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br>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作为人大附中特色教育事业的领跑人,刘彭芝校长把教育写入生命,用智慧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教育的赞歌。这本《人生为一大事来》,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为刘校长的教育理念所触动,为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div> 本次的分享人是吕二盼老师,她分享的是来自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上卷第一、二章。</div> 吕二盼老师首先分享:“刘校长认为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于共鸣,德育是根的教育,必须在事中动真感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你在真心的关爱他。刘校长爱每一个学生,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爱,孩子们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串笑声都会牵动着她的神经,她会为他们的成功喜极而泣,也会为他们遭遇挫折而忧心如焚。正是对学生的这种爱,使她要将学校建成孩子们最喜欢、最向往、最留恋的地方,不仅要让他们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要让他们现在的成长过程充满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对学生付出全部的爱,用真心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个在国内外教育界活跃着的名校长,为了挽救一个偷东西的女孩,放下自己手头忙碌的工作,与她进行了长达七个小时的谈话。刘校长与女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用尊重与理解,打开了女孩的心扉,了解了孩子犯错的根源,以求彻底挽救这个女孩!刘彭芝校长对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的教育信念值得我们学习。在刘彭芝校长身上体现出了为人师者的光辉!我们也要像彭芝校长一样,用自己博爱宽广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朵,我们要弯下身子与花朵讲话。 大家跟随吕老师走进今天的分享主题。她的精彩分享,吸引了每一位老师,同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分享了书中的精彩之处和自己的理解。<div> 张东老师说:人大附中的课程改革始终遵循一个方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刘校长认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和实施,所以人大附中一直在进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对超常学生的超常教育,对困难学生的特殊教育,对正常学生的普通教育,无不体现了这一面。这使得吃不饱的学生吃饱让。吃不了的吃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脚踏实地跳一跳、摘果子。这样,学生们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增强了信心。<br> 董玲彤老师说:刘校长无论干什么事,都是从学生身边出发,轻风细雨化解每一个平凡但又神圣的“小事”。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不是小事,这是他人生当中的一道坎,如果老师引导的好,这道坎迈过去,学生心头猛然一亮。迈不过去就可能在他的人生长河中留下一道伤痕。<br> 崔丹艾老师说:“新生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这是刘彭芝为人大附中确定的办学思想。这一办学思想在后来的各项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贯彻。一个教育家不但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而且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能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家必须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是总设计师、精神领袖、领跑人。<br> 韩哲老师说:刘彭芝校长称得上一个出色的“领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领着全校的教职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因此,她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她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现,她的人生价值也在奔跑中实现。</div> 老师们还将书中的宝贵经验一一记下,查找不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爱的延伸,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搭建人生的舞台,因为“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他腾,是虎就得让他跃”。正因为刘彭芝对教育这份事业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日夜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出类拔萃,以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臻于第一等的境界,取得第一等的业绩。</p><p class="ql-block"> 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心中有爱,才能更好的去做合适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书如海,平静中积淀,澎湃中升华,品读中成长。这本书值得人们细细品读,感受其中的哲理,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在教育工作中做得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