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似水流年,艰苦岁月,农村崎岖泥泞的土路、难走的斜坡公路沥沥在目,栩栩如生,从尘土飞扬的公路,到如今的水泥路、柏油路、高速公路,农村的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瞩目。鲁迅先生说过“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贫乏,人们生活困难,路是人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停奔波的象征,也是日出而作、披星戴月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 锡场东塘岭给我们几代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承载着美好生活的希望,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东塘岭位于206国道揭阳锡场锡东路段,即现在进入锡东小学(原老世德中学)和锡场信用社路口的国道地段,一条崎岖的陡坡岭蜿蜒而上,春夏之际,岭两旁挺立着翠绿的松柏,树影婆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秋冬季节,楛萎的草木,嶙峋的岭石,尘路与岭坡融为一体,杂草从生,使人无限惆怅。过去,从锡西茶亭路到锡东后畔埔、老车站,再到东塘岭、安路口,东塘岭顶穿梭的身影无不记录着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p> <p class="ql-block"> 在东塘岭的上坡路,一位农民兄弟吃力地推着载满农产品的独轮车,前面的儿子在使劲拉着,摇摇晃晃,满身汗水的身影至今仍在我眼前泘现,挥之不去;下雨天,坑坑洼洼、雨水聚集、长途客车在泥泞不堪的岭坡上下晃动,左右摇摆,乘客在车里左右摇晃,触目惊心。崎岖的陡坡是艰苦岁月的写照,记得读初中时,每逢镇初中各学科考试竞赛,地点大都选在东塘岭的老世德中学举行,周未,几个同学骑上自行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来塘岭下,鼓足干劲,吃力踩着脚车往岭上爬,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终于进入世德中学校门。</p> <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道路的日益完善,时代在变化,1993年,206国道改造升级启动,东塘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陡坡变成了坦途,不远处一座高架大桥矗立在锡埔路,一条宽广的柏油公路穿过东塘岭通向远方,峥嵘岁月,光阴似箭,东塘岭曾经凝聚着锡场人民的智慧、感情和汗水,如今,天堑变通途,道路交通网迅速发展让锡场经济突飞猛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 您着,现在的206国道从锡场穿越而过,往来车辆络绎不绝,中间绿化带芳草碧连天,人行道绿树成荫;两旁商铺林立,铺面的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错落有致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柳荫中,互相衬托,分外妖娆;镇区的小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着,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图卷正徐徐展示,如诗如画,气势磅礴。从崎岖的土路到宽广的柏油路,从陡峭的岭坡到平坦的公路,东塘岭留下了锡场人民淳朴的的足迹,见证着锡场的发展,如一首动人的老歌,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