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4000多年前,一位头戴斗笠,手持规矩与测绳的青年,站在大汶河岸,正目视着滔滔的大汶河水。他就是大禹。他继承父辈的遗志,决心治理肆虐的洪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在治水过程中,他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从此形成了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传说大禹在外治水13年,积劳成疾,病死在汶水之滨,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把他安葬在这里,就是现在的宁阳县伏山镇堽城坝村的禹王庙。大禹死后不久,便在他的墓地旁长出一颗翠柏,具说这就是大禹的化身。禹新婚4天,就离开了妻子,开始了治水历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子女娇非常思念他,化作凤凰来汶河之滨寻找他,来到这里得知大禹已与世长辞,悲痛欲绝,就化作一株柏树,与大禹日夜相守、不离不弃。如今,粗壮、沧桑、古老的“夫妻柏”扎根庙门正前方,两棵柏树枝干交错、相互依偎。这些动人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大公无私,崇尚爱情,祈盼幸福。只可惜,今天我来的时候,正赶上维修,无法近距离地观赏,只能站在庙外,看他们的沧桑身影,也不免心生敬意。 站在禹王庙外,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四千多年前,大禹先辈们是利用什么方法和工具疏通河道的呢?回到家里,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知道有“火烧水激”的方法,开凿河道,使用“火烧水激”法开石或采矿是我国古代的常用方法,火烧水激法也叫火龙法、火门法,俗称烧火龙或烧火门。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碎石。巨石开裂后,再用錾子、锤、铲等工具沿岩石裂缝敲打撬开。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关于禹王庙的来历,相传禹王按照玉帝的旨意降伏了妖龙,并点化成了汶河的南大堤,令其永远保卫南岸大批良田和村庄。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不管从何处看汶河的南大堤都像一条静卧着的巨龙。在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鲁桓公携妻文姜,与齐襄公在此游南岸汶河大堤,想到当年大禹在此治水的艰辛和造福当地百姓的功德,二人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深感愧疚,商定不再互相攻伐,永结同好。于是,在当年大禹治水的土堆上,修建起一座庙宇,取名禹王庙。在庙内塑起大禹神像,让禹神作证。庙建成后,齐襄公亲植神道左边柏树,鲁桓公亲植右边柏树,表示齐鲁两国从此建立起来的友谊像庙中的柏树一样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无法进入庙内,稍稍有些遗憾。幸好,宁阳名胜古迹众多,我决定去颜子庙看看。途中,经过皋山,便停车上前,欣赏风景。皋山临近汶河,皋之意为水边的高地,故名皋山。这里植被繁茂,柏松相间,树型各异,古老苍翠。山体四面如削,陡峭峻拔。为宁阳八大景之一——皋山观汶。沿盘路拾级而上,便可到达玉皇顶。山顶有望汶亭。立于亭下,汶河玉带尽收眼底。大汶河自东向西,于万亩葱绿间白如玉带般延绵。驻足山顶,看着汩汩的汶河水温柔流入宁阳大地,引得沃野谷麦丰足,引得两岸鲜花处处,引得大地风调雨顺,引得人民富庶繁华……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离开皋山,又驱车几里,来到宁阳鹤山乡泗皋村颜子庙和颜林。宁阳颜子庙是颜氏族人的家庙,坐北朝南,现存影壁、庙门、仪门、大殿等建筑。具有典型的宋、元时代建筑特点。颜子(前521-前481),即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此后,颜庙亦被称为“复圣庙”。颜子是一位有政治思想包袱的人,他重“立德”,而立德的核心是“仁”,他把孔子的仁,落实于个人的行动中。他有入仕为相的愿望,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无伐善、无施劳”,但在条件不成熟时,又能主动退让,待时而动。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把自我化于自然之中而“同于大道”。 颜林是颜氏子孙的墓茔集中处,至今已30代。这里一片郁郁葱葱,古树虬劲,浓荫如盖。据统计,林内共有古树2000余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四种珍贵树种,让颜林身价倍增,堪与皇家园林相媲美。一是楷(jie)树,又叫黄连木,相传子贡在孔子墓前栽植有楷树,与模树同为榜样,引申寓意“楷模”。二是鸟灵柏,又名凤柏,其名称由来是因为它的树干无论横着还是竖着,解开后的纹理怎么看都像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三是红钱榆,又名白皮榆,虽然也是榆树的一种,红钱榆结的榆钱像古代铜钱的颜色,并且是在夏秋之交结榆钱,历经秋冬而不落,故老百姓又称其为“摇钱树”。四是铁树,铁树材质坚硬,大多生长于南方,在北方极其少见,这种树大多用于制作皇宫豪宅的大门,也说明当年颜氏族人家林的威严。当地百姓当中有“宁入颜家林,不入自家坟”的说法,这不仅仅是历代尊儒思想的写照,更应该是对颜子文化的向往、是心灵和精神皈依之境的选择。 荀子所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次旅行就像走进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还可欣赏古代建筑艺术,名家碑碣。开阔视野,增进知识,陶冶情操,享受人生。我虽年过半百,已近花甲,但对于家乡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次旅行,不仅欣赏到了家乡无限美妙的自然风光,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大禹和颜子,更使我有“登山临水不知老”之感。 汶水汤汤,不舍昼夜。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沧桑老建筑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一山一水、一庙一宇、山村部落,处处留下先贤名士的足迹;还有那斑驳旧影中的民间记忆、民俗风情闪耀着历史的渊源……人们不断的行走,寻觅的是历史踪迹,映照的是现实发展之需要;挖掘的是历史营养,哺育的是当代社会的精神家园。 辛丑年仲秋,八月初六,侯存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