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ed2308">回忆我开火车的日子</font><br><br><font color="#ed2308">原灵丘内燃机务段女子乘务员 朱永珍</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 我叫朱永珍,是原灵丘机务段的一名女子机车乘务员。如今,距离当年我在京原线上开火车的日子,已近五十年了,但我时刻铭记着那段亲身走过的艰苦岁月,当年的一些工作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font></h5> <h5><p> <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ff8a00">1955年9月,我出生在青海省茫崖镇,小时候成长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里。父亲朱银茂是一名八路军老战士,早在1945年3月就参加了朔县抗日游击队,是朔县抗日游击队二大队的一名战士。1946年11月光荣入党。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宁武解放战斗、朔县解放战斗、雁门关解放战斗和太原解放战役,在战斗中曾经3次负伤。1953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战后恢复和重建。</font> </p><p> <font color="#ff8a00">1955年7月转业后,历任青海省柴达木工委组织部干事、茫崖工委组织部部长、茫崖工委副书记、雁北石油分公司书记、雁北食品分公司书记等职。1983年12月离休。 </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p><br></p><p><br></p><p> <font color="#ff8a00"> </font></p></h5> <h5> <font color="#ed2308"> </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1972年,那年我16岁,从大同市第四中学初中毕业后,在大同铁路分局装卸作业所上班,是铸工车间的一名学徒工。</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 1973年入寒季节,我和姐妹们一样,怀揣着女司机梦想,经过单位严格挑选,来到了灵丘内燃机务段。当年,我们26位姐妹分别来自北京、太原、大同、榆次、临汾、侯马等地,大多数年龄只有十七八岁。从此,姐妹们因工作彼此结缘,最终结成了工作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闺蜜。</font></h5> <h5> <font color="#39b54a">那个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我每月工资是38.50元,出乘补助每小时2.5分钱。段上有个大食堂,过油肉每份三毛五分钱,白菜炒肉每份两毛五分钱,咸菜两分钱一碟。大家使用《山西省地方粮票》购买饭票,粗粮细粮按比例供应,粗粮70%,细粮30%。为了改善生活,我们每人都购买了煤油炉。小煤油炉每个8元,大的每个不超过14元。每逢休班,我们自己开小灶,熬米粥煮挂面,炒土豆炒白菜烧豆腐。</font></h5><div><br></div><h5> <font color="#167efb">当年物资供应紧缺,购买挂面需用粮票,妈妈给我寄来《北京市地方粮票》,我让跑北京车的司机师傅,从北京给我捎买挂面。灵丘县城镶嵌在一条贫瘠的小山沟里,单调的生活,去县城买菜就成为了姐妹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们搭伴从宿舍徒步5公里到县城赶庙会。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种农副品、土特产应有尽有。机务段紧靠着刘庄村,老乡们家家户户养鸡,下的鸡蛋舍不得吃,卖给我们贴补家用。我们经常到老乡家买鸡蛋、花生、瓜子等。</font></h5> <h5> <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b06fbb">当年,段上在搬道房安设了一台18英寸黑白电视机,房顶架设了一个大天线。每逢休班,我们搬个小板凳看电视剧。电视画面雪花翻滚,经常还因信号中断收不到节目。段上还有个卫生所,有一名魏姓女医生,魏大夫最多是给大家开点治感冒、拉肚子之类的药,一旦生病打针输液,就必须到县城里的大医院。段上洗澡堂是个大池子,男女生分天轮流洗澡。</font></h5> <h5><font color="#ff8a00"> 1974年6月份,灵丘内燃机务段第三期内燃机车学习班正式开班。开设课程有《机车理论知识》、《机车机械专业知识》、《行车运行安全知识》和《行车事故应急处理》等。由常德培和宋维新两位老师负责授课,两位老师十分敬业,姐妹们学习特别认真。经过为期半年的学习,26名姐妹全部顺利通过了学习考核,没有一个掉队的。之后,我们就被分配到运转车间当学员。</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 1975年初,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机务段组建了男子篮球队和女子篮球队。运转车间抽调出李秀雨、朱永珍、彭庆君、冀美丽、刘萍、安丽、张淑萍7名女子学员,参加了女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总教练是张震,女队长是李秀雨,我是女中锋。我们先后参加过灵丘县组织的驻地单位比赛,参加过原平铁路地区组织的篮球比赛,还参加过太原铁路分局组织的篮球比赛。大家整天刻苦训练,赛场上努力拼博,屡次夺得好名次,为单位争取荣誉。</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在我担任学员期间,值乘交路是灵丘站至原平站间的绿皮旅客小票车,使用的机车是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我跟乘过的司机师傅有国艮录、刘在佐、李树森,他们都是1972年从云南昆明调过来的老师傅。调度室负责编制客货运行车计划的值班员是申敦厚师傅和王忠泽师傅。每次调度计划一出来,叫班员提前两小时叫班。出勤后,需要完成机车检查、打风试闸等一些必备的交接工作,然后才能开车。</font></h5><h5><br></h5><h5> <font color="#b06fbb">当年,小票车从灵丘站到原平站图定运行5小时10分钟,加上提前2小时出勤,值乘单趟交路需要七、八个小时,值乘往返交路需要十几个小时。因司乘人员紧缺,休班时间一般都不超过24小时,所有人员都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1975年开始,随着京原线客货运量快速增长,段上配属机车更新换代,采用东风4型内燃机车逐步替代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1976年6月,由运转车间指导员杨军同志带队,我们一行12人,来到大连机车厂担任了3台东风4型0089号、0090号和0093号内燃机车的接车任务。其中,3名男司机是牛榜劳、国艮录和刘在佐;9名女学员分别是安丽、候涛、景华、牛迎春、张阳凤、邱素芳、何玉兰、张晓明、朱永珍。同年,先后有一大批由大连机车厂生产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被配属到灵丘内燃机务段。我和刘萍还跟随老司机国艮录、刘在佐、柳甲和到山海关接过车。工作之余,我们还专程到山海关城楼前照相,作为参加接车工作的留念,至今我仍然保存着这张珍贵的相片。</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 1976年7月10日开始,姐妹们陆续使用上了刚刚从大连机车厂新接回的机车。登上崭新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姐妹们心情特别爽快。为尽快掌握东风4型机车岗位操作技能,我们跟着男司机们,勤学苦练基本功,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一心想着能尽快掌握新型机车的驾驶技术,争取早日考上驾驶证。</font></h5> <h5> <font color="#167efb"> 1976年7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记得特别清楚,当天我正在休班,半夜从睡梦中被摇醒。当时,段上紧急抽调老师傅国艮录和李树森2名男子乘务员,和张阳凤、刘萍、候涛、朱永珍4名女子乘务员,扩充到战备车工作,从事京原线紧急抢险救灾工作。大家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随时待命投入抢险,那里需要就那里去。记得当时,段上还新组建了一支青年突击队,特派了两台西德大马力NY7-0023 、NY7-0028号机车,驻扎在石家庄,执行紧急转运伤员任务。NY7-0023号机车司机长是谷忠祥,NY7-0028号机车司机长是班锦镇,司机有纪大生、彭友海等,副司机有王红兵、王迎春、白长生等。</font></h5> <h5> <font color="#167efb"> 当年,京原线上崞阳站、阳明堡站、代县站、枣林站4个车站,在列车进站时,需要副司机接取车站值班员递交的路牌。接取路牌是一项既高难又危险的作业。列车还在运行中,副司机踩在机车脚登上,弯着腰伸出一条胳膊,掌握好高低位置。一只手抓住车门把手,另一只手伸出去钩起路牌。</font></h5><h5><font color="#39b54a"><br></font></h5><h5><font color="#39b54a"> 有一次,我没有钩好,路牌掉落在站台上。司机停车后,我朝列车尾部方向跑出很远一段路,才把它捡回来。路牌是黄铜制作,重量有半斤左右,接取路牌时,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20公里/小时左右。有时由于掌握不好,在钩起铜牌的那个瞬间用力过猛,往往会造成胳膊肌肉拉伤,严重时整条胳膊散发黑青,疼痛好几天。</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那个年代通信不发达,没有无线电联系。有一次出乘夜间交路,司机牛榜劳,当时我和何玉兰还是学员,列车运行到平型关隧道中,机车柴油机突然发生故障,必须立即请求救援。平型关隧道是京原线上最长的一条隧道,全长6149米。时值半夜黑灯瞎火,牛师傅坚守在机车上,我和何玉兰打着手电一口气跑出隧道,又跑到六公里以外的东河南站,气喘吁吁地向值班员说明了情况,向列车调度员请求救援。救援列车到达后,才把列车拉回到东河南站。</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 1978年3月7日,段上正式成立了第一个“三八女子机车组”,相隔不久,相继又成立了第二个“三八女子机车组”,分别使用东风4型0089号、0090号两台机车,配备了9名女子正司机和18名女子副司机,司机长分别由彭庆君和候涛担任,司机由张阳凤、胡改英、刘萍、段建威、何玉兰、邱素芳、冀美丽7名女子正司机担任。每天往返于灵丘站至太原站间,担当着灵丘站至太原站间373次/374次旅客列车值乘任务。</font></h5> <h5> <font color="#167efb"> 当年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每逢夏季,机车回库后,机械室温度高达五、六十度,司乘人员必须认真检查机械室每个部位,每完成一次机车巡查都是大汗淋漓,像蒸过一次“桑拿浴”似的;每次机车保养,姐妹们钻进地沟,用刮刀刮油泥。弯着腰爬在车轮上,使用勾兑过柴油和洗衣粉的清水,把机车轮对上的一条条红白相间的标志线,擦洗得光鲜漂亮特别抢眼;遇机车更换闸瓦,一块闸瓦30多斤重,姐妹们站到地沟里,使尽全身力气,用双手高高举起,一点也不敢偷懒,每换一次闸瓦,胳膊都要痛疼好几天;机车驾驶室离地面2米多高,遇机车添水补油,姐妹们和男司机们一样,把20多公斤重的水桶,先递上驾驶室,再送上车顶;为了确保安全,女子乘务员不能留长辫子,一群爱美的姐妹违心地说:“不爱长辫,喜好短发!”,全都剪掉了大长辫。</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39b54a">女子乘务员最怕跑夜车,从女生宿舍到出勤值班室有200多米路程,不远处有一片庄稼地,深更半夜很害怕。有时遇半夜两三点出勤的交路,几名女同志打着手电结伴而行,一路小跑相互壮胆;由于机车上没有卫生间,女子乘务员解手十分不便,姐妹们只能抓紧列车进站停车后的短短几分钟,跑步如厕。因此,姐妹们每次出乘前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font></h5> <h5><p> <font color="#ff8a00"> 受女性生理、婚姻等客观因素,1984年11月,“三八女子机车组”整体解散,女火车司机们相继改职,陆续调离。1979年5月,段上安排我和郅桂英到整备车间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我又从一名学徒工干起,很快就成为一名整备生产一线班组的女职工。1979年10月,我结婚。1980年,按照随军家属政策,我从灵丘内燃机务段调到大同市商业二级站批发公司工作。从此,我调离了女子乘务员岗位,彻底离开了我心爱的内燃机车。</font></p><p><br></p> <font color="#ed2308">在从事女子乘务工作期间,姐妹们十几年如一日辛勤工作,苦乐年华度春秋,自称是“离地三尺活神仙”,至今提起都引以自豪,无比荣耀。</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每每想起年轻时在灵丘内燃机务段工作时的情景,一群青春女子风华正茂,姐妹们穿着铁路制服,头带无檐铁路帽,帽子正中央镶嵌着一枚鲜艳的路徽,精神饱满地走在大街上,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在建党百年之际的今天,传唱当年奋战在京原线上“三八女子机车组”的故事,我作为一名女司机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感到无比荣幸!</font></h5><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5><font color="#ed2308">征稿启事</font></h5> <h5> <font color="#ed2308">三八女子机车组的荣光故事,作为山西铁路的历史记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那段不朽的历史记忆,珍藏在我们每一名太原机务段同志们的点滴记忆中!</font><br><br> <font color="#ff8a00"> 敬请太原机务段的各位老师傅,特别是当年曾经在灵丘工作过的同志们,务请抽忙挤闲,再次翻翻老照片,再次看看老物件,再次放飞远思绪,讲讲您认识的“三八女子机车组”女子乘务员的精彩故事!谈谈您对女子乘务员的记忆印象!</font><br><br><br> <font color="#39b54a"> (发送到毛瑞平个人微信SXTY2634044,一经录用,届时赠送一份精美纪念品!)</font></h5> <h5> </h5><h5><br></h5><h5><br></h5><h5><br></h5><h5> <font color="#ed2308">让我们永远记住当年31名女子乘务员姓名:艾红云、安丽、白艳军、段建威、范环英、胡改英、侯涛、何玉兰、景华、冀美丽、江香玉、刘萍、李荣玲、李菊霞、李俊萍、李秀雨、牛迎春、彭庆君、邱素芳、武玉芳、续慧敏、于素卿、姚淑珍、张冬玲、张阳凤、张书萍、张文华、张晓明、周富梅、郅桂英、朱永珍</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