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和《周易》,这些产生于上古时期的奇图奇书,一直散发着种种神秘的气息,两千多年来,对它们的解读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让人如同坠入云山雾海而不知其所从。实际上,它们仅仅只是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于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而已,却因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被人为地罩上了各式朦胧的面纱,才使得原本清晰的面目变得神秘化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凡是科学的结晶,都有两个特点,一是简,二是新,例如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例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等等,都是如此。因此,我最喜欢郑板桥的一副对联,叫作“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而不喜欢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曲解和伪饰。《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图》和《周易》,原本就是“三秋树”和“二月花”一样的事物,而我今天的讲座,就是想从科学的角度,还它们一个本来的面目。我才疏学浅,姑且勉力而为之,就算是抛一块招引美玉的碎砖吧!</p><p class="ql-block"> 《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图》这三幅图,据说都产生在伏羲氏时代。</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伏羲氏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形象,长着人的脑袋、蛇的身体,他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从而孕育了我们的华夏民族。显然,这个神怪一样的人物是不可能存在的,他只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华夏文明的一个象征而已。具有蛇的身体,就说明那时的人们崇拜蛇,后来,这个民族壮大了,就觉得蛇太小气,就让它膨胀起来,长出锋利的爪牙,飞到天上去,演化成了龙。因此,我今天讲伏羲氏,不是具体指哪一个人,而是指某一个时代。实际上,这个能产生《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图》的时代也不大可能是伏羲氏的旧石器时代,应该晚一些,也许是新石器时代,也许是青铜器时代,最大的可能是殷商时期。</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个伏羲氏上观宇宙星辰、日月运行,下察山川草木、万物变化,对天地中蕴含的道理若有所悟,但又无以明确地表达。忽然有一天,从黄河中跃出一匹身上有图案的龙马。龙马是什么?应该既不是龙也不是马,而是既有点像龙又有点像马的一种神物。这个神物的毛发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它们卷起来,就形成了一些有次序的黑点与白点,像一幅图案。伏羲氏看到这幅图案,顿时有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原先那些难以表达的想法便因此而清晰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龙马身上的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呢?把它们整理出来,就是一个方阵。在这个方阵中,黑点与白点的分布如下:</p><p class="ql-block"> 上方为九个点,二个黑,七个白;</p><p class="ql-block"> 下方为七个点,一个白,六个黑; </p><p class="ql-block"> 左方为十一个点,三个白,八个黑; </p><p class="ql-block"> 右方为十三个点,四个黑,九个白; </p><p class="ql-block"> 中央为十五个点,五个白,十个黑。 </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河图》。其图案极为简单,但蕴含的意义却极为深刻,从宏观上表达了当时的哲人对世界的看法,具体地说,主要有两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图案中的点分为黑白两色,它们分别代表阴阳两个概念:黑色为阴,白色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为阳。这是在告诉人们这个世界的本原纯粹是由阴阳两种事物构成的,除此之外,别无它物。</p><p class="ql-block"> 第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世界共有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称为五行,图案中五个方位的黑点与白点就是代表这五行。怎么代表呢?下方的一个白点与六个黑点代表水,上方的二个黑点与七个白点代表火,左方的三个白点与八个黑点代表木,右方的四个黑点与九个白点代表金,中央的五个白点与十个黑点代表土。</p> <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什么每个元素都要用黑点与白点这两种色彩的点来表示呢?那是因为,古人认为,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一个从开始产生到最后形成的过程,所以,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生数”和“成数”,黑点与白点的点数中有一个表示它的生数,而另一个则表示它的成数。具体而言,就是用一、二、三、四、五的点数来分别表示五行的生数,其中水为一、火为二、木为三、金为四、土为五;用六、七、八、九、十的点数来分别表示五行的成数,其中水为六、火为七、木为八、金为九、土为十。古人为此编了一个口诀,叫作:</p><p class="ql-block">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p><p class="ql-block">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p><p class="ql-block">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p><p class="ql-block">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p><p class="ql-block">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p><p class="ql-block"> 口诀中的“天”字表示奇数,因为古人认为,奇数为阳,而天是阳性的;口诀中的“地”字表示偶数,因为古人认为,偶数为阴,而地是阴性的。</p><p class="ql-block"> 《河图》的这一点是在告诉人们,万物之生与成都有它的定数,当生之时方能生,当成之时方能成,这是不能违背的,我们应该遵从自然的规律。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把以上两点概括起来,一言以蔽之,《河图》所表达的就是中国古人关于“阴阳五行”的世界观。它的奇妙就在于,仅仅用了五十五个黑白小点,就概括了一个广袤无垠的大世界,这种极为简明的表达方式开创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美的范式,以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审美取向。</p><p class="ql-block"> 在这幅图中,五行的方位是怎么确定的呢?也就是为什么要把水放在图的下方,把火放在上方,把木放在左方,把金放在右方,而把土放在中间?那是因为,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五行是与天上的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土星等五颗行星相对应的,因此,就根据天上五星的出没情况来绘制这幅图:</p><p class="ql-block"> 因为水星在冬至前出现在北方,所以就把水放在图中的北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火星在夏至后出现在南方,所以就把火放在图中的南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木星在春分时出现在东方,所以就把木放在图中的东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金星在秋分时出现在西方,所以就把金放在图中的西方。</p><p class="ql-block"> 因为土星在每年五月出现在中天,所以就把土放在图的中央。</p><p class="ql-block"> 这里要注意了,古人绘图的方向是与现代相反的,现在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古人是下北上南左东右西。</p> <p class="ql-block"> 在《河图》出水之后,另一幅神奇的图案又降生到了人间,这就是《洛书》。与《河图》不同,《洛书》是出现在一只老龟的甲壳上的,出水的地点则从黄河换成了洛水,就是后来曹植在《洛神赋》中写到的那条著名的河流。构成这幅图的同样是一些黑点与白点,但这些点不再使用毛发来显示了,而是用龟壳上的花纹来显示。古人这样描述《洛书》:</p><p class="ql-block">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p><p class="ql-block"> 二四为肩,六八为足,</p><p class="ql-block"> 以五居中,</p><p class="ql-block"> 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p><p class="ql-block"> “戴”的意思是“顶”,“履”的意思是“踩”,前两句的意思就是:上面顶着九个点,下面踩着一个点,左面是三个点,右面是七个点;</p><p class="ql-block"> “肩”比喻右上角和左上角,“足”比喻右下角和左下角,三四句的意思就是: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是二点和四点,右下角和左下角分别是六点和八点;</p><p class="ql-block"> 第五句的意思是:处于中间的是五个点;</p><p class="ql-block"> “阳数”指奇数,“阴数”指偶数,六七句的意思就是:北、南、东、西、中的点数都为奇数,四个角上的点数都为偶数。</p> <p class="ql-block"> 这幅图所蕴含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将《河图》与《洛书》比较一下:</p><p class="ql-block"> 与《河图》一样,《洛书》中的点也分为黑白两色,同样代表阴阳两个概念,告诉人们世界是由阴阳两种事物构成的。但是,《河图》只有北、南、东、西、中五个方位,分别代表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而《洛书》却有九个方位,除北、南、东、西、中之外,还增加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位。从五个方位增加到九个方位,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把这张图画成九宫格的形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奥秘了。</p> <p class="ql-block"> 在九宫格中,不管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其同一排中三个方格中的数字之和都是十五,横竖各三排加上两条对角线,都是如此。这是在说明,从孤立的局部来看,世界是不平衡的,但是用联系的目光来看,在整体上世界又是高度平衡的。这就是《洛书》在理论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p><p class="ql-block"> 这样,就和《河图》一样,《洛书》也用极为简明的方式表达了极为深刻的道理,同时也创造了最美的艺术范式。而且,《河图》用了五十五个点,而《洛书》只用了四十五个点,就其简明而言,它比《河图》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 这两幅图,一幅来自黄河中的龙马,一幅来自洛水中的神龟,这当然都是传说,但真正的作者已不可考。据说,伏羲氏在《河图》和《洛书》的启发下,就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画成了一幅《八卦图》。因为,后来的周文王也画过一幅《八卦图》,后人为了有所区分,在习惯上,就称伏羲氏的《八卦图》为先天《八卦图》,而称周文王的《八卦图》为后天《八卦图》。</p><p class="ql-block"> 顾名思义,所谓《八卦图》就是由八幅卦象组成的一副图。伏羲氏为这八幅卦象各起了一个名字,即乾、坤、坎、离、震、巽、艮、兑。</p><p class="ql-block"> 这八幅卦象的形状很有意思,它们各由三个上下并列的被称之为爻的符号组成。这个爻,因为据说是由伏羲氏发明的,所以又称羲爻。其形状只有两种:长横的“—”和断横的“- -”,前者称为阳爻,后者称为阴爻。章太炎、钱玄同、郭沫若等人都认为,阳爻象征男性的生殖器,阴爻象征女性的生殖器,这个说法对不对,我没有研究过。伏羲氏的这八幅卦象各由三个爻来表示,不多不少,正好覆盖了阴爻与阳爻所有的八种排列与组合,可谓巧妙到极点! </p><p class="ql-block"> 这八福卦象看上去大同小异,很难分辨。为了方便人们记住它们的形状,南宋的朱熹特地编了一个顺口溜:</p><p class="ql-block">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p><p class="ql-block"> 乾是三个长横,所以叫三连;坤是三个断横,形成了六个短横,所以叫六断;震是底下一个长横,上面两个断横,就像一只口朝天的盂鉢;艮是上面一个长横,下面两个断横,就像一只倒扣着的碗;离是上下两个长横,中间一个断横,所以叫中虚;坎是上下两个断横,中间一个长横,所以叫中满;兑是下面两个长横,上面一个断横,所以叫上缺;巽是上面两个长横,下面一个断横,所以叫下断。这个顺口溜非常形象。</p><p class="ql-block"> 伏羲氏为什么要创造这八幅卦象呢?《河图》认为,世界共有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伏羲氏则在《河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世界是由八种最基本的自然现象构成的,他画《八卦图》,就是要用八幅卦象来代表八种最基本的自然现象。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巽代表风,艮代表山,兑代表泽。注意,这里的“水”指的是月亮,“火”指的是太阳,“泽”才是指的水。</p> <p class="ql-block"> 伏羲氏把这八种自然现象放在图中的八个方位,就勾勒出了当时的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的概貌:天在上,所以置于南;地在下,所以置于北;日升于东则置于东;在农历的一个月中,人们看到的月亮出现时的位置是逐渐由西向东挪移的,所以就置于西;古人身处中原,在感觉上,东北地区多雷,西南地区多风,西北地区多山,东南地区多水,于是雷、风、山、水就分别置于东北、西南、西北和东南四个方位。</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人说,伏羲氏通过这幅图勾勒出了整个地球的地理构造,包括五大洲和四大洋。这个说法,实在是太离奇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地理知识是绝对比不上现在的中学生的,又怎么可能了解整个地球的地理构造?我想,伏羲氏通过这幅先天《八卦图》所要表达的也只是当时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粗浅的印象,而其杰出的贡献则在于揭示了大自然中对立统一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呈两两组合、互相对立的状态。《易传·说卦》曾用下面几句话表达了这种认识: </p><p class="ql-block"> 天地定位,</p><p class="ql-block"> 山泽通气,</p><p class="ql-block"> 雷风相薄,</p><p class="ql-block"> 水火不相射。</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说:天定位于上,地定位于下,因而是互相对立的;二三句用了互文的手法,说:山与水,雷与风,虽然气息相通,但又相互逼迫,因而也是互相对立的;第四句说:月亮和太阳,一个出现在夜晚,一个出现在白天,它们的光芒互相不照射,因而,还是互相对立的。</p><p class="ql-block"> 伏羲氏把这八幅卦象分别画在八个方位,这些方位正好呈两两相对之势。不仅如此,它们的由爻组成的符号也呈两两相对之状,在相同的部位都是阳爻与阴爻相对,无一例外。</p><p class="ql-block"> 古人又认为,这八种自然现象不仅互相对立,而且还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一点,八卦又如何表示呢?和《洛书》一样,利用数字。伏羲氏为八幅卦象作了编号,分别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相对的两幅卦象的编号之和都是九,这就把宇宙的整体性显示出来了。这个认识,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在揭示真理的同时,先天《八卦图》也以其极为简明的图形符号,神奇地展示出事物之间的形式之美,成为我们民族最美的艺术范式。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伏羲画八卦,即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节奏。”</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三幅图完整地表达了某个时代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认识,然后到了周文王时期,又出现了由周文王绘制的后天《八卦图》。从先天《八卦图》到后天《八卦图》,这期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从表面看,周文王与伏羲氏的两幅《八卦图》差别并不大,都是八幅卦象,卦象的名称还是那八个字,其所使用的爻的符号也完全相同。但是。卦象所处的位置却完全不同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也就大不相同了。那么,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知,在先天《八卦图》中,其八个方位只表示方位——北、南、东、西、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就是所谓的四面八方。但在后天《八卦图》中却既表示方位,同时又表示时令。后天《八卦图》的八个方位中,南北两方分别代表夏至和冬至,东西两方分别代表春分和秋分,其余四方则相应地代表立夏、立秋、立春、立冬,这就是所谓的四时八节。到了后世,这四时八节就逐渐发展为二十四节气了。因此,先天《八卦图》只有空间概念上的意义,而后天《八卦图》则有了时间概念上的意义,这样,它的八幅卦象就不仅代表八种自然现象,更多的则代表了大自然发展变化的八个阶段。哪八个阶段呢?《易传·说卦》有如下说明:</p><p class="ql-block"> 帝出乎震,齐乎巽,</p><p class="ql-block"> 相见乎离,致役乎坤,</p><p class="ql-block"> 说言乎兑,战乎乾,</p><p class="ql-block"> 劳乎坎,成言乎艮。</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帝”指的是北斗七星,其柄部的三颗星称为斗杓。战国时期的《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说的就是斗杓所指的方向与季节有关,那么,对《易传·说卦》的这段说明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震位,也就是东方时,正当春分,植物开始萌生。“出”者,萌生也。</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巽位,也就是东南方时,正当立夏,植物长得整齐了。</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离位,也就是南方时,正当夏至,植物竞相显露出来。“见”通“现”。</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坤位,也就是西南方时,正当立秋,由于农人致力于劳作而植物的长势达到了旺盛。“致役”意为致力于劳作。</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兑位,也就是西方时,正当秋分,农人们因为植物面临成熟而无比欢悦。“说”通悦;“言”是虚词,无意义。</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乾位,也就是西北方时,正当立冬,植物就面临生死搏斗了。“战”者,搏斗也。</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坎位,也就是北方时,正当冬至,植物就到了疲劳枯竭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艮位,也就是东北方时,正当立春,植物的生命终于结束。“成”意为终结;“言”是虚词,无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后天八卦所表示的自然现象发展变化的八个阶段,它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植物生长变化的全过程。但是,这里言诸植物的生长,只是呈现万物发展变化的一个例子,实际上可以用它来隐喻天下所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样,从先天《八卦图》到后天《八卦图》就形成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前者所展示的只是一个静止的世界,后者却揭示了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图》,在极为简明的表达方式中,构成了一个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探求的系列,每一步都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让人的眼目与心灵都如同受到了清泉的洗涤。</p><p class="ql-block"> 这四幅图都是以极为简明的图案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而把这种方式发挥到极致的便是《太极图》。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太极图》就成了镶嵌在《八卦图》中间的一幅图中图了,而且几乎已经成了《八卦图》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太极图》由何人绘制?又是由何人把它放入《八卦图》的?这些问题恐怕已经很难搞清楚了。根据最流行的说法,包含《太极图》的《八卦图》是由北宋初年的道士陈抟老祖收藏的,至于他是怎么收藏到这幅图的,也很难搞清楚了。史书说,陈抟老祖将《太极图》传给了他的学生种放,种放将它传给了穆修、李溉等人,穆修又将它传给了周敦颐,周敦颐就将它公诸于世了。</p><p class="ql-block"> 《太极图》无疑是中国古代最神秘的一张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同时,它也是整个东方文化精神的象征,例如在韩国的国旗中就有它的形象。现在,它已成为世界美术史上图形设计的经典之作,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杰出地位的英国著名学者贡布里希就曾经赞誉它是完美无缺的图案。这幅图是一个圆形的图象,由黑白双鱼环抱而成,俗称阴阳鱼。黑鱼表示阴,白鱼表示阳。黑鱼之中有一白色的眼睛,白鱼之中有一黑色的眼睛,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整个画面黑白对分,相映生辉。其黑白之间的界线流畅无比,既工整对称,又宛如天成。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世上,再也找不到一条比它更美的曲线了,它既是人的智慧的结晶,但同时它又完全合乎自然的意旨,因此,在这条曲线上,你能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又能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太极图》的出现,其意义何在呢?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解释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其意思是说宇宙在动之中产生阳气,而动到一定程度便转化为静而产生阴气,再静到极点便又转化为动而产生阳气,就这样,动和静互相成为对方的根源,于是,阴阳两极便出现了。这样看来,《太极图》的作用就是形象地表达宇宙万物阴阳轮转、相反相成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将《太极图》置于《八卦图》的中心,使两者合二为一,就产生出进一步的意义来了。《易传·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即阴阳两极,是由《太极图》中的黑白双鱼表达出来的;而“四象”则是由《八卦图》中位于四个正方的卦象来表达的;至于“八卦”,就是指《八卦图》中所有的八个卦象了。老子的《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这个意思。从《太极图》的两仪,到《八卦图》的四象和八卦,太极与八卦两幅图就连成一气了,既然《太极图》体现的是宇宙万物阴阳轮转、相反相成的道理,那么,有了《太极图》,《八卦图》就与这个道理联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就要讲到《周易》了。《周易》是八卦从图案到文字的提升,其内涵则从对大自然的认识扩展至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所产生的意义不可估量!</p><p class="ql-block"> 相传,商朝末年,商纣王担心西伯侯姬昌谋反,就把他囚禁在一个叫羑里的地方。这个西伯侯后来被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追封为周文王,而他生前只是商纣王手下的一方诸侯。他在被囚禁期间,为了打消商纣王对他的戒心,就故意表现得不务正业、不问政事,而潜心于八卦的研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周易》”。</p><p class="ql-block"> 周文王是如何演《周易》的呢?</p> <p class="ql-block"> 首先,他把先天《八卦图》改造成了后天《八卦图》,这个后天《八卦图》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紧接着,他又搞了一个非常大的动作,那就是把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他把原有的八个卦象两个两个地组合起来以产生新的卦象。如:将乾卦与乾卦组合成“乾+乾”卦,将乾卦与坤卦组合成“乾+坤”卦,将乾卦与坎卦组合成“乾+坎”卦,再一个一个地组合下去……这样,以乾卦打头,就组成了八幅新的卦象,合称为乾宫八卦;然后,再以坤卦打头又可以组成八幅新的卦象,合称为坤宫八卦;以此类推,再组成坎宫、离宫、震宫、巽宫、兑宫、艮宫。八八六十四,共计就组合成了六十四幅新的卦象。</p><p class="ql-block"> 周文王给这六十四幅新的卦象各起了个名称:“乾+乾”卦还是叫“乾”,“坤+坤”卦还是叫“坤”,“乾+坤”卦就叫“否”,“坤+乾”卦就叫“泰”……还有两个字的名称,如:“坎+离”卦叫“既济”,“离+坎”卦叫“未济”……</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知,原先的八卦中每幅卦象都只有三个爻,而现在的每幅卦象都是由原先的两幅卦象组合而成的,这样,现在的每幅卦象便都有了六个爻。周文王为这六个爻都起了个名,叫爻题。</p><p class="ql-block"> 每个爻题都由两个字组成:其中的一个字表明这个爻的阴阳性质,如果是阳爻,就用“九”字来表示,如果是阴爻,就用“六”字来表示;爻题中的另一个字表明这个爻在六个爻中所处的位置,从底部数起,分别用“初”、“二”、“三”、“四”、“五”和“上”字来表示。爻题的两个字,一个表阴阳性质,一个表所处位置,那么,哪个字放在前面,哪个字放在后面呢?这也有讲究,文王是这样设计的:如果其中有表示位置的“初”字或“上”字,那么,这“初”字或“上”字就要放在前面,否则,就将表示阴阳性质的“九”字或“六”字放在前面。</p><p class="ql-block"> 看几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初六”。“初”字须放在前面,表明此爻的位置在六个爻的底部,“六”字表明这个爻是阴性的。</p><p class="ql-block"> “上九”。“上”字也须放在前面,表明此爻的位置在六个爻的顶部,“九”字表明这个爻是阳性的。</p><p class="ql-block"> “九三”。没有“初”字或“上”字,就把“九”字放前面,表明此爻阳性,“三”字表明其位置在从底部数起的第三位。</p><p class="ql-block"> “六五”。没有“初”字或“上”字,就把“六”字放前面,表明此爻阴性,“五”字表明其位置在从底部数起的第五位。</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了六十四幅卦象,每幅卦象都有六个爻,总计就有了三百八十四个爻。于是,周文王就给每幅卦象都写了一句话,叫卦辞;给每个爻也都写了一句话,叫爻辞。当然,也有人说,这些卦辞和爻辞不是文王写的,而是后人的手笔,还有人说是出自周公。究竟是谁写的,恐怕也永远搞不清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合起来,就被后人称之为《周易》或《易经》。举世闻名的《周易》或《易经》就是这么产生的!当然,这只是狭义的《周易》或《易经》,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广义的《周易》或《易经》。</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就以六十四卦之第一卦乾卦和第四十四卦之姤卦为例,来具体地感受一下《周易》的卦辞和爻辞。</p> <p class="ql-block"> 先看乾卦:</p><p class="ql-block"> 【卦辞】元亨,利贞。</p><p class="ql-block"> 【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p><p class="ql-block">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p><p class="ql-block">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无咎。 </p><p class="ql-block">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p><p class="ql-block">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p><p class="ql-block"> 乾卦是“乾+乾”的组合,其卦象上的六个爻都是阳爻,可谓至刚至阳。</p><p class="ql-block"> 乾卦的卦辞只有四个字,其中“元”为“大”,“亨”为“通”,“利”为“吉利”,“贞”为“占卜”,连起来就是:“命运大大地通达,这是一个最最吉利的占卜”。乾卦不愧是六十四卦中的上上卦!</p><p class="ql-block"> 乾卦的爻辞中,“初九”的意思是龙处在潜伏的时期,力量弱小,要懂得隐忍,暂时不宜有所作为。“九二”的意思是龙出现于地表之后,有利于见到大贵之人,得到他的帮助;“见”通“现”;“田”指地面,喻社会。“九三”的意思是君子须整天恭敬谨慎,每晚都要保持警惕的状态,才能免除灾祸;“乾乾”,恭敬谨慎状;“若”者,助词,状态也。“九四”的意思是龙有时也会遇到挫折,跃落在深渊,但不会有灾祸;“咎”者,灾祸也。“九五”的意思是龙终于飞翔于天宇,这就更有利于见到贵人了。“上九”的意思是龙身居高位,如无审慎之心,就会遭遇失败,带来后悔;“亢”者,高也。从表面上看,乾卦的六个爻中有五个说的是龙,但实际上都是在隐喻君子们在不同的境遇中应该采取的处世之道。在先秦时期,君子指地位崇高的人。</p> <p class="ql-block"> 再看姤卦。如果说乾卦是针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君子的,那么,姤卦就是针对最普通的广大人群的:</p><p class="ql-block"> 【卦辞】女壮,勿用取女。</p><p class="ql-block"> 【爻辞】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踟躅。</p><p class="ql-block">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p><p class="ql-block">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p><p class="ql-block"> 九四:包无鱼,起凶。</p><p class="ql-block">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p><p class="ql-block">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p><p class="ql-block"> 姤卦是“乾+巽”卦,卦象是上为天,下为风。在广大的天宇下,风无处不在,人皆可遇也。因此,姤卦的对象是广大的最普通的人群。“姤”的意思就是“遇见”。</p><p class="ql-block"> 姤卦卦辞的意思是女人过于强势,就不宜娶其为妻,“取”通“娶”。这话很有道理,武则天、慈禧太后那样的女人确实是娶不得的。这句话引申开来看,就是告诉我们,凡事都要量力而行。</p><p class="ql-block"> 姤卦的爻辞中,“初六”的意思是,一个女子安心在织布机上劳作,她的命运就吉祥,但是如果有所非分之行动,就会呈现凶兆,那就只能像被扣住的猪,徒劳地跺着脚挣扎了;“系”有牵制之意;“金柅”是织布机上的黄铜柅子,这里借代织布机本身;“攸”者,所也;“见”通“现”;“羸豕”,即瘦弱的猪;“孚”者,牵引也;“踟躅”,以足击地跳动不安的样子。“九二”的意思是,厨房中有鱼,日子过得小康,没有灾祸,但是不利于宴请宾客,要低调、节俭;“包”通“庖”,厨房也;“宾”,名词作动词,宴请宾客。“九三”的意思是,走路时,臀部摔伤,皮都蹭破了,行进困难,疼得厉害,但这只是遇到一点挫折,并非大的灾祸;“次且”,行走不稳状。“九四”的意思是,厨房中没有鱼,生活艰苦,如果因此起而偷盗,就必遭凶险。“九五”的意思是,如果含藏美好的品德,就像用杞树的叶子包着瓜果,那么,吉祥就会自天而降;“章”,文采也,喻美好的事物。“上九”的意思是,下田耕地,遇上牛的尖角,确实很麻烦,但这不是灾难;“吝”,指遗憾、麻烦、艰难。这六句爻辞,句句讲的都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这些卦辞和爻辞,其作用有二,一是启示生活中的哲理,二是用来占筮算卜。这两点是紧密关联的,正因为这些卦辞和爻词启示了生活中的哲理,所以才有占筮算卜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如何占筮算卜?</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要起卦,也就是用随机的方法来确定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作为占筮算卜的依据。最常用的方法是揲蓍法,即按一定的规则把五十根蓍草移来移去,最后选出某一卦来。为什么要用蓍草呢?因为先秦时期的物质实在贫乏,你看,屈原的诗歌中,用来比喻的几乎清一色都是花花草草,后来,到了汉朝,就逐渐用桃木棍代替蓍草了。</p><p class="ql-block"> 起卦完成后就要释卦,即解释那幅选定的卦象的卦辞和爻辞的意思。《周易》的文辞本身并不艰深,甚至还是当时的俚词俗语,但由于年代间隔久远,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读来,就觉得它异常艰深了,对它的理解就会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我刚才对姤卦的解释就有很多是我自己的想法,解释得怎么样,这就全看各人的语言功底、思想修养和分析能力了。</p><p class="ql-block"> 释卦完成后,就要断卦,即得出本次占筮算卜的结论。问题在于,往往,卦辞和爻辞讲的是这方面的事,而你要占筮算卜的却是那方面的事,两者甚至风牛马不相及。比如乾卦,是针对所谓君子的,而你却偏偏是个极普通的人;再比如姤卦,是针对普通人的,而你却偏偏是个权贵,这该怎么办?这就要善于把卦辞和爻辞中针对具体事物的道理抽象为普遍适用的道理,然后再用这个普遍适用的道理来分析你要占筮算卜的那件具体的事。比如,我们刚才介绍的姤卦,它的卦辞是说强势的女人不可娶为妻子,那么,我就把它抽象为“凡事都要量力而行”这个普遍适用的道理,再用这个道理来分析所要占筮算卜的那件事,比如高考填志愿,比如投资做生意,人间万事,难道不都应该量力而行吗? </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用《周易》占筮算卜,实际上就是根据事物普遍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来分析具体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利用《周易》来占筮算卜是一门科学,不能将其混同于奇门遁甲的术数,更不能将其腐化为神汉、巫婆们的迷信活动。那些把《周易》占筮算卜的作用无限夸大、认为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故事都只是故事,是找不到事实的依据的。许多关于《周易》占筮算卜的神乎其神的例子,实际上都是传来之言,是经不起推敲的。</p> <p class="ql-block"> 《周易》的文字,和《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图》的图案一样,也是极为简明的,在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中就阐明了极为深刻的道理,同时,它又和《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图》的图案一样,通篇散发着新鲜的活力,而绝无陈词滥调。创世之纪,开天辟地,大道至简常新,是之所谓吧?</p><p class="ql-block"> 《周易》产生之后,经过数百上千年,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们先后写了十篇解释《周易》的卦辞和爻辞的文章,它们分别是《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统称为《十翼》。因为它们是解释《周易》的,就被后人称之为《易传》。在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被称为“传”,比如,《春秋》是一本经书,谷梁解释它的著作就叫《谷梁传》,公羊解释它的著作就叫《公羊传》,左丘明解释它的著作就叫《左传》。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是狭义的《周易》或《易经》,加上《易传》的十篇文章,就是广义的《周易》或《易经》。</p><p class="ql-block"> 《易传》为《周易》添加了许多儒家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周易》的内容,特别是深化了《周易》在国家治理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意义,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句就是《象传》解释乾卦的卦辞的,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象传》解释坤卦的卦辞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觉得《易传》的解释往往强加于《周易》的原文。例如,我们前面介绍的姤卦有一句爻辞:“包无鱼,起凶。”它的原意是“厨房中没有鱼,生活艰苦,如果起而偷盗,必遭凶险”,《象传》的解释是:“无鱼之凶,远民也。”它把百姓失去生活依靠铤而走险的原因,归结于君王远离百姓。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毕竟在《周易》的原文中没有这样的意思呀!像这样的例子,在《易传》中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有一点大逆不道的想法。我觉得,《周易》是我们这个民族童年时代的产物,是那样地淳朴,那样地可爱,没有半分的造作,可是,一旦掺杂进儒家的说教,就失去了它宝贵的童真。这就好比孩子写作文,原本应该是写他们自己眼中的世界,简明而又新鲜,可是一旦人为地去指导他们写那些成年人的话,去写那些灌输进他们大脑中的所谓大道理,他们的作文就失去了纯正的味道。因此,我更喜欢原汁原味的《周易》,它就像一个悠远的童话,令人神往,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