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人 熊盛文摄

xiosw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山峰多峭壁悬崖,众多瀑布飞泻,处处云雾缭绕,长江绕山而过,鄱湖荡漾山底,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以“雄”、“奇”、“险”、“秀 ”闻名于世。 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风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它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景观”,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电影《庐山恋》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同时也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以云雾著名,群峰经常云遮雾罩,烟霞弥漫,年均雾日近200天 。苏东坡曾经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可见古时庐山云雾就已经出名。到庐山,人们最喜欢观山岚起伏,拍云卷云舒。 我也拍过一些庐山风光,但更喜欢拍庐山人。因为他们不仅给山水添色,更是山水的主人。他们给庐山带来了生机,推动着庐山的发展。在我眼里,庐山人大体包括三类,即本地常住居民、游客和来山打工人员。 常住庐山的居民,上世纪80年代曾经达到过3万,现在据说夏天只有1万来人,冬天则少得多。除了上山歇伏的老人、孩子外,庐山常住居民的工作都不算紧张。有人说,他们是在小镇中修行,在山林中养生,远离喧嚣,却不远离生活。 庐山居民中老年人居多,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悠闲的生活,也许整整半个上午的时间,都会在棋盘上打发。 这位中年人早早出门,也许是为家庭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早上上班前买肉买菜买早点,是很多庐山居民的例行活动。 你看六点多钟,他就提着买好的菜回家,离上班还有大把的时间。 女性居民早上健身的特别多,匆匆的步伐,手上还提着买好的早点。 庐山山泉多,不少居民会带着大号的矿泉水瓶,向隧道方向走,猜测可能是去装山泉水,它肯定比自来水水质要好一些。 也有一早推着宠物散步的,这样享受的宠物,恐怕都算不上遛狗。 有不少庐山老年居民,一早就步行几公里健身。 <p class="ql-block">还有些年轻人十来里路长跑,常常我去牯岭时与他们相遇,拍摄回来时又遇见他们。</p> 8点不到,小商店就开门了,也许想在游客出门前争取做第一笔生意。 就是正街上的商店同样开门较早,这一点不像城市,有点小地方的味道,做个庐山的小老板看来真不容易。 在自家的住房外搭个棚子,开个早餐店,也许是不少庐山居民的选择。 景点旁边常常有这样的小店,卖些旅游纪念品和小食品,应当也能维持生计。 上班族肯定得准点上班,这是观光车车站,工作人员早早就来上班。 餐饮店的服务员虽然不一定是当地人,但是得和当地居民一样,准时到店。 夜幕降临,正是餐饮的高峰,服务员正在等待顾客的来临。 由于疫情,8月初正是常年旅游旺季,但庐山的餐饮店却门可罗雀,员工们也在扎堆聊天。 民宿的服务员悠闲地压着腿,因为多数游客都不会这么早起床。 一位住在居民楼里的大妈,带着孩子张望着窗外的风景 也许这就是孩子的父母,正在住房旁边的小溪旁洗涤衣物。 庐山“五教”俱全,宗教人士不少,最著名的是佛教和道教。诺那塔院是江南唯一的密宗道场,但现在常住的出家人主要来自禅宗。 庐山“道释同尊”,仙人洞传说是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地。 民间信仰从来是中国特色,庐山也不例外。中元节快到了,卖祭奠用品的居民,也出现在街头巷尾。 讲到庐山人,最大的群体当然是游客。他们来自全国东西南北,很多人从小就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陶渊明、李白到苏东坡,历代文人墨客都是庐山最好的广告人。 游客们在山上一般呆二三天,主要是流连山水,吃饭都比较简单。一根油条、一碗稀饭,也许就算满意的早餐。游比吃更重要,他们的心早就飞到那些向往的景点。 有很多游客干脆连早饭都不吃,带上干粮,早早赶到拍摄点,体会李白诗句中“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的意境。 锦绣谷里一早就满是游客,在崎岖的山道上,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的在奇松怪石旁留下纪念 背对大林峰自拍的情侣,也许想起了大林寺,想起了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花样年华的他们,当然希望与花一样的美景同框。 锦绣谷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不少地方是独峰突起,临渊而立。怪不得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了在悬崖处留个影,不得不匍匐前进,小心翼翼。 在通往三宝树的路上,浓荫蔽日,绿浪连天,古人称之"一谷皆杉,大者十余抱"。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龙山谷中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得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后彻空禅师云游至此,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在黄龙潭、乌龙潭中。 在清澈的潭水中洗脚,也算一种难得的享受。 在清澈潭水里漫步的少年,也许在欣赏自己英俊的倒影。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脚踏高峰,傲视群山,观天地壮观,览九江盛景,这些游客也许想与李白一样,“吾将此地巢云松。” 爬完五老峰,自然疲乏,在树荫下歇歇脚,当然十分欣怡。 刚从五老峰下来的情侣,此刻心里肯定想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叠泉山峰高峻,峡谷幽深。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其瀑分三叠,势如奔马,声若洪钟,从155米的高处轰然疾下,但并不妨碍游客在潭底轻松地荡起双桨。 在潭底可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返程路上可没有那么浪漫,1600级陡峭的台阶,得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面对这些台阶,这位姑娘就累的趴在栏杆上。 当然,爱情的力量可以赶走疲劳。这对情侣竟在高高的台阶上比谁跑得更快。 在与牯岭遥遥相望的剪刀峡,两位情侣比起一个心型,他们也许希望演绎新时代的庐山恋。 这对二胎的夫妻就现实的多,因为他们身上已经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面对大好河山,画家们不会独享,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庐山的美景,让更多人共享。 摄影师们也用手中的镜头,传递美的信息。 庐山风景秀丽,庐山同样文化深厚。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庐山可见蒋介石残留的足迹,也可看到毛泽东等伟人的身影。 这位游客悄悄地记录着中共党史中三次重要会议的信息。 蒋介石在这里发表过抗战宣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庐山诗词博物馆这样小众的地方,也有人欣赏中国田园诗歌的发源地,欣赏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 还有一部分游客,他们来到庐山,主要是在寺庙安身,寻找心灵的安宁。 白天游客们都分散在各个景点,一览庐山的秀美。晚上他们相聚牯岭,享受庐山的夜生活。 几个肥皂泡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个牯岭的标志物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忙不迭与之合影。 看厌了大都市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可以在这条小街上看看古老的手艺,尝尝当地的食品。 在庐山还有一座十分著名的电影院,这家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一部经典影片,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经历一天劳累的奔波,来这里看一场电影,会一会上世纪80年代的“大众情人”,也是游客们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庐山人,不能不说到一支常年在这里卖苦力的“棒棒军”。这是山城小镇的一个特殊工种,也是维系庐山旅游不可或缺的力量。 夏季农贸市场供应繁忙,大量游客的到来,各类蔬菜、水果、肉禽和水产品的供应量比往常多了许多倍。 山下运来的各种商品,汽车只能运到路口,靠“棒棒军”一件一件地从街头挑到下街的售卖点。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每天早上都得辛勤劳动。正是他们的汗水与付出,保证了庐山暑期旅游旺季的购物供应。 一条街的两边,坐满了“棒棒军”们,他们多在五六十岁,少数已经接近古稀。 靠近农贸市场的那边,大都是来自庐山脚下的海会镇,三叠泉的轿工都来自那里。 路对面的来自都昌,离庐山不远的一个相对贫困的县。地域原因让他们泾渭分明,从来不会坐错位置。 一根扁担、一把铁锹、一对簸箕,是他们出门的标配,挑商品、做基建小工都完全可以应付。 当然,也有只带一根扁担、一把铁锹的。 这位老兄更简单,只带一根扁担、一串绳子,可能准备只挑商品下坡,反正扁担是“棒棒军”的象征。 有些去工地或单位做小工的,会坐上雇主的汽车出发。 那些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打工的,会跟着雇主去做事。 刚过早上六点,就有人到集合地等候。 早餐都是买几个馒头或者包子,要做强体力的“棒棒军”,吃饱也是必须的。 当从山下开来装农副产品的汽车一来,“棒棒军”就赶过去,开始他们挑担的生意。 上百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还要走那陡峭的阶梯。 他们都年纪不轻,但为了生计,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承担着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 他们挑来了鱼 他们挑来了蔬菜 他们挑来了猪肉 他们挑来了水果 游客和山上常住居民的需求,就是他们挑担的对象。 沉重的担子压弯了他们的腰 但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居民和游客的需要,他们挺直胸膛,接受重担的挑战。 担下台阶,到达商店,他们还要把货品放好 按老板的要求,把箱子摆得整整齐齐。 一趟的报酬就是5元人民币 这宝贵的报酬要好好放进腰包,千万不能丢了,这也许就是今天的家庭支出。 他们干活都风生水起,利利索索,生怕慢了影响收入。 挑完一趟还要三步并着两步,争取挑更多的担子,赚更多的辛苦钱。 致敬,挑夫!致敬,“棒棒军”!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那有庐山丰富的商品,没有你们在“清凉世界”洒下的滴滴汗水,那有游客开心的旅游,那有山上居民舒适的生活。 我担心的是,这支不可或缺的“棒棒军”会不会后继无人,将来80后、90后、00后会不会从事这项又苦又累的工作。也许我是杞人忧天,科技进步会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问题。 <p class="ql-block">宋代寇准曾写诗赞叹庐山,“ 江南到处佳山水,庐阜丹霞是胜游。独抱古琴携竹杖,若逢绝境莫归休。”庐山的美景让人“莫归休”,离不开庐山的居民、游客和打工人的努力,正是他们为美丽的风景增光添彩。人们写下许多诗句赞美庐山的风景,也希望不吝笔墨,赞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