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嘠咕嘠咕,烧饼夹肉》</p><p class="ql-block"> 田野里,有一种声音叫起来“嘠咕、嘠咕”的鸟,这就是布谷鸟,常有人将其叫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嘠咕、嘎鸪</span>。梁斌在《红色经典三部曲:播火记》就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嘎鸪</span>有段描述:“嘎鸪鸟从睡梦里醒过来,黄鹂开始在大杨树上呖呖啭着。”</p><p class="ql-block"> 相传我国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鳖灵当了宰相。那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根治了蜀中水患。杜宇见他功高,便把王位让于鳖灵,自己隐居西山中。杜宇生前教民务农,死后化成了杜鹃(布谷鸟)。每到春天唤人们“布谷布谷” “快快布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嘠咕嘠咕,割麦犟豆”(布谷布谷,割麦种豆)</span>,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之际。</p><p class="ql-block"> 在西北甘南,人们背一捆柴草回家,应和着布谷鸟的叫声而调侃它:“布谷、布谷,你在哪住?——我在西峪(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吃的啥饭?——喝的糊涂。让我喝碗?——俺不!俺不!”黄昏里,一首苦涩的歌谣,伴随着布谷鸟的叫声,忽而近了,忽而远了,在原野上悠悠地飘……</p><p class="ql-block"> 而在我的家乡河南,虽然有着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史,却也在过去的千百年来沦落为黄泛区。人们由于生活在物质贫瘠的年代,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我在哪住”,还编出了一段民谚:问:“嘠咕嘠咕,你在哪住?——我在你家家后。吃的啥饭?——我吃烧饼夹肉。还有么?——没有了,明天再做!” 想来是那时候,每逢春节才能吃上一次肉,以至于根据布谷鸟的叫声编成了这段民谚。</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谷鸟作为农村很常见的一种小鸟,其在民间也有着“报喜鸟”的说法。</span>布谷鸟的叫声极有个性,且富有东方的韵味,然而却是多义的,它能根据人的不同的处境和心情发生变化,最终人们将其叫声谐音为各种民谚。农人们在声声“布谷布谷”“快快布谷”中听到的是催种,单身汉听到的是同情,羁旅异乡的游子听到的是劝归,不孝的媳妇听到的是对她丑行的传播——骂婆!骂婆!娃娃听到是“不哭不哭”,还有甘南人畅想中的“喝的糊涂”、河南人念叨着的“烧饼夹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