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散文《童心》感悟:人生路上,别失童心!

吕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童心是:心之初也。</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周国平散文《童心》感悟:人生路上,别失童心!</b></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b>《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议论文,李贽探讨了人是怎么失去童心的</b>。他说:童心是什么?李贽说:童心者,真心也;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子,人之初也,童心,心之初也。本来,童心是人人一开始都有的,只是,随着年纪渐长,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道理多了之后,有的人就成了应试的高手,他们按照奖惩的规则去办事,而不是出于本心。如果失去了童心,便失去了真心;失却了真心,人也就成为观念、成为意识形态的提线木偶,成为没有自我意识的行尸走肉,把别人的出发点,当成了自己的出发点。读周国平散文《童心》感悟:人生路上,别失童心。<br> <b>周国平散文《童心》:“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b>。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童心和成熟并不相互排斥。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依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br> <b>一个人如何永远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童心是什么?心灵单纯,对世界怀着儿童般的兴致</b>。所谓的慧心无非就是童心加上平常心而已。弄清楚了这两个概念以后,作者就进一步论述童心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由于有了童心,人才能善思考,有智慧,丢掉偏见和利欲;由于有了童心,人才会“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幸福年轻地走完人生旅程。<br> <b> 童心是指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b>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特指那些有着小孩特质心态、心境、个性、趣味的一类人,他们与生俱来的童心情结,童心是代表一类人的生活态度,一类人的个性表现。它告诉我们人长得再大,内心深处都还是一个孩子般的童心永远长不大。<br> <b>童心是善之端。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为游戏而游戏,手段就是目的,这是艺术之端;</b>他们不计利害,不分物我,即“无我”。踏实、诚实、真实。最上上品的人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人和做事,次一点的,只要诚实就可以了——我懒,我也知道自己懒,我还知道懒的后果,而我愿意承担这个后果,这就叫诚实。<br> <b>追寻美好就要以童心般的天真,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b>最是童心宝贵,最是童趣动人。找到一颗童心,何其不易。事实上,置身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可能没有时间去体会快乐,去寻找趣味。闹钟吵醒、洗漱收拾、出门赶车、繁忙工作……这样紧凑的节奏,每个人或许都不陌生。生活中让人焦虑、让人不安的,不一定是物质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包括适当的闲暇、生活的乐趣,这不仅来自外在,同样也取决于每个人内在的生活态度。<br> <b>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心或曾经有过童心,</b>能够始终保持的,却并不是太多,正如文章中所说,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随着困难和挫折的屡屡出现,我们可能就会变得“麻木、僵化、世故”,久而久之,也就失却了一颗本不该失去的童心。如果我们要具有智慧,必须要具有真正的童心。一个人年轻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头脑不要太复杂”。<br> <b> 其实,李贽说的这种情况,孔子早就说过了。《论语•宪问》中,孔子说</b>:“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为己”的意思不是自私,而是,在学东西的时候,古之学者本能从求知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是属于他自己的,他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表扬来激励自己。“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第三十一),因此教育的关键是“护此童心”,这是丰子恺的教育观。<br> <b>读完周国平散文《童心》,我有一种体会:童心,就是对生活的热爱</b>,是在历经困难之后表现出来的豁达。童心,并不意味着幼稚,而是成熟后的知世故而不世故。拥有童心的人,世界是彩色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因为这样的人是热爱生活的,能看到生活点滴的美好,也能让自己保持着简单的快乐。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孩子。<br> <b> 我们做人、做事、做文章、做学问,道理是一样的。</b>为什么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没什么技巧,没有后来唐诗宋词元曲那些个平仄押韵的讲究,却依然在中国文学的长廊里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近两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无他,就一个真字。到了魏晋易代之际,到了路人皆知司马昭有一个中国梦的时候,嵇康在《释私论》里说:“越名教而任自然!”我觉得,这个“任自然”的“自然”,就是童心。任自然,就是:不忘初心。<br> <b>我记得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辞》中曾这样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b>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映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这段话让我激动、感慨;更让我思悟、反省。我是一步一步从童年走过来,又一天一天将童年扔向遥远的天边。每当有几篇文章见报和被人恭维几句时,总觉得自己日趋成熟,认为自己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读懂了社会、自然这本书。可当平心静气的坐下来一想,才觉得自己并非变得成熟,有了悟性,而是一天天在蜕变,变得自私、冷漠;变得刻板、固执;变得古怪、吝啬;变得小气、平庸。<br> <b> 读完周国平散文《童心》,我认为:关键是它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引起我们的思考</b>,使我们明白保持童心的重要意义,到了时下,六经、《语》、《孟》,已经成了道学家拿来攻击别人的话柄,以及让虚伪之人扎推的渊薮了。这就够了。至于文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它好了。<br> <b>童年,幼稚而天真,活泼而无忧。</b>那时候,总认为山就是那么高,天就是那么蓝;总认为星星就是那么多,月亮就是那么圆。天真,似乎是上苍赐予人类婴幼时期的一份厚礼,是人生开头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在婴幼时期,人似乎本能的拒绝着浑浊、肮脏、复杂、阴暗;在婴幼时期,简单、清澈、真诚是美;纯净、坦然、纯扑是美。童年的心境,如清澈的水;童年的瞳仁,似蔚蓝的天空。<br> <b>一些成年人对自己的言行不反省、不思悔,昧着良心欺上瞒下、言不由衷;对罪恶、丑行、卑劣</b>、无耻熟视无睹;看到别人打架、落难、陷入困境,在危难之中时,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回想着童年,我不由得感叹光阴流逝的如此之快,也不由得想着凯斯特纳说的:″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br> <b> 孔子赞美这样一种美德:“默而识之,学而不厌。”</b>荀子在《劝学》中对孔子的话做了进一步发挥。荀子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以为禽犊”的意思是,小人把学问当作可资卖弄的土特产,比如带鱼。)<br> <b>“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画家黄永玉就堪称这样的不老传奇,虽然他经历了时代的动荡,却一生乐观</b>,画有神,人更有趣。“所有成年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只是我们忘记了。”是的,我们都曾经高呼“不想长大”,长大后却开始后悔“回不去了”。 小时候的梦想和长大后的生活始终在一条时间线上,分不开更割不断,只要悉心浇灌,再贫瘠的土壤都能变成沃土,向阳的花也总会美丽绽放。<br> <b>“保持一颗童心热爱生活,才不会辜负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b> 小时候,我极力装得像个大人,当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列夫•托尔斯泰。最是童心宝贵,最是童趣动人。人生路上,我们需要坚持,坚持到底就可看见花开。人的一生真的可以说是非常漫长的,同时也是非常短暂的。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时间太多,多得不知道怎么利用,只剩下很多的茫然与无助。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会不禁感叹时间太少,不知不觉时间就跑掉了,在这个时候就会不禁感叹到底我们的时间去哪了。<br> <b>保持童心,是一种难得的能力。</b>孩子的心是纯真无暇的,是天真可爱的。是可以用天底下最美的语言去描述。但是却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因为童心是无价的。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才是感悟生活真谛的人。<br> <b>童心者,不以时光流逝而失其美好</b>,不以岁月更迭而毁其梦想。“人生之中,童年为美;童年之中,童心是金”。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为成人。“童言无忌,畅谈中外;童心无涯,驰聘古今。人无童心,三岁成翁;人有童心,百岁犹童。岁月如歌,永葆童心”。“童心少年,前景无边。继古绝学,师法圣贤。精勤求知,博览群典。中华复兴,赖尔少年”。<br> <b>人生路上,别失童心</b>。时间是从来不等人的!真正的孩童时刻总是稀少得可怜,即使生活有万般色彩,也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乐趣。那怕是偶尔的孩子气,都是每个人充满魅力的一面。其实,成长并不是抛弃童心、远离童趣的过程,无论什么年龄段,都可以保留一颗颗未泯的童心,绽放一回回天真的童趣。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积极向上、乐观的童心。我们要保持那颗童心,只有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才是一个拥有生命真正意义上的人。<br> 祝愿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能快乐,保持自己的童心,活成最简单的样子,带着童心去看世界,去爱这个世界。<br> <b>写于北京</b>。2021年9月8日至11日,14日订正。<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一颗童心就不会老——百岁学者吴宗济的养心经</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