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72) 越过六盘山 • 毛泽东首次住窑洞

刘卫

<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11月3日(第39天)<br>自驾路线:单家集—六盘山—小岔沟<br>行车里程:约126公里<br></h5> ————————<div><br></div><div> 六盘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参加长征的红25军及红一、红二方面军,先后走过这一地区,但翻山路线不尽相同。<br></div><div><br></div><h1> <b>一、六盘山长征景区</b></h1> 六盘山,位于宁夏与甘肃交界处,由此向南逶迤240余公里,是陕北和陇中高原的界山、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狭义的六盘山主要在固原市原州区和隆德县境内,海拔2928米,因山路盘旋六重方达山顶,故名。 <h5>▲ 俯瞰六盘山。六盘山一带雨多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成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岛屿”。</h5> 我们两次到六盘山。第一次是2017年6月,算是旅游,上了顶峰的红军长征景区。第二次为全程走长征路,细查资料,才明白中央红军(陕甘支队)没有走过山顶,而是从北面较低的隘口过去的。 下面以图片为主,先展陈一下位于主峰的红军长征景区。 <h5>▲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游客中心(山下),位于隆德县城东北8公里处。社会车辆不得上山,须换乘观光车,上行约6公里。</h5> <h5>▲ 山头上的红军长征纪念园,由纪念广场、纪念馆、纪念碑(诗碑)、纪念亭、吟诗台等组成。</h5> <h5>▲ 红军长征纪念碑(诗碑)。坐落在纪念馆顶部的平台上,江泽民题写碑名,两侧分别是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h5> <h5>▲ 雕塑:红军过六盘山。位于纪念广场上。</h5> <h5>▲ 吟诗台。位于纪念馆对面的山头。</h5> 除了以上纪念地外,景区内还有一条“红军小道”,可以徒步上山。沿途有18个微缩景观,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div><br></div><div>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园,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div><div><br></div><h1> <b>二、追寻红军的足迹</b></h1> 我们第二次到六盘山,是2019年11月初。没有再上主峰的长征景区,而是沿着毛泽东和陕甘支队的足迹,从北面的张易镇到青石嘴一线,寻找红军遗址遗迹。 1935年10月6日,红军从单家集出发,进抵六盘山脚下的张易堡(今张易镇)一带,毛泽东住在毛庄。我们进村里看了看。老乡说,毛主席住上面,房子已经不在了。老乡说的“上面”,就是地势较高的地方,位于村庄后半部,也是个进退裕如之地。 <h5>▲ 张易镇毛庄村,毛泽东翻越六盘山前曾在此宿营。<br></h5> 次日,红军分三路越过六盘山。<br>  毛泽东走中路,从毛庄出发后,经王套、莲花沟、后莲花沟翻越六盘山。这条路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实际行走不止)。两次问老乡,都说那嗒不好走,车更过不去。无奈,只得望山兴叹,绕行75公里,然后再回头寻找红军遗迹。<br> 已入深秋,正是土豆收获时节。几次走到地头看农民挖土豆,蹲下来一起聊聊天,成为旅途中的一件乐事。<div>  红军长征那会儿,称土豆为洋芋,在六盘山一带几乎天天吃。</div> <h5>▲ 王套村至莲花沟一带,正在地里收获土豆的农民。红军一部曾从这里出发,翻越六盘山。</h5> <h5>▲ 六盘山脚下(过山前),位于毛泽东途经的王套村一带。</h5> 我们绕过六盘山后,先按导航指引到后莲花沟一带,寻访毛泽东和红军下山之路;继而前往青石嘴战斗纪念碑,两地相距七八公里。因为岔路多,不是很好找。 <h5>▲ 后莲花沟一带,毛泽东及红军一部曾从这里下六盘山。红军过六盘山时,上山的路比较陡峭,下山相对平缓。</h5> 红军下了六盘山后,在青石嘴偶遇东北军骑兵2个连。毛泽东亲自部署,一举将其歼灭,缴获战马100多匹。红军用这批马,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骑兵侦察连。连长为梁兴初,即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威风的“万岁军”军长。<div>  现在的战斗遗址处,立有一座纪念碑,碑顶是一尊骑战马的红军战士铜像。</div> <h5>▲ 青石嘴战斗纪念碑。位于青石嘴立交桥南面的一座山岗上,地名为上青石嘴。</h5> <h5>▲ 纪念碑顶部的红军骑兵雕塑</h5> 过六盘山后连续两天,红军沿着六盘山麓的秦长城向东疾进。时值仲秋,天高云淡,毛泽东诗兴勃发,吟成感怀之作《长城谣》,后经修改,成为我们熟知的《清平乐•六盘山》: <font color="#39b54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font><div><font color="#39b54a">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font></div> <h5>▲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迹</h5><h1><br></h1><h1> <b>三、毛泽东首次住窑洞</b></h1> 沐浴着秋日阳光,我们来到距离青石嘴约8公里的小岔沟村。红军于10月7日翻越六盘山后,毛泽东的第一个宿营地就设在这里。 <h5>▲ “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指示牌。</h5> 毛泽东宿营地,位于公路边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旧居旁的碑文写道: <font color="#39b54a">  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位于六盘山东麓,彭青公路北侧,古城镇小岔沟张有仁旧宅。院内原有窑洞5孔,现存3孔,毛泽东当年夜宿的窑洞居中,现遗存有毛泽东使用过的六条腿柜、带“福”字雕花木椅等生活用品。</font><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div>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住上窑洞。<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 <h5>▲ 毛泽东和警卫员宿营的山脚院落</h5> <h5>▲ 毛泽东居住的窑洞</h5> <h5>▲ 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内景,木板床上有毛泽东使用过的小炕桌。</h5> 旧居旁的纪念碑文还写道: <font color="#39b54a">  ...... 毛泽东同志饱览了六盘山风光,带着青石嘴战斗胜利的喜悦,夜宿小岔沟,以诗人的情怀构思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词篇——《清平乐•六盘山》。</font><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div> 关于《清平乐•六盘山》的写作地点,有不同说法,但是在小岔沟开始构思则是可能的。有很多文章说该词创作于六盘山顶峰,不靠谱。<br> 理由何在?一是毛泽东没有经过顶峰;二是还没有完全下山就部署指挥青石嘴战斗,哪有功夫吟诗作词!三是据警卫员陈昌奉回忆,攀登六盘山时,先阴后雨,“来到六盘山下,主席全身都被淋湿了”。因此,毛泽东词作中的“天高云淡”,应该是后面几天路过长城塬时的天气。细品《清平乐•六盘山》,其上阙,由“天高云淡”起兴的其实是长城,下阙才写六盘山。<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 <h5>▲ 在毛主席居住的小院内,与房主人交谈。</h5> 如今,张有仁的孙子张希俊守护着这座山坡上的小院。他听到犬吠,打开柴门把我们迎入前院。这里有一块文物保护碑,一座平房,房侧还有一道砖砌的门,围墙与土山相连。内院很大,正面是毛泽东和警卫员住过的窑洞;两边各有一座平房,是后来盖的,现为房主人的居住生活之所。一侧还有树枝围成的菜圃。 我们与张希俊攀谈,听他讲毛主席的故事和当地的风土民情。<div>  在窑洞里,张希俊指着木板搭成的“炕”说:这屋里,除了雕花木椅和靠墙根的六条腿柜子外,炕上的小方桌也是原物,毛主席用过的。奶奶曾亲手给毛主席做饭、烧洗脚水。做好的饭菜只能送到门口,再由警卫员端进去。红军临走时,在他家放了4块银元。</div> <h5>▲ 毛泽东住室内,张希俊自栽自采的苹果。</h5> 1976年,时任毛泽东警卫员的陈昌奉重走长征路,回到了张有仁家的窑洞前。这时,尚健在的张有仁妻子王艳花老人(红军来时不到20岁)才知道,当年住在自家的那位高高的红军首长,就是解放了全中国的毛主席。<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b34qcz?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1)由甘入宁 • 红军突破西兰线</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6y53zi?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0)榜罗到通渭 • 毛泽东朗诵长征诗</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s48d3a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9)声东击西 • 强渡渭河</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zoah0x?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8)哈达铺 • 长征命运转折点</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wbcolg?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7)岷山脚下 •《七律•长征》诞生地</a></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