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第二周】《浅谈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刘相成

<b>摘要</b>: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机械地刷题只是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不是学习真正的发生。“双减”政策之下,学生“减负”再次提到了新高度,数学思维培养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尤其显得极为重要。<br><br> <b>关键词</b>:数学思维;思维培养;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b>正文:</b> 谈起数学,我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各种数字、公式、方程、几何图形,之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解题技巧,关注解题结果是否正确,却少有人会挖掘数学背后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后,大家认识到了这一点,铺天盖地开始提高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要培养数学思维,阵阵课改之风浓浓地飘过。如今“深度学习”恰好目标正中靶心,让学习真正发生,才是在做真的数学教育。这个暑假义务教育又迎来了“双减”政策,为了能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此时,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实变得尤为重要了。机械地习题训练只能说是熟能生巧,训练的只是计算方法和技巧,但是对于数学核心的东西可能只是触碰到了边缘而已,尤其作为做小学基础教育的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数学思维的培养才是我们小学数学老师该重点关注的正事。 之前记得看过某个数学专家分析,我们的数学基础教育在国际上是比较有名的,很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很多国家也会向我们学习。比如乘法口诀表的使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速算,我们国家的孩子明显有优势。记得前段时间关注过一个在美国家长的抖音,他儿子三年级,从拍的视频里看,美国三年级孩子数学教学内容简直跟我们一年级孩子的题目有一拼,画画图、连连线、加加减减就完成了,当时真的很让我费解。其实现在想想,我们小学阶段孩子接受的数学知识是不是很多内容都是在无休止的重复呢?一样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在给学生重复,三年级学完了,四年级换个马甲再出来,但是孩子们竟然又不认识了!!也许,问题就出在我们平时对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对思维的建构不足。学会了核心能力,也许就不需要机械地无休止训练了,学生自然也就减负了。虽然现在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重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学习不再仅停留在背概念、法则、会计算。但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值得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拥有数学思维对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小学阶段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就是对今后工作和生活能力的提前模拟。为什么我们成年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棘手问题时,有人却能处理的轻松自如,有人却深陷其中,这也和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学而不思则罔,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要重视完全知识,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应当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学会举一反三,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发掘相同的题型共同的解题思路,而不是一道题换了个说法就没见过。比如一个周长或面积公式,不能仅靠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套用,而是要理解它的作用,熟悉它的推理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智慧。 要重视问题的解决,减少机械重复记忆练习,学习是记忆、理解、分析、应用、创新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建构孩子的数学思维的目的也是促进问题解决,而我们大多时间的教学也许就是在做一些重复的机械练习,我们教授的也许里面有一些思维,但是大多还是做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那是为了应试,为了提分,而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数学核心素养和思维。解决问题是培养数学思维的目的,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但是过多重复机械问题来强化,那是为了应对考试,不是提高能力。学数学,其实是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五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学的是能力,练的是思维,如何能给学生了减负,又能锻炼了能力提升了思维,最后体现在成绩的提高,这就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提出了新问题。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哪里?“深度学习”应该是一剂良药。

数学

思维

学习

培养

我们

孩子

能力

小学

机械

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