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span><u style="font-size: 15px;">文中之人,我们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为“刘队”,起缘于他在武警部队时的高级职务,固化于对他做人做事的敬意。人人都有精彩,只不过可能没有关注而已。我们警务保障处为保障十四运了大量的艰巨繁杂的工作,烦躁需要平静,委屈过后是认同。只干不说的人、鞍前马后的人、甘当无名英雄的人,这就是警保人!向刘队致敬!人之优秀,不止于专业,更在于能坚持本心,做好分内的事、担起应尽的责。</u></p> 老母亲已经80岁高龄了,身体健康,思路敏捷,确是我们儿女的福分。2010年冬将母亲从老家榆林接来西安生活,也方便照顾看望。每次去看她,她都兴致勃勃地问我家里的事、孩子的事,最后总说:“我好着呢,别老往我这儿跑。”我总是笑笑说:“往你这儿跑是儿子的分内事。”母亲却直盯着我说:“不让你跑是老娘的分内事。”我说:“好,我们都各自干好分内事。”随即我们开心一笑。“干好分内事”是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我定下的“契约”,如今已经50多个年头了。 <p class="ql-block"> 母亲出身坎坷,5岁父亲去世、8岁母亲改嫁,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家乡榆林向来贫困,地处沙漠地带,自然环境恶劣,生存都要竭尽全力。母亲自小频遭厄运,没有上过学,先于同龄人直面世艰,练就独立坚韧、深明事理、眼光长远、乐于吃苦、心灵手巧的品性,精通播收饲牧、茶饭裁缝,尤其是上鞋帮、画窗花、剪窗花、绣花,经常被全村人来请,在村里是难得的可以兼顾内外的一把好手。也正因如此,她和父亲在艰难中建户立家,硬硬撑起了我们成长的温暖港湾。此中不易,至今思之仍令我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是大儿子,很小时就跟随在艰辛劳作的母亲身边。她就时常教育我怎么面对困境,怎么战胜困难,怎么思考问题。那时她常常对我说的话就是:“不管多难多苦,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我当时并没有对这句话有多深的理解,只是觉着我和周围的孩子们一起一天天地长大了,而且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p> 1981年9月我上高中,学校是在离家50里外的巴拉素中学。由于路远,学校实行寄宿制,每两周回一次家,回家上学全靠步行。开始还有几个同学搭伙走,不到半年,就只剩下我一人了。独自在大沙梁中徒步行走,费力、孤独,若遇上刮起大风,沙子打的眼都睁不开,看不到路,头发和鼻孔也会钻满沙尘。<br><br> 然而,更残酷的还是学校的伙食。当时学生交不起伙食费,给灶上交的是玉米面、青稞面,一天两顿饭,基本上是用玉米面和青稞面参和在一起蒸的发糕。副食是淹酸白菜和土豆。土豆不削皮,拾到一个大石槽内倒入水,用一个大杷子来回杷几下,倒入大锅中与切碎的白菜一起煮。打入学生碗里,看上去不像菜,全是土豆皮子。我两年高中,在校吃的菜没有油、没有肉,没吃过白面馍,没吃过大米饭。<br><br> 所以每到周日回家的日子,对于我来说那简直就是过年——终于可以变换一下口味了。母亲也早早开始忙碌,为我做上黄米捞饭、或者烙个饼子,偶尔还能吃上点淹猪肉炖菜。还有就是为我准备带去学校的半个月的干粮了。她将青稞、玉米淘洗干净,分别放在筛子里控水晾干,这当儿架上柴火,把大铁锅中的细沙子慢慢炒热。待细沙滚烫后,再将已经晾干的青稞倒入锅中,和热沙子一起搅拌翻炒,炒熟后用箩子将沙子和青稞分离。玉米也如此操作一遍。接下来就是分别上石磨研磨了,青稞被磨成青稞炒面,玉米被磨成玉米糁子,分别装在皮褡裢的两头,干粮就算准备完成了。偶尔在炒面里装一小块羊油碗托,那就更是奢侈了。 <p class="ql-block"> 1982年夏季青黄不接,家里连玉米都没有了。母亲让我到二姨家去借一斗玉米,二姨夫是大队书记,光景好一些。二姨给我借玉米时,用升子装满后再抹平,嘴里还喊着一升、二升、三升……装满一斗(十升为一斗)。当时我心情很是沉重,试探着问母亲,我还是回家劳动算了。母亲态度坚决地打断我,她说:“供你上学,是做父母的本分,你好好上学,是你的本分,把学习搞好,将来有出息,就是对咱家最大的帮助,至于家里的吃喝,不是你现在考虑的。”于是,纵然风沙扑面,粗茶淡饭,我依然咬牙坚持。</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高考临近,学校开始分文理班学习。在不到40名学生中,二十几人学理、十几人学文。理科有老师辅导,文科没有老师,要靠自学,而我就是文科班的学生之一。我们十几名同学多方打听求助,终于得到去榆林师院高中补习班插班旁听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辅导的机会,总算解决了无师辅导的难题。当时我们住在学校附近叫王家楼的一孔窑内,吃饭在师院的大灶上,前后共有大约2个月时间。我中途钱用完了,吃饭都要断顿了。在那个人地生疏、通讯全无、离家180里路的情况下,真有末日来临的感觉。当我完全陷入无助时,母亲却风尘仆仆站在我面前,我当时惊讶到嘴张得老大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原来母亲也一直牵挂着去榆林学习的我,刚好外村打井队的大卡车去榆林拉设备,母亲便搭乘这辆卡车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赶到榆林市,又马不停蹄地打问到师院的地址,一路小跑找了过来。她把卖羊毛换来的40元钱塞在我手里,只叮咛了一句“吃好点,别不舍得钱”就又一路小跑的走了,因为他还要赶上回村的大卡车。这40元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我得以全力以赴参加高考了。而母亲的及时出现至今想起来我依然觉得有一种不真实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但是,那年的高考我却落榜了。想起母亲为我做干粮、坐大卡车为我送钱,她很好地完成了她应该做的事,而我却把自己该做的事搞砸了。我深感愧疚。暑假里,我去内蒙给人割草、收庄稼、打场、箍井子、撒瓦,好挣一点钱当做学费,补习一年再次高考。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憋着一股劲,做好自己分内事,不然对不起母亲。</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在劳动挣钱的时候,父亲告知我部队征兵的消息。对于处在孤独茫然之中的我,入伍当时无疑充满着吸引。我决定试试看。入伍需要体检,体检的医院就在巴拉素镇上,距离我上学的高中不远。我顺道将我的入团档案从学校要出来,拿在手上参加体检。当时负责征兵的方连长看到了,要过去仔细的看了一遍,随即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记上了我的名字。很快我接到了入伍通知书,当年10月就进入省城西安参加集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p><p class="ql-block"> 城市与农村、军营与学校,尤其是伙食的巨大反差,使我感觉到我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很好的以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既可向母亲证明自己,也可消减高考失利的愧疚。于是全身心投入到新训和随后的工作中,且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做好分内事”,生怕再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的刻苦认真和部队的培养锤炼,1985年8月我考上了武警西安指挥学校。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兴奋到失眠。我终于做好了一件让自己满意的分内事,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抹去了之前高考落榜的阴影,而且军校毕业后就意味着提干,将进入军官的序列,彻底告别老家那贫困原始的生活圈子。我专门在李家村邮电局给父母发了个电报报喜,那是当时最快的通讯手段。很快,父亲的信来了。信中说:全家人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收玉米、刨土豆还越干越有劲。母亲将刚刚收获的玉米、土豆煮熟,送给在地里忙碌的邻居们,让全村分享了喜悦。十里八乡都传扬着我考上军校的消息。母亲专门让父亲在信中告诉我,我给全家立了大功,给弟弟妹妹带了个好头,尽了当哥哥的本分。这是一封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喜悦的信,又让我一下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常常给我说的话,瞬间明白了我还要尽到一个当哥哥的本分,带动弟弟妹妹,进而影响全家。我不由得敬佩她的眼光,感知她作为母亲、作为一家之主对于整个家庭的情感和谋划。</p> <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至2011年10月,这28年的部队生涯成就了我的一生。在训练中刻苦认真,严格标准,技战术水平名列前茅;学习中废寝忘食,成绩优异,学业水平优秀;任务面前,不等不靠,敢打敢拼,态度坚决完成高效;工作中立足本职,精益求精,成效成果显著。期间多次荣获荣誉称号、先进标兵、立功受奖,得到部队、上级及广大指战员的认可,受到省上领导和武警总队首长亲切接见,由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成长为一名旅团职领导干部。在这一个个光环的背后,其实最为根本的就是我将母亲教我的“做好分内事”如信条般落实到职业生涯中的角角落落,坚持不懈。我也在不断地辛勤努力之中得到了组织的信任,收获了人生的“红利”,逐步在省城西安站稳了脚跟。这又翻过来成为激励鼓舞我 “做好分内事”的另一重要动力。多年下来,终于将其固化成我做事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弟弟也在这个时期,依靠自身努力,来西安上学,在我的帮助下参军入伍,最后安置工作、成家立业,了却了父母又一桩心愿。</p><p class="ql-block"> 期间,我多次回老家探亲,多次遇到老家和我一起长大的同龄人,这时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巨大差异。根本的原因我想还是我认同并接受了母亲那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诲。</p><p class="ql-block"> 我于2011年10月转业至西安市公安局,在警务保障处政秘科工作。虽然我有高职级、老资格、大年龄,却依然像个刚走上新岗位的年轻人一样在培训、教育、宣传、纪检、党建、老干等多个岗位发挥着作用。我通过在离退休干部管理岗位上多年的摸爬滚打,对120名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情况了如指掌,熟悉各项离退手续的流程办理,俨然是全处离退工作的活字典。从2015年至今,先后为45名退休干部办理退休手续,为17名去世离退休干部办理后事,成为离退人员的贴心人。每年对老干部的例行体检、春节走访慰问都亲自起草方案、亲自组织实施,用心用情,甘当组织与离退休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也正因为如此,我于2018年被市局评为“最美老警官工作者”,2021年3月,代表全市公安离退休支部书记,参加省委老干局在照金举办的党史培训班学习。曾2次被市局政治部评为“政工信息调研先进个人”, 3次被公安部装财局《警务保障》杂志评为优秀通讯员。这一个个光环一如我在部队时的情景。究其原因,还是 “做好分内事”的养成起到了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 我已届退休之年,依然坚守岗位,尽心尽力,未有一丝倦怠。关心我的人也多次建议我该适时放手了,见我不为所动,就调侃我“撅着屁股,冲劲不减”。别说,真的很形象!但是谁又不想过得轻松惬意一些呢?回眸我的过往,那个从陕北偏僻角落中走来的农民的孩子,从一无所有到入伍、上军校、提干,从孑然一身到结婚、生子、在大城市安家立业,唯一的凭借就是母亲教给我的“做好分内事”的信念。而母亲已然高龄,却还一再阻止我给她带去肉菜、水果,阻止我去看她。这是她不愿让我花钱、不愿打扰我的生活,这是她作为母亲还在尽的本分。而身边的同事,也都立足岗位尽职尽责,而我又怎么能轻易放弃呢?</p><p class="ql-block"> 1989年儿子出生,我做父亲了。我就像母亲当初对我一样,给儿子讲“做好分内事”的重要,这次有了母亲和我来充当主人公,算得上是现身说法了。儿子理解很快,克勤克俭,诚实本份,学习优秀。2009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警工程大学,现为西安市武警支队基层中队一名主官,被支队评为“优秀基层带兵干部”。依稀有了当初我的模样!他起步高,将来应该比我更为优秀。</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在苦水中长大,没有文化,却以她对生活的认知、对儿女的期望、对幸福的憧憬,对我们提出了“做好分内事”的质朴、明白的要求,这也是她的奋斗方式和生活经验。如今我和弟弟妹妹们又将这个经验传给下一代,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母亲在无形中给我们确立了人生奋斗的信条,教给我们安身立命的方法,让我们这一群儿孙深受裨益。这不正是我们家的家风吗?这不正是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之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