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和海军洪湖舰的故事(上)</p><p class="ql-block"> 程 康</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洪湖舰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新型远洋综合补给舰。2015年6月28日在广船国际造船厂下水,2015年12月25日归建海军作战支援舰第三支队,全舰长178米,型宽24.8米,满载吃水8.7米,最大航速20节。全舰设两层,纵通连续甲板,上层分前岛和后岛,前岛为本舰领导、部门长及女兵生活区域;中部为液货横向补给站和干货横向补给站;后岛主要为舰部门长、分队长及全舰士兵生活区域;在舰的尾部设有直升机平台,可以垂直升降。满载排水量20538吨,舷号为963,采用了我国较为先进的海上补给技术,具备横向、纵向、立体补给功能,可同时对多艘不同类型舰艇进行补给,有较强的远洋综合补给能力和一定的对海、对空防御作战能力。平时主要伴随驱护舰执行编队远航及出访任务,战时加入海上机动编队,对伴随舰船实施燃油、淡水、食品、弹药等综合补给。该型舰还具有现代化程度高、任务拓展空间大等特点,除了担负综合补给任务外,还可执行护航、撤侨、搜救、海上医疗救护等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 谈起我和洪湖舰的故事,那得从2015年6月的某一天讲起:记得那一年受洪湖市总工会的委托,我主编全市历届劳动模范《劳模风采》画册。为了不漏掉一个劳模,我深入各个单位采访、拍摄、收集资料。在民政局,工会主席、党委委员李国斌接待了我。采访工作顺利结束后,李国斌主席接着说了洪湖舰的事,他说到时候洪湖舰上的文化建设、地方文化元素的体现都交给您了。我当时很高兴的接受了,并表态说我也是一名老兵,也有军旅情怀,愿用我的一技之长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据李国斌主席讲:军委对新建成的军舰命名是有严格规定的。综合补给舰一般是以我国大型湖泊命名,像洪湖市名和湖名、舰名同名是很少见的,不好命名,按《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规定,海军的主战舰艇是以大、中城市名命名的。像导弹驱逐舰广州舰、兰州舰、导弹护卫舰三亚舰、玉林舰等。所以容易搞混,不好操作。洪湖舰的命名成功,据说是当时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王华勇起了关键作用,他是洪湖新滩人。</p><p class="ql-block"> 为了搞好即将命名的洪湖舰双拥共建工作,洪湖市委、市政府得到消息后主动出击,与刚组建的第一届洪湖舰党委取得联系,并委派主管双拥工作的副市长熊瑛亲自带队,分别于2015年5月18日、5月28日,分别专程赴广州广船国际造船厂,实地观看建造情况,前往湛江海军基地协商双拥共建有关事宜,并达成初步协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登上洪湖舰</p><p class="ql-block"> 2015年11月7日,在时任洪湖市民政局局长杨志雄的带领下,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李国斌、市双拥办主任谭业胜、我一行四人从岳阳东站乘10:28分C1007高铁到达广州南站。</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四人下高铁后向火车站出口方向走去,顿时,我眼前一亮,在我们正前方只见两名精干的年轻海军军官身穿洁白的海军礼服,向我们走来。一个黑黑的、一个白白的,后来得知皮肤黑的是舰长刘永新,皮肤白的是政委彭学军。俩人来到我们面前刷的立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这是我第一次与洪湖舰舰长、政委见面,在我心中留下了很完美的印象。有一种洪湖舰交给你们,我们很放心的想法,虽然这种想法太过多余。相互介绍后,我们一行人乘车来到洪湖舰官兵的临时住地——水兵楼。在水兵楼院内洪湖舰全体官兵列队迎接来自第二故乡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此次主要任务就是与洪湖舰党委共商共建洪湖舰。在洪湖舰的建设中如何更好更多的展示洪湖元素。座谈会上,洪湖舰政委彭学军说:“此次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903型舰命名为洪湖舰是全体官兵的骄傲,我们一定要建设好洪湖舰,让这块流行的红色国土的美名传遍世界各地!”市民政局局长杨志雄讲:“903型远洋综合补给舰命名为洪湖舰同样也是95万洪湖老区人民的骄傲,是洪湖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尽全力与洪湖舰官兵一道建设好洪湖舰。”会上军地双方就如何在洪湖舰上更好的体现洪湖元素、洪湖精神铜壁画、舰歌、舰赋、舰徽、舰帽的创作及通道文化建设达成一致意见。并对我市书画家创作的31件书画作品进行了评选。这些作品将布置在即将建成的洪湖舰军官会议室、接待室、餐厅、官兵宿舍及舰艇通道上。</p><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一行人下榻位于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中222号的卡威尔酒店。</p><p class="ql-block"> 8日上午,我和杨志雄、李国斌、谭业胜在舰长刘永新、政委彭学军的陪同下,我们头戴安全帽、防尘口罩,参观了在广船国际正在建设中的洪湖舰。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还没命名的洪湖舰。</p><p class="ql-block"> 在广船国际我看见了许多型号的军舰正在建造和维修中,什么驱逐舰、护卫舰、气垫登陆舰、远洋综合补给舰等,真是大开眼界。见证了军迷们时常说的中国海军造舰像“下饺子”,用来形容我国强大的造舰能力,真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广州东南部长洲岛上的广州黄埔造船厂。该厂始建于1851年,是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属下大型国有企业。可建造潜艇、各类战斗舰船。在军代表刘华斌的陪同下,我们观看并登上正在建造的各类战斗舰船。刘华斌是广州黄埔造船厂的军代表,是我们新堤人,据说洪湖舰即将被命名的消息是他提前向我市透露的,接着还参观了与黄埔造船厂仅一墙之隔的、闻名于世的黄埔军校。洪湖舰舰长刘永新、政委彭学军陪同。</p><p class="ql-block"> 从广州回洪湖后我一直在联系艺术家,指定和指导创作内容。和政委保持电话联系,共同创作舰歌《作战支援当先锋》,并将洪湖精神融入歌词中,为了谱写舰歌舰曲,在寒冷的冬天我多次冒着大雪,夜访我市著名音乐教育家彭吉庭,邀请彭老为洪湖舰舰歌作曲。为了调动和激发彭老的创作灵感,我绘声绘色跟他讲我在洪湖舰的所见所闻,详细介绍洪湖舰的基本情况。使他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不到一个星期歌曲就诞生了。如此这般,在诗歌、舰赋、湖北大鼓、书画作品创作上进行了复制,效果很好,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得到市领导和军方的肯定。减少了组织艺术家上舰采风这一环,节省开支30多万元。(据说,荆州市为了创作荆州舰舰歌,组织艺术家到部队采风共花费3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 在洪湖舰舰歌的创作中,我是分头下达创作任务,然后优中选优,最后选中由政委彭学军和我作词,彭吉庭、曾再平作曲的《作战支援当先锋》为洪湖舰舰歌,是官兵们唱的歌。张燃明作词、肖贞松作曲的《洪湖舰之歌》定位为洪湖人民歌唱洪湖舰的歌。词曲创作完成后我立马组织我市艺术家进行排练演唱。分两拨人,一拨指定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再平负责,主要任务是排练洪湖舰舰歌《作战支援当先锋》。另一波指定市中老年艺术团团长肖贞松负责,主要任务是排练《洪湖舰之歌》。市民政局领导对舰歌的创作排练很重视,局长张春辉、双拥办主任夏俊多次深入排练录制现场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 洪湖舰舰歌的创作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组织艺术家创作、排练、出初稿。第二个阶段是组织本地录制人员,借用二小教室和太阳城酒店大厅,因陋就简录制视频。并于2016年12月12日在慰问洪湖舰官兵赴亚丁湾护航坐谈会上播放,征求官兵意见,定型。第三阶段委托湖北中视达传媒制成视频U盘出品,并在2017年10月31日的双拥共建联欢会上赠送给洪湖舰代表团。</p><p class="ql-block"> 2015年11月28日,市民政局长杨志雄电话联系单位和我,说洪湖舰政委彭学军要求我在12月1日到达广州,请我放下手头的工作,支援海军的工作,舰上的文化建设正等我去共同决策。</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登上洪湖舰</p><p class="ql-block"> 2015年12月1日中午12:26分我乘岳阳东——广州南G847列车于下午3:50分到达广州火车站。洪湖舰宣传干事刘文超早早就在广州火车站等候。寒暄几句后我又登上军车向位于荔湾区芳村大道南东塱大街18号海军大院洪湖舰官兵临时住地驶去。海军官兵戏称这里是舰队的孵化基地。因为,每当有新建的舰艇即将下水入列之际,随之新组建的舰艇官兵就在此集训、学习、熟习舰艇,为下水入列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水兵楼位于广州市广船国际造船厂旁,很不起眼的三层楼高的建筑,成口字形,属南海舰队管辖。笔者有幸在水兵楼住了五天,见证了刚组建的洪湖舰官兵在这里学习、训练、生活的日子;见证了洪湖舰从建造到入列形成战斗力的全过程。同时,水兵楼也见证了南海舰队的发展壮大,一批又一批的水兵成建制的从这里出发,走向深海、走向远洋。</p><p class="ql-block"> 到达洪湖舰官兵的临时驻地后,政委、舰长、补给长从万忙中接待了我。他们看过我带来的洪湖籍艺术家创作的具有深厚洪湖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很是满意。通信员小文把我的单人宿舍打扫的干干净净,并准备好了洗漱用品,海军洪湖舰的信纸、信封、笔记本等。真是安排的太周到了。当天晚餐正赶上2015年老兵退伍加餐。我在军官餐厅和党委一起进餐,一路走过去官兵都起立侧站让我先行。晚9:30分熄灯号响起,我恍惚了,好像又回到了自己十八岁从军的陆军军营里。此次,我共带去美术作品4幅、书法作品10幅,共计14幅。</p><p class="ql-block"> 12月2日上午我和彭学军政委一行吃完早餐,少许休息后,按工作进程政委和我带上补给长姬志广、造船厂技术人员共4人。政委彭学军亲自开车,来到洪湖舰的生产厂家广船国际,登上903型补给舰,查看了舰上的两个会议、两个军官餐厅,一个士兵餐厅、首长宿舍、医务室等舱室,就书画作品布置制定初步方案。第二次登上洪湖舰与第一次大不相同了,装潢工作结近尾声,舰上也整洁多了,但还是有浓浓的油漆味。大型抽风机还在工作,要保持舰船内空气质量,在动力设施还没调试好的情况下,只能靠抽风机了。上午11点20分回到洪湖舰官兵驻地——水兵楼。</p><p class="ql-block"> 午休后2点起床,按照上午的安排,我和舰党委宣传委员、补给长姬志广少校对我带来的书画作品进行挑选,根据舰上的情况和书画作品的篇幅及内容,共选出需装裱作品13幅,随后我们开车来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71号文化城“亮力士国画店”,巧的是老板是监利人荆州老乡。同行的还有译电员马强兵少校。晚上我跟政委讲想去看看珠江,文书姜杰也想去,叫我跟政委讲下,正好跟我当勤务兵。这样,文书姜杰和我一起乘船夜游美丽的珠江两岸。</p><p class="ql-block"> 3日早上,副舰长李俊(湖北黄岗人)来到我的宿舍说:“程老兵,今天我陪您出去喝早茶”,这可是我人生第一次喝广州的早茶。什么早茶呀,就是吃点心过早。李副舰长说:“广东人就是这习惯,早茶可喝一上午,有的是谈生意,有的是无事聊天。”我观察了一下,都是些老爷爷和老太婆居多。早茶后补给长姬志广、译电员马强兵、广船国际陈师傅和我开车来到越秀区文德路71号装裱店,带来政委彭学军房间两幅书法作品,北京书法家梁镇以政委名书写的作品:一幅是“学以致用”,另一幅是“军人荣誉”。致此洪湖舰共采用书画作品15幅,其中国画4幅。军方共开支装裱费人民币4800元,监利老乡说跟我优惠了的。办完正事后,补给长姬志广、译电员马强兵陪我游玩了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品尝了广州小吃双皮奶。下午回驻地后,刚探家回部队的副政委李波来到我的宿舍聊天,他是湖南礼县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海军中校,洪湖舰上的官兵数他学历最高。我们谈的很投机,聊了近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4日上午,书画装裱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利用这个空隙我一人到越秀山公园游玩,主要是想看看“五羊群雕”,政委要给我安排一个兵陪同,我没同意,不想给部队增加麻烦。中午两点我回到水兵楼,海军官兵们正忙着上舰的准备工作。快到吃晚饭的时候,政委、舰长身着便服来到我的房间说:晚饭我们到外面吃去,做东的是广船国际的老板和军代表处的首长。在席间谈了许多敏感问题,属军事机密,这里我就代过了。喝完酒已是晚上9:30分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