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留下来的家风家训 杨海宁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离开我们已很多年,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的我的眼前,她的言语教诲经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使我永远难忘,终身受益。奶奶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陕北妇女,是一位生于民国时期的典型的中国妇女,由于爷爷去世较早,奶奶裹着封建残余的小脚,抚养着5个孩子,支撑着一个家庭,她一生默默无闻而又操劳忙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朴实的道理教育子女,所付出的博大的爱,便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最好的家风家训和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苦难坚守 持家有道</p><p class="ql-block"> 奶奶嫁到爷爷家时,家道还比较厚实,但爷爷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几年后家道便败落了,生活艰苦,但奶奶没有抱怨,勤俭持家,始终侍候老人,养育孩子,还要照顾她那不争气的男人,就这样操劳、忙碌、辛苦的操持着家。后来爷爷又抽上了大烟,没过几年就撒手人间,留下了苦命的奶奶和5个幼小的孩子及一个破烂不堪的家。为了生存和养育孩子,奶奶不得不远嫁他乡,但我的后爷爷要求只能带两个孩子过来,其他孩子送给他人得了,奶奶坚决不同意,宁愿不嫁,后爷爷被奶奶的坚持所感动就同意了,但要求奶奶带着孩子自己从绥德县赶到将近600里外的定边县(后爷爷在定边县做生意),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几乎没有车辆通行,从未出过家门的奶奶,咬着牙,变卖了所有家产,换了一个毛驴车,带着一个可怜的包袱和5个孩子(其中我二姑和我父亲还在襁褓之中),赶着毛驴车便上路了,一路风餐露宿,历经艰辛,走了近半个月,终于到了定边县。后来伯伯和姑姑说到这段经历时均泣不成声,说这是一生永远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生最苦难的路程,尤其是奶奶用柔弱的身体,护佑着孩子,艰辛的赶路,她的坚强和坚韧使我们由衷的敬佩,没有奶奶也就没有我们今天。</p><p class="ql-block"> 奶奶改嫁到后爷爷家后,又肩负起妻子、母亲和老板娘的角色,由于后爷爷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且家中还开着马车店,奶奶一边操持着一大家人的生活,还要帮着后爷爷料理大车店的生意,每天操持着各种纷杂的家务和事务,没有停歇,家庭和生意被奶奶打点得井井有条。也是奶奶命苦,没过几年好日子,后爷爷又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大家的事务还有不少的债务,奶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柔弱的女人而放弃或倒下,用她那坚强的性格硬硬撑起了家庭和后爷爷留下的生意,继续操持家务,打理生意,将后爷爷欠下的债务一一还完,将孩子一个个抚养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陕北生活非常艰苦,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如遇上旱灾几乎就没有粮吃,但奶奶知节俭,懂储粮,家里用粮缸时常储存着一定的粮食,平时教育家人一定要珍惜粮食,不得糟蹋粮食,奶奶经常讲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糟蹋粮食,是要受到天打雷劈遭报应的”。虽然话糟但理不糟,为此我家没有人敢浪费粮食,养成了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和家风,记得小时候哥哥吃完饭总要把碗中的饭舔得干干净净,我还笑哥哥不用洗碗了。</p><p class="ql-block"> 与人为善 宽容平和</p><p class="ql-block"> 奶奶平时总教育我们要助人为乐,她常常讲要“将人心比自心”,那时我还小不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才明白那时奶奶就懂得换位思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别人的困难和痛苦当作自己的事。那个年代因为贫穷,讨饭的人非常多,凡遇到讨饭人到家门口讨饭,奶奶从来都是热情相待,把家中好吃的送给讨饭人。奶奶到定边后,经常有绥德老家的一些穷困的亲戚到定边投奔后爷爷和奶奶,奶奶没有嫌弃更没有将他们拒之门外,而是大发慈悲之心,将他们收留下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安排生计,使他们能够生活生存下来。“揣着良心做人做事,一辈子坦荡心安”,这是奶奶的为人原则和口头禅,对家庭困难的邻居和亲戚,奶奶常常省下一些粮食和钱票送去帮助他们,这不是施舍,也不求回报,而是邻里亲戚间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在我回到家乡,一些受过奶奶帮助过的人和老邻居常常念叨奶奶的好。</p><p class="ql-block"> 教子有方 宽厚待人</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那个小县城,我们家一直被乡亲们称道是忠厚老实、宽厚待人的人家,这与奶奶的教子有方、为人处事是分不开的。奶奶经常讲做人要做到“四心”:即掏真心、有善心、去歪心、没坏心。从小奶奶就教育子女以礼待人、对待他人尤其是长辈要恭敬谦和,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打架时,奶奶从不“护犊子”,而是先批评自己的孩子:不管有理没理,动手打人是不对的!这个家风一直流传了下来,现在我的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我总是先批评自己孩子,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孩子说:我是不是你亲生的,每次都说我。我说这是咱家的家风。奶奶一手拉扯着五个孩子,生活也很清苦,可是家中孩子上学,奶奶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不管男娃女娃,都要上学,一个都不能少。而且还将二伯和我父亲教育引导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了国家干部。姑姑跟我讲述奶奶供五个孩子生活上学的情形,眼里噙着泪花:那时候,奶奶起早贪黑,每早给孩子们煮一大锅饭,每晚给孩子们缝补一大堆衣服;那时候,奶奶习惯了腰酸背痛,常常紧咬住牙,抬起已经佝偻的脊背,支撑着家庭,抚养着孩子,打理着生计;那时候,奶奶默默劳作,身体力行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是付出才有收获,什么是倾注无尽的爱而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背宽宽地,像沙漠!”小时候的我就经常托起小小的下巴,呆望着奶奶辛苦操劳的背影,发出“童言无忌”般的感慨。其实奶奶的宽广真正来自于内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奶奶没有文化,不会据理力争,但是她懂得邻里相亲在一起是种缘分,相互间要宽容忍让,多为他人着想,才能和平相处。奶奶有句名言经常挂在嘴边教育我们,那就是“宁可别人欠我们的,我们也不能欠别人的”。她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温顺平和,从来不会像有的女人一样,无聊时喜欢凑份子、嚼舌根,爱占小便宜;在她心里好像永远驻留那么一方净土,遇事不争,不强词夺理,而对别人的恶语中伤和阴谋算计奶奶从不计较怨恨,都是以德报怨,在那段贫穷的岁月里,奶奶用爱和坚强经营着苦难、传播着希望,无意间她为自己赢得了别人对她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奶奶活到了九十岁,但因操劳用眼过度,七十多岁时双眼因患疾而失明,但奶奶很要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还自己照料着自己,洗衣服、上厕所、整理东西都自己力所能及的做,不让别人服侍她,但儿女子孙亲戚们以及邻里邻居和受过奶奶帮助过的人都自愿轮流照顾奶奶,直到老人寿终正寝,奶奶走时我在部队服役没能送老人家一程,但听哥姐讲,送奶奶的人排了几里地,这个社会还是尊重善人好人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奶奶这一辈子,用良心做人,用人品做事,用真心对待他人,用爱心帮扶弱者,干干净净活到老,一生坦荡,问心无愧,赢得了众人的尊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奶奶,她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支撑起半边天,全心全意地爱护着她的家庭和孩子们;她用实际行动和朴实的道理教育家庭孩子,从不抱怨,从不后悔,从不退缩,她的这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这些子孙后代,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家风家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