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記憶,

明方

<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年前,乐友老周告知我 ,他在重慶南川區金佛山脚下名叫三泉镇附近不遠的地方買了一套避暑房,現正在裝修,估計今夏即能入住。我為他祝賀并囑他入住後拍一些周邊自然環境的風貌照片给我,我對那個地方很有感情 ,但也有三十多年未去過了。也就是上個月,老周果然應我之托,發了一些照片给我。照片內容既有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也有反映當地民風民俗的 市井小镇、趕场集市。</p><p class="ql-block"> 現今的金佛山,已是馳名遐尔的國家級自然风景区了。它擁有多重頭 衔 :國家级自然保護區. ;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 A级公園;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等等。一年四季,遊客如織,夏看雲海,冬眺白雪。我和金佛山的第一次接觸,始於40 多年前。當時,萬盛區文化馆組織駐區各企業工會的美術干部,進行為期一個月左右的出外寫生,首站即是金佛山。當時我記得是八十年代初,一行 十几人攜帶畫具,乘坐長途汽車到南川,再转车抵達三泉镇。</p><p class="ql-block"> 三泉鎭,距離南川縣城,约有十几公里。座落在一片偉峨起伏的崇山峻嶺峽谷之中。峽谷兩端,抬眼远眺,則是連綿不斷,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群山峻嶺。峽谷幽長,溪水長流,長年累月,歷經歲月的衝刷,歷史的沉淀,在水缓平靜之處,峽谷的底端,慢慢形成了一塊平地,慢慢地,有世人居住,农耕勞作,冉冉炊煙,生生不息,加之地處四川、重慶、貴州三省通衡的必經之道,逐漸形成了農民世居,商贾云集的茶馬驿道。又因附近有三處冷、熱、燙的泉水,故得名三泉镇。</p><p class="ql-block"> 三泉鎮,是當時通往金佛山的唯一上山之路,(後金佛山旅遊開發,為方便遊客上山,分別從不同方向,陸續修建了多條道路,并命名為金佛山北坡、金佛山南坡、金佛山西坡,三泉鎮方向上金佛山,即為北坡。)因金佛山有很多名貴的高山中藥材,由是,四川省藥物研究所在三泉镇成立了藥物種植場,重慶直轄后,南川划歸重慶,遂改名為重慶藥物種植研究所。我們去时,在三泉停留了兩天,寫生繪畫,抽闲也到藥物場參觀。兩天后,朝金佛山開拔,這就全靠走路了,首先,從三泉朝里走,要經過約十里長的峽谷小道,其中,有約5 里長的廠區公路,寫到這里,就要說到紅泉機械廠了。</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黨中央提出「三线建設」的戰略部署,即: 基于要打仗,要打大仗,要打世界大仗的戰略构想和預判,為防止美苏帝國主義的戰略侵略和核战爭威脅,把沿海、內陸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重要工廠,主要是兵工廠,转移至大西南的偏僻地方,崇山峻嶺之中最好。這是一次全國范圍內的戰略迁徙和工業分佈重新布局,簡稱「三線建設」。當時,万盛、南川就迁入了好几座兵工廠: 平山厂 、兴无厂、晋林厂、庆岩厂、紅山厂、东方紅厂、宁江厂等等。三泉机械厂也在其中。沿三泉镇朝金佛山方向的狹谷走去,峽谷兩端的狹窄地帶,遍佈着厂房,車间,辦公大樓,職工宿舍,家屬區及其它附属設施,上面说到的厂區公路,就是當時的红泉机械厂所在地。我們從三泉鎮上金佛山,就是沿著红泉机械廠的厂區公路,穿過整個厂区。</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隨著國際形勢好轉,和平与發展 成為国際主流和共識,大量兵工廠從大山中走出,返回城市,紅泉廠搬遷至成都龙泉驿 ,而位於三泉的舊廠址,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灰飛烟滅、成为过去,其間,在當時全國大興氣功熱的年代,據說當時風霏全國的所謂氣功大師張宏堡看上了這個地方: 風景秀丽,樹木幽深,草長莺飛,溪水長流,是修身養性,練功打座的好地方。于是,拟投資多少多少,打造一個全國性的練功基地,接下來,就沒有下文了。現在老周居住的避暑小区,就是在原紅泉机械廠的旧址上修建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繼續上面的話題,我們一行人,順著廠区道路走完,沿峽谷方向,溪流的上游,继续前行,路越來越不好走,脚下全是泥泞的崎岖小道。溪流尽頭,路沒有了,開始上山。一路羊肠小道,又爬了數小時,傍晚時分,抵達目的地—— 金佛山。</p><p class="ql-block"> 金佛山,川东第一高峰,最高海拔2238米。當時的金佛山,尚未開發,放眼望去,原始風光尽收眼底,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比人還高的各種野草叢生,覆蓋了狹長的坡地,在陽光的照耀下,映照出金黃的秋色。突然,一阵狂風吹过,樹木摇晃,發出阵 阵聲晌,在山壁的撞擊下,久久迴响,蔚為壯觀。山腰处,有几間低洼的平屋,是藥物种植场在山上的种植营地,可供食宿,但條件簡陋。我們去时,应是夏末初秋,白天还較熱,到了晚上,氣溫驟降,我們十余人,全都倦縮在被窩裏,室外漆黑一片,只聞风聲四起,室內是昏暗的煤油燈,緊闭的门窗縫隙里,時不時飄進來絲絲寒風,煤油燈的火苗,随風搖曳 ,徹夜不熄。</p><p class="ql-block"> 此後幾天,我們都在山上,摆開架勢,支起畫架,在文化館美術干部周昌源老師、伍明誠老師的輔導下,揮灑畫筆,盡情作畫。事后得知,就在我們前往金佛山的前幾天,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師生,在劉國樞教授的率領下,也曾來此,進行學生訓練的野外寫生教學活動,幾天前剛走。</p><p class="ql-block"> 從金佛山下山后,我們一行人,繼續沿著三泉鎮朝貴州道真方向,途經半河,大有,至白涛乌江處,乘船溯江而上,经武隆,彭水,抵達酉陽老龚滩,在龚滩驻扎数日,寫生完毕後從龚灘直接乘船经彭水,武隆,涪陵,長寿,直抵朝天門碼頭。寫生活动园滿結束。</p><p class="ql-block"> 此次金佛山之行,距今已近四十年,時光荏苒,當時还是三十出頭的青壮小伙 子,現今已是七十開外的古稀之人了,之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此次活動是迄今為止,出行時間最長、寫生人数最多、有組織、也很有收穫的一次寫生,此后虽有多次类似活動,但都不能和这次相比;遊览金佛山,此後也曾经有数次,包括從金佛山西坡上山,等等,但都是車來車往,來去匆匆,浮光掠影,过眼烟云,并未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反到是這一次,最累,最辛苦,條件也是最簡陋,但却是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 壯哉,永遠的金佛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題字的金佛山北大门。</p> <p class="ql-block">从三泉镇往金佛山方向的溪流。</p> <p class="ql-block">這應該是以前红泉机械厂的厂区公路,後來修整过的。</p> <p class="ql-block">进山的门口。</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老周現在居住的高档避暑小區。就在原红泉機械厂的舊址上修建的。而原來的红泉機械厂厂址,早已蕩然無存了。</p> <p class="ql-block">老周沒有給我提供金佛山的照片,但這张照片的最远处山峰,应該就是金佛山了。</p> <p class="ql-block">這处加油站,位於兩条道路的中間,往右走,就是到金佛山。往左走,即是到半河,大有,貴州道真方向。這张照片老周未照好,應該离远一点 ,把兩边的道路都反映出來。</p> <p class="ql-block">位於三泉鎮的重慶藥物種植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三泉镇的街道,街道不长,但很有農村鄉场集市的特色,民風淳樸。</p> <p class="ql-block">三泉鎮鎮政府。</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我。</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当年出外写生沿途的部分写生作品,另外的大部分写生作品都已不知去向了。</p> <p class="ql-block">這幅小油畫就是當年在金佛山三泉镇逗留時,畫的往半河方向的一處公路橋。</p> <p class="ql-block">烏江上画的江岸一隅。</p> <p class="ql-block">烏江龚滩江岸。</p> <p class="ql-block">烏江。</p> <p class="ql-block">龚滩附近山上的天门洞 。</p> <p class="ql-block">退休後,闲來无事,重拾畫筆,以此作為老年生活的一個乐趣。</p> <p class="ql-block">临出征前的合影,后排手拿草帽坐者是周昌源老師,緊靠周老师的是他的小女儿丹丹,依次為原东林工矿貿易公司的張合熙、平山机械厂工会項仁凤、红岩煤礦工会廖磊。前排蹲者左一是钢球廠蔣順兰、左二是伍明誠老師,左三是陈伟、左四是东林煤矿工会严奇、后排站立者是我。</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当年写生活动结束后從酉阳龚滩乘船直抵重庆朝天门碼頭,在朝天门港口廣場上部分人員的合照。左边站立者是我,其餘依次為: 左二鋼球厂蔣順兰,左三文化馆周昌源老師,左四平山机械项仁凤,左五红岩煤礦廖磊。</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本次美篇的全部內容,在朋友圈发表后,好友岳建忠阅后感言,文章的內容也喚起了他當年的回憶,原來他就是六九年下乡在金佛山附近小河公社的知青。在得知我沒有金佛山的照片后,他主動发了几張他 照的金佛山照片给我。謝謝🙏!</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金佛山的最高峰—— 镇子岩。當年,我們硬是爬上去了的。</p> <p class="ql-block">遠眺金佛山。畫面右下方那一片若隱若現的白色房子,應該就是當年我們住宿的藥物种植場招待所的位置,現在這個形狀,應該是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O二一年九月十二日 午夜時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一年九月十三日補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中部分圖片由周志奇、岳建忠友情提供。特此鸣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