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教会了我慢生活

巴黎的紫丁香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b></p> <p>  还记得,初读木心的《从前慢》并没有感受到它真正的内在涵义;也还记得,年轻时在书山学海中求生存的时候,只会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多年后的今天,再读到那段:“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才真正体会和领悟到木心这首诗的诗意和内心的静谧,以及他所描述的日常生活里充满的温馨气息。从前的生活节奏不像现在这么快,这么急。那个时候,世界在缓缓地运行,大家也都有耐心和耐性,因为这样的生活节奏,生活才有了不同的品质,人的品性也比现代人更诚恳,更真挚,更深切。在那样的生活里、在那样的节奏中,一生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p> <p>  其实,人的生命与生活是互相渗透的,一个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无疑会影响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现代世界是一个物质化、商业化的世界,生活于这样的世界中,人们会变得庸俗而功利,因为整个社会的潮流、价值观就是那样的,而人们也总会不由自主地与潮流,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似乎只有如此,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木心还有一篇散文叫《哥伦比亚的倒影》,其中就有所论述,现代人普遍地没有了精神的追求,人类文化到了现代,已走向没落,而人类的品性也随之变得贫困、败坏。相比之下,从前的人更纯真自然,从前的世界亦更有诗意,更有人情味。而商业化、机器化的现代社会,虽然世界更大、更快、更丰富了,然而也更粗糙、更恶俗、更不自然了。世界变得庸俗了,物欲泛滥了,人心变得荒芜了,生活也变得了无诗意。</p> <p>  这次的新冠疫情跟以往的流行病毒不同,拖得很久,我们已经被困在疫情当中有一年半之久,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能到餐厅吃饭,不能去博物馆看展,不能出国旅游,在国外的中国人也不能回国,在这段日子里,人们经历着焦虑,愤怒,恐慌,抑郁,也有的人百无聊赖,颓废度日,但也有的人学会了新技能,填充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明确了自身的需求。但我觉得这次疫情更多的是让人们有一次机会去反思过往的生活,也让人们生出一份对生命的敬畏。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全世界人们失去了暂时的自由,也让人们忙忙碌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很多曾经流连忘返于酒桌,赌桌,牌桌的人回归了家庭,很多热衷于灯红酒绿和各式各样的应酬的人居家留守,但疫情让更多的人重拾了自己昔日的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健身美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和睦了许多家庭,疫情之下的居家远程办公,也让很多每天舟车劳顿的工作族享受到了居家工作的慢时光,更是让很多在外常年奔波回不了家的人享受到了一家团圆的天伦之乐。而这段时间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重新思考我的生活,重新调整我的生活节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让我有机会和时间反省我自己。</p><p><br></p><p><br></p> <p> 我过去的生活速度太快太紧促了,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安排那么多的事情做,每年回国一次,出国一次,工作之余还兼职,有时还加班,看完这个展还想看那个展,当然,我在其中也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生活好像很丰富,可是新冠疫情以来,除了工作,这些旅游,这些活动都不能做了,反倒让我在工作之余,宅在家里,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面对自己,拜访自己的内心。确实,当我们向外的活动太多的时候,我们真的就少了一个向内的跟自己对话的一个机会。我突然觉得,很久很久没跟自己好好的在一起了,所以从疫情开始以来,我就希望能够放慢自己的生活脚步,让自己有机会跟自然对话,跟早上初升的阳光对话,跟傍晚黄昏的夕阳和晚霞对话。审视一下自己的过往,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这一年半以来,我好像自己把自己隔绝了,我很少出门,除了上班和到超市买生活必须品以外,我甚至也没见什么人,只是按时每个星期跟妈妈视频聊天,偶尔跟朋友聊天。除此之外,休息的时候,早上起来就在后院锻炼身体,之后每天抄一篇古诗词,学画画;午饭之后还享受起这辈子没有过的午休;下午就翻地种菜,晚饭以后到离家附近的塞纳河边散散步,生活非常的有规律,我忽然觉得这样的一种生活模式好像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p><p><br></p> <p>  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好好的去做菜了,这十多年来,中午在单位吃食堂,晚上回家将就着吃一下晚饭,一天也就过去了。这次疫情倒让我学会了很多:什么葱油饼,拉面,包子,饺子,馄饨,从和面到擀皮,再到做馅,全都自己来,还有各式各样的家常菜,迷人的法式蛋糕,甚至一直以为很难做的“雪媚娘”也学会了,这段时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培养出另外一种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我甚至萌生出想感谢这次疫情的念头,感谢它让我可以简单的生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同时也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反省我自己,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让我体会到,这世间最简单最平常的事,才是最幸福的事。</p><p><br></p> <p>  记得去年春节的时候,法国人在电视里看到中国武汉爆发新冠病毒疫情之后,虽然也会为武汉,为中国感到不幸而悲伤,但他们觉得中国毕竟太遥远,总觉得欧洲很安全,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年二月的时候,西班牙爆发了,意大利爆发了,我很清楚的记得,有一天我在病房里跟病人一起看新闻,那天意大利在一天之内因新冠病毒感染就死了800多人,在医院里司空见惯了生死的我都觉得惊讶和感到恐怖,心里也开始紧张起来,可那个病人却说,死800人不算多,再说是意大利不是法国,我当时还有点生气,觉得他怎么能这样看待别人的生死,好像别人的死活跟他没关系,无所谓。那时法国人还真以为法国不会爆发疫情,哪怕离意大利最近的里昂也不顾一切的开足球赛事。众所周知,法国离意大利很近,来往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很多,怎么可能不爆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一个错觉,我一直有个感觉,不仅是对法国人,还是对世人,人类好像一直都在追求一种侥幸,觉得灾难跟我们无关,那是别人的事。然而,这次疫情,就像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大棒迎头闷棍,提醒我们:你只不过是地球上一个平凡的物种,渺小,且不堪一击。可惜的是,我们总是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很不幸的是,那个跟我看新闻的病人最后还是成了我们科室的第一个死于新冠病毒的病人。疫情的恐怖在于,它摧毁一个人,是悄无声息的,而后人在回忆时,记起的往往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已。</p><p><br></p> <p>  最值得让我们反省的是,从2020年开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地球上没有一个地方侥幸,而且曾经每一个觉得侥幸的地方,最后都变成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更可怕的是,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最让我觉得值得反省的是,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是同球一命?人类在这次疫情里会不会感受和体会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有灾难,那都是我们共同的灾难,全世界都应该共同去面对这一次巨大的灾难?已经长达一年半的疫情,上亿人的感染,数百万人的死亡,这难道不值得全世界人们去反省一下吗?是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让这次疫情爆发的?是不是我们让原本干干净净漂亮的世界变得不干净,不美丽了?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慢下来,能不能更简单一点点?</p><p><br></p> <p>  这场疫情完全重挫了平时以高智慧生物自夸的人类,使得人类在这肉眼看不见的病毒面前竟显得如此的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甚至丝毫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此之前,要是让人们规规矩矩地闷在家里,这是一个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然而,这次疫情告诉了我们:没有什么事是“必须” 、“应该” 、“无论如何都要”做的。以前,我们总觉得社会关系很重要,一次饭局不参加,就担心自己被抛弃了。而这次疫情让我们明白,闷在家里,谁也不见,好像也没少什么。其实,有70%的社交纯属浪费时间。千万不要因为寂寞,消耗自己,也不要因为害怕孤独,去参加无聊的聚会,最后在喧嚣中更加孤独。更不要因为害怕落伍,而不停地追逐流量爆款,和各种所谓的新鲜事物,最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如果我们能摒弃无用社交,把时间用来学习成长,用来陪伴家人,用来独处,我相信会远比去参加那些饭局更有意义。</p> <p>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句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经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时间的奴隶。而“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这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的感慨。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也曾说过:“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也许我们走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p><p><br></p> <p>  這次疫情让時間慢了下來,也让我得以重新思考过去的生活方式及方向。生活慢下来,才是生活的本质,才会知道,原来生活不过如此,一日三餐,四季轮回。</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慢生活,主要的不是状态,而是一种心态。</i></b></p><p><br></p><p> 慢生活的风潮,曾经从欧洲开始,迅速风靡全球,那是因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早在1986年,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就发起并推行了“慢食运动”,提倡人们正确进食,享受美味佳肴。没想到以此拉开了一系列慢生活方式的序幕。这是针对快节奏、高压力的现实生活的反思,也提醒了生活在高速度发展时代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适当地放慢速度,慢下心来关注心灵、关注周边、关注未来。我们经常与时间赛跑却不曾赢过,真希望人类通过这次的疫情,可以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简朴、亲情的难得、自然的无价。我们曾否问过,我们大概有多久不曾留意沿途的风景了?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和家人好好地聊天了?那就趁这个疫情和家人天南地北聊个痛快,或是与远方的亲朋好友来个视频对话。生活不止有外面的繁华,还有家里的简单与温馨。</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无论是饮食、读书、运动、还是旅游,亦或是其他活动,慢生活强调的只是一种意境。意境贵在感悟。我喜欢陶渊明洒脱的慢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慢的时光里去感受生活的美,把灵魂沉静安放其中;我欣赏王维静谧的慢生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让人仿佛幽居在空山深林里,看一束阳光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再抚上一曲,琴声入耳,自在闲适;我羡慕李白率性的慢生活:“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与酒作伴,游遍大江南北,率性潇洒,一杯酒一轮明月便让自己过得风生水起,自在随意,在慢的生活里去感受生活别样的美;我敬佩苏轼悠然的慢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飘泊的一生中,在生活的缝隙中寻觅安然闲静,用人生的轻舟,在急流险滩之间穿越万重山,迎来一马平川,之后,轻摇桨橹,悠哉悠哉,再看两岸的风景竟是如此的摇曳生姿;我也想走进杨万里闲雅的慢生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在阳光明媚的的清晨漫步溜达,寻一家茶馆坐下,泡一杯清茶,静静地欣赏熙熙攘攘的行人,聆听各种声音构成的都市交响乐,一直坐到晌午;我更喜欢陆游恬淡的慢生活:“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趁着大好时光,出外闲游,或与故人聊聊家常,留一段时光读清风明月,留一行脚步给乡土田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记得“慢生活家”卡尔-霍诺也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慢生活,是在紧张劳作的间隙给自己一个深呼吸,是疲惫的一天结束后还自己一个安然的睡眠,是连续加班,快餐果腹后犒赏自己一顿美食大餐。 慢,是闲庭信步;慢,是喂喂猫弄弄草;慢,是在不得不快速前行时,在心里,仍然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莲。<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慢生活,就是无论世事如何纷繁,喧扰,总能找到一处清凉之所在,总能让自己的心变得从容,淡定。</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马远的《寒江独钓图》</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慢生活是人生的一个留白。</i></b></p><p><br></p><p> 我曾经看到过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是一舟,一翁,几笔淡墨之外,空空如也。然而,正是这样的照片留白,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正是这片留白,像是一种无言的诉说,诉说着烟波浩渺,万籁无声;诉说着天地之大,一尘不染;诉说着渔翁孤舟泛江,清冷孤绝。马远的这幅国画就是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的意境所写意的。回头看看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张巨大的宣纸?在挥毫泼墨之间,要学会留白,放下繁华和嘈杂,放弃无意义的忙碌,放宽心态,放慢脚步,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欣赏云卷云舒的姿态,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给生命一些悠闲的空间。就像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太拥挤,得空点。”</p><p><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慢生活,是让灵魂有个透气的地方,是一种心灵的回归。</i></b></p><p><br></p><p> 奔跑的时候不代表你快,散步的时候也不代表你慢,不要让脚步跟不上灵魂。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得太快了,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也说过:“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魂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过于奔忙终将会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也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是不可缺少的。慢生活在这个欲望高涨的时代,不仅需要付出代价,也是一种奢侈。</p> <p>  回顾上下五千年,中国其实是一个以“慢文化”著称的国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南山,采菊东篱;名仕风流,低吟浅唱;听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一直是先贤们为我们描绘的一种美好而轻松的生活状态。“慢”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有慢的传统,更有慢的文化。千百年来,我们招呼客人吃饭时讲的是“请慢吃”,送客人时说“请慢走”,请人做事时说的最多的也是“慢慢来,不着急” 。“轻拢慢捻抹复挑”,这是诗人白居易描绘的,虽是弹琵琶之技艺,但做任何事情又何不该如此?《红楼梦》之经典,之所以“字字看来皆是血”,那是因为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不知从何时开始,慢生活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了,人们成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p><p><br></p> <p>  周作人曾说:“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也曾写道:“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张潮所说的闲,一是有闲工夫,二是有闲心情。有闲工夫则时间上才可以放慢;有闲心情则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这个“闲”,其实就是慢生活的境界。有了闲情,有了逸致,人们才能从容地、舒心地享受人生、思考人生、超越人生。宋代理学家程颢更是把慢生活和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道通天地,思人风云,富贵不淫,贫贱有乐,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可见,慢生活在古代是至高的人生境界,只有慢下来才能从容不迫的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林清玄也说过一句话: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闲煮岁月,细品阳光,于卑微中,活出健康,活出精彩。</p> <p>  记得曾看过一篇印度人写的文章,题目叫“我染上了中国急”。其中描述中国人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总是在飞机或火车停稳之前就急忙排好队,准备下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匆匆的神色,仿佛都在紧张地赶时间。在巴黎也是,每次我在咖啡厅里喝咖啡,看到人来人往的脚步也总是紧促而快速。然而,西班牙人的生活作息就不一样了。记得去西班牙度假的时候所看到的是,人们喜欢在上午11点左右来一杯咖啡,晚餐前喜欢品味几块精致的小点心,还有街上到处是遍地开花的酒吧,餐厅,它们让美食无处不在。西班牙人不爱快餐式生活,街头餐厅最普通的午餐也包括头盘,正盘,甜点和咖啡,午餐时间通常长达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午餐后,一个慵懒放松的午觉也是雷打不动的。西班牙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在谈及午睡时,表示自己一定会“穿上睡衣,做过祷告,备好尿壶。”由此可见,在西班牙人眼里,这才是生活。</p> <p>  法国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在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就有这么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我们的生活何尝不需要慢慢走,欣赏呢?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不停地奔波、麻木的表情、飞快的脚步、我们已经被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所累了,因为总以为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幸福在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回头来看时,却发现,幸福,原来就在路途的点滴之中。时间不能停滞,但是我们可以驻足,也许偶尔的一瞥,也许偶然的转身。</p> <p>  这次疫情,让我反省了许多,活得通透了许多,也让我学会了许多。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美丽的心情。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其实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也不是走得最多地方,走得最远的人,而是对生活有感受的人。活得有趣,在人间烟火里感受生活的诗意,在一蔬一饭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将每一个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才能如蔡澜一样理直气壮地说:“我活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