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的危害与防治

三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王崇圳

什么是隐翅虫?<div>隐翅虫是一类鞘翅木昆虫,可捕食多种农业害虫,是一类益虫,隐翅虫中少部分种类属于毒隐翅虫,毒隐翅虫是指可以引起人体皮炎的隐翅虫科的昆虫,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是梭毒隐翅虫,又名毒隐翅虫、青翅蚁形隐翅虫和黄足蚁形隐翅虫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div> 梭毒隐翅虫是一种体色以黄褐色为主,红黑相间且行动迅速的小型甲虫;体长6.5-7.5毫米,宽1.2-1.4毫米;身体具有金属光泽;头、中后胸及腹部第5节后为黑色;鞘翅为青蓝色,上面密布粗刻点;触角11节,端大部分为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比头略窄,略呈长方形,表面光滑有光泽;两鞘翅合拢后的长度略大于宽度,后端平截,表面布满刻点,密被黄白色短毛。 隐翅虫的主要生存在什么环境?以什么为食?<div>隐翅虫生存于潮湿场所,常昼伏夜出,其夜间活动的频率受气温、风向、光亮等诸多因素影响。且具有明显的向光性(特别是对荧光)和向高性。食性复杂,多食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粪肥、菌类、植物花粉、动物尸体、粪便、垃圾以及枯叶、朽木、树皮等,而且也捕食小型昆虫,如叶婵、玉米螟、飞虱、蚜虫等昆虫。</div> 隐翅虫的致病性及引起感染的部位<div>隐翅虫毒素是体外化学防卫物质,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外分泌防御物质是从外源获得,主要是运用其食物成分来合成。隐翅虫本身对人体一般并不产生明显损害,有人做过这方面研究就是实验室把兔子背部毛剃尽后,分别用3个小号培养皿和3块纱布,每块纱布下覆盖两只活隐翅虫,用培养皿把隐翅虫固定在兔子背部10分钟,30分钟,60分钟,24小时后被隐翅虫爬过10分钟的皮肤仍无变化,被爬过30分钟的皮肤出现红肿,被爬过60分钟的皮肤症状加重,出现脓疱,可见毒隐翅虫对人的致病物质是虫体内的毒液,此毒素主要来源于血淋巴,一般不释出,只有当虫体受到刺激、压迫时,体内压力增大,毒素才会从体壁较薄弱的位置排出。调查中很多患者并没有拍打或压碎虫体,虫体仅在皮肤上爬过,其皮炎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的体味及虫体自身的生理状态有关。</div> 隐翅虫皮炎多发生于裸露的皮肤表面,如人的面部、颈部及四肢上,有时隐翅虫也会钻入衣服内感染其他部位的皮肤;有时手指也可把毒液携带到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如眼部及阴部)或其他人的皮肤或黏膜处并引起感染;有时患处与体表的其他部位接触也会产生对应点病斑(如手臂内侧的患者可感染与之对应的胸侧等部位)。隐翅虫皮炎患者的皮肤等患病处常在6-48小时内出现排列成单条或多条的线状红斑,丘疹及水疱,1-2天后化脓成红斑脓疱,水疱及脓疱均发生于皮肤角层层下,偶见于表皮内;感染处会有痒及烧灼感,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低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病变处的分泌物干燥后结痂,1-2周后会自愈,自愈后留有色素斑,可保留数月之久。 隐翅虫的危害发生原因<div>毒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夜晚的灯光特别是日光灯,三四层楼以上的较高楼层更具吸引力,尤其是晚上在教室学习的学生或上夜班的人们不小心挤压或者拍打时,从而导致隐翅虫引起的皮炎,另外气象因素对隐翅虫的皮炎暴发有明显的作用和影响,潮湿、阴霾,闷热气候、环境卫生状况不好,垃圾、有机物堆集,粪便不及时清运均都可以引起隐翅虫的暴发。</div> 隐翅虫的防治措施<div>预防 打扫室内外卫生,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废料、杂草,捣毁隐翅虫的栖息地和孽生场所,及时清除室外的杂草、污水和垃圾等,必要时可喷洒适量的杀虫喷雾剂。不要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保持室内清洁、整齐,使侵入室内的隐翅虫无隐藏之处,同时要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防止隐翅虫飞入;夜晚关灯睡觉,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以免压死;在 野外或草地上活动的人,最好穿上长衣长裤,或使用一些驱虫液,在建筑物的周边环境不建议大规模的消杀隐翅虫,以免破坏生态平衡和造成环境污染。</div><div>治疗 身上有隐翅虫时,不要挤压或拍打,保持镇静,用嘴吹或用手、其他物体轻轻移走虫体。切忌像对待蚊虫那样把它拍死,以免其体内的毒液溅到皮肤上。如果皮肤已接触到隐翅虫的体液,应尽快用肥皂水冲洗,切忌搔抓和用热水洗烫患处;切忌用手去搔抓,以免造成二次感染。如果局部化脓感染,应外敷消炎药;感染面积较大或体质敏感的患者,需马上到医院诊治。</div><div><br></div> 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议<div>在进入隐翅虫活动季节,晚上尽量穿戴网状防护帽,穿长衣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如在暴露中有虫体爬行,切忌拍打和挤压,用手指轻轻弹开或者用嘴吹走,及时清洗爬行部位,以免引起皮肤过敏。如需长时间夜间作业者,可选择通用驱避剂,如避蚊胺、驱蚊酯和羟哌酯,涂抹暴露部位,预防隐翅虫袭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