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的美篇

赵洁

<h1><i><font color="#010101">德馨读书社第147期读书活动纪实<br></font></i></h1><h1><i><font color="#010101">——人生已入秋</font></i></h1> <h1><font color="#010101">揽一缕秋风入怀<br>撷一片秋叶静美<br>一年中,最美的浅秋<br>就这样款款而来<br>万物开始从热烈繁盛走向成熟素简。<br>窗外,聒噪的蝉鸣,起伏的热浪,<br>似乎正在和这个夏天做最后的告别。<br>夏,轻轻地合上绿色的信笺<br>告别喧嚣,放下浮躁。<br>在秋水长天的静谧里,与过去挥手告别。</font></h1> <h1>白露已过,夏季的闷热基本结束,天气逐渐转向秋季的凉爽,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仿佛秋日的精灵。望着远方的飞禽,时光的匆匆,天高云淡,云卷云舒。一幅醉人的金色画卷在大地缓缓铺开,这一片,那一片,精彩绝伦。九月十三号下午德馨读书社的姐妹们相聚在元宝山下,滏阳河边读经典,品诗词,开启我们的诗意人生。</h1> <h1><i><font color="#010101">(一)阅读经典《追风筝的人》</font></i></h1><h3></h3> <h1>《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小说于2003年在美国出版,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来自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富人区的普什图少年阿米尔(Amir)和他的童年好友、父亲的哈扎拉仆人的儿子哈桑(Hassan)之间的故事。故事的背景设定涵盖了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阿富汗君主制被推翻,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难民逃往巴基斯坦和美国,以及塔利班政权的崛起等重要事件。<br>这是一部在阅读过程中既令人难于释手又数度掩卷垂泪的作品。《追风筝的人》不仅把一个因战乱而支离破碎、分崩离析的美丽国家带入了我们的视野, 也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向我们讲述了童年的选择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成年生活,人如何在自我救赎中走上一条“再次成为一个好人的路”。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以极其细腻和敏锐的笔触将一段关于友谊,忠诚,背叛,忏悔,爱恨,恐惧,痛苦与救赎的往事娓娓道来,令我们在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中反复咀嚼人性,所有的黑暗与美好,痛苦与挣扎,善良与邪恶,虚伪与挚诚,在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br><br>人性的复杂,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即使善良,一生中也总会做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我们有没有勇气去面对,有没有力量去弥补,这本书提醒我们,不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找到那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h1> <h1>第十四章(回顾)<br>2001年6月阿米尔跟索拉雅度过了甜蜜的十年,但却一只无法怀孕,即便如此,他们依然相爱。<br>一天阿米尔接到拉辛汗的电话,拉辛汗病得很重,阿米尔需要去巴基斯坦看望这个向母亲一样关爱着他,在写作上鼓励他的朋友。同时也因为那里有走向好人的路。原来拉辛汗早就知道哈桑为了帮我拿到风筝被阿塞夫欺负,阿米尔诬陷哈桑迫使他们离开喀布尔,所有阿米尔以为只是他跟哈桑的秘密其实拉辛汗都清楚,但他从来没提起过。&nbsp; <br>索拉雅得知阿米尔准备去巴基斯坦后很担心那里不安全,提出跟他一起去时,阿米尔拒绝了。他想一个人面对过去的自己,战胜自己。<br>一周之后,阿米尔踏上了去往巴基斯坦的路,哈桑的面庞和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无数次的出现在埃米尔的脑海中。</h1> <h1>第十五章<br>阿米尔乘坐飞机着陆后,一名开着破旧汽车的矮个男人接上阿米尔前往拉辛汗家,在路上司机喋喋不休,阿米尔则是看眼前的景象沉默不语,他怀念过去的日子,过去的喀布尔十分繁华热闹,集市上各种小贩,美食,车辆,人群熙熙攘攘,那里还有我跟哈桑十分喜欢的酸辣酱研制的土豆和樱桃水。&nbsp; 父亲则喜欢那里的炖肉味和柴油机的烟味。<br>如今街上还是有很多小贩但从穿着上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富裕,其中还林立着众多救援机构。<br>很快到了拉辛汗的住所,再见到拉辛汗他不再是儿那个魁梧有力的中年人了,是一个披着皮包骨头的皮囊的拉辛汗。由于战乱,拉辛汗最后一次跟跟阿米尔和父亲通话,讲到一半就断线了,再见到拉辛汗还是有些感伤。<br>见面后阿米尔跟拉辛汗讲了他在美国的一些事情,还有索拉雅。</h1> <h1>第十六章<br>1986年, 随着年岁增长,拉辛汗的身体每况愈下,实在无力照顾阿米尔父亲曾经托给他的房子。于是拉辛汗驱车前往扎拉贾特去找哈桑,希望哈桑可以回来帮他一起照顾房子,一个有着他们很多美好回忆的家。<br>此时,哈桑已经是一位22岁的成年男子,有了相爱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但他的父亲阿里却在两年前惨死于地雷之下。在拉辛汗的央求下,哈桑同意带着妻子一起回到故居,帮助拉辛汗照顾老房子,四年后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出生了,他们在战火的夹缝挣扎生活、在老房子里过了几年算是平静的生活。<br>可是随着1996年塔利班掌权,阿富汗的噩梦,尤其是阿富汗哈扎拉人的噩梦又开始了。</h1> <h1>第十七章<br>塔利班人看中了阿米尔家的豪宅,想要占有。于是他们谣传两个哈扎拉人独自享用豪宅,并趁着拉辛汗外出办事,派了几个人去赶哈桑一家出门。<br>哈桑抗议无效被当街射穿了后脑,他的妻子也被射杀,他们的儿子索拉博被送去了孤儿院。</h1> <h1>第十八章<br>拉辛汗希望阿米尔能够去喀布尔把索拉博带回来,交到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一个慈善机构负责人手中,并且向阿米尔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哈桑的父亲并没有生育能力,哈桑是阿米尔父亲和哈桑母亲所生的见不得光的私生子,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br>阿米尔在内心苦苦挣扎后,最终同意了拉辛汗的请求。<br>来到喀布尔,触目皆是贫穷的迹象,那时的阿富汗只有塔利班才能吃上肉。大街上所能看到最多的是废墟和乞丐,此外,在喀布尔的任何地方都已经无法找到风筝或者风筝铺了。阿米尔几乎看不到任何成年男子,战争把父亲变成了阿富汗的稀缺品。<br>阿米尔来到孤儿院,但却被告知:索拉博已经在一个月前被塔利班人员带走了,这些人员经常来孤儿院带走孩子。负责人告诉阿米尔,如果想要找回索拉博,可以去伽兹体育馆碰碰运气。——下周一继续阅读《追风筝的人》</h1> <h1>岁月忽如远行客,不觉人生已入秋,四季轮转本天意,今秋去兮明复来,人生入秋再无春,韶华已失何处寻?<br> </h1> <h1>当一丝凉爽的风,拂过你的面颊,当一片落叶,轻轻飘落于你的脚下,你或许会涌起一种沧桑如梦的落寞之感。<br></h1><h1><i>(二)相约古诗词,宋.陈与义《秋夜</i>》</h1> <h1>《秋夜》<br>宋·陈与义 <br>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br>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br>译文:<br>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诗人依然睡不着;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一片幽清寂静的星空。<br>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br>白露过后天气转凉,秋风秋雨、枯木衰草、鸿雁枯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情绪状态。<br>人们眼见得世界从一个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夏天,转向一个百卉俱腓、众芳摇落的秋天,难免不心生落寞之感。<br>此情此景,人又如何不愁。</h1> <h1><i>(三)开心每一天</i></h1><h3><br></h3><h3></h3> <h1><br>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它在人生道路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融入了时代,抓住了时代的精髓,合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而我们的活动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中结束。</h1> <h1>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虽说我们的人<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生已到了入秋的年龄,看到满树花开,用不着惊叹,看到一朵花谢,也用不着伤感,花开是景,花落成诗,繁华与我们无关,名利我们也不羡慕,用一片叶的简单静守岁月,用一朵花的香气书写水墨流年,用一株草的执着与努力让生活里每天都住进春天的气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四季有四季更替的理由,人生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精彩。</h1><h1>四季逢秋不必悲,人生入秋不言殇。</h1><h1>三毛曾经说过:“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共勉吧姐妹们,期待着下一期再见。</h1><h1><br></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