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之行一文豪故居斯特拉特福小镇

一代天骄

<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11号</p><p class="ql-block"> 在英国素来有一种说法:"南有简.奥斯汀于巴斯, 北有莎翁于斯特拉特福",这两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英国作家都让原本平凡的小镇充满了文艺气息。</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的故乡在美丽而充满田园风光的沃里克郡乡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小镇。</span>这个安静小巧的镇子不仅哺育了"英伦之魂"莎士比亚, 更因秀丽的风光入选英格兰名小镇前十名。</p><p class="ql-block"> 旅行,像一条缘分的纽带把我引领到这里,让我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个时代是个读书的时代<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从小学时就开始读各种文学书籍,虽然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却也津津有味深陷其中。到中学巳读完莎翁一些代表性作品"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也没错过莎翁作品改编的每一部电影"王子复仇记、奥赛罗、第十二夜"。非常庆幸那是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也没有电子游戏的时代,能让一颗驿动的心完全沉浸在文学书籍中,随着书中的情节而激动震撼,难过流泪。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曾见过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莎翁的格言一段一段的被抄录在笔记本上,座右铭一般在同学们之间相互传阅交流。现在想来,少年时代是我接触文学书籍最多的年代,这些文学书籍潜移默化的启迪着心灵,教化着情智,审美着内心,引领着我们理念上的深思,感情上的丰盈,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人格观,价值观,审美观。</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全球文化变得通俗、浅薄、商业,当电子游戏,手机操纵着人的视觉、听力及内心情感,莎士比亚及那一代文学巨匠已经远远的淡出了现在人们的视野。有多少人还在读莎士比亚?有多少人还能静下心去细细咀嚼品味这些大作带给人的启迪、美感、内涵?就连我们这些酷爱书籍的老者,重读这些大师的书,内心也难再激荡起当年看书时的情素了。</p> <p class="ql-block">  在埃文河边下车向莎翁居住地走去,天色尚早,行人不多,大都是游客,比如我们一行。商铺尚未营业,已经在做准备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街叫绵羊的街,我们从这条小巷走向莎士比亚故居。</p> <p class="ql-block">  小镇干净清爽,一路走一路观赏着小镇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屋里的摆设和窗外的风景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一只大梦初醒的小猫,隔着玻璃享受着清晨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  丁字路口矗立着一栋白色小楼,这是有名的巴克莱银行。全球第七大银行,在英国仅次于汇丰银行排名第二。</p> <p class="ql-block">  巴克莱银行,成立于1690年,有300多年悠久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span>总部设于伦敦,<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span>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巴克莱银行是全世界第一家拥有ATM机的银行,1966年发行了全英第一张信用卡,1987年发行了全英第一张借记卡。</p> <p class="ql-block">  与巴克莱银行隔街相望的劳埃德银行,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1765年建立,全名泰勒·劳埃德公司。兼并银行50多家,1889年改现名。是伦敦票据交换银行之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透过窗户看到里面的人在吃早餐,很温馨的场景,一种游子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叫享利街,莎士比亚的故居就在这条街上。游人多了起来,来往大都是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莎翁故居就在眼前却浑然不知</p> <p class="ql-block">  亨利街尽头的丁字路口路矗立着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中的小丑雕塑,夸张活泼的造型引人注意。雕塑底座的四面刻着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精彩名言。</p> <p class="ql-block">傻瓜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自己是个傻瓜,随你喜欢。(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傻瓜先生,真像太阳一样在圆球上走来走去,到处都是光芒。(第十二夜)</p><p class="ql-block">唉!霍.约里克。我认识他,霍.艾修:一个开无限玩笑的家伙。(哈姆莱特)</p><p class="ql-block">高贵的傻瓜,一个值得尊敬的傻瓜。</p> <p class="ql-block">  街道对面的小楼写着三个中国字"中华楼",猜想是个歺馆,也猜想我们中午会在这用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莎士比亚研究中心等候进入莎翁故居</p> <p class="ql-block">  这是莎士比亚的标识徽章,一支笔。在这镇上游走,凡是挂有这个徽章的建筑,都是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为纪念<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而建。</span>里面陈列着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雕像、画像,收藏着各种版本的莎士比亚戏剧和各种文字的莎士比亚著作,包括1623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是世界三大莎士比亚图书馆之一。这里也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居的入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一切都由莎士比亚信托中心负责管理。这是一家独立的教育性慈善机构,通过公众认购取得管理资格。他们管理着小镇上五处与莎翁有关的地方:出生地、新居、妻子的家、女儿女婿的家、归宿地。可以买通票参观,也可以只参观莎翁出生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记载着莎翁一生的年代大事表。</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的名言,用各种文字镶嵌在墙上。其中就有中文字体的《哈姆雷特》中最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雕塑分裂的大脑表示出《哈姆雷特》中另一句台词"我是罗斯塔还是汤姆斯克"。</p> <p class="ql-block">  这面墙上挂着37枚圆形銅牌,每一个铜牌上的图案就是莎翁的一部戏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囊括了莎士比亚的37个剧本。</span></p> <p class="ql-block">  放映厅里滚动播放着莎翁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第一对开本是最早的威廉·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于莎士比亚去世七年后的1623年编集出版。约翰·赫明和亨利·康德尔是《第一对开本》的编集者,既编辑文字,也监督印制。他们亦是莎士比亚的友人和演艺同侪。</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一对开本",内含36部剧本,其中18部是首次出版。由于此全集是以对开本的形式印制,因此西方通称第一版为"第一对开本"。当时《第一对开本》共印刷了750本。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一对开本"以及廉价版四开本中收录的剧文,被后世四百多年的演员和编导使用,再现舞台。</span>一般认为,若非这个版本的出现,现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剧本如《麦克白》《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剧本等很可能永久失传,因此,"第一对开本"在西方文学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地位。</p> <p class="ql-block">  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暴风雨》,里面有一句台词:我渴望了解你生活的故事。这句台词镶嵌在大厅入口处的墙上,沙翁先见的洞察到来此处参观的人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  电影海报:王子复仇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奥赛罗、<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密欧与朱丽叶、</span>一下把我带回到少年时代。哈姆雷特的那句有名的格言顿时在脑海中出现。</p><p class="ql-block">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从莎士比亚中心进入到莎士比亚故居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小木屋的后院修剪齐整的草坪绿色盎然。这个花园的一部分是十九世纪中期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花园里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种植着种类繁多植物、果树。据说很多都是依据莎士比亚的作品里出现过的植物栽种的。参观故居的游客可以在花园里休息喝茶,慢慢回味。</p> <p class="ql-block">  啤梨树硕果累累,这一两年国内市场也进口有这种水果,肉软汁多很好吃。没想到第一次见到结满果实的啤梨树竟然是在莎士比亚家的小花园里,真是世事难料。</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遗留着莎士比亚记忆的地方,</span>几百年时光的斗转星移,花园里的鲜花绿植依然随着四季轮回开花结果生生不息,一如当年般灿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多彩</span>,素静典雅。</p> <p class="ql-block">  在莎翁故居的花园里留个影,沾点儿莎翁的仙气儿,希望小妞子能提高一下读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走进小院就巳经融入进浓浓的莎翁气氛,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里正在演出莎翁戏剧的片段。</span>这是"大声莎士比亚"剧团驻扎的营地,每一天轮番上演着莎士比亚各类戏剧片段,不时还会举办十四行诗朗诵会。虽然听不懂,从他们的激情,表情,肢体动作,也能隐隐感受到他们朗诵的大概是那部作品片段。</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从这个小门走进了莎士比亚从出生到15岁居住的房屋,多么奇妙的感觉。半个多世纪前,我们读莎翁时,怎么也想不到今天我们会坐客般的走进了他的家.....。</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莎士比亚的父母—约翰·莎士比亚和玛丽·莎士比亚的房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莎士比亚出生地和童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因莎士比亚的儿女无后代,血脉未能延续,这座房屋在莎士比亚的外孙女逝世后转入莎士比亚妹妹的后裔哈特家族手中。直到18世纪末,因房屋年久失修,只得投入市场出售,</span>1847由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集资买下,复建修缮成16世纪原来的样子,非常古朴的半木结构住宅。</p> <p class="ql-block">  厨房,建于17世纪初,敞开式的炉灶内堆放着煤炭。</p><p class="ql-block"> 穿着都铎时代服装的讲解员,向访客介绍故居的情况,虽然完全听不懂那么长的英语,还是认真的站在那,感受一下气氛。</p> <p class="ql-block">  食品库房内陈列着莎士比亚时代可能食用的各种食物,此外,还有用于存放食物的陶瓷器皿,其中有原物也有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客厅:这是一个舒适的空间,也是家里最豪华的房间。是莎士比亚的家人晚上一起聚集在炉火旁交谈的地方,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当时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曾做过镇长。为了向客人炫耀家庭地位和主人的好客,家里最好的床,也是家里最值钱的家俱,也放在这里,炫耀财富的同时,偶尔也可作为客人床。"</p> <p class="ql-block">  "客厅的墙上覆盖着色彩鲜艳的布料,用来代替昂贵的挂毯,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做法,房间内所有墙布图案的设计都模仿了16世纪原有的壁画和墙布的风格,石质地板是16世纪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  "这间房子是按照16世纪70年代的模样布置的。悬挂着织物的床是16世纪原物的仿制品,在当时能拥有这样一张床就是财富的象征,而把底层客厅兼作卧室也是当时流行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毯的图案是《圣经》里"浪子回头"的故事,他们是原物的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  歺厅:这个房间是家庭成员们一起用餐的场所。餐桌上按照典型的正餐式样摆放着锡腊器皿。宽大的壁炉内有烹饪器皿,及一把用来烤肉的铁叉。室内的家具包括了哥特式的凳子和长椅,两者都是16世纪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  "坐下来吃点东西,欢迎来到我们的餐桌。如你所愿,莎士比亚一家人会在大厅里享用他们的主菜大约1小时。莎士比亚从早上6:00开始上学,然后乘车回家吃午饭。"</p><p class="ql-block"> 在都铎王朝的英格兰,王朝详细的"禁奢令"规定了每个社会阶层可以穿什么衣服,可以食用什么食品。中产阶级,包括莎士比亚在内,允许上两道菜作为主餐,每道菜可以由几个共享的盘子组成。这顿饭有面包、馅饼、浓汤鱼和奶酪肉。星期三、星期五和星期六分别被列为"禁食日",或者是"禁鱼日"、"禁肉日"。</p> <p class="ql-block">  走廊的另一头是莎士比亚父亲的工场,约翰.莎士比亚制作并出售优质的白色皮革制品。用生皮(绵羊、小山羊、鹿等)做手套。他不仅是当地的羊毛从业者还兼贸易商,时常要远行至伦敦从事贸易。</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穿着旧时的服装,依窗而座,画面很美,一眼望去真有走进电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沿着窄小的楼梯走上二楼,</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房间是家庭的臥房</p> <p class="ql-block">  屋内的摆设复原了英国16世纪的生活习惯和风格。走进这里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据说木质地板是十六世纪的原物,古老的橡木地板平整光滑,很多地方都有修补的痕迹,踩在上面发出咔咔咔的声音,让人心生一种担心。</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卧房的墙面上贴着粗体黑白图样的墙布,这被称为仿古设计或是意大利风格。屋内的陈设以现在的眼光看,觉得很普通并不富裕,但在四百多年前,这就是英格兰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间房是莎士比亚5岁后住的房间,床上摆着的这件绿色小裙子是莎士比亚小时候穿的。绿色是英国人的辟邪色。英国早年同样重男轻女,但是男孩子的成活率还非常低,于是要把小男孩当做女孩来养,以避免魔鬼早早的把他们带走。</p> <p class="ql-block"> 第二间房现在展示着房屋的历史。这里的窗户上刻满了19世纪参观者的名字,其中不乏文学戏剧界的名人贵客,有苏格兰作家瓦尔特.司格特爵士,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英国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艾伦.特里和享利.欧文爵士,英国著名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著名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等人。这几扇窗户是故居的原物,一直被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第三间卧房是莎士比亚父母的房间,也是当年莎士比亚的诞生室。室内的织物和墙布是十六世纪的原物,床、摇篮、玩具、洗衣盆、婴儿用品都是莎士比亚时代原物的忠实仿制品。"</p><p class="ql-block">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这个房间,刚出生时的婴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保姆的怀里啼哭呕吐,</span>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个日常环境中出生的婴儿会成为一个文学传奇,在后来四百多年众多游客来到他家里。</p> <p class="ql-block">  "威廉很幸运的在都铎王朝的英格兰度过了他的第一年。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约翰和玛丽在威廉出生前就失去了两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在他父母约翰和玛丽住的这个房间里一直长到5岁。襁褓中的他睡在摇篮里,大一点后就睡在那张可以从父母床下抽出来推进去的"轮床"上。(带轮子的床)"</p> <p class="ql-block">  楼上另一半臥室现在用作展示厅。</p><p class="ql-block"> 令我十分惊讶的是,在这里尽然看到了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图片。原来,悬挂展示在这里的照片上的人物和物品都与莎士比亚有着相关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生前远隔千山万水未曾谋面彼此不闻,却各自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对东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巧合的是,1616年莎士比亚在英国斯特拉福逝世,不过百日,远在万里的东方,汤显祖则在江西临川去世,同时代出生去世,也是一个戏剧性的巧合吧。</p><p class="ql-block"> 2015年,习近平访问英国时提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p><p class="ql-block"> 2016年,在"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上,江西省抚州市与英国伦敦斯特拉福区正式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抚州市向莎士比亚故居赠送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合体青铜雕像",作为中英文化交流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身处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是曾经彼此语境下的"他者"。如今两位“大家”邂逅、两座城市相逢,背后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与努力,亦有中国走向世界的投影。2016年盛会举行之时,曾有评论,"走过文化自弃、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今天,并肩而立’地去纪念中外两位伟大的作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原力觉醒’",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  "汤显祖是中国剧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在他的有生之年很受欢迎很有影响力。汤显祖的《牡丹亭》写于1598年,常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提并论。这个是一个年轻女子为爱情而死的故事,她渴望在梦中遇见的男人,那个男人爱上了她的肖象后她又复活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很多相似之处,英国在1600年代早期与中国有过很少的接触。"</p><p class="ql-block"> 莎翁故居在对汤显祖的介绍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汤显祖《牡丹亭》手抄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span>2010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西安出版社送给"</span>莎士比亚诞生地信托基金会"主席戴安娜·欧文博士的一份特别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英国2002年发行的第二版汤显祖的"牡丹亭",由西利尔.伯奇翻译,印地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凱瑟琳.斯瓦特克写的序言,序言中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时被比作汤显祖的"牡丹亭",两个文本都用语言之美来探索了一个青春激情与爱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和他的《唐·吉可德》。</p><p class="ql-block">塞万提斯是西班牙著名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坛上的文学巨匠,两人都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大文豪。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塞万提斯生于1547年,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两人同于1616年四月去世。</p><p class="ql-block">1616年莎士比亚、汤显祖、塞万提斯,三位巨匠不约而同地与世长辞。 虽然他们素不相识,却纷纷以自己的方式,道破了戏剧与人生的奥秘。</p><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说:戏剧仿佛要给自己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p><p class="ql-block">塞万提斯说: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汤显祖说:人情如归戏道,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p> <p class="ql-block">  "塞万提斯最著名的作品是1606年出版的《心灵手巧的唐吉可德》。塞万提斯的机智和文字游戏的运用和莎士比亚相似,他的作品也激发了莎士比亚新的灵感。"</p><p class="ql-block"> 莎翁故居在对塞万提斯的介绍上给予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在英国文学史上是继沙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今天我们能来到这里,与狄更斯当年的努力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1846年,美国马戏团经纪人巴纳姆欲出资购买莎士比亚故居,计划折掉后借助邮轮运往美国。为了拯救故居,狄更斯作为莎士比亚的仰慕者发起了一场募捐活动。他力争筹集3000英镑买了故居,保住这所房子的未来,阻止巴纳姆实现其粗鄙的野心。许多文学界名人均参加了狄更斯发起的募捐活动,就连阿尔伯特亲王也给予了支持。最终大家筹集到所需的资金,保留了处于严重失修状态的莎士比亚故居,并在同一年成立了"莎士比亚出生地故居托管机构"。</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的作品对狄更斯的创作影响很大。狄更斯曾在《尼古拉斯尼克贝》和《董贝父子》中记录了对莎翁故居的造访。他的多部文学作品中都引用过莎翁作品中的话,尤其是出自《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的。另外,狄更斯作品的结构和主题也受莎翁戏剧的影响,如《董贝父子》和《小杜丽》就可以使人联想到莎翁作品。在狄更斯的不少作品中都可以捕捉到莎士比亚的影子。狄更斯从某种程度上深化了莎士比亚对英语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戴卫.加里克:英国演员,剧作家,戏剧导演,是英国十八世纪享有盛名的演员,也是英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演员之一。加里克是莎士比亚狂热的崇拜者,在他的演艺生涯曾潜心演出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酷爱。</p><p class="ql-block"> 1769年戴卫.加里克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首次举办了莎士比亚庆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莎士比亚戏剧节,有数百人参加。庆典从筹备到举办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波折,但都被加里克一一克服;它看似偶然,却因其影响深远而在莎士比亚文化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笔。而后加里克又相继举办了几届莎士比亚节和莎士比亚纪念会。由于加里克的努力,莎士比亚这位16世纪晚期的吟游诗人成为英格兰卓越的民族诗人和剧作家,斯特拉特福小镇也作为世界文学爱好者的朝圣地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最早的莎士比亚纪念品:一、桑葚木制作的小棺木,二、桑葚木雕刻的莎士比亚画像,三、桑葚木制成的烟嘴,四、桑葚木制成的糕点刀。由小镇企业家托马斯.夏普制作于1769年至1799年。</p><p class="ql-block"> 早在18世纪中期斯特拉特福小镇就巳吸引了大量游客,其中不乏一些渴望感受文豪氛围,诗人精神的文人学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些不择手段的投机钻营,趁机大肆兜售与莎士比亚有关的一切物品,无论有多么牵强附会。</span>新广场的主人砍下用一棵据说是莎士比亚种植的桑树,用一些边角余料制作了一些小物件,冠以莎士比亚之名出售,引发了很多争议,这些事也牵涉影响了演员大卫.加里克和他1769年举办的莎士比亚禧年。</p> <p class="ql-block">  一、纪念一百周年的金属鼻烟壶,二、造于1840年的壶盖,三、纪念品剃刀,四、装饰胡桃夹子。</p> <p class="ql-block">  温家宝总理的照片也曾悬挂在莎翁故居,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六月访问英国时,以个人名义访问了莎翁故居。当年江泽民访问俄罗斯,也曾以个人名义走访了托尔斯泰庄园。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有着很深的文学情结和很温情的一面,即便是国家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26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一行来到莎翁故居,看到莎翁塑像感慨地说:"莎士比亚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整个历史,他的英名和作品永垂不朽,他永远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留言本上,温家宝写道:"给人生带来阳光,给梦想插上翅膀".并说,"我会记住这个地方,也会记住这一天"。</p> <p class="ql-block">  走出这栋小楼来到花园,天又放晴了。</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的绿植中矗立着一尊<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青铜塑像,</span>身穿中国传统儒士服装、手执毛笔的汤显祖和身着西方经典服饰、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相谈甚欢",仿佛多年好友。青铜台上用中英文刻着“纪念戏剧艺术大师威廉·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间是《牡丹亭》和《哈姆雷特》的剧照浮雕,图下刻着中英文“汤翁故里·中国抚州赠”字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尊塑像是中国美院教授杨奇瑞创作,2017年4月,莎士比亚诞辰453周年之际,来自江西抚州的代表和斯特拉特福镇的代表一同在莎翁故居花园为这尊青铜塑像举行了揭幕仪式。两位大师</span>以青铜塑像的形式,跨越时空在英国"相遇",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花园里还有泰戈尔的铜像,是由加尔各答雕刻家巴布拉塔 -查克拉博蒂铸造,1995年赠与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p><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代表了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1861 -1941)。1916年,在莎士比亚逝世300周年之际,泰戈尔为纪念他而写了一首诗。三十年后的1946年,印度驻伦敦高级专员辛格维博士读了泰戈尔的诗激发了他对莎士比亚的热爱,他构想了这座永久的泰戈尔纪念碑,可以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看到和欣赏到泰戈尔对莎士比亚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享利街上看莎士比亚故居的外貌:故居在1874年根据史料重新修建,一切复原了都铎时代的建筑风格。故居的两端本来也连着民居,怕失火牵连故居全部拆除栽种了绿植。都铎时代的建筑在当今的伦敦难以见到,1666年伦敦大火后,政府就不允许再建木头房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故居的墙上特意开设了一个玻璃窗,展示了楼房墙壁的结构。土木结构的工艺,和我们川西平原的民居极为相似。</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莎士比亚父亲买这栋楼房时,是作为住宅和手工作坊的。莎士比亚在这幢房出生,成长,结婚生子,度过了近二十年时光。莎士比亚上中学时,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只得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做生意;他做过肉店学徒,教过书。18岁时,他与当地姑娘安妮结婚, 婚后便去了伦敦发展,离开了这幢小屋。这些旧居留下他青少年时期的许多梦想,不少景致都已融化在他的戏剧里。</p><p class="ql-block"> 在伦敦的日子,开始是在剧院当杂役,后来加入剧团做演员,当编剧,之后开始担任导演。1590年左右,他才开始剧作家和诗人的创作生涯。起初,他只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后便开始尝试独立创作。当时,英国剧坛多为具有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莎士比亚曾因没上过大学被人嘲笑。莎士比亚借助自己在剧院里当杂役时的观察,写出了屡屡轰动全国的剧本,有人怀疑这些惊世骇俗的戏剧,诗句是哪个皇室成员匿名写出来的,他们无法想象,如此生动详实的皇室生活场景如何惟妙惟肖地出现在剧本里?最终,莎士比亚凭借他的天才和灵性,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赢得了同仁们的尊敬和爱戴,成为剧院股东。</p><p class="ql-block"> 1597年,33岁的莎士比亚用在伦敦剧院赚到的钱,为自己的家在斯特拉特福购买了镇上最大的房子。1612年,48岁的莎士比亚隐退封笔,回到斯特拉特福镇。</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书店</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故居的礼品店</p> <p class="ql-block">  买了一支沙翁时代使用的沾水笔,几本英文小书,希望莎翁的灵气赋于笔上,让小妞以后高考时写出优秀的作文。</p> <p class="ql-block">  这个清静的小巷,静静的没有人出入,走进去看见一间接一间的屋子满是各种毛绒玩具,一只很大和电影里一模一样的帕丁熊站在那里,标价约五十英镑。</p> <p class="ql-block">  很多玩具造型都是迪士尼电影里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这里好几个店里都是圣诞礼品,批发店一般。这么些玲琅满目的圣诞礼品会不会来自中国义乌?走过这几家店除了我们祖孙二人,没有别的游客,也没有见到售货员。</p> <p class="ql-block">  (享利街头的邮筒)</p><p class="ql-block"> 在英国,红色邮筒不光是街头一景,也是英国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网络的出现发展,不知还有谁在写信,邮筒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已经和拆信刀一起逐渐脱离了日常生活。但是,英国皇家邮政还是一如既往的行使他们的职能,每天上、下午两次开着邮政汽车到每一个邮筒前开锁取信。这不仅是对职业的坚守,也是对传统的坚守吧。能够看见开着红色邮车,穿着红色工作服的邮政人员在亨利街头的红色邮筒前开锁取件,也不失为一道美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今天时间很充裕,可以在小镇上尽情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  可爱的彼得兔</p> <p class="ql-block">  精致美丽的英国小姑娘,是这间小店的小老板。孙女在她的店里买了一把小茶壶。</p> <p class="ql-block">  好喜欢这些带童话故事图案的茶具,非常后悔没有把它们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  小镇小,各种商店都也很小,小小文具店出售的文具用品引来孩子们惊呼声不断,这些文具用品在国内只有专卖店才有。</p> <p class="ql-block">  小杂货铺很小,古老的氛围中摆满了时尚的饮料、糖果。</p> <p class="ql-block">  浮光掠影中都是莎士比亚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莎翁故居,导游把我们带到与莎士比亚故居毗邻而居的乔治培诺珠宝店。"乔治培诺"是英国高端珠宝品牌。位于斯特拉特福小镇的乔治培诺珠宝店,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是小镇地标性建筑之一,它与莎翁有着颇深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斯特拉特福镇作为英国纪念莎士比亚的重要场所,常年举办的各种活动,不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英国的王室贵族也常来捧场支持莎翁文化的发展,除了参与庆典,还有一个就是乔治培诺的珠宝店。</p> <p class="ql-block">  "乔治培诺珠宝店"是莎士比亚的好友亚伯拉罕·斯特林在大约1585年时所建。现在的乔治培诺总经理查理培诺说:"我们家族的兴盛,源于这个世界著名的故居小镇,我们的奉献、知识与工艺同样成为莎翁遗产的一部分。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的祖父乔治培诺和他的继任者们,长期赞助与莎士比亚相关的各类活动。1964年开始我们与故居基金会开始合作,在1996年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之际制作纪念徽章。(乔治培诺家族三代掌门人)</p> <p class="ql-block">  1954 年乔治培诺在妻子玛格丽特满腔热情的支持下,接手了斯特拉特福镇伍德街5号的这个小珠宝店,并以他自己的名字成立了公司,这里既是珠宝店,也是培诺的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优雅精湛的工艺,</span>精美的珠宝、专业的服务和对莎翁文化的热情,令乔治培诺获得了许多贵族名流的青睐,从最初仅任职于玛丽王后皇室特许的珠宝供应商公司,到备受英国上流社会的信赖与推崇,<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逐步壮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传承英国女王婚戒: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当年的订婚戒指由菲利普亲王亲自设计,戒指中心用一颗3克拉独钻,两肩镶嵌小钻石衬托,全部钻石都镶嵌在铂金上,镶造戒指所采用的钻石来自菲利普亲王母亲-希腊安德鲁公主的王冠。戒指的制作经菲利普王子的舅舅蒙巴顿将军推荐,由老邦德街6号的珠宝商菲利普·安特罗伯斯制作。</span></p><p class="ql-block"> 1991年乔治培诺收购了安特罗伯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婚戒的设计和镶嵌方案也得以由乔治培诺传承,被品牌命名为"安特罗伯斯镶嵌",并在2016年推出。</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乔治培诺不仅拥有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婚戒的设计版权,还拥有强大的设计师与工匠团队,不仅是知识渊博的宝石专家,还是行业中的翘楚,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优秀的珠宝工艺夺得英国金匠协会百年大奖。</span>多年来他们致力于从世界各地搜集珍贵宝石,令位于莎翁故居的珠宝店成为珍贵宝石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  詹姆士一世(1566-1625)时期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保护都铎建筑:乔治培诺珠宝展厅</span>从一幢建立于1585年的都铎风格的楼房开始起步,到现在巳由四幢都铎别墅构成。别具一格的内部装饰依然忠实着都铎时期的建筑风格。古老的红砖墙、痕迹凿凿的墙柱和横梁,詹姆士一世时期的天花板;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精心的呵护和保存。古朴中渗透着典雅,低调中漫溢着奢华,环绕其间仿佛穿越到那个时代,令人好有回味,不是景点甚似景点。</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各种珍稀宝石:有尔康达钻石、克什米尔蓝宝石、缅甸红宝石。有哥伦比亚祖母绿制作的珠宝,有顶尖瑞士钟表制造商制作的稀世钟表、豪华皮具,这些奢侈品在古老的都铎建筑陪衬下相得益彰,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庆典,莎翁故居乔治培诺珠宝展厅,展示的一款独一无二的百达翡丽圆顶座钟,这是乔治培诺与百达翡丽联手助力庆典的作品。1969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乔治培诺二代掌门人杰里米·培诺在德国与瑞士学习期间,用自己当学徒的全部积蓄定制了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这块表做好后,由后来成为百达翡丽总裁菲力斯登亲自送到他手里。两位家族掌门人年轻时结下的友谊。四十多年后在莎士比亚故居开花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印章玺戒:<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枚典型的伊丽莎白时代印章戒指,戒指上刻有威廉.莎士比亚的首字母缩写,以及情人结花纹。这枚戒指曾记录在莎士比亚遗嘱里,后因丢失而从遗嘱中划去。1810年一位农场女工在安葬莎士比亚的圣三一教堂旁发现并拾得这枚戒指,后由一名历史学者用36先令向这名女工买下,1868年捐给了莎士比亚故居基金会。乔治培诺复刻了这枚戒指,在纪念莎翁逝世400周年庆典上展出,为了对原品从材质到款式忠实复刻,</span>采用同样的黄金手工制作。是非常值得收藏的纪念品。</p><p class="ql-block"> 2008年为庆祝居里夫人慈善机构钻石周年纪念,乔治培诺设计并捐赠的一枚水仙钻戒。</p><p class="ql-block"> 2011 年乔治培诺以一枚镶嵌有明亮蓝宝石、沙弗莱石和海蓝宝石的炫目蜂鸟造型戒指,夺得第100 届金匠工艺及设计大奖。英国“金匠工艺及设计奖”在英国珠宝工艺界极具公信力。</p> <p class="ql-block">  店里的陈设看似古老简洁,却处处渗透着高贵与傲气,<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来对珠宝就没有概念与追求的我, 此时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闯进磁器店的大象,显得笨拙局促。</span>工作人员彬彬有礼的绅士气质,让我们感受到顾客至上的礼遇,我们随处闲逛,他们并不打扰,一旦有想咨询的问题,他们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珠宝店房屋的建筑特色,精致高端的珠宝,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都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个小镇上我们不仅体会到古典,奢华与时尚,更深深的感受到英国古老的文化氛围和来自王室的贵族气质。能有机缘走进王室贵族的专用珠宝店也不失一种荣幸。</p> <p class="ql-block">  "美国喷泉",小镇广场上很吸人眼球的一座小巧精致的钟塔。这是188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之际,美国出版业大亨柴尔兹送给斯特拉特福的礼物,上面刻着莎士比亚的名言及对莎士比亚的赞美词,并称莎翁为游呤诗人。</p> <p class="ql-block">  小镇上满是都铎时期砖木结构的建筑,历经数百年依然坚固的矗立着。柱子上雕刻着各种雕像,木柱上裂痕累累。横梁上雕刻的头像令我惊讶万分,这不就是童年时看过的电影"爱情的传说"中在广场上旋转的人头吗?头发在脑后长长飘起,脸和柱子上的头像一模一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电影的内容巳记不清,唯有这个头象深深刻在脑海,那是令我当年恐惧不巳的深刻记忆,没想到在这个小镇上,我竟然看见了一个真实的头像。这一刻的惊愕让我半天回不过劲来,我真的穿越了吗?</span></p> <p class="ql-block">  绵羊街与高街的叉路口。街角这栋红砖大厦是汇丰银行。英国三大银行都矗立在这个小镇上,个个都有悠久的历史,个个都不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  汇丰银行红砖的墙壁上镶嵌着精美的雕刻,有花草也有故事,这些精美的雕刻让这幢建筑呈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礼拜堂街,远处可以看到"公会礼拜堂"。公会礼拜堂,重建于15世纪,曾经是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  公会礼拜堂旁边就是莎士比亚曾经就读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学校,当时是一所只招收男生的学校。莎士比亚没有上过大学,他所上的文法学校就算当地的最高学府了。在这个学校,莎士比亚可能学到拉丁文、希腊文、神学和修辞学。</p> <p class="ql-block">  叉路口左边位于绵羊街街角的市政厅,重建于1883年。</p> <p class="ql-block">叉路口右边这座建于1596年的老宅,据说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约翰.哈佛的祖居。</p><p class="ql-block">约翰.哈佛1607年11月生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地区并在那里长大,1637年冬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移民去了美国,时年29岁。1638年9月因病在美去世。去世前,他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了一所新成立的学院 (这所新学院成立于1636年),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校方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即现在的哈佛大学)。这是1639年3月13日的事情,距该新学院成立已有两年半,距哈佛本人去世也有半年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实际的情况是:约翰.哈佛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始人,只是第一个向学校捐款而且数量最大的一名捐助者。这栋老宅是他外祖父的居所,约翰本人并未在这居住过。约翰.哈佛的外祖父是当地的一名市议员,曾经和莎士比亚的父亲一起在市政厅共过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古老的建筑依然完美的保留着,虽然后面不同时代的岁月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建筑,这些新的建筑仍然依从着老建筑的风格,有新旧之分,而绝无突兀之感。</p> <p class="ql-block">  游走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细数着这一幢幢古老而典雅的房屋。屋顶的青苔,雕刻着精致图案的窗棂,古旧的红砖墙,幽静的小巷,目光所及、伸手触碰、脚步走过,无一不是古老的历史,无一不是深厚的文化。时光巳然穿越,莎翁仿佛还在。来这的人们谈论着他的书,看着他的戏剧,他的生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全世界读书爱书的人以这种方式延续着莎士比亚文学。</p><p class="ql-block"> 小镇古典也时尚,精致且优雅,建筑不高,小巧而错落有致,埃文河水缓缓地流过这个小镇。带走了现代城市的喧哗与浮躁,让一切变得安祥与宁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朱自清先生曾到过这个小镇,他在自己的《伦敦杂记》自序中写道:那几天看的,走的,吃的,住的,样样都有意思。莎翁的遗迹触目皆是,使人思古的幽情油然而生。而那安静的城市,安静的河水,亲切的旅馆主人,亲切的旅馆客人,也都使人乐于住下去。至于那新戏院,立体的作风,简朴而精雅,不用说是值得盘桓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埃文河畔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是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专门演出地点。</p><p class="ql-block">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是英国最著名的剧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剧团之一。它制作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以及对作品最具权威性的诠释,是被举世公认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古典戏剧领域最优秀的剧团,它以杰出的艺术成就、一流的表演和通俗易懂的风格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剧团成立于1961年,但它的前身是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亚纪念剧院剧团",是一个热爱莎士比亚戏剧并专演莎剧的地方剧团,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75年,镇上一位名叫查尔斯·弗劳尔的酿酒商兼慈善家发起一场全国性的筹款活动,为修建剧院募集资金。他率先捐出自己位于埃文河畔的两英亩土地作为剧院院址,从那时起弗劳尔家族一直是剧团的热心赞助者。4年后的1879年,一座有哥特式高耸尖顶的建筑落成,被命名为“莎士比亚纪念剧场”。这座能容纳800人的剧院当年开幕首演的莎剧是《无事生非》。此后剧团不断发展赢得评论家的喝彩,</span>在1925年获得皇家特许状,1960年彼得.霍尔任剧团导演,他决定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演出团体并且发展其独特的风格。1961年受女皇封号更名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由政府的艺术委员会资助,查尔斯王子至今是剧院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早已闻名世界,但它的大本营一直坚守在莎士比亚出生地。这里有三个剧院,其中最大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有1412个座位。剧团先后开发出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作品 ,每年在全世界演出3000场。剧团有一条铁律,新作品必须在斯特拉特福的剧院首演,之后才可在伦敦环形剧场上演。到莎士比亚故乡去看莎剧,成为英国和世界各国莎剧爱好者的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剧团全天营业,每年来此参观和观剧的游客超过百万。在这里不光可以观看演出,参观免费展览及剧院,享用咖啡馆、酒巴和歺厅美食;还可登塔楼欣赏到小镇和周围乡村的美景;这里即是景点也是名符其实的艺术殿堂。</span></p> <p class="ql-block">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与其他国际性的戏剧公司不同,这里的演员在演出保留剧目时,会同时出演不同角色,这个特色唯此独有。剧团常年轮流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念白用的是伊丽莎白时期的英语。</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一报还一报""理查二世"剧照"</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巷里还有一个小演出地。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管理着三个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天鹅"和"另一处"。这个会不会是"另一处"剧场。</p> <p class="ql-block">  天气一会晴朗,一会儿乌云密布,中午时分又下起了小雨。</p> <p class="ql-block">  午歺真的就在"中华楼"解决。据说这是一个香港人开的饭馆。旅游歺较清淡,走了一个上午真有点饿了,吃的也是狼吞虎咽。天下着雨,也有些累了,在这里等待接我们的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  1616年四月二十三日,莎士比亚去世,葬在小镇上的三圣一敎堂。那里也是他出生受洗礼的地方。圣三一教堂是斯特拉特福的英国国教教区教堂、城镇的标志性建筑。里面的墓冢是莎士比亚夫妇的最后安息之所,莎翁的墓上写着不祥的墓志铭“迁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p> <p class="ql-block">  埃文河畔,莎士比亚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默默地注视着脚下流淌的埃文河水......。莎士比亚笔下几位个性鲜活的人物围绕在莎翁四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喜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的喜剧人物"福斯塔夫"、忧郁而对人生充满怀疑的王子"哈姆雷特"、"麦克白夫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为历史高举王冠后来成为享利五世的"哈尔王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莎士比亚逝世400多年了,他作品的光彩没有丝毫减弱,他不再单纯是个作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跟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并列为西方三大文化母本之一。无数的艺术形式、商业设计从中获得灵感,获得原力。不愧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p><p class="ql-block"> 正如屠格涅夫说过的那样"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赞扬莎士比亚戏剧体现了"生活本身的真率与心灵理想的伟大的不寻常的结合",是"光照其他一切人的大师"。歌德把莎士比亚誉为“最美丽山峰上的明星”,本·琼在莎士比亚还活着的时候对他的评价"他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所有世纪"。</p><p class="ql-block"> 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一代文豪莎士比亚生于斯,卒于斯,其戏剧之魂永存于斯……</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在近30年的戏剧生涯中,创作了37部剧本、两首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他对人性的洞察与描摹,达到极高的境界,创造了一系列深刻的、多彩多姿的人物形象"<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哈姆雷特、奥塞罗、夏洛克、罗密欧和朱丽叶等"。</span>他们不是时代精神的简单图解,而是源于生活、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数百年来,人们惊异于莎士比亚笔下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他的作品所包容的哲理思考、伦理探索和心理分析,是如此丰富和深刻。他对民间俚语、古代和当代文学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成为英国全民语言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斯特拉福德小镇是莎士比亚的诞生地和终老地,他住过的小屋, 发生过的爱情, 创造过的故事, 都像诗一样留在斯特拉福德。这个风景并不艳丽的小镇因此被赋予无限的浪漫气息, 一切都与莎士比亚有关。无论是走在林荫小道中, 靠在路边的长椅上, 坐在小咖啡厅里, 走进干净的书店, 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莎士比亚的作品和莎士比亚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夏天的未尾,我们有幸到这一游,在日光阴郁的草坪上,正好读一首莎翁的十四行诗:</p><p class="ql-block">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p><p class="ql-block">你不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p><p class="ql-block">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p><p class="ql-block">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p><p class="ql-block">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p><p class="ql-block">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p><p class="ql-block">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p><p class="ql-block">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消毁.</p><p class="ql-block">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p><p class="ql-block">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p><p class="ql-block">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p><p class="ql-block">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p><p class="ql-block">只要一天有人类, 或人有眼睛,</p><p class="ql-block">这诗将长存, 并且赐给你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