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风采,让新入职教师尽快熟悉“向善课堂”教学模式和要求,莒县第六实验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活动。 本次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活动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七个学科,共有十七位骨干教师进行了课堂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各自学科与年级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认真备课,立足学生的素养落实和习惯培养,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研究、自主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精彩表现也令课堂精彩纷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语文学科</b></font></h1> <p class="ql-block"> 语文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以“落实语文要素,推进向善课堂”为主题,低年级侧重关注学生习惯培养,中高年级则更关注学生语文要素落实。通过不同年级的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共同探索“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施途径。</p> 徐晓庆老师执教一年级《口耳目》。徐老师灵活运用儿歌口诀、课中手指操等方法规范学生课上学习习惯,效果显著,入学不足两周的一年级新生在徐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主动参与、专心听课。本节课,无论是从字到词,从词到句的教学设计还是规范有序的习惯培养,徐老师都为一年级新任老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div> </div> 在学生组词的问题上,是否让学生只组简单的、会写的词是新一年级老师困惑的问题,通过探讨我们认为:不应该以容易写为导向去规定孩子的组词范围,以“手”为例,“手心”指向的目标可以是会写,但“手掌”一词指向的目标可以是积累,不必非短时间内会写。在困惑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徐老师执教的亮点展示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婷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场景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本节课亮点:1.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上有多个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边玩边学,小口令在这节课里使用丰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2.学习课文时,张老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把最后一小节:少先队员欢笑的场面作为引入内容,学生变成了文本中的角色,把课堂学习变为了一场孩子们最爱的旅游,通过闯关学习,一下子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情感,快速地引领学生进入了文本学习。3.张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指名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组词,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在识记字形环节,运用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等方式引导学生高效的识字。<br> <p class="ql-block"> 丁炳辰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二单元精读课文《秋天的雨》,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节课亮点之一是丁老师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没有止步于词语的理解,而是夯实“词语”与“文章”的关系,通过找近义词、演一演、猜测等形式理解“五彩缤纷”“你挤我碰”等词语后继而再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真正做到理解词语加深理解课文,理解课深化词语理解的良性循环。作为年轻的骨干教师,丁老师多次运用树状图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但学生的注意力因树状图有所分散,所以老师备课过程中还应依学情,择良方,勿舍本逐末。</p> 房鹏华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一单元略读课文《繁星》,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本节课着力探索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地位与任务。房老师让学生借助表格梳理作者三次看繁星的内容,并想象画面,通过朗读感受自然之美。课后评课中,我们认为房老师的这节课在略读课文的教法上做出了有借鉴意义的探索,如果在练笔设计也提醒学生借助表格从不同维度进行描写,练笔的内容会更加细致。 赵庆淑老师执教五年级一单元精读课文《桂花雨》,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本节课赵老师充分利用小组学习交流作者如何借助“桂花雨”抒发感情,将学生体会融入朗读,在朗读中表达体会。本节课,老师在“爱桂花”“摇桂花”“忆桂花”的交流中,层次感还欠缺,如若梳理出“爱桂花”的喜、“摇桂花”的乐、“忆桂花”的思这情感线索的变化,会让课堂更有层次感。 郝翠霞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第二单元精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本节课亮点是郝老师在教学点面结合时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先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群体和每位战士的描写,明白群体是“面”,个人是“点”,即点面结合的写法。并通过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进一步领悟了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设计的小练笔通过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片段,进一步学以致用,学会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出这个战斗场面,重温革命岁月,感悟英雄气概。 从识字单元到习作单元,从阅读指导课到精读感悟课,从关注习惯培养到关注语文要素落实,老师们传授的知识不同,但无疑都在语文主题式教学的路上不断探索,力求进取,真正起到了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模范引领作用。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数学学科</font><b></b></h1> 数学学科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活动中,各位骨干教师认真贯彻学校“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究单引领学生学习,课堂上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做到“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 张晓伟老师执教一年级《比大小》。张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时,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p class="ql-block"> 王宪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不进位加》一课,借助摆小棒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用图示、动作、文字等来实现笔算本质含义的表征。通过直观形象小棒演变笔算形式的过程 ,不仅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赋予枯燥的计算于生命,而且直观地建构了笔算模型,对“相同数位要对齐”这一笔算要求有了深刻地认识,对后续学习其他笔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赵文玲老师执教三年级《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赵老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对多种算法的交流研究,完成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探究从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将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迁移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p class="ql-block"> 张树杰老师执教四年级《亿以内数的改写》。张老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即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明确研究课题,又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让学生尝试写一个大数的近似数,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对近似数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探究近似数的方法打下基础。</p> 张树霞老师执教五年级《分段计费问题》。本节课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类“生活中较复杂的解决问题”,不同于以前学的解决问题,它有一定规律,也有难度。解决分段计费问题关键是理解题意。课上,张老师引导学生读懂并理解题目中的每一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尽可能地说每个条件所表示的意思,尝试用线段图、罗列法来帮助学生明确题意。题意理解后,她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问题。 鲁统静老师执教六年级《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每一步中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同时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为了突破难点,课上鲁老师主要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连续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通过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关键句中的单位“1”,掌握和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解决方法。 从数学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中我们深刻感受到骨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时时处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知识点的落实、学生思维的提升,知识的前后链接、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无不体现出骨干教师们在实现数学整体教学上做出的努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英语学科</b></font></h1> 钱永华老师执教的六上There’s Chinese dancing.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远在美国的中国男孩大明和他的表哥Simon,看了关于唐人街的电视节目之后,勾起了大明对家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钱老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大观念下,运用故事教学,让孩子感知角色,学会思考,学会真正的去表达。以唐人街背景为契机,带领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充分感受大明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整节课运用多种形式来讲解、阅读、练习和巩固核心内容,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音乐学科</b></font></h1> 蒋晓萌老师执教的《森林水车》,整节课蒋老师很好的体现了“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真正落实在课堂里”的教学理念,从模仿水车打招呼导入,再到学唱歌曲,唱会歌曲,唱会歌谱,老师都是努力引导学生从倾听中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演唱设计采用男生齐唱、女生齐唱、师生接龙唱的方式。最后,让学生谈谈对学唱歌曲的感受,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体育学科</b></font></h1> 孙元花老师执教的《快速跑》一课,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习技能和参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反复的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究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知识和学会简单的动作技能,寓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寓乐于教学之中,促进和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情境性、多样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主练习,自评、互评,相互纠错等形式中进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娱乐、竟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美术学科</b></font></h1> 董开友老师执教《有创意的字》,在整课教学中,董老师设计了解决教学关键的环节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设计的方法,突出趣味性、应用性,从字的起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从现代设计着手,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经过多种联想和装饰后的效果,并了解各种装饰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猜疑、有争议、有交流、有讨论、有欣赏、有评述,综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有了视觉、情感的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激发。本节课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信息技术学科</b></font></h1> 杨乾老师执教《初始人工智能》,这节课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模式识别、机器翻译、人机博弈等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实践,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和认识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及其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学习,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学会独立地、辨证地思考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活动过程中,为将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的收益最大化,每一节亮点展示课结束后,教导处均组织进行评课、议课活动,在评课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共研课堂艺术,并结合日常教学提困惑、想方法,智慧的火花在研讨交流中不断碰撞激发。 在向善课堂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讨论交流、汇报展示、质疑问答……每一名学生都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认真倾听、敢于表达、积极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悄然养成。 <p class="ql-block"> 本次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活动充分展现了莒县第六实验小学骨干教师的风采,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共进、互动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向善课堂”教学理念向课堂更深处漫溯。</p>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莒县第六实验小学全体教师一定会赓续教育初心,奋楫扬帆,努力谱写好向善教育的华章。