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桃花源--酉阳桃花源札记

快乐的57

<p class="ql-block">酉阳桃花源景区距重庆市主城360公里,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由世外桃源、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广场、桃花源风情小镇、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和梦幻桃源实景剧等八大部分组成,集岩溶地质奇观、秦晋农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休闲养生文化、运动康体文化于一体。是现代人远离尘世喧嚣,步入秦晋田园、探寻科学奥秘、回归绿色天堂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因自古武陵山地区“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皇命戒律,景区在武陵大山中沉睡了千年,被广泛认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原型地。</p><p class="ql-block"> 呈现着“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绝美的“世外桃源”景观。</p><p class="ql-block"> 酉阳桃花源景区先后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户外运动基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品牌、市级文明旅游区、重庆市文明旅游风景区、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景区、2010年度·最负国际盛名景区、央视“最舒适景区排行榜等多项殊荣。</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35][36]。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1]</p><p class="ql-block">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2]”,有《陶渊明集》。</p><p class="ql-block">本名</p><p class="ql-block">陶渊明</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陶潜,靖节先生、晚年改名陶潜</p><p class="ql-block">字</p><p class="ql-block">元亮</p><p class="ql-block">号</p><p class="ql-block">五柳先生</p><p class="ql-block">所处时代</p><p class="ql-block">东晋→南北朝</p><p class="ql-block">民族族群</p><p class="ql-block">汉族</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p><p class="ql-block">约 365年</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p><p class="ql-block">427年</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陶渊明集》</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p><p class="ql-block">职业</p><p class="ql-block">诗人、辞赋家</p><p class="ql-block">私谥</p><p class="ql-block">靖节</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 </p><p class="ql-block">东晋 · 陶渊明</p><p class="ql-block">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译文</p><p class="ql-block">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大古洞</p> <p class="ql-block">大古洞</p> <p class="ql-block">大古洞</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景色</p> <p class="ql-block">美湖</p> <p class="ql-block">美湖美女</p> <p class="ql-block">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好久不见的大石磨</p> <p class="ql-block">“摔碗酒”缘于土家族,据说是起源于周朝。按本地的讲法,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p><p class="ql-block">楚兵解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头换取城池。重了信誉,保了国家。“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而在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的。后人为纪念他,摔些酒碗也是学他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学他的决绝笃诚。</p><p class="ql-block">饮一碗酒,饮过之后,将碗摔碎。</p> <p class="ql-block">来一碗摔碗酒</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大簸箕吗</p> <p class="ql-block">见过五六米高背篓吗?</p> <p class="ql-block">清清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归隐村</p> <p class="ql-block">炉台和火盆上面悬挂着熏得漆黑的老腊肉</p> <p class="ql-block">陶公祠</p> <p class="ql-block">陶公画像</p> <p class="ql-block">许愿长廊</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的染坊</p> <p class="ql-block">排的整整齐齐的柴火</p> <p class="ql-block">天生的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酉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梦幻桃园大型实景演出</p> <p class="ql-block">梦幻桃园大型实景演出</p> <p class="ql-block">梦幻桃园大型实景演出</p> <p class="ql-block">在充满争吵的那个年代,《桃花源》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理想之地。读了《桃花源记》被那描写的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与世无争,只有安详与平和的“世外桃源”所吸引。进入桃花源,“恍若世外桃源,宛如梦幻仙境”,只见雾气腾腾的美湖,挂满谷物的茅屋,飘在空中的棉布,堆放在屋檐下的柴火。遇到耕作的壮汉,推磨的老者,编篓的老人,卖酒的小姑娘。应证了“凡间无清静 世外有桃源”这句话:真的是世上没有清净之地,处处皆是喧嚣的场景,只有这桃花源才是尔等理想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