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祖籍地可能在休宁花桥

浙水清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环溪文敏</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约1500年-1582年)。明代中叶淮安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先祖由江西婺源黄岭花桥(现为中国状元第一县休宁花桥)迁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淮安吴承恩说</b></p><p class="ql-block"> 据淮安“吴承恩纪念馆”等相关史料: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南直隶山阳(今淮安)人。嘉靖二十三(1544)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长兴县丞,晚补荆府纪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4年12月,山阳吴承恩及其父吴锐之墓同时被盗。该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在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出土文物证实,这就是吴承恩墓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承思先世涟水人,是后来迁到淮安的。是什么时间迁居淮安的呢,他自己没有讲,他可能也没有见过家谱,猜想最迟不应晚于明初。从时间上推算,应在明初之前。《先府宾墓志铭》云: 先世涟水人,然不如何时徙山阳。遭家穷孤,失谱牒,故三世以上莫能详也。曾祖讳鼎;祖讳铭,余姚训导;皇考讳贞,仁和教谕。 这里所说的曾祖、祖、皇考,均是以吴承恩的父亲吴锐的身份来说的。所谓“三世以上”,就是指的这三世,并不包括吴承恩父子,若连他们父子计算,当为五世。这五代吴承恩是清楚的,从他父亲的曾祖吴鼎向上便“莫能详也”。吴承恩生于十六世纪初,距明代开国 130余年。按通常 3 0年为一世的说法来计算,吴承恩向上四代为 120年,时间正好是明初。“三世以上莫能详也”的意思,明显是说吴鼎并非迁淮始祖,迁淮是他前一世、二位的时期展开,只不过是因为没有谱牒,吴承恩说不清楚罢了。所以,吴氏迁淮不应晚于明初。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吴承恩祖先迁淮后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先府宾墓志铭》中没有谈及。当时迁淮的人中有的是军籍,隶戎于淮安卫、大河卫、宽河卫等卫所;有的是商籍,从事商业活动;也有一些人是先人在淮做官而定居下来的;有些人家从事医业,如潘家、卢家;还有很多人家从事儒业,依靠读书做官吃饭,等等。吴承恩家不是军籍,也不是做大官人家的后裔,也不象一开始就是业儒的。据《先府宾墓志铭》记载,吴承恩家出过两代学官: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县的训导,祖父吴贞由例贡做过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的教谕(同治《山阳县志》卷九、光绪《杭州府志)卷一0二的记载均为训导)。<br>  <div>  吴承恩说他家的境况“穷孤”。“穷孤”是他家世的主要特征。所谓“穷”,主要是指经济上困难。如前所述,他家确实不富裕,有时比较艰难。另外,也可能兼有指命运不太好的意思,几代以来曲曲折折不发达,没有交上当大官、发大财的好运。已经做了两代小官了,结果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又回到了原来的地位,<br>  </div><div> 陷入艰难困境。所谓“孤”,大概指人丁不兴旺,几代单传,势单力薄,人口不多。吴家困难了,无人资助,受人欺侮了,也没有人为他撑腰;吴承恩的父亲受尽了官府胥吏的敲诈勒索,也没人为他说句公道话。这些明显看出他的家族是多么“穷孤”、寒微。家族内既没有做大官赚大钱的人可以作为他家政治上或经济上的靠山,恐怕本族中的兄弟叔伯都很少,现在还没发现他的家族中其它人的记载。种种迹象表明他家可能几代单传。 <br><br> 清初著名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明确记载山阳吴承恩撰有《西游记》,但将其归于“地理类”。即山阳吴承恩的《西游记》,类似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属于游记而不是通俗小说。<br><br> 清代学者吴玉搢根据《山阳志遗》,曾提出《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但并未得到认同,原因就是这部《西游记》属于“游记”,并不是“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肯定了《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在《西游记考证》中,胡适也肯定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民国时期,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西游记》,没有明确标明作者是谁,但这个版本的《西游记》使用的序言,是文化名人徽州绩溪胡适写的《西游记考证》。《西游记》的作者是山阳吴承恩,是从这个版本间接开始流传的。</div> <b>桐城高甸吴承恩说</b><br> <div> 又据《桐城县志》《吴氏宗谱》及相关史料:吴承恩(1503—1564),字公赐,号平川,南直隶桐城(今枞阳)人。嘉靖十二年(1533)补贡生,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河阴县令,嘉靖三十七年(1558)任潞安通判。<br> <div> 1985年《许昌师专学报》第3期上发表了靳今的一篇文章:《吴承恩当过河阴知县——河南荥阳县发现吴承恩撰写的碑文》。即《河阴县重修司马卢医庙记》,此碑完好地保存于荥阳市高村乡西司马村,落款是“文林郎古桐乡平川吴承恩撰”。这个吴承恩是当时的河阴知县。靳今从姓名年代为官的年代官阶的大小爱好一致,以及痛恨时弊、同情人民等。认为这个河阴知县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br> </div><div> 2004年,新野县委通讯组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任过新野知县》。文中说康熙、乾隆《新野县志》均有吴承恩的记载。乾隆《新野县志》的记载是:“吴承恩,桐城贡士,嘉靖三十五年任知县,赋性明敏,清慎自持,革吏弊、禁游民,修理学校,表扬贞节,刑清政举,吏畏民怀……任期所著《水利议》。…尤洞悉水利原委,兴修陂堰,民被其泽,以荐升潞安通判。去之日,民塞道垂泣送之。”此志还记载了吴承恩在新野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他们也认为此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br><br> 陈松郭是枞阳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室主任,从事县志研究和编纂工作已有21年。在枞阳县第一轮修志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史料,其中《桐城耆旧传》记载一位名叫‘吴承恩’的明代新野知县,其始祖即为高甸吴氏。在这位吴承恩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史料中,也提到他在新野担任知县。因此,陈松郭推断此‘吴承恩’极可能正是《西游记》的作者。”《郑州档案信息网》上有一篇《荥阳有个吴承恩》,说“‘桐城’旧时曾称为‘枞阳’,仅与吴承恩年谱所记载的‘淮安山阳’中的‘山阳’一字之差,长时间的流传记载中有没有出现错误,也未想可知。<br> </div><div> 根据河阴、新野、桐城3县县志的记载的吴承恩与陈松郭考证《桐城耆旧传》记载的明代新野知县吴承恩,这两位吴承恩其实是一个人,大约在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552~1555)曾任过河南河阴县知县,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556~1557)又任过河南新野县知县。</div></div> 以上河阴、新野、桐城三县县志的记载与枞阳地方志办公室陈松郭考证论述的吴承恩是高甸吴氏第九世祖(讳)承恩,字公赐,号平川,别号白野居士。是高甸吴氏第四世富三公后裔,世系传承如下:泰一公(一世)→七品公(二世)→荣一公(三世)→富三公(四世)→宓公(五世)→洪公(六世)→云鹤公(七世)→国公(八世)→承恩公(九世)<br><h3><b><br></b></h3><h3><b>高甸吴氏第二十四世孙吴问孝考证出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b></h3><div><br></div> 据高甸吴氏第二十四世孙吴问孝考证,高甸九世祖承恩公(字公赐,号平川,别号白野居士)不曾著写《西游记》。枞阳高甸吴氏代代口传和高甸吴氏荣华股家谱显示《西游记》作者另有其人。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居涟水,移居淮安,父吴锐,字廷器,号菊翁,祖父吴贞,曾祖吴铭,高祖吴鼎。吴锐的结发夫人徐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吴承嘉,因几代单传,年过四十,膝下无子,后纳张氏为侧室,生下吴承恩。承恩,字汝忠,有子一:凤毛,夭。<br> <div> 吴承恩,字汝忠,属高甸吴氏荣华股,世系如示:泰一公(一世)→七品公(二世)→荣一公(三世)→富八公(四世)→鼎公(五世)→铭公(六世)→贞公(七世)→锐公(八世)→汝忠公(九世)→凤毛(十世)止。<br><br></div><div> 《高甸吴氏荣华八修宗谱·卷十五 迁桐世纪》记载:鼎公,子二:旭、隆。铭公未有记载,盖因铭公是庶出,修谱时遗漏。这个吴承恩是没有后人的,其父祖辈应该是庶出而未上谱。这个高甸吴氏荣华股九世吴承恩谱系清晰,高甸吴氏也一直世代口传,是富八公后裔。</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桐城高甸吴氏祖居地在休宁花桥</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据《花桥吴氏族谱》和《高甸吴氏宗谱》记载显示,安徽桐城高甸吴氏出于安徽休宁花桥的吴氏。元末明初,红巾军揭竿而起,驱逐鞑虏是全国汉人的目标,一时四方豪杰争雄称霸,攻城掠地,此时的婺源北乡十四都最北的一图的黄岭花桥已严重的动乱不安。据《高甸吴氏宗谱》记载:元末明初,花桥吴氏第八世吴璋的长子吴伟由江西婺源黄岭花桥(现为安徽省休宁县花桥)携母程氏迁桐,居高甸(今枞阳雨坛乡高甸)峡山。元明时期的高甸一带,原始生态优美,三面环水,东有莲城湖、枞阳河连着枞阳古镇,湖水尽头有龙王尖和延绵起伏的大小山岗作为高甸的外围屏障;西南边是天然湿地菜子湖,三水相连,阻隔了高甸的外部世界;西北边有丘陵低岗和大水河汊,拥簇着高甸;唯有东北边的丘岗山林,有一条西风古道,七弯八拐地进入高甸地界。高甸湖光山色,钟灵毓秀,既是避乱的世外桃源,又是民生繁衍之地。</span></div><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桐城高甸吴氏祖居地休宁花桥位于休宁海阳西南部70华里,离婺源县城清华北130华里,是古婺源北乡十四都最北的一图。解放后从婺源划分到了休宁;花桥水绕山环又名环溪,又叫荷花桥,是一个以吴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花桥的始祖为吴允升,北宋咸平年间,迁居环溪的环溪吴氏就是金竺派吴氏衍生而成的支派。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花桥村南边有苦竹尖,北有高塘尖,铜钉尖,群峰环绕着花桥这座山村,从高处俯瞰,整个花桥村形似一条船,被称为浙水环潭一叶舟,又有"船形村"之称。</span><b style="color: inherit;"></b></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休宁花桥</h3> <p class="ql-block">  休宁花桥吴氏一族, 历史上曾经在商业与科举事业上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自少微公而上迁新安者, 长沙王芮公子浅公, 爱天都山水, 遂家于歙,自少微公传绣公, 凡十一世, 绣公举五子, 长依详, 次依拱, 三依迁, 四依舒, 五依牵。 依迁公居金竹, 仕后唐为上柱国大将军, 举二子, 长子莹, 次子忠, 子忠公派衍环溪, 其各支分派俱详环溪祠匣刻本宗谱,谱成于明万历丙子年九十二世,现已经失传。</p><p class="ql-block"> 花桥村口右侧冷水坑之上有座牛头山,牛头山山高路远,视野开阔,光照极佳。花桥第九世祖泰九公,字伯宣,生于元朝延祐年(1317年)殁于明洪武甲戍年(1394年),就安葬在这里。泰九公有两个堂兄弟一个叫吴伟,字泰一,一个叫吴海,字泰五,其父是花桥吴氏第八世,名吴璋,字时望。</p> 吴伟迁徙到枞阳高甸之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取名为“七品、八品”,从此吴伟便成了高甸吴氏的始祖,字泰一。他的两个儿子就成为高甸吴氏的第二世祖。 <p class="ql-block">  吴伟是休宁花桥吴氏第九世泰一公,他的这个字号难道生前就注定他就要外迁?但无从考证。吴伟举家迁移到桐城高甸而使他成为桐城高甸吴氏一世祖,经过笔者对花桥吴氏家谱和高甸吴氏家谱资料的梳理,桐城高甸吴氏出于休宁花桥吴氏,《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世祖居地在休宁花桥的推断。百科界定他是山阳人,却又说他祖籍安徽桐城(今枞阳),是枞阳高甸吴,这可能是他们在族谱上也发现了蛛丝马迹。但我们着重指出的是:一代文豪吴承恩桐城吴氏的哪个支派?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明代枞阳贡士,做过新野知县和长丰县丞;他创作了不朽的巨著《西游记》,使其家乡今天的枞阳县有幸列入诞生“四大古典名著”之乡——其文风炽盛,莫过如此!其亘古要义,也莫过如此!其实他是炎黄子孙,他是徽州休宁吴氏后裔,他是桐城高甸人,他也是淮安人!</p><p class="ql-block"><br></p><h5>参阅材料</h5><h5>1:《环溪吴氏族谱》</h5><h5>2:《高甸吴氏宗谱》</h5><h5>3: 《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问孝</h5><h5>4:《吴承恩家世考》</h5><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8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