了几分妩媚妖冶。在贾平凹的文章中多次聆听清风街韵事,从清风街走出来的朋友那也经常聊起关于贾平凹关于清风街关于刘高兴,但在计划来棣花古镇时怎么就一点没有能联系起清风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风街扑面而来,一见衷情。她像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清爽大方,标致俊俏,纯朴中透出灵性,沉稳中隐藏着睿智,一点不像藏在深山人不知的样子。我一头埋进她的胸脯,深深地慰帖在她滚烫的肌肤上,尽情吮吸着她的馨香,慢慢体味着她带来的快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风街有什么魔力,竟然让我这样痴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洁宽敞的街面,鳞次栉比的店铺,没有其他新兴什么古镇乐坊那么张扬,没有听腻了的商家吆喝声。重建的古驿站静谧安详地座落在哪里,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换、古往今来的时代变迁。城头变换大王旗,我自巍然如故。街上的游人不多,漫步街头,静静聆听着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关于李白、白居易在商於古道上的吟诵,关于宋金交恶的不堪回首。谁也不想打破这里的沉寂,唯恐惊吓了棣花仙子似的。脚下的山泉静静流淌着穿街而过,带走了喧嚣和浮躁,与宋金边城的闹腾、迎合和庸俗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 清风街因贾平凹的演绎而得名,她就是棣花古街而来。历史上,棣花驿起于秦,盛于唐,脉络延续到明清,名震600里商於古道,来往客商大贾歇脚于此,文人骚客穿梭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之初,现代化高速公路擦肩而过,312国道款款穿越,似一双羽翼振翅翱翔,把一个棣花古镇搞得风生水起。贾平凹的老宅子像一颗心脏给这里输送了新鲜血液。结果,依据棣花驿站而扩张的棣花古街,因了《秦腔》《高兴》生发出静谧优雅使人抚之爱之血脉喷张的清风街。</p> <p class="ql-block"> 西向一眼望去,街心北侧一棵大树孑然而立,兀自突起,成为街面仅存的大树。来到树下,一座临街老店铺掩映在婆娑的树影里。尽管有点破败但仍能看出曾经的风光。一位老妇人端坐在门前矮凳上,闲适恬静。我拾阶而上,和老妇拉起家常。老人起身礼让。我坐上矮凳,二郎腿翘起,摆个悠闲的姿势,沐浴在午后的日光里,那一种风轻云淡不激不厉的清风街主人悠游自在的生活态度,让人羡慕不已。我赶忙让随同而来的女儿拍摄下这难得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人家都翻新了店铺,你这么好的位置怎么还没有翻新开店?透过店门,看到屋里空阔幽深我不由问到。老人平淡应答到,上辈也是掌柜的,现在儿子在前面(宋金边城)开店,贾平凹不让她拆这老屋!老人说话底气很足,看出了棣花古街人的沉稳练达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是呀,棣花古街在翻新改造的同时也失去了悠远绵长的老街品味,失去了历史的沧桑感,还真的需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一些老街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走进店门,足有三大开间的亮间,宽敞空阔,足以说明这里曾经的辉煌和荣耀。我们能想象得到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商铺云集的热闹场面。屋内杂七杂八摆设着各种家什,屋梁上垂下挂东西的吊钩,背篓横放在脚底,北墙脚大板柜上陈列着这里先辈的照片,半墙上挂着少说也有40多年历史的风景广告画屏镜……这一切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我仿佛回到了40年前的情景,一边和老人一起追忆着过去的生活场景,一边饶有兴致地向女儿介绍这些家什的用途,如数家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恋恋不舍出来,走下店前台阶,回头看到老人依靠店门正打着招呼目送着我们,我急忙举起相机要留下这动人的一刻,老人看到镜头对准了她,用手拢了拢头发,精神矍铄的样子,纯朴可爱。一个小小的动作,她要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我们。这个动作深深刻印在我脑海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