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圣地塔布呼都格

草原独行侠

<p class="ql-block"> 四子王旗革命故事连载</p><p class="ql-block"> 文/谢青海(呼和淖尔)</p> <p class="ql-block">塔布呼都格庙却尔吉哈达敖包</p><p class="ql-block"> 位于今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乌兰哈达嘎查境内的原塔布呼都格庙(汉语称作五井庙)祭祀的却尔吉哈达敖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890434º ,北纬41.953662º ,海拔高度为:1481.1米。距离塔布呼都格庙遗址正南2.6千米处的敖包山顶,属天然花岗岩石崖敖包。旧时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由五井庙喇嘛与当地贵族共同祭祀,属于祈雨敖包。敖包有史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祭祀活动是1947年农历五月十三日(那个时候喇嘛庙还采用蒙古历[今藏历]没有核实,这里按农历标注),在传统祭祀内容之外增加了解放区根据地军民共同联欢、载歌载舞、骑马射击、博克竞技(新增加了[旗立学校]学生的儿童博克)等活动,这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体现了解放区军民的鱼水情谊和民族团结的浓郁氛围,展现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的喜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化研究会文考人员实地考察五井庙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五井庙北面穿越的金长城(金界壕)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井庙河道南岸的黄色哈达石脉(大多石头均被起走,只剩印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井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实地考察获知,塔布呼都格苏莫(五井庙)为座西北,朝东南方,建筑风格为汉式青砖筒瓦建筑。有两座主殿(独宫),分别为朝克沁独宫(大雄宝殿)和赛呼勒森独宫(护法神殿),位于建筑群中心的60米×60米见方的大院内,大院建有飞檐大门。主殿右侧有一40米见方的四合院为寺庙达尔汗喇嘛尚,院中有一座白塔,主殿左侧也有一处40米见方的四合院为吉萨尚,整个建筑群分为四排,共22个院落和很多蒙古包组成。另有三个大灰堆和一处白灰渣堆,东南部河道内共有五眼水井。寺庙东北500米处有从东南方向往西北延伸的金界壕遗址依稀可见。寺庙主事忒喇嘛(大柜)、其次为达尔罕喇嘛(二柜)、却尔吉喇嘛(三柜)、古尔德穆喇嘛(博)。塔布呼都格庙地理坐标为:东经112.88624°,北纬41.97853°,海拔高度为1377米。</p><p class="ql-block">关于塔布呼都格庙建庙的传说故事:最早建庙选址时,请了一位颇有名气的风水先生。经这位风水大师实地勘察,发现这条源于东北侧比吉山的塔布呼都格河东南岸有一座自然形成的小山包,山顶有一道弓形黄色石脉酷似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敬献黄色哈达的形状,河水涓涓向西南方向流淌,河西北岸犹如巨大佛掌,背靠元宝山(山上有无数滚圆形大石)认为这是一处建庙的绝佳风水宝地。于是乎塔布呼都格庙就在此动工兴建。</p><p class="ql-block">叙述人巴拉登伊希(父亲曾是塔布呼都格庙的喇嘛)。</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塔布呼都格苏莫(五井庙)始建于1628年(戊辰年,明崇祯元年)。是北元末代可汗林丹汗从长城要塞张家口(张垣)请来专业工匠修建的。该庙地理位置重要,清代阿尔泰军台第九台庆岱台至第十台乌兰哈达台的商旅团队途经该庙歇脚,张库大道土牧尔台站进入四子王旗的商旅驼队老倌车第一站也在此庙歇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者实地勘察绘制的塔布呼都格庙平面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  塔布呼都格庙不光是佛教寺庙和商旅驿站,也是我旗著名的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子王旗大地上最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最早建立学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0日,抗日战争胜利之际,打入伪蒙军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乌勒吉敖喜尔、毕力格巴图尔、阿拉腾嘎达苏、关宝扎布等同志按照党的指示,杀死日本教官,携所属部队挺进至商业重镇乌兰花通电宣布起义,并与中共绥蒙政府和苏蒙联军取得联系,在四子王旗韭菜沟八号村召开决定起义部队命运的三方会谈。会后,按照党的指示,起义部队赴商都短暂休整后开赴乌兰巴托进行整训。当年12月乌勒吉敖喜尔、毕力格巴图尔同志选拔120多名先遣人员回国组建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与晋察冀军区共同领导下的内蒙古人民游击队,于1946年元月中旬进驻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南部交界处的查干宝格都山下的吴家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其为:查干宝格都军。“四.三”会议后,改称“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四支队”。12月起,四支队扩军升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十一师。1948年1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统一整编,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十一师。在这期间,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抓捕了负隅顽抗的四子王旗东协理(史称东官府)迪娲根东(史料更正写法为:达瓦公诺颜),解放了四子王旗东部草原的白乃庙、哈布其勒庙、五井庙、却尔吉庙、白音敖包山、斯日贝山(七层山)等广大区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及原四子部落旗东南道劳全境,今白音朝克图镇全境与察右后旗部分地区),在解放区塔布呼都格庙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并组建了旗保安大队(苏利亚任副大队长)、各职能机构和商行。这时的四子王旗境内同时存在两个旗政府 ,及位于查干补力格王府的传统封建札萨克政府与东部塔布呼都格庙(五井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新兴的人民政府为了区别于封建政府,将原来的《杜尔奔呼和德音艾玛克音和硕(四子部落旗)》改为《杜尔伯特和硕(据说也是原旗名的简称)》,汉语仍然称作四子王旗。1946年8月份四子王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在塔布呼都格庙建立,由云福祥同志担任支部书记。中共乌兰察布盟工作委员会(简称乌盟工委)李文精、李新民、墨尔根巴特尔等领导人长期在此办公居住并开展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建立之初,就选址位于五井庙东北7千米处的四子王旗与苏尼特右旗界山比吉乌拉山西侧的萨拉河北面的阿莫吾素泉河西岸建起一所校名为《四子王旗萨拉学校》的根据地旗立学校。四支队乌勒吉敖喜尔司令员亲自出席,举行了隆重的开学仪式。据脑尔吉玛老人讲:全部校舍由十来顶蒙古包组成。该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府在四子王旗大地上建立的第一所学校。甲勒凤山任校长,额林庆、达西林钦、桃花等人担任教师,管理学校具体事宜的是蒙古族进步人士,五井庙却尔吉喇嘛,当时的学校在校生有70多名(其中有很多大龄孩子),学校的一切经费(包括学生衣食用品)均由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承担。但因当时的四子王旗大部尚未解放,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与察哈尔边界地带匪患猖獗,战事频繁,但根据地在人民军队的保护下坚持正常开展工作。当年12月因国内战争全面爆发,临时人民政府与人民军队进行了战略转移,刚刚成立近一年的旗立学校只能停学解散。</p><p class="ql-block">萨拉学校建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该学校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在四子王旗广大人民群众心里播下了红色革命种子。掀起了拥护中国共产党,参军报国,推翻封建体制的热潮。四子王旗东部草原上的广大蒙古族青年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四子王旗全境解放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从四子王旗东部革命根据地参加人民军队的著名人员有:</p><p class="ql-block">宝音毕力格(四子王旗第一任旗长,乌兰察布盟副盟长)</p><p class="ql-block">斯仁巴拉吉尔(曾任四子王旗公安队连长,白音朝克图、查干补力格公社主任,红格尔、乌兰哈达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扎木斯仁(曾任乌兰牧场、查干敖包公社党委书记,中共四子王旗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旗人大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森普勒(曾任白音朝克图、乌兰哈达公社信用合作社主任,旗联社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赛兴阿</p><p class="ql-block">巴图道尔吉</p><p class="ql-block">旺其格</p><p class="ql-block">嘎拉生巴拉森 ....等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者采访亲身经历共产党建校历史的见证人脑尔吉玛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脑尔吉玛老人的儿媳斯琴图雅带编辑人员到阿莫吾素校址实地考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乌兰哈达嘎查公苏雅拉图提供的乌盟四子王旗旗立小学胸牌(是不是这所学校的胸牌有待继续考证)</span></p> <p class="ql-block">  骑十一师在辽沈战役、解放张家口战役、贝子庙保卫战和锡察乌地区的众多战斗中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锤炼壮大。1949年5月骑十一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四师。当年5月,党中央做出“先行解放一批绥北蒙旗,推动绥远和平解放”的战略部署。我军接受党组织命令,三打白乃庙,奇袭哈布其勒庙,将国民党鄂有山残部全部赶出解放区。在短暂休整期间派人与当时执掌四子王旗行政大权的西协理诺颜贡扎布(苏王因腿疾复发在青海塔尔寺就医治疗)联系协商四子王旗全境和平解放事宜未能达成协议,贡扎布看出抵不住解放军要解放全旗的阵势,又怕丢失祖宗传承几百年的基业。在未取得札萨克王爷指令的情况下,决定携全体官员和旗保安大队逃往蒙古国暂时避难,等待时机再度返回继续封建统治。这时以旗活佛古如迪娲十世道尔吉为首的部分官员不愿意背井离乡过逃亡的生活,与其意见不合发生争执,贡扎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下令杀死保安大队长以及意见不合的几个中队长,命令各中队集结到他的夏季牧场吉拉壕赖,选择好了出发的日期,准备行动之际,守卫乌兰花的三中队长阿拉腾瓦齐尔(汉名贾金万)带领全中队官兵投奔解放军起义反正,并向解放军说明了贡扎布逃跑的企图。蒙骑十一师(四师)得到情报后即刻结束了休整,连夜派部队包围了吉拉壕赖,并派出联络员与贡扎布进行谈判未果,贡扎布首先向解放军开枪射击,吉拉壕赖战斗打响。贡扎布眼看解放军四面包围,随身携带的子弹也打光了,感觉到末日将临,用最后一颗子弹饮弹自尽。此战骑十一师(四师)为解放四子王旗遭受重大伤亡。6月15日,四子王旗在绥北蒙旗中率先宣告全境解放,在各蒙旗王公上层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周边各旗相继派出代表到四子王旗与蒙骑四师联系解放事宜,对绥远和平解放的早日实现,切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在吉拉壕赖战斗中牺牲解放军烈士名录:</p><p class="ql-block">1、沙拉(宝音达来),24岁,镶黄旗人,2师11团副连长</p><p class="ql-block">2、特木都,20岁,镶黄旗人,4师战士</p><p class="ql-block">3、尼玛敖其尔,26岁,镶黄旗人,4师10团班长</p><p class="ql-block">4、宁布,太仆寺旗人,4师班长</p><p class="ql-block">5、巴子牙,男,24岁,正蓝旗人,16师班长</p><p class="ql-block">6、旺吉拉,22岁,正蓝旗人,16师班长</p><p class="ql-block">※在解放四子王旗及剿匪战斗中牺牲的其他解放军烈士名录:</p><p class="ql-block">1、盛格日布,25岁,正镶白旗人,11师,1948年8月牺牲。</p><p class="ql-block">2、德木其格苏荣,镶黄旗人,5师医生,1949年3月牺牲。</p><p class="ql-block">3、普力结,正蓝旗人,4师政治部宣传员,1950年6月10日牺牲。</p><p class="ql-block"> 以上信息来源于乌嫩齐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史》433-464页“内蒙古骑兵部队烈士英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内蒙古人民解放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雪地追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追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骑兵部队冲杀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乌兰夫同志视察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宝音毕力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斯仁巴拉吉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扎木斯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森普勒</span></p> <p class="ql-block">受采访人:脑尔吉玛(阿莫吾素萨拉学校建校历史亲历人)、斯日吉桑、钢其格斯仁、敖其尔巴图、其仁苏德那木、那日苏、额尔德穆毕力格,斯琴图雅、巴拉登伊希、布和特木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吉乌拉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吉乌拉山苏门哈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吉乌拉山下的萨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吉乌拉山南段的乌兰晓仁山</span></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谢青海,男,蒙古族,四子王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系蒙汉双语专业毕业,中高职称,退休教师。爱好历史文化研究、摄影、户外活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