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骏:我为什么临习王铎

墨斋

<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临习王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世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临王铎,诸友多有劝诫,概括起来,不外两点:一曰,铎为贰臣,不足为范;二曰,学书当以晋唐为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贰臣”说。书法史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王铎是贰臣,以“大节有亏”而被士林所不耻,因而对他评价大打折扣。明末清初,一大批在朝的官吏或在野的士绅选择了以自杀来表达自己的道德信仰以及对明王朝的忠诚,比如倪元璐和黄道周。而王铎则选择了归顺清朝,是当时归顺清朝的前朝官员中职务最高者之一,被授为礼部尚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铎鼎盛时期佳作《宿江上作诗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铎在清朝为官的七年间,几乎无所作为。清人纂修《明史》时也将其列入《贰臣传》,甚至禁毁其书。晚年王铎的命运是凄凉寂寞的,因为作为明朝的亡国遗老,他是得不到清朝统治者重用的,任用他们不过是为收拢人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清王铎行书《赠汤若望诗册》(局部)。这可以说是王铎最落魄时期的作品。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访帖》是王铎行书代表作之一,内容是王铎赠给德国天文学家汤若望的八首七言律诗,所以又名《赠汤若望诗册》。此卷落款写道:“道未先生(汤若望,字道未)学通天人,养多玄秘,心服其为人中龙象也。予曾书一卷,被盗窃去,因再书此,今裱成,再奉以赎遗失之愆,知道翁必大笑也。河南王铎具草求正之。月来病,力疾勉书,时绝粮,书数条卖之,得五斗粟,买墨,墨不嘉耳,奈何!”从这段落款文字中可知,王铎当时贫病交加,显然希望自己书写的诗歌旧作能令新贵汤若望忆起两人先前的交情,而加以赒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观点是:第一,我学书,并非学其人。只要其书值得学,但学无妨。傅青主(傅山)是坚决主张“反清复明”的,与王铎的政治主张完全不同,但其书却受王铎影响非常大;第二,作为一位处在历史变革时期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历史地去看待他,评价他;第三,作为一位书家,应该主要关注他的书法成就,以及在整个书法史上的贡献,而对他的政治立场不能求全责备。姜绍书《无声诗史》云:“铎行草书宗山阴父子,正书出自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清人吴德旋评曰:“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初月楼论书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位书家的情况,颇为相近,他就是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他也是一位承前启后,对后世影响巨大,成就斐然的集大成书家。但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他与王铎一样,背上了“贰臣”的黑锅,致使后人对其多有负面评价。我的观点同样是,作为书家,我重点关注其书法成就,以及在整个书法史上的贡献,而对他的政治立场不求全责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晋唐说。从整个书法史看,行书成熟于两晋,楷书至唐已臻完美。晋、唐分别是行、楷最成熟最完美的时代。从血统论的角度看,研习行楷,以晋唐为范,当是首选。但这并非意味着,晋唐之后就不足为范。比如,我们说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是诗歌巅峰,为什么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还要大量涉及其他朝代的诗歌呢?我们说荷马史诗和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学的巅峰,为什么学习和研究欧洲文学,还要涉及其他时期的大量文学作品呢?这和研习书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习书人,为了保持纯正的晋唐血统,而对其他各代书家不涉及不关注不研究不学习,那就正如一个只吃精致细粮,而对其他营养不屑一顾一样,必将导致严重的营养失衡。书法史上,凡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历代书家精髓的学习者。怀素《自叙帖》开篇即云:“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晚唐才子杨凝式,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以及宋末元初之赵孟頫,明末清初之王铎,等等莫不如此,无一例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铎是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是明代书法集大成者,尤其是草书上,无论是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上,都到达了历史性的新高度。而这一点,无论是文徵明、董其昌,都没有做到,沙孟海认为,王铎是书法界的“中兴之主”:(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在沙老看来,王铎远超赵孟頫、董其昌等人。启功认为:“觉斯(王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吴昌硕更是一言九鼎:“文安(王铎)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铎行书作品(局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韩世骏临王铎行书立轴《数日岩中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80 x 25cm</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鉴于此,我集中安排一段时间专门临习王铎作品。王铎说他自己“一日临帖,一日应索”。我三个多月,专门临帖,每日一贴。因王铎大量行草作品,多为立轴巨幅,我临习时一律选用尺八屏,整张或对开,即180*50/180*25,几时有些原作为扇面或册页、长卷,我也一并采用立轴形式。我先后临习了王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款式的一百多幅行书书作。每日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与朋友们交流切磋,得到了朋友们的许多鼓励鞭策和专业性指导意见。在此一并感谢!临习王铎一百天,写下一些学书心得,就教于大方之家及各位朋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韩世骏临王铎《众壑生寒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80 x 25cm(王铎原作为扇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