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月春风似剪刀,桃花梨花次第开。都市里,看多了人工栽培的桃树梨树,花开枝头,虽美娇芬芳,但终究量少木不成林,沦为城市生活和现代建筑的陪衬。而那些在原野上和山谷里原生的果树群,俨然是大地的主人了,一片片、一簇簇没有限制地野蛮生长,恣意彰显着强健的生命力,漫山遍野散发的勃勃生机,入眼着实令人惊羡动魄。2021年三月下旬,随摄影团游览了一趟川藏,从成都出发,一路往西抵拉萨,历时15天。徜徉在西北高原旷古的自然风光里,于山川、江河、峡谷、林木、花草间,品赏着大自然至真纯美的恩惠,留连忘返、乐不思蜀……。</p> <p class="ql-block">旅途第一站始于四姑娘山双桥沟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的小金县境内。甫抵景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寒风瑟瑟、雪花飘飘,</span>昨日在成都短袖汗衫,今日则冷嗖入冬,加上3500米的海拔,颇有些体感不适。冷风细雨中沿木栈道往里走,远观雪山森林,近看灌木杉树,视野中的兴趣点不多。有点亮眼的是前方来到一片翠绿的湖泊,几株枯而不倒的沙棘树枝立于水中,在苍茫远山映衬下,显得凄清孤冷。自然联想到了沙漠胡杨,穿越千年,至死永生。慢门拍摄,定格下它们苍劲柔美的一面。事后方知,这里是双桥沟景点之一的盆景滩。不确定沙棘树是不是胡杨,不过最后都殊途同归,成为了沙漠盆景、河滩盆景......</p> <p class="ql-block">游览四姑娘山景区,竟然将三脚架遗忘在了这条道上的景交车上,所幸通过导游帮忙找了回来。旅途在外,第一次丢脚架,惊出一身冷汗......记录一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去金川县拍梨花途中,车窗外,不时掠过山坡上扎堆而居的藏寨,白墙红顶方窗,方正直筒似碉楼状的外形,再次唤起脑海中对藏民居的熟悉印象。路遇一段崎岖颠簸的山路,为车辆安全起见,所有人下车徒步过“岗”,无怨无悔。人在旅途,亲近自然,也敬畏自然。</p> <p class="ql-block">几株开放的梨花,零落点缀在山坡上,梨树们大半已歇工,枯瘦着残枝剩叶,于原野中摇摆。下图是宣传画上的梨花盛开美景~!</p> <p class="ql-block">金川梨花名扬四方,素有“阿坝州小江南”之美誉,我们千里迢迢奔金川,就为了一睹梨花遍地绽放的盛景。然而,3月28日抵达那里,还是晚了一周时间。喀尔乡的梨花大部分已经凋谢🥀,剩下的最后一批大多气息微弱地垂于枝头,只能脑补万亩梨花竞放、绵延百里的壮观场景了。场面上大景无所收获,便在村中游荡,拍拍局部小景。天渐渐放晴,在一株梨树下试拍多曝,不知什么原因,想要的效果没出来,凑合了。</p> 葱郁的山,碧绿的地,藏居遍布,薄雾轻纱笼罩大地,浩大场面惊得人目瞪口呆~! <p class="ql-block">在晨雾中穿梭,追光逐影~</p> <p class="ql-block">恰好一对,萌死人的小羊羔~!</p> <p class="ql-block">一早去金川“世外梨园——神仙包”拍晨雾,在观景台上居高临下,顿时被眼前一览无余的大场面震住了!辽阔的山谷里遍布梨树、藏寨、土丘、小道和田畴,错落又密匝地掩映在弥漫的烟雾中(晨雾缭绕,乃当地村民焚烧麦秸秆所致),在阳光照射下,既展现了整个场景的宏大气势,也不失局部之明媚秀丽。世外梨园,名符其实。虽然错过了梨花纷飞的雪色浪漫,但是迎来高原壮阔锦绣的田园风光,也是美醉~!神仙包指的是平地突起的土丘,相传是成吉思汗东征病逝后垒土葬于此地,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大场面,早起摄于中路藏寨观景台,位于甘孜州丹巴县东北部。阳光从山头照向山谷,把山乡村野的勃然生机,烘托得魅力无边~。</p> <p class="ql-block">山巅上白色的藏居和金顶的寺庙清晰可见。山谷里蜿蜒迂回的小道,犹如一张撒开的巨网,被依山而建的点点藏寨“咬”在了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藏寨民宿,跟藏民学跳锅庄舞。锅庄舞节奏感强,跳起来酣畅洒脱,看似容易,但是自己真跳了,怎么个比划都是僵硬别扭~</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藏寨主女儿盛装出镜,临时充当下模特~</p> <p class="ql-block">藏民居,从外在建筑到内在装饰都极具藏民俗文化特色,且起居设施也出乎意料的好,住着舒服,印象深刻。告别之时,合影留个念吧~。</p> <p class="ql-block">墨石公园,位于四川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附近,傍着著名的318国道。走进墨石公园,呈现眼前的全然是一派新奇而陌生的景象,天地间耸立着无数凌厉峭拔的黑灰色山崖,色彩之雄浑独特,氛围之洪荒神秘,难怪这里有“异域星球”之别誉。游人深入其中,于苍莽浩瀚间,凸显宏大与渺小,简直就是一个拍摄科幻片的天然外景地。偶尔瞥上一眼,冷不丁还是一幅天然的泼墨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墨石公园下一站是塔公草原,作为途中一个歇脚地,在这里逗留时间不长。天色昏暗,寒风冷峭,脚下的牧草仍呈现冬日的枯黄。冷飕飕懒得挪步了,眺望远处木雅金塔的金顶,想着如果长焦在身边,红墙环绕、 雪山映衬,定能压缩出一个视觉效果不错的画面……脚边突然传来一声小狗的吠叫,一只小泰迪在草地上欢奔,投向一位中年男人的怀抱。养上宠物了,才知这一世,人狗情深情难了!这位摄影大叔,一人一狗一车走天涯吧,有多少暖心就有多少故事,背后付出也着实不易。偷按一下快门,定格眼前这温情一幕~</p> 走川藏,绕不开318国道,这条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尤其从雅安至拉萨这一段,集中贯穿了雪山冰川、森林湖泊、高原峡谷、草原牛羊、特色民居等等自然纯美的原生景象,沿途触目可及。但是景色虽美,道路不乏艰险,多年前去稻城亚丁时,坐大巴走过318国道,充分领略了沿途的险峻,回到成都后感叹此生再也不走这条道了!然而,时间一久,曾经的艰难转成心头美的召唤,远方的奇绝美景,不由让人“健忘”了她背后的苦,是“毒药”,也是湛蓝天空下的白云朵朵。此番重走318,经由理塘,多处与“此生必驾318”的标记撞脸,豪迈而自在必得,上升到了人生奋斗的格局;浪子远游,谁能抵御~?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宁静安详地映照在遥远西部,这条空荡清静充满藏民俗文化风情的小街上,这里被称为”世界第一高城“理塘,海拔4014米。漫步理塘仁康古街,我们是域外闯入者,即便轻步细语,也似搅动了一泓清泉。迷茫懵懂,不敢轻易踏入街边那所布幔低垂的庙宇,据传那是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故居:仁康古屋(上面第三张图),始建于十六世纪中叶,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这间屋子先后降生过十多位藏教大活佛,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地,地位非同一般。远道而来的我们,肯定不清楚其内在道道,倒是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慕名,为他笔下浪漫忧伤的情诗所倾倒。街边土黄色墙壁上,多处裱着这位有情圣活佛的情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怎会跟理塘扯上关系?又一个传说推理:因为在仓央嘉措传世的最后一首诗歌中提到了理塘:“白羽的仙鹤呵,借给我你的翅膀,我不会飞得太远,只到理塘便折回”。最后,人们在理塘寻找到了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他被认为是仓央嘉措的转世,理塘也由此被认为是仓央嘉措的故乡。美丽奇妙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沿318国道翻越海子山(海拔4500米),观毛垭草原风光,经由天路十八弯。</p> <p class="ql-block">格聂神山,海拔6204米,藏传佛教中的神山,位于理塘县西南部。</p> <p class="ql-block">在海子山“姊妹湖”停留拍摄。古冰川遗迹山体,环抱着一对玉湖,旷古、静谧、久远,时近傍晚,金色阳光把“姊妹湖”映照得分外妖娆柔丽,美哉,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沿G318国道一路往西,离开四川最后一站巴塘,通过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第一个县城芒康。午餐后继续赶路,在翻越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时作短暂停留。这是整个行程中经历的最高一处海拔,纵是寒风凛冽,头晕气喘,团员中也无一人掉队。英雄自夸,豪迈一下~!</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道拐,江山万里气如虹。长途跋涉川藏线,沿途雄壮的景色,是对旅人辛劳的贴心犒赏~</p> <p class="ql-block">鸣笛声声过怒江大桥新桥,清脆响亮的声音回荡山谷。这里是川藏南线咽喉,上世纪50年代建造怒江大桥,在浇灌混凝土时,一位解放军战士不慎跌入桥墩,永远留在了那里。作为纪念,旧桥墩一直没有拆除。如今往来车辆过新桥时,司机们都会摁响喇叭,寄托情思,向当年为建桥牺牲的英雄致敬~!</p> <p class="ql-block">雨雪迷蒙中的然乌湖,暗沉着脸,美的冷峻、肃穆。</p> <p class="ql-block">雨雪初霁后的然乌湖,舒眉展颜,露出洁白碧绿、晶莹剔透的美姿~</p> <p class="ql-block">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的然乌湖,又是一个神仙之境的美地。然乌湖的美,犹如神仙下凡,飘飘渺渺、若隐若现地向人间展示着她的超凡脱俗,这样的美,就连湖中的枯树桩、岩石块,都带有几分神明和高贵了。这条由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雪山与雪松叠翠,蓝天与碧水映衬,四面皆画,美不胜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自然一个误操作,却是美了人间,置身其中,言语高攀不上她,</span>唯有陶醉了~!</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观赏然乌湖前后两天都没赶上好天气,雨雪下个不停,浑身湿透,脸和手冻僵了也不忘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然乌湖沿途和周边雪景。冰雪世界总是令人心情怡悦~</p> <p class="ql-block">在冰湖边眺望冰川,看到近处紫色的浮冰,不无稀罕~!</p> <p class="ql-block">来古冰川紧邻然乌湖,同样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那天游览来古冰川,只是走马观花而已。狂风吹雪,冰沙横扫,漫卷得眼睛难以睁开,视野里一片混沌。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来到一片冰雪封冻的湖边。冰川在哪呢?在脚下,在天边,只是一个远古洪荒的冰雪世界。冰天雪地里辨不清东南西北,对南方都市人来说,置身其中,看什么样的冰川已经次要了,重要的是来过此地,面朝来古冰川,拿捏住了形式和腔调~(最后一张是手机人像模式照,影像清晰,效果不错)。</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藏区波密县,低海拔区域,体感一下轻松了许多。住宿紧靠一条大河,叫彼得藏布江,雅鲁藏布江一条支流。江边走走,拍拍慢门,天色黯沉,红衣亮眼,旅友瞥见随手拍了一张,谢谢他有心~!</p> <p class="ql-block">波密桃花沟,一个经典完美的桃花盛开的地方,粉红、碧绿、洁白、蔚蓝等自然色彩辉映,共同融铸了令人醉心的田园风情画面。在雪山脚下、青稞田头、小河沟和村寨边上,桃花处处绽放,爆米花般地将绚烂生命喷涌在广袤大地。江南田园来到西北高原,脱去细腻柔软的外套,唱响了一曲高亢辽阔的草原赞歌。据闻,波密数以百万株纯粹原生的桃树林,其生长的年代和规模,堪称天下无双,我们眼福不浅呀!波密赏桃花,农历四月初正当时。</p> <p class="ql-block">长焦压缩出的画面,耐看~</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702米的色季拉山垭口,等待拍摄南迦巴瓦峰日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峰,还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丽山峰之一。所以,很期待能一睹她在金灿霞光中的盛景,即使冻得涕</span>泗横流,也咬牙坚持等。但是,头顶上方厚厚的云层时聚时散,太阳稍纵即逝,南迦巴瓦主峰顶云遮雾罩,终不肯露脸。雨夹雪越下越大,不得不抱憾离去。事后得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迦巴瓦峰是</span>西藏最难见到的雪山,它常年躲藏在云雾中,睹其真容很大程度仰赖运气和缘分。我们两样都缺,认命~!</p> <p class="ql-block">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途中之景。雅江河畔,<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青水秀大地葱茸;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两江汇流,碧水蓝天绵延不尽......今天是个好天气~</span></p> <p class="ql-block">下游处的雅鲁藏布江,水流哗哗并不湍急,一直向南流经藏南的墨脱县后,便往印度方向去了~</p> <p class="ql-block">发源于西藏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流经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时,绕出一U字型大拐弯,山峰与拐弯组合形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考证,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也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这些大地理知识概念,我们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内游览时,对大峡湾和深峡谷的震撼感受并不明显,盘桓在视野中的,是清澈如碧玉般蜿蜒流淌的雅鲁藏布江,和连绵起伏的南迦巴瓦峰,这座藏民心中的神山,无时无刻不被膜拜和供奉~。上图一排五颜六色举相机拍照的驴友,大半来自上海某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友。他乡遇故知,在遥远边疆,能遇见跟自己一样来自上海的同好,不亦乐乎。旅途作伴,增添不少乐趣,也留下了难忘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在索松村民宿附近的一个山坡上,等待拍摄南迦巴瓦峰日落,先包围几张~</p> <p class="ql-block">终于逮住机会了,南迦巴瓦峰被落日燃烧,熔铸出的辉煌一刻!峭拔山峰,云蒸霞蔚,摄人心魄。横景竖拍,连缀出大片~</p> <p class="ql-block">拍完南迦巴瓦峰日落,再拍南迦巴瓦峰星空。一宿折腾,没睡两小时,却一点不觉着累~</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园索松村,没有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处于藏南林芝地区,同样是雪山和桃花,但</span>看过波密桃花,再看索松村这边桃花,不得不叹服,后者更胜一筹,胜在更超拔更高调,美的更隽永更大气。波密桃花是田园诗,索松村桃花是山水画,于山川花木间足够留白,令人无限遐想和憧憬。摄影队里有戏言:如果一个摄影师没有两张在索松村拍的桃花片儿,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去林芝看过桃花、拍过桃花。本人林芝去了,桃花拍了,不好意思拿出这几张,先凑合吧~</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竖构图仿佛更富有诗画美感~</p> <p class="ql-block">人面桃花相映红,春风十里不如你~</p> <p class="ql-block">在索松村吃住两晚,非常惬意自在。置身桃源胜境,满目美景皆入画,连住所漂亮的外墙线,也仿佛在与桃花争艳斗芳。虽说春天里桃花处处开放,但在雪域高原赏桃花的审美体验,远非在南方都市的相同经历所能媲美。临别在即,仰望雪山碧空,今后岁月里,这里会是一个让自己久难忘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拉萨,布达拉宫外景,摄于药王山观景台和布达拉宫广场。抵达拉萨当天下午,便前往上述两个地方去看布达拉宫。当布宫走出熟悉的画面,真迹出现在眼前时,震撼感油然而起。红白相间的群楼建在半山腰上,左右两侧白色建筑沿山脊向下延伸,烘托着中间的红色建筑高高举起,浩瀚苍穹下,凸显藏式宫殿的雄伟。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所建,距今1300年历史。布宫的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主要是布达拉宫的行政办公场所;红宫,是布达拉宫的核心,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珍藏多种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多方位、多角度、多时段看布达拉宫,汇集旅友和本人所摄画面。一直以来,流传盛广的一句话是: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拉萨。到拉萨,不可能不去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不仅是拉萨的一张名片,更是这个藏传佛教中心的一个圣地。对笃信佛教的藏民来说,布宫是他们心中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是为了朝拜而去;对大多数普通游客来说,布宫是拉萨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和有代表性的景点,他们主要是为参观而去,说实在,即便参观,也不是件能轻松搞定的事。布宫的建筑、历史、文化和艺术太博大精深,普通游客走马观花,除了被富丽堂皇的宫殿、经堂,华丽繁复的雕饰、彩画等吸引以外,余下的只是神秘和敬畏了。哪怕在拉萨的街头、公园、商场、酒店等地,面对这座被誉为“世界上最接近天空的宫殿”宏伟外观,心中的神圣和敬畏丝毫不减!</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也有简称羊湖,<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碧水映蓝天,峰峦绵万里,湖光山色之美,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这辈子怎么也不会想到,居然能跟藏獒有如此亲密的接触!冈日森格,多年前就镌刻在心头的这个名字,是关乎一头藏獒,著名作家杨志军笔下长篇小说《藏獒》的主角:聪慧、忠诚、刚毅、晓勇、善解人意,集动物所有优秀品格于一身的藏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冈日森格,多年前于书中结识它,便给了自己永无磨灭的深刻印象。此番在雅江河谷,出乎意料地与藏獒不期而遇,怎么着也要合个影呀,得到了深切的满足。爱藏獒,爱天下所有有灵性的动物~!</span></p> <p class="ql-block">包车行驶在青藏公路G319国道上,在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作短暂停留。沿途观藏北草原壮阔风光、牦牛点点;念青唐古拉雪山波澜起伏、连绵不绝;青藏公路上疾驰的大卡车轰隆隆川流不息。念青唐古拉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山脉之一,横贯西藏中东部,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传说中,念青唐古拉与纳木错是一对恩爱夫妻,后因爱上美少女羊卓雍措,念青唐古拉抛下了妻子,纳木错思念丈夫日夜哭泣,变成了一汪清澈的湖水,愧疚后的念青唐古拉返回时看到变成湖水的妻子,自责让他矗立在湖边不休不眠,变成了俊朗的雪山,长久守候在纳木错身旁,而孤独的羊卓雍措也变成了美艳动人的羊湖。多么凄美的爱情传说!我们下一站就要去纳木错了~</p> <p class="ql-block">那根拉山口,如丝缎般柔软顺滑的山脊线美的无以复加,这辈子再难见到有这般漂亮的自然线条了!冒险闯一下路中央,赶快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纳木措,中国第三大咸水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p> <p class="ql-block">翻过那根拉山口,约2、3小时车程就到了扎西半岛,位于纳木错南岸的一个景区,说是景区,其实就是一片开阔的冰雪世界。浩淼的纳木错湖被冰雪封冻成一望无际的雪地,人在湖面上走,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清脆声响,远处念青唐古拉山也一样被冰雪覆盖,眼前的白牦牛看上去忠厚又神圣。冰蓝的天,冰蓝的湖,人间四月,南方春色正浓时,藏北这边则展现着高原独有的美丽壮阔风光~!</p> <p class="ql-block">圣象天门位于纳木错北岸,在西藏中部那曲市班戈县境内。一座巨大的形似石象的岩石矗立在湖边,象鼻神入湖中汲水,鼻子和身体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洞,传说这是通向天堂的圣门,圣象天门由此得名吧。伫立天门,隔着圣湖与神山相望,那种天地人间浑然一体的超然感觉,真的非常美妙和沉醉!难怪这里会成为虔诚朝拜者心中的圣地,成为西藏旅游的网红打卡秘境。图一为网上下载航拍画面。现场看,能拍到圣象天门充满魅力的全景照,基本靠小飞机航拍,还要驻扎蹲守,等待老天爷赏脸给好个眼色。在海拔超4800米、乌云密布冷风劲吹的当口,登高望远本人显然心有余力不足,仓促撤离时扭身按下了图二那张呆板粗粝,甚至有些丑陋的实况照……~</p> <p class="ql-block">千里迢迢来到雪域高原,踏上这片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就为了能够在天堂圣门前站一站,深切感受下大自然的雄奇之魅~</p> <p class="ql-block">圣象天门周边景色。湛蓝的湖水不停地涌向岸边的沙地和礁岩,水石交融,形成了一湾一湾线条非常优美的月牙型湖景(若是攀上附近的山岩,到山顶居高临下的话,可以看到更加漂亮的月牙水湾。但我们时间太紧,并且海拔要升高过5000米,想想便止步了)。纳木错把似云似水的柔情,献给了冰雪如磐的念青唐古拉,天地人间,从此留下美丽永恒的画面与神话~</p> <p class="ql-block">天将黑,返回拉萨途中,瞥见窗外行驶在青藏铁路上的绿皮火车,顿感久违的亲切。下次来藏,也坐它一回~</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有着浓郁藏民俗文化特色的商业街,也是拉萨著名的转经街道。每日上午和傍晚两次,</span>藏民们成群结伴或独自一人来到街上,手拿佛珠或经筒,顺时针绕着大昭寺一圈一圈地走路转经。走累了,歇歇脚,接着再走,走多久不清楚,但感觉时间不短。朝拜、祷告,早已融入笃信佛教的藏族同胞血脉,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民物质生活及其简单,为此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理,供奉信仰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几乎贯穿整个人生。(不由得暗想,这会否是另一种懒惰呢?……)</p> <p class="ql-block">也有四方游客,汇聚在八廓街上游览,感受街上洋溢的浓厚传统藏民俗风情特色中,又不乏现代闲情小资的热闹的商业和艺术气息。街道两边的商铺琳琅满目,挤挨着众多照相馆和摄影工作室,提供从化妆到服装出租、后期相册等一条龙服务。人流中,穿戴各种民间藏式服饰,摆姿态、拗造型拍真人秀的男女游客摩肩扎堆。下图男孩女孩的脸部妆容,甚至涂上了高原红,看着令人发噱。上图戴墨镜背吉他着藏袍快步行走过来的,是康巴汉子吧?鬈曲长发黝黑脸庞,高大帅气,人群中尤为显眼~</p> <p class="ql-block">顺着八廓街前走右拐,便来到了大昭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寺修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有着悠久浓厚的佛教传统文化。</span>买票入内参观,佛殿庙堂寺院,彩雕壁画巾幡,重重叠叠,交错环绕,照例外行看热闹,云里雾里。迷朦中来到寺外一个楼层平台上,才用手机拍了几张大昭寺金顶(寺内不能拍)。错过了布达拉宫,没理由再错过大昭寺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就在玛吉阿米用餐,在八廓街一个转角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幢二层楼半弧形的黄色建筑。餐厅外墙老旧,内里空间也不大,所有柜子、桌椅、案架等器具和物件,摆设的使用的,均满带浓郁藏式情调,一本大大的菜谱,封面是皮子做的。驴友事先介绍:去八廓街,</span>玛吉阿米总归要去的,好像不去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就为了盘绕在心中那个优美熟悉的旋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那东山顶上,升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笑容,浮现在我的心上……我们也是要去的。这是根据仓央嘉措写给爱人玛吉阿米的一首情诗谱写的歌曲,打动了无数颗文艺之心!这家餐厅起名为“玛吉阿米”,也不知从何时起,就被人们想象为这里是</span>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当年相遇的地方,一个凄美忧伤的爱情故事永流传,餐厅因此在拉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网红得一塌糊涂,不容拒绝。</span>我们在二楼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点菜吃饭,菜价不菲,味道还行,拿起筷子,好友竟心有触动,眼泪滴落;许尔万水千山身,她是太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仓央嘉措那些个浪漫动人的情诗了,一路上</span>心有戚戚焉。能不来这里吗?慢慢聊,敞开吃~</p> <p class="ql-block">从八廓街出来,打个的很快就到了色拉寺,去那里就为看僧人辩经。进入院门,还在通向辩经场几十米外的小道上,耳边就嗡嗡作响,走近了更是传来一片噼噼啪啪的争吵喧嚷声,那场景,真叫开眼!在一个宽敞的碎石铺地的场院里,足有百来十个年轻僧侣,光膀着红僧袍,两两一对,一站一坐,一攻一守地进行着激辩,个个脸红脖粗、气势轩昂、寸步不让。站着的是攻方,语速极快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鸟语”,边不停地拍手跺脚一次次冲向坐地上的守方,像是借着一股冲劲,要在气势上把对方干倒。场边看热闹的我们不嫌事大,双方要真干起架来,我们劝还是不劝呢~?</p> <p class="ql-block">方才进行过火药味十足的辩经理论,这会儿结束了离开场院,小佛僧们跟没事似的相互说笑着,返回住宿。</p> <p class="ql-block">没过多久,又都挎上布袋出门,赶着往一个方向走去。是继续去上课?还是,吃了饭再去上课?时近傍晚,僧侣们并不闲着。</p> <p class="ql-block">色拉寺内部像个村庄,楼房、院落、巷道、寺庙、佛殿等等布局,有些分散不规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见旖丽繁复金碧辉煌的建筑,俱是朴实无华的粉墙砖瓦石板路,</span>环境整洁干净,氛围清寂宁祥,没有喧哗嘈杂,乃佛门清静之地也,亦或是人文气浓厚的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祖国处处能见广场舞,广场舞最能真实反映出基层老百姓的文娱生活状况,均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傍晚时分,拉萨宗角禄康公园里,鼓乐齐鸣,景象热闹,年轻人在帐篷下蹦达着跳锅庄舞,年长者在空地上跳旋律平缓的“踢踏舞”;上身几乎不动,双脚跟着音乐节拍前踩后踩,这是藏式广场舞了,看着倒蛮舒服~</p> <p class="ql-block">都说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去一次以后,肯定会去第二次,或许还会有第三次……此说深以为然。川藏一路,太多的神秘和新鲜,绝非一次旅游能满足心意,纯粹无比的自然美景,更是怎么看也不会够。相机在手,相机就是你另外一双眼睛,被诱导着也甘愿被诱导着,一次一次地出远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近高原,走近雪山;走向阳光,走向自己。放慢脚步,等一下灵魂,川藏,必定会再走一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