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读书不是应付明天的备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 <br></h3> <h3> </h3> <h3> 为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9月10日上午,林东第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一起走进教育名著——《解码教育》,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身的实际做法进行了深度交流,收获颇多。</h3> <h3> 当代教育名家、著名课程学者钟启泉教授认为,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真实的学力、探究的课堂、成长的教师。</h3><h3> 读书交流前,张佳宜主任组织大家抽取汇报章节,各位老师认真绘制思维导图。</h3> 读书交流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大家抛开琐事,慢下来,静下来,一起聆听同事们的品悟,升华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h3> </h3><div> 第一部分是真实的学力。由张启慧老师、夏昌磊老师、单瑞雪老师、徐艳艳老师、巴特尔老师、盛金玲老师和李芳芳老师引领大家学习。从核心素养这一新时代教育思维的形成、发展、演进、精髓和随之而来的课程重建与学校教育革新挑战出发,追问“知识本位”如何向“素养本位”转向、信息化时代知识教学的诉求,以及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儿童阅读素养的教学策略,还有儿童成长心态与反思能力的养成,这几方面充分交流。</div><div> 《解码教育》为我们解惑,所谓 “真实性学力”不是碎片化知识的堆积,而是能够运用知识、生产知识、展开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亦即问题解决所必需的学力。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兼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生存能力”。</div><div><br></div> <h3> </h3> <p class="ql-block"> </p> 第二部分是探究的课堂。钟铭铭老师、任志伟老师、田忠丽老师、杨丽娜老师、林丽莹老师、陈晓艳老师、生学武老师、李亚茹老师、于晋秋老师和李长河老师与大家充分交流了这部分内容。从课堂转型的三种表现出发,以能动学习为话题核心,推进倾听与对话的教学创造、关键能力的培养,帮助读者重新认识实证研究、测验、练习作业设计、学会提问等教学活动与概念,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忠告与建议,展现能动型教师的特质和社会建构的课堂的新面貌。<div> 大家非常赞同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最好的宝物莫过于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这样一个个专业术语引起大家的共鸣,与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从这一部分学会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法。</div> <h3> </h3> <h3> </h3> 第三部分是成长的教师。由林向娟老师、苏艳玲老师、刘建华老师、尹志伟老师和王欢老师和大家分享。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期许与新疆界出发,跨越班级经营、档案袋评价、创意型班级的创生等实践话题,发现教师的经验学习与实践性知识形成的机制,梳理教师的工作特征与成长类型,最终树立起教师成长的路标。<div> 《解码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教师自身的变革是学校变革的起点。教师变了,课堂才会变;课堂变了,儿童才会变革。“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将促进教师不断学习。</div> <h3> 从《解码教育》这些视点出发展开教学,教师就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得到最有效的学习。形成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素养与能力。</h3><h3>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善辩,读书使人深刻。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林东二小在学习共同体的路上一定能越走越远。</h3> <h3>编辑:徐艳艳<br>摄影:尹志伟<br>审核:教导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